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会计硕士考研详细个人感想
清华会计硕士考研详细个人感想
首先,抱歉开学一个月了才回到这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论坛里清华大学MPAcc的信息也不太多。
在作出报考决策和备考过程都得到坛子里的帮助,非常感谢,所以回到这里分享自己拥有的一些信息。由于以前的帐号有很多使用痕迹,所以注册了一个新帐号与大家分享。
202_年MPAcc录取情况:
计划招生人数:2人,实际录取3人,原因是别的专业由于某些原因富裕出一个名额。
复试线:220分,管理学综合140分以上,英语60分以上。
成绩计算:初试成绩(300分)+复试笔试(100分)+复试面试(400分),由此看出面试是重要环节。
具体情况:今年进入复试有5人,分数为235、234、231、225、223,学校为浙大、哈工大、武大、中央财大、北二外,专业方面,2个会计、1个财务管理、1个工科、1个经济类,工作经验方面,4个人为没有或1年以下工作经验,1人为5年工作经验(3年四大+金融企业内审)。最后录取的人中学会计、学工科的都有。
复试情况:
先进行的面试,每人10-15分钟,不是传说中的全英文面试,只有前几个问题是英文问题,之后就是中文的了。貌似都没有问专业问题,都是就个人的情况进行闲聊。
晚间进行笔试,2个小时,1道题,讨论财务报表对中国炒股人的作用。
据说上一年度笔试为2道题,分别是通货膨胀、盈余管理方面的。
项目情况:
项目组成:本届24人,13人清华本校报送,7人外校报送,3人考研录取,1人202_年考研录取延迟入学。
PS: 清华会计只有专业硕士,没有学术硕士,所以整个会计系只有这么多硕士生。
班级学生专业:会计15人,经济管理非会计类6人,工科2人,英语1人。
班级男生11人,女生13人,比较和谐。
学分:至少43个学分,但若非本校本专业的话,一些课程无法免修,一般要47、48个学分。
学费:1万/年 学制:全日制2年
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选课余地不大不小吧,一般同一类别下基本是4选2、10选5的样子。
课程安排还是不错的,基础理论课中有4门,分别为管理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战略管理、管理学概论,其中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由李稻葵讲,听明星教授的课顺便拿3学分的基础课学分还是挺爽的,课讲得不错,有各种人物、学校的段子,你懂得。
专业课中,包括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这样的金融类课程,再加上基础课中的宏观经济、专业基础课的财管,你的教学计划可以设计的很金融。
税制与税务、高级审计实务都是全程由KPMG现任Partner讲,在常规学期而非小学期由现任合伙人讲一门课还是不那么常见的。
此外,会计实践专题这门课也很有特色,会请来自业界的人讲会计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请来的人还是比较多元且牛气的,比如中金董事总经理、高盛合伙人、淡马锡投资总监、财政部、央企、银行总行、四大合伙人。。
关于英语授课的问题,清华会计系本科基本都是英文授课,但硕士不是像传说中所有课都是英文授课,目前已知的全英文授课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但别的课多少都会有点英文,比如成本管理英文教材、英文PPT,但授课是中文的,所以没压力哈。
就业:lz也没见到完整的就业数据,据学长学姐讲:202_届就业有投行(比如中金)、商业银行(比如工商银行总行)、企业财务(国家电网总部、五矿总部)、咨询(埃森哲)。然后,202_届有考公务员的,具体是国家发改委、国家国资委。上一届学长学姐的实习大都在金融业,目测这个项目最后去金融业的比较多,比如投行基金。
