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从规划布局谈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设计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202_年度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建设工程专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函授材料和视频材料,本人对建筑节能设计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建筑节能主要依靠减少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效率两个方面。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建筑空间体量、建筑围护结构等均密不可分。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却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严峻现状,随着房地产市场每年对住宅需求量的增大,由一般住宅所带来的能耗也急剧上升,因此,建筑节能,尤其是住宅建筑的节能研究是迫切的,从社会发展来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众多建筑节能手段的探讨与研究中,研制节能建筑材料、采用新工艺、新型保温窗、以及利用新型能源给建筑物采暖、制冷等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结合气候与地理因素,通过建筑规划布局实现节能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涉及。
一、规划布局节能的优点
(一)更生态、更环保、更节能。
规划布局的节能设计是从分析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将设计与建筑技术和能源利用有效的结合,使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能源来采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量损失,夏季最大限度的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来降温冷却。
规划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建筑群体布局、路网设置与基地总体设计,在满足功能景观需要的同时考虑环境气候条件,从而实现节能。这是相对于目前技术手段下的更为生态、也更为环保的节能措施。例如,对于湿热气候区,应采用松散布局加大空间尺度以增强通风防湿效果,而对于干热气候区则应采用紧密布局以利于创造城市阴影空间,提供凉爽空间。
(二)适应了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
《节能法》规定“国家制定节能政策,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能源的合理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因而制定和实施节能规划也是节能工作依法行政的内容之一。
二、规划布局节能的涉及因素
规划布局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选址、建筑组团布局及道路走向、建筑朝向、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建筑间距与日照关系、建筑自然通风等方面考虑。
(一)建筑选址方面
我市位于东北严寒地区,建筑物选址时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等凹形地域。主要是考虑冬季冷气流在下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建筑需要保持所需室内温度会多消耗一部分采暖能量。
在规划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微气候环境,注意绿地和水体的布局,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硬化地面面积,并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微气候环境。
小区的环境规划不仅可以改善小区景观,同时不同环境要素的布置还可以改善小区生态环境微循环,如小区的绿化和水体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防风抗风、改善通风质量,从而抑制热岛效应的产生,改善住宅建筑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1、绿化布置
绿化布置主要有两点:防止冬季寒冷的风侵袭,同时将夏季凉爽的风引入小区。
2、水景布置
东北地区气候干燥,因此小区可结合绿地规划,设置喷泉、水池、水面、露天游泳池等,有利于在夏季降低室外环境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改善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健康度和空气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住宅建筑的室内小环境质量,达到节能目的。
同时水景在夏天和冬天可形成不同的景观形态,如小水景夏天涌动的水与冬天的水结冰形成冰雕效果截然不同的水形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面积的水夏天可提高明显改善环境,提供亲水环境,冬天则可作为溜冰场,别具一番风味。
(二)建筑物组团布局
我市属于冬季严寒地区,可利用建筑的布局,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建立气候防护单元,对节能很有利。对于平面布局的建筑群体,主要组合有行列式、错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几种形式。
各种方式均存在优缺点。如行列式布置形式使得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
而根据东北寒冷的气候特点,建议其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宜采用周边布置的方式,即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可形成较封闭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绿地,还可以对寒冷及多风沙地区阻挡风沙,减少院内积雪,同时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三)道路走向
小区的道路布局应尽可能与建筑用地结合,为建筑争取好的朝向创造条件。小区道路同时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及路网结构应有利于阻挡寒风和组织小区的通风,以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根据张北的气候特点,小区道路走向应与其冬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抗御冬季寒风的侵袭;同时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有利于组织通风。
(四)建筑朝向、间距与日照
方位朝向对建筑物的太阳能利用和自然通风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争取建筑物有一个较好的朝向以便冬季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同时注意减少对住宅建筑的日照遮挡,使住宅南墙尽可能多地接收太阳能的辐射,提高日照水平。考虑朝南的窗户通常可以得到最多的日照,而朝北的窗户只能得到很少的日照机会(夏季的早晨与傍晚)。东西向的窗户只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得到日照。
