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近日,在局领导的引领下,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该机制,体会颇深。
一、认真学好机制,努力走在前列。“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我们要学习理解,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鼓励激励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同志内在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纠错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能上能下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外在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要把握新规定。鼓励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提拔重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有荣誉、物质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的鲜明导向。容错纠错机制着眼于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误的创新精神,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能上能下机制着眼于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明确“下”的环节和程序,确保干部“下”成为常态,强化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
二、严格遵守机制,确保务实管用。“三项机制”体现的是方向性、思路性、指导性,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形成更具特色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一是严格管理和关爱干部的统一,既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又尽可能地爱护和激励干部,更好地体现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二是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的统一,既要树导向、定目标,让干部跟着事业走,带着目标和压力“赶路”,更要有细化量化的硬指标,制定激励的明规矩,设立明晰的容错边界,划出“下”的硬杠杠,让干部无论“上”或是“下”都心服口服。三是于法周延和于事简便的统一,既与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搞好衔接、上下配套,又抓住要害、简化程序,做到明确具体、务实管用。
三、带头用好机制,发挥制度效力。要让“三项机制”生威发力,关键在于积极运用、付诸实践。要用好鼓励激励机制,认真做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领域工作,通过有效激励,让干部有奔头、有动力。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在不突破党纪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突出保护敢想、敢干、敢闯“三敢群体”,最大限度地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引导广大干部心情舒畅、放开手脚,谋事想事、大胆履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用好能上能下机制,综合运用统计、审计、督查等措施,对同志履职尽责进行全方位检视,让庸政懒政怠政的同志相形见绌、“下”得服气,让其受到警醒和惩戒,倒逼其他同志知止不殆、奋发有为。
第二篇: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前不久,按照市上的要求,阎良区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市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实施办法,并要求各机关单位及镇街党委进行学习。我们单位也组织了关于三项机制的专题学习和讨论。
陕西省委出台的对干部激励鼓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对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全面落实,符合省情实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对于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助推改革发展、打赢全面小康决胜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机制的内容包括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部分,其中,激励机制是目标主题,容错机制是激励的保障,能上能下机制是激励和容错的重要补充,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
建立鼓励激励办法是干部成长的一剂良药,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内在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并让他们精神上有荣誉、物质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干部成长的心灵鸡汤,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愿干事、想干事、敢干事、有舞台。弘扬了敢为人先、宽容失误的创新精神,强化了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是干部成长的最终归宿,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外在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进一步强化了让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不久的新同志,在学习了三项机制后,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方面,作为新同志,我深知自己在工作经验方面还很欠缺,但是我“想干愿干”,并且对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我愿意在工作中积极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主动去承担更多其他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的充实自己,不仅要多学习机关刊物、文件等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更要虚心的向单位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习他们对工作尽职尽责的态度,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思路,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做到“能干会干善于干”,尽快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尽快适应新工作、新环境。
机关党支部 王宸玺
第三篇: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李东东
近期,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近日,在局领导的引领下,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该机制,体会颇深。
一、认真学好机制,努力走在前列。“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我们要带头学习理解,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鼓励激励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内在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纠错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能上能下机制,侧重点在于解决干部外在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要把握新规定。鼓励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提拔重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有荣誉、物质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的鲜明导向。容错纠错机制着眼于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误的创新精神,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能上能下机制着眼于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明确“下”的环节和程序,确保干部“下”成为常态,强化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
二、严格遵守机制,确保务实管用。“三项机制”体现的是方向性、思路性、指导性,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形成更具特色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一是严格管理和关爱干部的统一,既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又尽可能地爱护和激励干部,更好地体现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二是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的统一,既要树导向、定目标,让干部跟着事业走,带着目标和压力“赶路”,更要有细化量化的硬指标,制定激励的明规矩,设立明晰的容错边界,划出“下”的硬杠杠,让干部无论“上”或是“下”都心服口服。三是于法周延和于事简便的统一,既与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搞好衔接、上下配套,又抓住要害、简化程序,做到明确具体、务实管用。
三、带头用好机制,发挥制度效力。要让“三项机制”生威发力,关键在于积极运用、付诸实践。要用好鼓励激励机制,认真做好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等领域工作,通过有效激励,让干部有奔头、有动力。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在不突破党纪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突出保护敢想、敢干、敢闯“三敢群体”,最大限度地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引导广大干部心情舒畅、放开手脚,谋事想事、大胆履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用好能上能下机制,综合运用统计、审计、督查等措施,对干部履职尽责进行全方位检视,让庸政懒政怠政的干部相形见绌、“下”得服气,让其受到警醒和惩戒,倒逼其他干部知止不殆、奋发有为。
第四篇: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近日,在院领导的引领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该机制,体会颇深。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是让我们党内干部能更加纯洁的有力保障。这可以完善干部队伍的管理,是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坚实后盾。干部能上能下,只是口上说说,但从来没有落实到实处,根本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因为没有制度保证。现如今,《规定》的颁布实施,那些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干部队伍中的乱象可以得到改善和清理。哪有不为干部“能上能下”有新规鼓掌叫好之理!干部“能上不能下”成普遍存在的现实顽症不知已经多少年。不否认以前那些干部曾经在现任的领导岗位上辛苦过,努力奋斗过,也着实为民办了实事。可是时间长了,就滋生了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他们在工作中不再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轻则原地踏步毫无建树重则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这样的干部阻碍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但干部没有监管部门,一旦当上领导,好象没有下的可能了,因为只能上不能下呀!于是,德才兼备的年青干部上不了岗无用武之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用人环境也使有为的年青干部的思想变得僵化,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固化思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干部的管理中却堵塞,干部队伍上下流动性差,墨守成规是现在干部队伍中的一种工作现象。因为各部门负责人不进取,而下面的年青干部肯定更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现试行的《规定》让有为年青干部看到了希望,希望各级党委(党组)都能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常态。使得每一个领导干部在位只能一门心思谋在位的事,否则将被有为之士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就会在体制内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个人认为对于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一定要早做安排才有可能把干部队伍中的庸者,劣者尽可能清扫出去。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而不在实践中践行,一定要执行,勇于把不作为,不廉洁、不干净、不担当的领导干部调整打扫出去,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永保青春活力,永远纯洁从而营造一派正气的用人环境。
第五篇:三项机制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省委出台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准确把脉当前我省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鼓励激励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热情,以容错纠错创造松工作环境,以能上能下形成正向压力传导机制。“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简单讲,就是“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通过认真学习确实深有体会。
建立鼓励激励机制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办法”明确规定,“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推动了干部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了让干部没有后顾之忧。让“愿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轻装上阵。“容错”要明晰容错具体内容和范围,精准甄别明知与故犯、失误与失职、为公与为私,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容错不容偏;严格规范容错认定程序和步骤,公平公正、接受监督,切实为敢担当者担当、为敢负责者负责,不让被容错者在考核、干部考察、评先评优等方面受到负面牵涉。近年来干部队伍出现了一种不为慢为的思想倾向。容错纠错机制解除干部后顾之忧,营造干事创业、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履职担当过程中,出现失误、错误和过失,未谋取私利,但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且无主观故意,能主动纠错,可对其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是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该《办法》重点解决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建立健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退出机制。明确省管党政领导干部下的调整方式主要有: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调整后的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
三项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于调动干部创业积极性,保持追赶超越精神,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将以此为新契机、为新动力,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开拓创新,体现特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心中时刻想着党的工作,想着群众的利益;加强责任意识,努力出色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利使命感,认真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实际行动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全力奉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