继续深造:这个项目还是就业导向的,课程比较偏实务,但个人可自行选修“三高”、数学类的艰深课程。以前本项目也有申请到北美、香港的博士项目的。目前也有研二学姐在全力冲刺美国顶尖商学院的会计PhD。
个人感想:
1、关于择校:lz之前没完全打算考研,有点想出国,而且其实当时考研主要打算是以后想进金融业,然后专业也决定是考金融,所以择校第一开始就是考虑清北复交,比如北大光华、汇丰、清华经管、复旦经院管院、上交高金,然后也考虑了上财、人大,之后会计硕士改革,加之随着对金融业更加了解,觉得会计知识对于目前的我更需要,所以开始犹豫考会计还是金融,学校又加上了财科所。之后综合考虑学费、课程、就业、项目人数等因素,最后决定考清华会计,除了复旦管院是免费项目,这个项目应该最便宜的一个,课程安排也还好。财
2、我选清华会计的理由:
(1)专业人数少,班级人数比较小(显著小于清华经管的金融硕),lz一直偏好小班,觉得班级氛围好、同学感情深,同时项目人数少,就业压力会相对小些(尽管现在的就业是与全国,乃至世界名校在一起竞争),现在来看,班里氛围属实很好,各种八卦,活动受制于CPA,最近少点。lz比较看重求学氛围,班级情结比较重,所以这项的权重比较大。
(2)课程安排不错,也有不少金融、管理课程,lz也比较过美国、香港一些学校的会计硕士课程,比如UMich Ross、Vandy、CUHK,觉得清华的课程安排是目前自己比较喜欢的。来了之后,发现投资学之类的课程只有金融、会计硕士能选,而金融硕士7.8万的学费,所以会计硕真的比较有性价比。
(3)学费低廉
(4)师资不错,清华会计系比较年轻,响彻全国的貌似不多,但年轻老师都是美国名校的会计PhD,比如斯坦福、伯克利,美国会计博士比经济博士、理工科博士的就业去向好很多,所以这么多全职老师是美国PhD也不容易,香港学校的年轻师资也差不多是这个程度。
3、关于备考:lz由于纠结考研加专业的问题,大概10月中旬才明确考会计硕士的,所以备考时间非常紧张。而且lz考研这一学期有8门课,考研初试的前一天下午还在考投资学,期末考试周正好是考研前后一周,所以那两周大概有20小时是坐在考场上。此外还蛋疼的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商业模拟决策比赛,就是每天都要作一轮决策那种。lz说这几句的话目的就是告诉那些很晚才开始准备的,即便很晚开始准备也有可能有不错的结果,所以认真看书就好,不用担心准备晚了是不是就没戏了。看书方面,逻辑我看的是逻辑精点,感觉不错,然后数学先看了数学分册(真心坑爹,这本书比真题简单很多,lz本身就准备的晚,结果这本书做的很开心,以为数学没问题了,到了11月才发现,天哪,联考的数学这么难),后来看了高分指南,总结的不错,不过没做题,时间有限。此外,大纲解析lz觉得编的不错。由于时间紧张,lz真题也只做了几套,所以lz没啥大经验。英语方面,lz时间紧张,基本没看。然后,联考的作文,lz是比较用心,每部分各写了3、4篇,不过貌似大家作文分数都很低,所以估计没啥作用。
4、复试有没有歧视?
lz考之前听说清华经管有严重的院校歧视,但综合保研夏令营同学反馈的情况,院校歧视没有那么大,保研夏令营时,老师说过,只要进了夏令营的,就不再看学校,只看个人表现,由此推之考研复试歧视也没有那么重。
很多人说名校硕士录取尽是985、211的,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清华会计保研进来的人不只学校很牛,关键人的经历也很牛,就仅论外包的这几个同学,不是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交换,就是CPA境外实习,然后成绩都是某个财大几百号学生的第一名,所以lz真的感谢考研的存在,尽管名额很少,但lz在很平淡的本科经历后还有进入这里求学的机会。所以当你学校不好的时候,请问问你有没有在这样的环境做到最好?如果没有,那么
关于性别,lz考之前以为考会计,男生会很有优势,结果从复试来看完全不是,而且清华会计系本科保送的男生比女生还多,这个项目完全不缺男生。所以不会有性别偏好。
5、如果进复试的人有清华北大的,是不是就陪太子读书了?
