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灵溪镇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灵溪镇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灵溪镇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灵溪镇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7月份以来,按照区政府《关于开展殡葬改革“零点行动”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我镇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殡改机构,实行强有力的领导

全区殡改工作会议召开后,镇政府即研究部署了全镇的殡改工作,把其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重新调整充实了殡改机构,组成了强有力的班子。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6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以及镇民政所、综治办、纪委、司法所、农办、各村(居)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民政所所长专门负责殡改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居)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加强机构力量的同时,镇政府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层层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了我镇殡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殡改氛围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以改变几千年封建习俗、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已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从这一高度我镇加大了殡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大造声势。主要采取了2项措施:(1)广覆盖。累计发放了通告200份;发放了我镇自行印发的公开信1000余份;(2)多形式。一是用广播宣传,进村入户在宣传车上连续滚播;二是张贴宣传单,组织了人员张贴到辖区各村民小组及村民楼幢内;三是接受群众咨询,先后组织了镇、村宣传骨干上街义务宣传有关殡改工作,解答群众有关问题咨询。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使殡改政策透明化、浅显化,做到家喻户晓,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促进了群众的思想转变,使其自觉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进一步规范了群众的丧葬行为。

三、抓好殡改执法队伍的组建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镇择优选定了12名素质好、敢碰硬、懂法律、热心殡改工作的干部职工,组建了镇殡改执法队伍。目前执法队一方面继续组织队员们认真学习殡改的法律、法规、钻研业务,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深入各村(居)入户宣传,督查和依法开展殡改业务工作,为确保全境火化率达100%,夯实了基础。

上半年我镇已火化尸体31具,丁洲村一直坚持殡葬制度,火化率达到100%,7月10日零点行动后,张家村张建勇成为首例火化典型。

第二篇:灵溪镇

排单明细:

灵溪

原灵溪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县政府驻地。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玉龙、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站北、灵浦、望江、横阳、南鹤、站前、城北、珊瑚23个社区(居民区),1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江滨路。

【沿革】1959年建灵溪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1年设镇,1992年大观、对务、南水头、渡龙四乡并入。1997年,面积54.1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城中、山前、莲池、望鹤、韩头桥、道门、商城、站北、灵浦18个居委会和家堡、双灵、古磉、双垟、大门、厅基、樟浦、双台、下东垟、岩头、龙渡、鱼塘口、垟、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边、溪心、龙头、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南岙、田埌、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翁家垟、过港、秦岙、宕丰、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宫后陈、西山、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5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并入灵溪镇,辖115行政村、26居民区,驻江滨路。202_年末,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21.08万人,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4个社区,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灵浦、站前、站北、望江、玉龙、南鹤、横阳、城北18个居民区,樟浦、家堡、双台、双灵、古磉、下东垟、双垟、大门、厅基、西山、宫后陈、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岩头、龙渡、鱼塘口、垟贡、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龙、溪心、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田、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象松、过港、秦岙、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余桥、水垟、凰山前、蔡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王宅、梧梅、浦边、江苏、河口叶、新港、仓浃、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下汇周、斗南、郭家车、镇江、上垟112个行政村。

原观美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横阳支江上游。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88万人(202_年末)。辖观美、凤鹤、茂竹、双溪、寨岭脚、桃湖、碗窑美、楼下、顶垟、十字路、中屿、三联、大路、岩联、新岸、三美、东阳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观美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8年建观美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称乡,1991年设镇,1992年华阳乡并入。1997年,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观美、马路、大埔、岩尾、马联、新庄、北岸、西凤山、凤鹤、桃湖、双仕、茂竹、寨岭脚、中坑、双溪、亭子、西古、九甲、福清、马家、分评、楼下、燕子窝、顶垟、牛角湾、十字路、碗窑美、赤山、仕生2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凤池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1万人(202_年末)。辖板岙、双益、水月、垟岙、徐溪、湾旦、大坡、白水、浦内洪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板岙村,距县城3.5千米。【沿革】1959年成立凤池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板岙、徐溪、渔池、白水、湾旦、大坡、岩水、垟岙、水月、埔内洪、双益11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浦亭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7万人(202_年末)。辖燕头、苍溪、灵浦、浦南、石聚、玉泉、和平、大亭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燕头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9年建浦亭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燕头、岭头、观湖、罗溪、内樟岙、新开田、大亭、大明、直渎、浦岙、岭东、张家腰、锋底、新同、下岙、小玉苍、浦南山、丽湾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沪山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距县城6千米。1959年成立沪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5年撤乡改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1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灵江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横阳支江东、北岸,距县城8千米。1956年并入萧江乡。1958年建苍桥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8年改为灵江镇。1997年,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港巷陈、新渡2个居委会和新港、江苏、余桥、水羊、凰山前、蔡宅、王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梧梅、浦边、河口叶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渎浦乡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4千米。1958年成立渎浦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斗南、下汇周、郭家车、镇江、上垟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藻溪镇