在确定好建筑朝向之后,还要注意建筑物之间应该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建筑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建筑日照标准、建筑节能节地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日照间距。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时间来衡量。
(五)建筑物自然通风
1、应对冬季严寒:
我市位于东北严寒地区,冬季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影响,形成以西北风为主要风向的冬季寒流。从节能的需要出发,在规划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建筑主要朝向应注意避开不利风向。
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应避开不利风向,减轻寒冷气候产生的建筑热损失,对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朝向冬季主导风向的立面应多选择封闭设计。因此在建筑规划中,应封闭西北向,合理选择封闭或半封闭周边式布局的开口方向和位置,使建筑群的组合有利于避风节能。
(2)利用建筑的组团防御冷风。
通过合理的布置建筑物,降低寒冷气流的风速,可以减少建筑物和周围场地外表面的热损失,节约能源;还应利用建筑组合,将较高层建筑背向冬季主导风,减少寒风对中、低层建筑群的影响。(3)设置防风屏障阻隔冷风侵袭。(4)减少建筑物的冷风渗透耗能。
2、注意夏季通风设计
在炎热的夏季,不要设备和能源驱动的被动式通风降温是最主要的降温方法,夜间的通风使建筑物预先冷却,为第二天的酷热预先准备。所以,规划布局中良好的通风设计,对降低建筑物夏季空调能耗十分重要。
因我市的气候特点,防寒为节能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六)街道空间环境布局节能研究
因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点,冬季经常银妆素裹,别具情趣。但道路积雪也相对严重,特别是东西向的道路,因其南侧建筑遮挡道路的太阳辐射,造成道路积雪很难融化,尤其为路南侧车道积雪,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
1、临街建筑退红线要求
建筑在退东西方向道路红线时,其南侧建筑退红线可适当大于道路北侧建筑退道路红线的距离,这样在严寒的冬季,道路能够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融化路面积雪,保证道路通行安全。而在炎热的夏季,其沿路的绿化可以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
2、临街建筑形体
道路交叉口临街建筑形体宜采用“L”型、“U”型建筑形态,同时可以结合广场、绿地和临街的购物空间整体布置,使得建筑可以有效的为这些场地遮风,特别是东西向道路北侧场地与上述形态建筑结合效果更佳。而道路南侧的场地,则局部可采用下沉式的设计或在绿地中创造微地形,也可以有效的避风,形成安静舒适的小环境。规划还可以在绿地、广场内建设构架、可以开启的风雨长廊等,阳黑龙江省202_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光明媚时可以开启,风雨时可以关闭,为人们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空间。
三、小结:我市属于东北严寒地区,冬季寒冷、空气干燥。建筑节能设计应满足冬季保温,2小时日照时间的要求,避免冷风过强侵入,同时应兼顾夏季自然通风以降低建筑空调能耗的作用。
通过对影响建筑节能的物理环境因素改善室外物理环境,能够达到冬季减少围护结构传热量及冷风渗透损耗热量,减少夏季空调消耗电量的目的,规划布局对节约能耗有着巨大的潜力。根据各地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从而创造舒适空间,实现有效节能,其结合气候的规划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建设开发行业的管理人员,把握住建设工程管理的各项环节,使施工质量无论在原材料进场、检验、使用、复查、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监督环节等均应全程控制,避免返工现象发生,杜绝材料浪费。同时,更应重视综合设计过程这个观念,在方案之初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介入,统筹考虑相互影响,寻求合理的节能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可以预见,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姓名: 报名编号: 工作单位:
专业科目申报专业:建设工程专业 现有职称:中级职称
第二篇: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学习心得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及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关于“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2_开班前的有关要求”的规定,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得到很大的收获。学习体会及思考总结如下:
一、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5%左右。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二、减少能源总需求量建筑节能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一)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如运用天正建筑(Ⅱ)中建筑阴影模拟,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如:PHOENICS,Fluent等,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二)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三)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MEPS)。
(四)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三、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一)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
在建材生产方面,研制开发多种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来降低建材生产能耗。例如,过去我国一直采用标准粘土砖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这种传统墙材的生产不但毁坏了大量耕地,使我国本已十分紧张的人均耕地面积愈加减少,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而且烧制粘土砖需要大量的能源,不利于节能。同时粘土砖自重大、热工性能不够好,施工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建筑工业化。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继续使用,现在国家已明令限制使用标准粘土砖,取而代之的是用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和板材。如现在广为应用的粉煤灰砌块,由于其质轻、节能,还能减轻工业废料处理压力,已成为环保型的新生墙材。此外,改进常用建材的加工工艺或采用新工艺,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