不会,目前来看,清华会计硕士这个项目比较重视多元化,除了清华本校,外校每个学校各1个,北大也不例外,据说北大很多学生申请保研夏令营也被拒绝了。
而且,其实以清华经管学院的品牌,加上会计热门学科的号召力,这个项目只招清华北大都可以填满,清华经管学院这届硕士生还有一个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PS那个英国男生汉语说得很好),但现在并不是,本身就证明这个项目会综合考虑大家的实力。
6、复试公平吗?
lz基本保证今年考进来的3个人都是没找关系。其实如果关系那么通天,直接找工作就好,什么国开行总行,何必来清华念书,清华会计完全不保证之后能有什么样的就业,还得看个人。
7、关于就业,清华会计还不错吧,lz也不知道全貌。但不得不说,lz觉得这么好的就业不是因为清华会计多么牛、课程多么好,而是招来的学生牛,班里有同学是拒掉工商银行总行offer来这里念书的,所以他的就业可想而知,换言之,这样的学生去哪里都会有很好的就业。而本科经历很平淡的同学有可能只能仰望同学的辉煌。所以,如果仅从就业考量,差不多的学校就好。
8、关于跨专业:
这个影响一般,课程安排也有补修课程,所以没学过会计的同学也可以选会计学原理学习,而且班里也有同学基本不懂会计。
但是不懂会计,还是应该懂经济金融的一些知识,或最起码对资本市场有些看法。班里有个清本学工科的学生,没有经济学双学位,但人家光经济、会计的课程就修了50多学分。班里没有即不懂会计、又没有扎实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的学生。
9、关于录取标准
只能说lz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录取,lz真心是个其貌不扬的小土豆。没有问专业知识的面试考核的是什么,lz也说不清。原来有个帖子分析清华这样的学校录取的学生跟知名企业标准差不多,比如成绩、英语、交换、实习经历、家庭之类的,lz觉得有些道理。但貌似这些因素也并不是考量的全部。
也有lz忘说的,以后再补充吧。1年前,lz完全不会想到会来清华念会计,结果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里。现在来说,还是很满意的,所以这篇文章介绍的正面信息也比较多。但lz真
此外,作业也好多,CPA也要考了,lz自己祝福一下自己吧。这篇文章也算攒人品之作
第二篇:会计硕士考研心得体会与感想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会计硕士考研心得体会与感想
【决定考研之前的杂言】
一、知己知彼,赢在起跑线
每种考试有它的脾气,学硕和专硕考察内容有很大差别,我当初就是从学硕转战专硕的,MPAcc考察的内容很少:初等数学,逻辑,写作,英语。所以经常看到网上用两个月、三个月考了240+的大神,这羡慕不来,因为有些人就是适合考专硕。如果你说你英语不好,不想背单词,你作文不好,你懒得动笔,你最大的优势是数学,那……我真的劝你去考学硕吧。专硕不能保证你的付出跟收获成正比,所以别觉得别人3个月能考240+,你用6个月就能考220,专硕的账不是这么算的。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呢?我觉得,首先,英语不能是弱项。英语占三分之一分数,别想着靠别的科目补救,“别的科目”只有一门……其次,在逻辑方面,你不能是钻牛角尖的人,有些人看逻辑答案总觉得答案不对,自己想的才是对的。再次,如果你初中数学不错,作文底子不错,平常就挺有逻辑思维,英语不错,cc欢迎你……
二、制定计划
跟上一条相关,一旦确定了你跟cc考试的相关度,以及你和目标分数、目标院校的差距,你就要开始努力了,但是如何努力呢?半年,一年的时间,你觉得时间很长,但是分配到每门课、每本书上的时间有多少呢?指定计划,可以提高每天的学习效率,可以让你心里有数,可以让你对自己的进度了如指掌。当然,计划的详细程度可以因人而异,做的详细可以提高效率,做的宽松可以更加灵活,有计划外时间做些计划外的书和卷子。
三、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
跟上一条有一定联系,每个人与cc考试的贴合程度不同,数学不好要多学数学,英语不好要多学英语,这个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现实中坚持学自己的习!今天,别人跟你推荐了一本逻辑书,可是你最近的复习计划是英语,这本书你做还是不做呢?明天,你看别人拿着太奇英语的模拟卷在做,可是你觉得太奇的卷子不适合你,你做还是不做呢?每天,你看见身边人天天5点起,12点睡,在自习室泡十多个小时,可是,你每天的任务根本不需要你在自习室待这么久,于是周围有人说你学习不刻苦,你心里有愧疚感,你是否也开始整天泡自习室呢?事情其实很简单,你就是要按照你的进度,完成你的计划,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只要完成计划的内容,我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要求。你不需要比身边所有人努力,你不需要做别人做过的每一本书,你不需要做自习室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因为,你不是别人。
【各科复习】
一、数学
数学做三四本书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能找到的题都做了。
首先,初了解——数学分册。
数学分册,前面两三章还可以,后面的内容偏简单,但是用来让自己有个对初等数学概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念还是可以的,看看每一章有什么考点,这本书顶多最后再回过头来看一遍,不需要反复研读。估计一周就可以看完。时间:5-7月。
其次,打基础——凯程管理类综合能力核心笔记数学。
我当初是报了辅导班,所以发的这本书,后来我其实是最先做的这本书,觉得真心不错,没章前面的知识点很综合很全面,也列出了每章在前几年的考试占多少分。总之,我感觉我是做了这本书入的门。这本书做完可能需要2周时间。但是我总共看了三遍左右,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了50分钟),而且错的个数在5个以下(考场上错了9个,泪奔……),因为我考的不是顶级名校,所以,这样的程度已经够了。考人大上财就不能止步于这种程度了哦。
再往后,就没有特别认真的做过逻辑书了,貌似每本逻辑书都有自己的脉络,但是我一旦形成了我的思维体系就不想再吸收融合别的方式了,我怕太乱我反而不会做题了,于是后面的书我就只是做做练习题,看看错的题目。