辖横街、康乐2个居委会和建光、周浦岭、高岙、下山虎、盛陶、新荣、下九堡、九堡、丁步头、蔗岙、百子坟、燕坑、将军脚、东溪、潘庄、杨府宫、平水、吴家园、险口、青山内、加针坑、小心垟、下村、流石、下应、东垟、元店、繁枝、三岙、北山坡、坡南、白坟、丁岙、魁桥、毛徐、万里、欧山、新岭、汇江、联岙、内西岙、东湖、龙船坑、三十六弯、横圳、草白、狮仔47个村委会。有电器电热、毛巾、食品、矿泉水、矿山开拓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吴家园水库是苍南县淡水养殖主要基地。

钱库

原钱库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东18千米。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6.62万人(202_年末)。辖东街、西街、兴华、兴中4个居民区,东西街、车头、垟西、垟东、垟南、垟北、垟中、三西、三东、金家垟、黄判桥、倪处、横街、金处、三秀桥、陈东、陈南、陈西、西堡、苏家堡、夏口、前吴、蔡里、彭家礁、河家埭、前官、后官、陡门底、章均垟、李家车、山下、林家塔、桐桥、李前、李后、孙家河、项东、项西、小河川底、后谢4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兴中。

【沿革】1958年建钱库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陈东、项桥、夏口3乡并入。1997年,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兴中、兴华、东街、西街4个居委会和东西街、横街、车头、金家羊、金处、三西、三东、黄判桥、倪处、垟西、三秀桥、前吴、章均垟、夏口、陡门底、蔡里、彭家礁、后官、河家埭、前官、项西、项东、垟北、垟南、垟中、垟东、后谢、李家车、小河川底、山下、孙家河、林家塔、李后、李前、桐桥、西堡、陈东、陈西、陈南、苏家堡40个行政村。

原望里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东13.5千米。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40万人(202_年末)。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民区,南茶寮、东山头、宫西、山岙口、雅儒、护法寺、罗厝、马鞍、祺临、六板桥、凤岙、金家庄、溪头埠、神山、乌石岭、南北岙、北岙、新民、下堡、港头、浃底园、河口、北茶寮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茶寮村。

【沿革】1958年建望里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设镇。1997年,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委会和南茶寮、马鞍、罗厝、北岙、南北岙、北茶寮、河口、新民、浃底园、下堡、乌石岭、港头、六板桥、风岙、金家庄、宫西、溪头埠、猪肝山、东山头、雅儒、山岙口、护法寺、仙居山、神山24个行政村。

原仙居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70万人(202_年末)。辖安居、李家、垟头、湖广店、木桥头、仙平、朱家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柘园、龙船争、河西岸、十二岱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安居村。

【沿革】1958年建仙居管理区。1964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安居、仙平、朱家斗、李家、垟头、湖广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木桥头、柘园、龙船峥、十二岱、河西岸15个行政村。

原新安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6千米。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202_年末)。辖东社、小云兜、神宫桥、金龙、西谢、新社、路边、大云兜、东浃头、玉龙、管店、大树下、大河川底、廖家垟、陈家堡、鉴桥、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社村。

【沿革】1958年建新安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新社、东社、小云兜、大云兜、路边、金龙、西谢、大树下、东浃头、廖家垟、神宫桥、玉龙、管店、鉴桥、大河川底、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

原括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7千米。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05万人(202_年末)。辖将军、南垟、小河川底、小陈家堡、西张庄、东张庄、蔡家堡、下汤、新岙、尤家园、大庄、河西、斜路、岭脚、西括、东括底、龙山、丰山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将军村。