(二)低能耗建筑综合技术组成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传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往往是承重功能与保温功能相结合,构成较为简单,单纯用砖石、混凝土或木材筑成。这种材料的保温隔热效能很差。例如,传统的普通粘土砖砌体的导热系数高达0.81W/(mok),而近期迅速发展的能够工业化大生产的泡沫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高效保温材料,则可低至0.035 W/(mok)~0.04 W/(mok)左右,也就是说,其保温效能可以高出普通粘土砖砌体的20倍。于是人们了解到,用高效保温材料、隔汽材料和覆面加强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墙体,可以以薄很多的结构,取得高许多倍的保温隔热效果。按保温材料所处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种方式,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近年来,参照国外经验,用挤塑聚苯乙烯板(OPS)做倒置式屋面保温层,即从结构层往上分别是防水层、保温层,砌体保护层。倒置式屋面保温对屋面结构进行了革新,效果良好。已在不少工程中得到应用。OPS板具有连续的表层和闭孔式蜂窝状结构、结绳均匀、连接紧密、抗压强度高、低热导性高、高抗水汽浸透性能和耐气候性能好,不易老化。用这种XPS板做屋面保温覆盖在防水层上,使保温层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即可使防水层免受日光的暴晒,又大大缓解了防水层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还可避免防水层受到磨损、冲击、穿刺等破坏,使其寿命大大延长。
四、如何推进建筑节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建筑节能能快速地全面地开展,需要正确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既改善室内的环境,又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利国利民的事情。从当前来看,建造节能建筑,虽然会增加一些投入成本,但是,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关注生态成本和社会成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本。
(二)“新建”控制与“既有”改造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当前面临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按节能标准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水平,又要加快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步伐,必须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新建”控制,一手抓“既有”改造。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今后在较长时期内也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令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令尊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形似,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第三篇: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对202_年、202_年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将我对202_年课程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概要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
1、公需科目学习概要
公需科目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在这一部分重点学习了“创新及其基本理论”及“ 创新能力及其领域”两大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创新的内容、原则、原理、过程”、“创新的思维障碍”、“创新能力的内涵、形成及其作用”、“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领域”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学习了“理念理论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团队创新”、“ 创新学习”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2、专业科目学习概要
专业科目课程共分为11讲:“现代图书馆学新概念”、“ 现代图书馆新理念”、“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 文书立卷改革成果——《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 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 当代视域下出版业态的变化”、“ 选题策划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选题策划和出版运作的创新思维”。通过这部分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了“关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OA环境下的文档处理”、“ 解读《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文件档案的差异”、“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长久保存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化条件下出版选题的新要求”、“ 选题策划的由来与定义”、“ 逆向思维与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篇: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化工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感觉受益很多,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如果现在自己止步不前,不能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则早晚会被行业淘汰,被社会淘汰。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加深了解了化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本行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动态,增强了我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为今后的的工作和学习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将我这次的学习收获归纳总结如下: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董申教授得202_年培训专题讲座“创新能力建设”的学习,掌握了创新和创新能力等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作为创新主体应是企事业,创新的目的是要对国民经济主战场有贡献和效果,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个人,责任心和使命感比创新能力更重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的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时代特征分析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介绍,特别重大的工程项目分析,增强了我对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启发我正确选择了中长期创新目标和创新思路,在工作中不断做出更多的创新型贡献!