逻辑也是需要错题本的,估计大家一想到逻辑每道题的长度就头疼,做一道题只需要1分钟,可能抄下来需要十分钟都不止。但是,没人让你抄啊……我的错题本基本是后来模拟题的错题,那些很经典很有意思的我就会把它们放进错题本,工具就是一把小刀一支胶棒,割下来,粘上去,ok啦,很方便,而且比我抄上去的字迹工整,估计要是我自己抄的,我就不愿看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历也可能会有点值得借鉴的地方,精华还是糟粕,需要各位同学自己去辨别和取舍,因为,所以东西因人而异。
2月29号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式开始了我的cc之旅,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5页共5页
第三篇:202_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心得体会
202_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心得体会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初试:
202_年1月4日和5日考完四科。第一天考完政治和英语,感觉发挥挺好,政治可以80,英语可以85。我喜欢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这是我的态度。晚上吃了点感冒药,头疼,7点多就睡了,睡到第二天6点多,起来看了半个多小时的数学。第二天的数学考完觉得可以上145甚至150。中午没有吃饭,一直在看专业课笔记和热点,带了几个巧克力,下午的专业课觉得挺简单的,但是由于复习不扎实,有些概念不清,但是已经是最后一科了,无所谓了,晚上吃了火锅庆祝结束。
关于一战考北大经院我简单说一下各科复习的状况。各个时间复习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数学主要看了大概两遍的复习全书,做了一遍的真题,和看了辅导班视频,和李永乐的440题,自己做了综合以上各本书的笔记,笔记看了两遍。英语背单词背到单词没有障碍,做了03-12年的真题,分析了一遍,和一份模拟卷(5套)。政治当时还报了一个强化班,后来觉得效果不好,虽然对政治比较感兴趣,但是分数考不高。专业课考中级的宏微观和政治经济学,就不多说了。
1、数学:
数学基础还好,当年我们的数学课就是和学校的物理系和数学系一起上的,要求也比较高。数学复习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由于一战的余热还没有散去,速度较快,大概两周多一点时间就能结束全书了,数学的框架基本建立地很完整。将真题按照章节顺序做了一遍。将一战做的笔记前后看了三、四遍。11月中旬以后,做了440题(即李永乐的10套卷)和张宇的8套卷。最后数学就是靠每周两套卷子和完全弄懂、掌握笔记中的习题,作为复习的重点。不过我的前提是复习全书已经很熟了,知道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在哪,自己的优势知识点在哪,薄弱点各个击破。
2、政治:
9月下旬政治红宝书下来,开始复习的。看红宝书的第一遍是通读,将类似“重点”“最主要”等词汇用红笔划出,持续到10月中旬。看第二遍红宝书时,每看完一章,做肖秀荣的1000题。与此同时,看最近几年真题,把真题已考的知识点标记在红宝书中。第三遍看红宝书,拣重点章节、重点理论看,把重点知识完全搞熟。后面又略看了一遍1000题。到12月初的时候,开始关注今年热点问题。从网上找到肖秀荣的强化班讲义和冲刺班讲义,开始适当地背诵。最后阶段尽量多做选择题,包括肖
四、任
四、风中劲草的选择题。大题背诵的是肖秀荣冲刺班讲义(因为肖4的大题就是他的冲刺班讲义的东西)和启航20天20题。可是政治就是考不高,只有73分。
3、英语:
由于一战考得是英语一,而英语二总体要比英语一简单,虽然我英语不太好,但是也没花多少时间。刚开始接触英语二,由于单词已经没问题了,就直接拿到历年真题,开始每隔一天做一套,从08到13年的。40分的阅读基本稳定在34-38分之间,所以除真题外的资料,就每天读和听几篇新概念英语四。作文,最后一个月看了蒋军虎的英语二作文,自己写了 7、8篇,整理了一个自己的模板。英语还是单词、阅读和作文最重要。对于单词,最好能够背掉。考研阅读,按章节顺序出题,先看题目,把关键词标记出,带着关键词去读,可以省去 很多时间,考研阅读的题目一般都能在原文找出。对于作文,尽量自己动手练习,再整理出模板。在考试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不要以为完型不重要,就不重视,把完型好好做完可以得到8-9分,而蒙一般4分差不多,把时间掌握好,这多得的 4分就很容易能取得。对于翻译,同样是这样。我考完没有对答案,按照之前模拟的水平一般在85这样,可是最后是77,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4、专业课:
这次考研把60%的精力给了它。四门课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唯一和其他跨考生不一样的是,我考过FRM,其中有一本门市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关于 CAPM、APT、CML,关于远期、期货,关于期权、互换等,我都自学过,且做过不少此类的专业习题。但是很不幸的是,道口初试关于衍生品定价几乎没有,因此没有占到什么优势。
9月下旬开始看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罗斯的公司理财、博迪的投资学,大概10月下旬结束这三本书的第一遍。随后开始看第二遍公司理财,每章都做了笔记,并且做了金圣才的课后习题(也就是罗斯公司理财的部分习题,因为没有中文版的答案,所以用了金圣才的),这个持续10天左右的时间。随后找到一个对应米什金的课件,看了两遍。又看了1遍胡庆康的《货币银行学》,有人说他的货银是米什金的翻版,确实有很多一样的,不过他的货银正好弥补了米什金中缺乏关于中国的内容。按照大纲的知识点顺序,将米什金的和胡庆康的货银,糅合在一起做了笔记。11月底才开始看得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此教材看了2遍,按照大纲的知识点顺序,也整理出了笔记,笔记看起来很快。投资学,由于和公司理财有不少重复内容,按照大纲知识点顺序,做了笔记和整理了部分较经典的投资学题目,此后投资学的复习就摆脱了那本又厚又重的书,主要看笔记。由于没有多少真题可以参考,市面上好的参考书又很少,因此想做一些好的习题,又找不到。于是买了一本翔高出版的《历年真题解析》,里面收录了不少学校的431真题,可是这本书编的非常非常烂,里面的习题答案非常多的错误。我选择了几套有价值的真题,自己做了一遍,不会的,就查看教材,把较为经典的题目也收录在我的习题集上了。最后在网上也找到了部分金融学的练习题,开始练习,觉得好的就把它收录。