【沿革】1958年成立括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将军、小陈家堡、南垟、蔡家堡、西张庄、东张庄、尤家园、坑口、大庄、下汤、周家城、河西、新岙、斜路、和垟、牛条垟、朱家、西括、岭脚、山岗内、仰头山、东括、东括外、东括内、尤家坑、顺岭、南垟山27个行政村。

金乡

原金乡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23.3千米。面积43.55平方千米,人口7.40万人(202_年末)。辖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卫前、海晏7个居民区,金星、城中、五

一、星光、狮山、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十八步、凉亭、干溪、牛卧龙、龙蟠基、湖里、珠梅岭、倒桥、桥头连、溪头、瓦窑、前堡、张良山、坎头、半浃连、河尾、郑家楼、郑家垟、南垟、东店包、黄金河、珠照垟、吴家堡、戴家堡、东埭头、蔡家、东田、洪岭下、池心、东山蔡、苏家、前张、余庄、大桥头、阳美、黄家宅、四代徐、林家洞、上乾头、坊下、底店、汤鉴垟、上堡、冯店、河头、大处基、灵峰、灵峰黄、夏八美、前半垟、后半垟、下泽汤、夏泽6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卫前街。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金乡卫城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1958年称金乡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1年设镇,1987年老城、郊外、湖里三乡并入。1997年,面积43.6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卫前、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海晏7个居委会和狮山、星光、五

一、城中、金星、灵峰、夏八美、后半垟、前半垟、夏泽、灵峰黄、下泽汤、大处基、底店、河头、上堡、冯店、汤鉴垟、上乾头、坊下、林家硐、四代徐、黄家宅、余庄、大桥头、阳美、半浃连、池心、洪岭下、东山蔡、苏家、郑家楼、郑家垟、前张、东田、河尾垟、南祥、东店包、蔡家、黄金河、东埭头、珠照垟、戴家堡、吴家堡、湖里、坎头、张良山、前堡、瓦窑、溪头、倒桥、桥头连、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凉亭、珠梅岭、十八步、干溪、牛卧龙、龙蟠基61个行政村。

原炎亭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濒东海,距县城东27千米。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202_年末)。辖西沙、东沙、海口、新兴、振兴、崇家岙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振兴村。炎亭海岸,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的五大景区之一。

【沿革】1958年成立炎亭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称乡,1987年设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西沙、东沙、外岙、内岙、倒桥坑、洪岭头、燕窠、杨家尖、洪家、流湾、横溪、海口12个行政村。

原大渔镇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南临东海,距县城24千米。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02万人(202_年末)。辖南行街、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行街村。

【沿革】1958年建大渔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0年建镇。1997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南行、北行2个居委会和北行街、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清湾底8个行政村。

原石砰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面临海,距县城27千米。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202_年末)。辖坑南、坑东、凤水湾、兴渔、兴澳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坑南村。

【沿革】1958年成立石砰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外湖、坑东、埠头、坑南、宫后、横山、北山、桥南、风水湾、拱桥10个行政村

宜山

云岩乡

苍南云岩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鲸头杨府殿,浙南闽北的人会有如雷贯耳之感;鲸头杨府殿就在苍南云岩乡辖区内。云岩乡位于苍南县城东10公里,东、东北与宜山镇、龙港镇接壤,南与望里镇、藻溪镇交界,西、西北与灵溪镇毗邻,面积13.00平方千米,人口1.81万,辖13个行政村(鲸头、士金兜、上对口、中对口、山前、凤山、金中、云岩、梁峰、三峰、联友、港头、瑞岩),乡境东西相距约5公里。南北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呈狭长形。辖12各村民委员会,25个自然村。计3656户,16979人。其中壮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乡政府驻鲸头村。

江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距县城14千米。1958年建江山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周家车、西河、下水门、郭宕、新河、上河头、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楼、东庄、梁宅、三大庙、后垟增、都口、卢处、平桥、寿山、振棋、王家门、下湾23个行政村。202_年撤乡,后垟、梁宅2村划归宜山镇管辖,其余并入龙港镇。

