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选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与精选实习报告的格式
精选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
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
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
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
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 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精选实习报告的格式
精选的实习报告格式
对实习过程、结果以及体会用书面文字写出来的材料就是实习报告。
一、实习报告的资料收集
从开始实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广泛收集资料,并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如写工作日记等)。丰富的资料是写好实习报告的基础。主要收集这样一些资料:
1.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比如单位组织学习,内容是什么、什么学习方式、学习后的效果如何,对自己和同志们的思想有否提高。
2.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的。结合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实习是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要观察。从同事、前辈的言行中去学习,观察别人的成绩和缺点,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观察别人来启发自己也实习的一种收获。
一、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报告包括内容
(一)封面;
(二)正文:
实习报告正文内容必须包含下面五个方面:
1.以实习时间、地点、任务作为引子,或把几个月的实践感受、结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出来以引出报告的内容。
2.实习目的: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3.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应放在实习岗位的介绍。
4.实习安排:简单介绍整个实习过程的总体安排。
5.实习内容及过程:这是重点,篇幅不少于xx字。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侧重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但切忌日记或记帐式的简单罗列。实习过程(实习内容、环节、做法)
(1)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方式方法变成实践的行为;
(2)观察体验在学校没有接触的东西,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面目、方式方法,以怎样的形态或面貌出现的。比如,部门职能,原先你不了解,后从工作中由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了你对职能部门的了解。再比如人际协调方法,工作中的人际协调和你学的公关理论与实务有什么样的差异,你怎样体会公关理论等。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一的能力。
实习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地勘察,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二、实习时间:三天
三、实习地点:攀枝花市格萨拉地质公园、攀枝花学院第一教学楼
四、实习内容成果
(一)、时间: 6月15-16日 星期三、四 晴 地点: 攀枝花市格萨拉地质公园 内容: 地质公园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格萨拉地质公园位于盐边县西北缘的格萨拉彝族乡,北接盐源县,西与云南省宁蒗县一山之隔,面积约135km2,海拔1500—3313m,是攀枝花市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格萨拉地质遗迹景观地域集中,规模宏大,类型多样,中国罕见,世界少有,美学价值极高。园内有岩溶洼地景观,漏斗、落水洞、竖井景观,岩溶洞穴景观,石林景观,暗河景观,峰丛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洞穴钙华堆积景观,峡谷景观,陡崖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岩石地层单位剖面,地层界线剖面,冷泉景观和高原湿地。其中以岩溶地质遗迹为核心,景观极具特色。在百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大小漏斗600余个。漏斗形态多样,五花八门,大小不等,深浅不一,俨然是一个世界级漏斗博物馆。整个岩溶分布区形成洼地、漏斗、石林立体景象。格萨拉绿石林、石芽形态丰富,高矮错落有致,整体像城堡,个体更是变幻无常,似巨蟒,似蛤蟆,似神猴,似老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林边缘则是万亩翠绿盘松,竞相怒放的索玛花。整个石林核心区,面积不下10平方公里。石林面积很大,如果没有向导带领,很容易迷路。最奇妙的,要数绿石林还在“长大”,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绿石林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是上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遗迹,该处石林目前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绿石林
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具有最为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形态。天坑地漏
格萨拉地质公园地处攀西大裂谷。强裂的地质作用,造就了格萨拉奇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景观,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600多个天坑地漏,有流量巨大的地下暗河,有库容4000万立方米的地下溶洞水库,为世界所罕见,使攀西大裂谷更显古朴沧桑,颇为壮观。天坑最明显的是一号天坑,洞身500余米,宽600余米。在盐边岩口、洼落一带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平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根据地质学家朱学稳论文《喀斯特天坑略论》定义,天坑是发育在碳酸盐岩层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岩壁峭立,深度与平面宽度(口部或底部)从百米至数百米以上,底部与其发育期的地下河连接的陷坑状负地形。
(二)、时间:: 6月18日 星期日 晴 地点:攀枝花学院第一教学楼。内容:昔格达土、边坡防护
今天老师给我们在课室讲解攀西地区的特色土-昔格达土,以及边坡的防护!