现在发现,我整个过程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觉得最根本的还是那几本教材,把笔记做好,把公司理财和投资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掌握好,就挺好的了。由于初试关于热点的问题,考的比较少,而且热点问题也是考基本的知识点,所以把教材搞熟,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复试
道口的复试分为面试(400分)和笔试(100分),加上初始的总分500分,最后录取就是按照总分1000分进行排名录取。今年的情况是进复试80人,最后录取50人。也就是说406以上有30人被刷掉。复试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它占了一共500分,占了一半。由于初始分数比较集中,如果擦线进入复试的同学,完全可以在复试中逆袭,不被刷掉。今年就有几个406、407被录取了,相反也有420以上被刷的。
我的复试准备主要是把之前的笔记看了一遍,再刷了一遍投资学的习题,同时看了三本《清华金融评论》,整理了一下热点问题(热点最后没有用到),面试前两天好好准备了下个人简历。
面试(400分):
我是当天上午最后一个面试的,我进去的时候已经12点了,显然老师有点疲惫。我们进去之前,有工作人员将5份个人简历送到5位老师手中。我进去之后先鞠了一躬,向老师问好。随后老师叫我坐下,让我自我介绍。我就按照事先准备的自我介绍,背诵了一遍,老师们基本上埋头看我的简历。
老师看我的简历,问我的问题包括,物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金融学与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对自己的考研满不满意,本科成绩和排名,双学位,你们专业毕业后去哪些公司工作,货币银行学学了哪些内容,为什么第一次失败了,为什么选择五道口,为什么毕业没有找工作,毕业后除了准备考研还做了什么,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英文问的),投行是做什么的(英文问的),英语四六级考了多少分,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如果我们这次没有录取你你有什么打算,好像还有两个问题,一时记不清了。
关于怎么答。所有的问题,我都是很诚实地和他们说,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尽量说出来,劣势可以不说尽量不说。由于那些老师都比较nice,自己并不紧张,老师也没有问我很古怪的问题为难我,他们问什么我就答什么。
在回答中,我尽量展现的是三点:一是,兴趣,选择来道口读研是因为我对经济金融的极大兴趣;二是,自信,尽量将自己表现地自信点,甚至可以适当忽悠,比如他们问我物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显然他们不知道我学的力学其实不属于物理学,我就先告诉他们两者的联系,最后说了区别;三是,有潜力,这个主要就是在简历中尽可能把自己的优势写进去,最好有数据支撑,比如你GPA高,那就写进去,低的话千万别写。
笔试(100分)(内容仍然是金融学综合,不过侧重了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的计算)笔试只占到100分,重不重要?我的理解是,相当重要,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面试。据我推测,大家的面试成绩相差其实不是很大,除非你表现相当差或者相当好,因为主观性的原因,老师给的分应该会集中在一个分数段内。而笔试的100分,就相当于初试中100分的政治和100分的英语,它们的重要程度是一样 的,既然你能够花那么长的时间准备政治,为何不花点时间准备专业课笔试呢?今年就有初试高分,因为笔试的原因,最后按总分排名,被后来者挤掉,实在很可惜。
复试笔试比初试难,而且计算颇多,但是总体来说,如果之前把那几门课好好复习的话,不会出现笔试掉链子的问题。
第四篇:202_清华金融硕士考研导师概况
202_清华金融硕士考研导师概况
邓颖璐博士 金融系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202_年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商学院,获数量金融与风险管理方向博士学位,202_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获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向硕士学位,202_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方向学士学位。202_年省理科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邓颖璐博士的研究兴趣在于金融和保险领域的模式创新、量化模型、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和政府监管,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经济学,保险原理与实务,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等。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保险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对接,公司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养老金投资管理,养老金、年金及社保体系的长寿风险管理,保险与再保险产品的资产证券化,住房反抵押贷款模式解决老龄化问题等。