一、创新的定义
(一)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二)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进行等闲组合而成的新生产能力的活动。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在行业立足。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作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做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不断努力发展的方向。要坚定不移的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再创造。创新能力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指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而以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心理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新方法或新
途径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三、从国家重点工程看创新的作用与需求创新能够提高生命力,扩展系统的生命周期。需求是创新的根本之源,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到202_年我国科技发展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为在本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四、时代发展,引领创新二十一世纪将是后信息化时代。
全球都在积极地发掘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资源的潜能,并且因为能源危机、气体温室效应、现有的核电站大多已到寿命、核电比火电更优一系列优点,更要大力发展核电。
五、建设低碳家园。
(一)化石燃料枯竭的二十一世纪
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根据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九十一年五月[台湾能源统计年报(九十年)]资料显示,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只可再开采四十年,天然气可开采六十二年,煤炭可开采二百二十七年,而核能发电的燃料源自铀矿,预估尚可开采七十七年,惟考虑用过之核燃料回收再处理后重复运用,则其使用年数可增加五十倍,约可达三千八百多年。可看出现在全世界依赖最深的主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目前全球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设备过度投资,造成市场供过於求,因而油价尚相当稳定,但随著诸多产地蕴藏量降低甚至枯竭,全球将面临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将冲击全球经济发展。
(二)全球能源需求的高度成长
依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二OO二年三月出版之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2_],从一九九九年至二O二O年全球能源消费情势如下:
1、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成长百分之六十,其中开发中亚洲及中南美洲国家将成长一倍(每年成长百分之四;相对已开发国家每年成长百分之一点三)
2、石油:石油预估将成长五成九(以每年百分之二点二的成长率)。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四成的比例。
3、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为成长最快的能源,预估将成长一倍。
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也将由百分之二十三升至百分之二十八。
4、煤:由於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百分之二十二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5、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立,但保守预估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略为成长。
6、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成长百分之五十三。但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将由百分之九下降到百分之八。且最太阳能或风力等再生能源虽成长快速,但因其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再生能源成长动力,主要是开发中国家的大型水坝计划。
(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风险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能源与基础原料。
全球一九七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及经济重挫。为避免石油问题再度冲击经济,各国曾积极寻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现在石油仍占全世界现有能源总消费量的四成,且未来二十年此趋势不会改变。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一九八O年两伊战争、一九九O年波斯湾战争,一九九四年俄国出兵车臣,二OO一年阿富汗战争及近期可能开打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当然这些战争背后,都存在企图掌控这些地区石油资源的因素。而每次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动荡,使各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为了避免受到中东地区不稳定局势影响,各石油进口国家多尝试分散石油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油藏,且开采成本低廉,而中东以外的新油田,大多位於开采成本较高的深海和输送困难的内陆地区,故各石油进口国,未来还是无法避免中东石油进口依存度节节上升的局面。国际能源总署曾建议各石油进口国可考虑降低中东石油供应风险的方向,一是加强确保如航运与输油管等运油管道的顺畅,二是必须寻求增加原油安全存量。目前国际能源总署规范其会员国的原油储量是九十天,但为预防突发性的原油供给中断及油价急涨,此储量标准可能还会提高。
(四)恐布活动增加石油及天然气输运风险及成本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全球各地也陆续传出恐怖攻击行动。随著全球恐怖活动的升温,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二OO一年十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二OO二年十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份子攻击,而在印尼十月遭受恐怖攻击后,也传出其石油及天然气设施是下一波攻击目标。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检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
作,而由於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成本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在国际能源情势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就将枯竭,但能源需求仍持续成长,因此能源价格将剧烈波动。为了降低能源枯竭的冲击,各国企图掌控能源资源,更在近期引发多起战争。此外,自美国九一一事件后,能源设施的安全维护压力升高。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在我国能源情势方面,我国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赖进口,因此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与主要能源产地的动荡,都冲击我国的能源情势,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与成本受到挑战,而化石能源使用产生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必须去面对。在这种情势之下,我国的能源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但目前政府能源政策却没有清楚蓝图,使我国相关能源立法工作、能源基础建设及国内外投资受到冲击。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就能源供应稳定度与化石燃料供应问题而言,要以能源多元化及适当能源配比,尤其现阶段纳入相对供应稳定的核能,才可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就能源供应价格而言,我国水力与火力发电成本持续上涨,只有较便宜的核能发电成本还小幅下降。又核能发电有提拨核能后端基金来处理核废料,相对我国火力发电有高额外部社会成本。所以现阶段核能仍应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就能源政策而言,目前政府应考虑长期能源供需、国际趋势及能源使用社会成本,确保我国能源政策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迈向全球现阶段[低碳家园]的目标。就长期能源发展的展望而言,虽然现阶段化石能源及核能还是必要的选择,但随著能源新科技的发展,当未来出现价格合理、可稳定供应、乾净、低社会成本的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时,则不但满足我们经济发展及生活品质的需求,更将协助我国建立[非碳家园]及[非核家园]的无污染能源使用环境的终极目标。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第五篇: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2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学习心得