第三篇:殡葬管理和改革工作汇报

xxx殡葬管理所

关于殡葬管理和改革工作汇报

xxx殡葬管理所自202_年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县民政局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加强殡葬管理,逐步推进殡葬改革,认真贯彻《殡葬管理条例》,按照中省市有关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攻坚克难,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加强完善殡葬管理。

一是不断完善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所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殡仪馆基础设施,先后购置两台冰棺、一台尸体存储柜和一台殡葬专用车;完善礼宾房、祭奠厅、礼乐房、餐厅、客房等内部设施;改造院内外水路、电路,绿化院内外及公墓周边环境,使殡仪馆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二是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行风建设。我所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形象统一、服务高效、管理精细、公开透明、便民利民”为目标,加强干部员工日常管理和纪律约束。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对内完善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了队伍素质,对外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有效地推动了内部管理和行风建设。

三是不断提高丧事活动管理和服务水平。我所紧抓干部员工学习,提高干部员工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完善了殡葬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改进了工作作风,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丧葬需求,为丧葬家属提供了优质的丧葬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殡葬改革步伐。

推行殡葬改革,是破除千年陋习,树立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是促进丧葬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县推进全域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所每年在清明、冬至等祭祀活动集中的传统节日中,积极组织干部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连续两年在清明节期间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意见》的专项宣传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全县党员干部基本人手一份,真正做到了使殡葬改革的新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加大殡葬执法力度,提高殡葬执法水平。我县属于土葬改革区,群众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落后,殡葬执法难度较大,我所以全县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为契机,加大殡葬执法力度,有效治理乱埋乱葬,严禁在龙山公园景区、210国道两侧和可耕地内私自建坟建墓,基本杜绝了城区、景区乱埋乱葬行为。同时对殡葬用品市场秩序进行了专项整治,规范了县城内8家殡葬用品商店,对迷信用品进行了清理,规范了殡葬用品市场,改善了县城环境,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时注重殡葬执法队伍建设,目前我所人员不足,大都身兼数职,已有三人办理了行政执法证,随后要统一配备执法制服,加强殡葬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和干部素质,使殡葬执法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四年来,我所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全所上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们要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努力工作,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治丧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灵溪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灵溪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一条主线(所有项目建设必须围绕小城镇建设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五个‘一切’(一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一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切以征地拆迁为突破,一切以财税增长为出发点,一切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以项目促进小城镇建设,以完善小城镇功能更好的为项目服务,把我镇打造成全市乡镇经济总量的排头兵,和谐发展的领头雁。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推进项目(共8个)。

1、以我镇信秦公路为轴线,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该项目是以水上主题公园为核心支撑,集旅游、休闲、服务、居住、教育等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包括水上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文化小镇等。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2、大山农业开发项目位于灵溪镇日升村,总承包面积为6000亩,其中山地5870亩,水面130亩,用于生态养殖。拟在西岭区规划150亩山地用于建造万头猪场,在高山岭区规划30亩山地用于建造1000套种鹅基地,在林地散养10羽土鸡,130亩水面用于散养四大家鱼,在平地区规划30亩土地用于进行黄鳝、泥鳅养殖。为提升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综合效益,该公司与江西农科院联姻,将成为生态综合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拟占地1000亩以上。

3、以休闲生态农庄为主的金鸡山旅游休闲地产项目(项目用地120亩)。

4、以农业休闲地产为主的灵溪村大坞埔灵溪农庄(项目用地60亩)。

5、由上海立天唐人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拟选址我镇邵新村睦州山周边的睦州山现代农业项目,项目用地约3.5平方公里,综投资10.12亿元,是集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山珍野味、农事活动体验、农业耕作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园。

6、由省水投公司对‚丁家洲至灵溪桥头段‛的景观打造,‚灵溪桥头至日升村‛防洪体系建设。

7、去年受省、市有关项目用地指标控制,城东社区服务中心,丁州失地农民创业园,松山农贸市场等项目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启动建设阶段。在今年的工作中力求尽早开工建设。

8、推进灵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灵溪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我镇华茂广场内,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其中内设有:图书阅历室、资源共享室、健身舞蹈室、老年活动室、培训室等,全部对外开放。