邓颖璐博士的《Longevity Risk Modeling and Securities Pricing》《Incorporating Longevity Risk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into Life Settlement Pricing》《Welfare Effects of Developing the Reverse Mortgage Market in China: An Inpidu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A Study on Pricing of the Reverse Mortgage with an Embedded Redeemable Op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Market》等多篇论文在《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Asia-Pacific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保险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或接收)。《基于中国随机死亡率的长寿风险建模和衍生品定价》,《家庭保险资产持有影响因素分析》等立足于中国现实经济金融问题和保险市场实践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在《保险研究》等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或接收)。
邓颖璐博士担任Asia-Pacific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的副主编,该杂志是亚太风险保险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同时担任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并多次在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大型国际金融和保险领域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包括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Annual Meeting, 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 Solution Conference, World Risk and Insurance Economics Congress等。
邓颖璐博士作为负责者和主要参与者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包括: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国际ICP和SolvencyII的中国宏观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研究》,保监会部级课题《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影响与政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卖空机制、融资成本和定价效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基础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溢价研究》,《北京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评价》,AXA国际保险集团课题《Culture and Risk》。
邓颖璐博士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主办方与宾夕法尼亚 沃顿商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
学院共同合办了202_ 3rd, 202_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参会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近200保险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该年会是中国现阶段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保险领域的国际年会。邓颖璐博士同时也是AFA(美国金融协会), FMA(财务管理协会), ARIA(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和APRIA(亚太风险与保险协会)会员。
学术论文
· “Longevity/Mortality Risk Modeling and Securities Pricing”,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Sep 202_, Vol 79, Issue 3, pp697-721.· “Incorporating Longevity Risk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into Life Settlement Pricing”,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Sep2013, Vol.80 Issue 3, p799-826.· “Welfare Effects of Developing the Reverse Mortgage Market in China: An Inpidu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 forthcoming at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基于中国随机死亡率的长寿风险建模和衍生品定价”, 《保险研究》, Issue 1, 202_.· “A Study on Pricing of the Reverse Mortgage with an Embedded Redeemable Op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Market”, under review at the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Optimal pidend payments in a dual risk model with both proportional and fixed transaction costs,under review at the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Optimal pidend strategies with time-inconsistent preferences and transaction costs in Cram´er-Lundberg model, under review at the Mathematical Finance.· “Reverse Mortgage Programs: Will China be the new marketplace”, under review at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家庭保险资产持有影响因素分析”,under review at the 《保险研究》