我国地域广阔,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到温和地区,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太阳辐射量也不一样,采暖与制冷的需求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严寒地区,其寒冷时间与严寒程度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因而,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角度,必须再细分为若干个子气候区域,对不同气候区域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要求做出不同的规定。各类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提高采暖、通风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节能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经济、技术和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实际情况。
我省位于北方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用能的特点是规模大、热工性能差、采暖效率低。其建筑能耗一般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用能耗。其中以采暖能耗数量最多。我国能源相当紧张,能源供需矛盾也日趋紧张,供暖地区冬季采暖能耗在同一地区建筑耗能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建筑节能成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现有的大量建筑急需进行节能改造,新建建筑需要进行节能规划和设计,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任务艰巨。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节约能源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的“三步节能计划”,开始重视发展节能建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根据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基本目标:新建采暖居住建筑1986年起,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普遍降低30%,为第一阶段;1996年起在达到第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再节能30%,(即总节能50%)为第二阶段;202_年起在达到第二阶段要求基础上再节能30%(即总节能65%)为第三阶段。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我国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问题是关系能源
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主要的建筑节约能耗措施
(一)增加围护结构效能,形成封闭的绝热系统
住宅建筑传热的主要途径是经过围护结构传导的。要达到三步节能的目的必须紧紧抓住围护结构的设计,尽力降低其传热系数。合理、可行、经济的围护结构设计,即增加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能,提高热阻,增加建筑的热稳定性,使各部位的传热系数及整体保温性能达到国家节能的有关规定的要求。
保温系统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并在建筑外墙、屋面、楼地面、门窗、楼梯间等均采取了保温处理,使每户形成一个封闭的绝热系统,有效地防止了“冷桥”的产生。节能的同时使居住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1.注重墙体节能。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新型复合墙体已经出现,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要达到节能65%的要求,除个别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内保温已在住宅建筑中取消,而外保温已然盛行,夹芯保温也将会在寒冷地区悄然兴起。
2.关注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是住宅节能的薄弱部分,因此在产品选用及节点构造方面同时加以考虑。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采用大面积玻璃门窗是现代建筑的一种潮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玻璃幕墙以每年几百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对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和采暖空调能耗影响很大。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对门窗改造可行的措施是采用新型、热工性能优良的玻璃材料代替普通平板玻璃,操作简单易行。这种新型玻璃主要有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和带薄膜的热反射玻璃。窗框从钢窗、木窗更换为塑钢窗,或在钢窗外而涂塑、当中加塑。同时提高窗户的密闭性,减少空气渗透热损。
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3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采用中空或真空等双层玻璃,避免室内外空气直接交换,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
3.屋面、楼地面
屋顶传热面积较大,散热量大,因此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十分重要,顶层尽量采用坡屋顶,这样既增加了顶层辅助空间,又有利于保温隔热。可采用多种措施,如采用“倒铺法”,在屋面上将保温层铺在防水层之上,使防水层被掩盖在保温层之下,而不受阳光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热温差较小,且不易受损。
楼、地面可满铺高密度挤塑苯板,厚度20~40mm,并加入40~60mm陶粒混凝土层,有效避免了冬季“邻户传热”现象。
(二)提高用能效率
例如:
1.目前住宅户内采用地热采暖,每户预留分户计量接口。地热采暖传热面积大,热量分布均匀,在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室内的热舒适性。
2.小区内电量均采用分户计量,严禁使用高耗能、低效率的用电设备作为取暖设备;电梯选用变频调速无齿轮拖动系统,既节约用电,又降低噪声。
(三)建筑节能中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对生态平衡没有任何影响。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kJ/(m2•年)之间,相当于2.4×104亿t标煤。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日照能量在5×106kJ/(m2•年)以上。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省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其他地区为资源较富和中等区。
在建筑中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太阳能可以为建筑供暖、供热水、供电,甚至能够提供建筑物的全部能量。我国北方被动太阳房采暖节能60%~70%,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利用太阳能可以从设计开始,实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图纸设计太阳能预留管道洞口,利用屋顶设计太阳能热水器预留位置,由施工单位安装管道,由开发商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商品房同时交付使用。
(四)积极应用新技术 在建设中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营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例如: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测试表明,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耗电量可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二、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往往会增加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益期,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从一些节能试点小区实际情况分析,住宅建筑节能投资增加额/住宅建筑本身的造价=1/6。与此同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约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试点表明,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年~7年左右。节能建筑经济分析可参照如下几个指标来进行。
(一)节能投资。节能建筑在一般情况下,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工程造价势必也要相应地提高。在我国,节能65%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2%以内。
(二)节能收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率指标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建筑的设备运行负荷比传统建筑小,其维护费用也相应的减少;建筑物由于受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的保护,从中就节省了一笔维护开支。
(三)投资回收期。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应超过8年。
(四)生命周期收益。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而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
三、总结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居住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因此,抓紧居住建筑节能已是当务之急。认真实施,必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扭转居住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有关政策和法规作出重要贡献。
姓名:
报名编号:
工作单位:
专业科目申报专业:建设工程专业
现有职称: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