二、完善中心集镇基础建设。按市级示范镇的建设要求,对我镇中心镇区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到202_年,将打造以个居住人口3万人,面积3平方公里的集镇区,把灵溪建设成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中心集镇基础配套建设,推进现有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结合安全饮水项目,推进与自来水公司对接布设管网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心集镇自来水入户率;结合清洁工程以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中心集镇卫生环境硬件建设,建成一个5-10年内符合使用要求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建立一套成熟并有效运转的卫生环境管理机制。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加强镇容镇貌的整治力度,树立现代文明小城镇新形象。

三、中国南方棉布批发市场建设。该项目位于我镇丁州村境内,地处五三大道、二上公路的交汇处,占地面积123.65亩。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其中净用地为82亩,规划建设住宅4万平方米,市场商铺4万平方米。目前该市场已建成4万平方米,已入住商户200余户,且商户和销售额都在逐年递增,预计市场建成后年交易总额超10亿。市场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是全国最大的针织棉布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主打产品之、针织小圆机棉布占全国95%以上的市场份额。该项目的建成有效带动了上饶的棉布生产和服装加工业解决劳动就业1万余人,逐渐形成了市场带企业,企业促就业,就业促民生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化过程中失地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

三、规划管理

我镇对镇域范围内320国道沿线两侧和信秦公路沿线两侧原则上不允许零星安排农民建房,并加紧编制规划区外各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村农民建房将总体规划连片打造新农村建设点,以达到集约土地。202_年8月至今,拆除违章建筑138户,共计17040平方米,对新增违章建筑我镇将一拆到底,决不姑息。

第五篇:XX镇殡葬工作汇报

XX镇殡葬工作汇报

尊敬的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要汇报XX镇在殡葬工作方面情况,自我市实行殡葬改革以来,我镇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殡改工作,202_自然火化率XX,全年火化XX具,累计完成火化量与火化概算量的比值为XXX。202_年第一季度火化率排列全市第X名,第三、四季度火化率排列全市第X名,202_火化率排列全市第X名。在殡改工作中,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五项”制度。

我镇成立殡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殡仪服务小组,镇主要领导任组长,每年财政预算X万元作为殡改工作经费。把殡改工作列入驻村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并作为“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大会战的主要任务来抓,每年年初由镇长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制度。村干部是村委会分片辖区的最直接的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主任是村委会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实行摸底造册制度。规定各村委会每年要对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核查工作,做好底册记录,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病危人员的信息情况;三是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各级负责人对所负责的辖区内的村民的生产、生活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特别是对病危人员去向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堵塞土葬漏洞;

四是实行第一时间报告和落实的制度。医院或村委会及镇、村干部如发现有人去世,第一时间报告镇政府。镇社会事务办和村管片干部马上投入工作;五是实行危重病例报告制度。医院或者乡医发现病人危重情况(包括住院、出院、转院或去世)要第一时间报告村委会,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社会事务办。

二、实行“三结合”,促使殡改工作扎实开展。

1、宣传及清理相结合。一是通过以会代宣,层层传达殡改会议精神,学习殡改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动员部署殡改工作。二是通过挂横额、贴标语、发传单、出墙报、出宣传车等方式宣传殡改政策规定和殡改中的好人好事。我镇及时清理丧葬用品摊档,有效刹住了土葬和封建迷信活动之风。

2、关心与监控相结合。我镇对一些老弱病残及住院人员,镇村干部登门慰问,并实行轮流值班,加强对医院危重病人的监控,严防偷运尸体土葬的现象,及时处理尸体火化。

3、服务与强制相结合。我镇坚持“服务第一,丧主至上”的宗旨,把丧主服务贯穿整个殡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对个别不听劝告有搞土葬或封建迷信活动倾向的丧主,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制止。

三,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推动生态公墓建设。

我镇将骨灰存放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群众思想意识的重要举措,现已建成XX村、XX村生态公墓和XX、XX骨灰楼。

总结我镇多年来的殡改工作情况,经验主要有:一要抓住萌芽状态。要善于发现殡葬陋习反弹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处置,避免陋习蔓延;二要抓反面典型。对地方上有影响的人员带头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行为,要敢于碰硬,敢于处理,从而影响教育广大群众,促进面上工作推进。

我汇报完毕,祝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XX社会事务办XX年X月X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