攀西地区昔格达土系粉砂壤土和粉砂土 ,土壤中原生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 ,次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昔格达土由33%-50%的粘土乐土与50%-67%的细砂乐土的混合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渗透性中等,抗渗透变形特征较好。昔格达土不同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似 ,稀土元素在成土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地球化学迁移 ,对母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昔格达土似土非土,似岩非岩,由于昔格达土遇水易软化、泥化,因此常形成众多的滑坡,且攀西地区沿安宁河一带都处于大断裂带。昔格达土各层位 Ti、V、Cr、Ni、Cu、Zn、Pb、As、Cd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地球化学背景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释放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污染。
主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该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柔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
系统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费用低。
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系统能将工程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可以充分的保护土体、岩石的稳固,便于人工绿化,有利于环保。
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 金属网、锚杆、支撑绳、缝合绳、格栅网。
工程护坡不足之处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加动。
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埋入地层以下深度,按一般经验,软质岩层中锚固深度为设计桩长的三分之一;硬质岩中为设计桩长的四分之一;土质滑床中为设计桩长的二分之一。当土层沿基岩面滑动时,锚固深度也有采用桩径的2~5倍。抗滑桩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桩排,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锚固桩等。桩柱间距一般取桩径的3~5倍,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边坡绿化的功能
绿化工程护坡是使用有生命的植物来实现护坡之目的,其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土功能
植物的垂直根系可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具有植被覆盖的坡面,降雨在到达坡面之前,就被植被截流,植被茎叶对降落的雨滴和集中股流具有明显的销能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坡面水蚀。植被的覆盖还可有效地防止风沙灾害。
(2)改善环境功能
植物的个体或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不断加强,通过自身变化为其他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譬如,增强土壤保水性,为动物、昆虫等生物提供生活空间,缓解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3)提高保健、文化水平
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造型的配置,可表现出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能使人们感受心理稳定、镇静、优雅、舒适等。
总之,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效果较好,作用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强度降低,效果也越来越差。而采用植被护坡则恰恰相反,开始时的作用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植被护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够恢复因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
再有,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实习收获、体会
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对以后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第四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 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第五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绪论
202_年3月27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与地下工程专业同学在闫老师的带领下在焦作市北山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巩固课本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将来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可见工程地质对于岩土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学校非常重视土木工程地质学习;焦作市北山具有非常好的工程地质实习条件,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积极真人的进行了渔牧工程地质实习。我们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为:
1.对北山进行土木工程地质构造分析,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认识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
2.学会使用罗盘针测量岩层的产状。
3.分析讨论北山人工横断面边坡处理方法;
4.学习了解处理常见边坡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施工方法;
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认真讨论,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工程地质实习。
第一章 北山地质构造现象
北山南面由于受到严重的人工开挖,形成了两个高度在20m左右的横断面,岩层清晰可见。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引起地质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五种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和断裂。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称岩层产状;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水平产状、倾斜产状和直立产状。
通过对北山的岩层分析,看到北山的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应该为倾斜岩层;并且倾斜岩层仍然保持顶面在上、底面在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的产出状态,所以应该为正常倾斜岩层;北山正常倾斜岩层的倾斜角α的大小明显小于30º,其正常倾斜岩层为缓倾岩层。分析即可得知,北山的岩层正常缓倾岩层。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发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一般来讲,当地表底层出现对称重复时会出现褶曲构造。经过对北山的岩层进行分析,发现并没有出现岩层的连续弯曲,于是断定北山局部不存在褶皱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按照断裂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又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种类型。当裂面两侧岩层沿断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称为节理;当裂面两侧岩层沿断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称为断层。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北山人工横断面节理丰富,并且初步认定为构造节理。再观察断面的大致面貌,其中明显具有两条较宽的断层破碎带;发现这两条断层破碎带距离较近,大致平行,大概只有1-2m的距离。其中上盘向上运动,下盘
向下运动,所以此断层应该为逆断层;断层线为直线且延伸方向大致为倾斜45º;断距大约4-5m。由于北山岩石强度较大,尽管发生较大断层,但是并没有出现牵引现象。
第二章 通过地质罗盘针测量北山岩层的产状
岩层在空间分布状况的要素称为岩层产状要素。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通过对北山岩层的测量,其岩层的走向大致为S75ºW方向,倾角大致为10º,倾向为NE方向;用象限角法可表示为S75ºW∠10ºNE;如果使用方位角法的话,应该表示为105º∠10º;表示该岩层产状为倾向距正北方向105º,倾角为10º。通过地质罗盘仪的实地使用,清楚的了解了北山的岩层的产状。同时,通过这次实地学习,基本掌握了地质罗盘针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普通岩层的产状,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了来年更好的基础。
第三章 讨论分析北山人工横断面不良地质现象与边坡处理方法
北山的边坡是由于人类的开采形成的人工开挖边坡。因为边坡的形成,使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应力重分布,其应力状态在各种自然营力及工程影响下,随着边坡演变而又不断变化,使边坡岩土体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松动、松弛张裂、蠕动、剥落、崩塌、滑坡等。同时边坡等形成不良的地质现象,崩塌落石、滑坡和泥石流。
当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歪理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叫做崩塌;如果出现个别岩石块体乡下滚落,则称为落石。人工边坡或天然边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面均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岩土体就会产生向下的滑移,此时形成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北山岩层与断面形成的角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一般情况下,只会出现偶尔落石,并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崩塌;形成角度比较合理,不会出像滑坡现象;又由于北山的岩层强度较高,虽然节理丰富,但是整体性还比较好,因此更不会出现泥石流。再通过近距离实地考察,发现北山也已经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边坡处理。为了防止落石对游人造成威胁或伤害,根据各处地质条件的不同分别进行了爆破减重反压处理,喷射混凝土处理,锚索加固处理,排水沟排水处理,三维植被网处理等,很好的解决了北山的不良地质现象,给游人的安全旅游奠定了安全保障。
第四章 边坡工程一般处理方法
1三维植被网边坡防护
三维植被网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采用科学配方,经挤出、拉伸焊接、收缩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两层或多层表面呈凸凹不平网包状的层状结构孔网,它无