· “寿险保单贴现定价”, under review at the《保险研究》
在研项目
· 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国际ICP和SolvencyII的中国宏观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研究》
· 保监会部级课题《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影响与政策》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卖空机制、融资成本和定价效率》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基础性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溢价研究》
· 《北京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评价》
· AXA国际保险集团课题《Culture and Risk》
国际会议
· 202_ July, The 3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Qingdao, China,Committee Member
· 202_ July, The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Kunming,China Committee Member
· 202_ Sept., The 9th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 Solution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Session Chair & Invited Speech
· 202_ Aug., 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U.S., Invited Speech
· 202_ July, Asia-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New York, U.S., Invited Speech
· 202_ Sept., The 8th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 Solution Conference, Waterloo, Canada,Invited Speech
· 202_ July, Asia-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Seoul, Korea, Invited Speech
· 202_ July, The Six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Hong Kong, Invited Speech
· 202_ Sept., The 7th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 Solution Conference, Frankfurt, Germany,Invited Speech
· 202_ Aug., 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San Diego, U.S., Invited Speech
· 202_ Sept., The 6th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 Solution Conference, Sydney, Australia,Invited Speech · 202_ Oct.,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New York, U.S., Invited Speech · 202_ July, World Risk and Insurance Economics Congress(WRIEC), Singapore, Invited Speech
· 202_ Sept., Fifth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Risk and Capital Markets Solution Conference, New York, U.S., Invited Speech
· 202_ Aug., 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ARIA)annual meeting, Rhode Island, U.S., Invited Speech
第五篇:考研经验 202_会计硕士MPAcc考研心得体会与感想
考研经验 202_会计硕士MPAcc考研心得体
会与感想
考研大纲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答案考研院校考研录取 越努力,越幸运,考研是需要挥洒汗水和泪水;考研,更要制定完整的计划。本文作者将自己报考会计硕士MPAcc的经历整理给大家。【决定考研之前的杂言】
一、知己知彼,赢在起跑线
每种考试有它的脾气,学硕和专硕考察内容有很大差别,我当初就是从学硕转战专硕的,MPAcc考察的内容很少:初等数学,逻辑,写作,英语。所以经常看到网上用两个月、三个月考了240+的大神,这羡慕不来,因为有些人就是适合考专硕。如果你说你英语不好,不想背单词,你作文不好,你懒得动笔,你最大的优势是数学,那……我真的劝你去考学硕吧。专硕不能保证你的付出跟收获成正比,所以别觉得别人3个月能考240+,你用6个月就能考220,专硕的账不是这么算的。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呢?我觉得,首先,英语不能是弱项。英语占三分之一分数,别想着靠别的科目补救,“别的科目”只有一门……其次,在逻辑方面,你不能是钻牛角尖的人,有些人看逻辑答案总觉得答案不对,自己想的才是对的。再次,如果你初中数学不错,作文底子不错,平常就挺有逻辑思维,英语不错,cc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