腐蚀性、耐酸碱。三维植被网的底层为一个高模量基础层,采用双向拉伸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可防止植被网变形,并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三维植被网的表层为一个起泡层,蓬松的网包内有较大的容土空间,植草覆盖率高,这种三维结构保证草籽更好的与土壤结合。在边坡防护中使用三维植被网能有效地保护坡面不受风、雨、洪水的侵蚀。三维植被网的初始功能是有利于植被生长,随着植被的形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草根系统增强其抵抗自然水土流失能力。
由于网包的作用,能降低雨滴的冲击能量,植被网表面凸凹不平,可使风和水流在其表层产生小漩涡,起到缓冲消能作用,降低流速,从而有效地抵御雨水的冲刷;网包中的充填物(土颗粒、营养土、草籽等)能很好地被固定,减少雨水冲刷下的流失。
三维植被网防护有许多优点;工程造价低,圬工砌体防护(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的防护结构)造价高、工程量大,其防护面积小,并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维修;而三维植被网防护则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只需季节性的进行修剪工作。环境景观效果好,工程效果好,三维植被网具有弹性高,贴地性能好的优点,它是一种柔性的护坡。早期有助植被生长,待植被形成,植物的根系与三维植被网交织缠绕形成一层保护层,对边坡坡面形成永久性的保护,避免雨水对坡面造成冲刷,有效保护边坡的稳定,边坡不会发生裂缝、坍塌或滑溜等病害。植物的根系扎入坡面土很深,与三维网垫、泥土三者形成一个牢固的复合整体,能起到固土蓄水的作用,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而圬工边坡防护需要定期养护,由于环境的变化,刚性的护坡体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雨水从裂缝中下渗,护坡体下的土体强度下降,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时会造成边坡坍塌破环,危及游人的安全。减重反压边坡处理
经过地质调查、勘探和综合分析后,确认滑坡性质为推动式或者是错落转化而成的滑坡,具有上陡下缓的滑动面,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认为减重方法确属有效并无后患时才可采用,有的情况减重甚至也可引起到根治滑坡的作用。但是对牵引式的滑坡和顺层滑坡,后部减重只能减少滑坡推力,起不到根治作用。
减重必须经过滑坡推力计算,才能判断各段滑体的稳定。采用减重时也必须做好排水和地表的防渗工作。利用减重反压的方法处理边坡是非常经济高效合理的;一方面就地取材,一般情况下可采取爆破技术进行搬运,另一方面,比较经济合理,并且可以增大绿化面积,陡坡变缓,有利于旅游开发与安全处理。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
注浆的对象可以是岩石、土体、混凝土等多种材料。在边坡注浆加固中,注浆对象主要是岩层和土体。注浆的对象把浆液注入岩石的裂缝或土体的孔隙,待浆液凝固后,使岩层和土体的强度大大提高,并改变岩土的力学性状,从而增强岩土的稳定性。锚杆挂网喷浆(混凝土)防护。适用于坡面为碎裂结构的硬质岩石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以及坡面岩石与基岩分开并有可能下滑的挖方边坡;这种方法在北山成功运用。锚索加固处理
在山体自然坡度较大的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及水库大坝时,为了减少对山体的扰动,经常采用预应力锚索对新建工程范围内的山体危岩进行加固,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机构简单、施工安全、对坡体扰动小、对附近建筑物影响小、节省工程材料,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起立竿见影的效果等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被用在滑坡治理上。
用预应力锚索治理滑坡是将锚索的锚固段设置在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中,在地面通过反力装置(桩、框架、地梁和锚墩)将滑坡推力传入锚固段,用以稳定滑坡。预应力锚索主要用于岩石滑坡和滑动面以下可提供锚固的稳定岩体。坡面排水处理
滑坡的滑动多于地表水或地下水有关。因此,在滑坡的防治中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可以减少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减少水的浮托力和增大滑带土的抗剪强度等,从而增加滑坡的稳定性。有的滑坡在疏干滑带中地下水之后就稳定了。在整治初期,由于采取一些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措施,往往收到了防止或减缓滑坡发展的效果。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拦截滑坡范围以外的地表水流入滑体,使滑体范围内的地表水排出滑体。排除地下水是用地下建筑物拦截、疏干地下水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来防止或减少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和工程的施工条件,可采用的地下排水工程有:截水盲沟、支撑盲沟、边坡渗沟、排水隧洞以及设有水平管道的垂直渗井、水平钻孔群和渗管疏干等。抗滑支挡
抗滑支挡一般采用修筑抗滑挡土墙和抗滑桩。抗滑挡土墙是利用抗滑建筑来支挡边坡岩土体的运动的一部分或全部,使其稳定的工程措施。根据滑动性质、类型和抗滑挡土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不同,抗滑挡土墙有分为重力式抗滑挡土墙、锚杆式抗滑挡土墙、加筋土抗滑挡土墙、板桩式抗滑挡土墙等形式。
采用抗滑挡土墙整治边坡滑动,对于小型滑动,可直接在边坡下部或前缘修建抗滑挡土墙,对于中、大型滑坡,抗滑挡土墙常与排水工程、刷土减重工程等边坡治理措施联合使用。其优点是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适用范围广,尤其对于边坡因前缘崩塌而引起的破坏有良好的整治效果;缺点是当滑动岩体体积较大时,挡土圬工量较大。但在修建抗滑挡土墙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滑坡体前缘的开挖。
参考文献:
胡厚田 白志勇 《土木工程地质》第二版
胡燕东 《三维植被网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浅析》 邹超 王养社 《预应力锚索在山体危岩加固中的应用》
王雍《浅议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