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1

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1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1

《开国大典》教案1

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陈小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第一课时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难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广场上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第三篇:开国大典1

《开国大典》观后感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的脑中一幅幅画面相继浮现。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从初始的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经过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强化,终于到了《鸦片战争》中那个盲目自大而不知现实的,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清王朝。我看过《鸦片战争》,古老的王国是何种的腐朽与僵化,而又有仁人壮士是怎样的坚强而拼搏不惜,他们为了国家战的多么惨烈,多么震颤人心。这就是中国人,无论国家如何都有的一种自身的责任感去拯救国家,拯救无数小家,让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一幕幕凄惨场景永不发生。

正如有的仁人志士为了清王朝抛头洒血以救中国,也有的为了最高的理想建立新的政权,孙中山先生建立了同盟会象征了资产主义者的集合,而由中国的现状,一种由剥削下层人民的阶层建立的国家,必使得绝大多数处于下层的农民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并一步步偏离了孙中山先生的梦想。虽然成功的推翻了日薄西山的清王朝,但终究无法救中国于水生火热之中。

而这时,沉睡了数百年的东方巨龙终于觉醒,在有识之士的带领下,于1921年,一个伟大的党派——共产党。她诞生了,她为了最高理想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扎根于民众的理念。冒着枪林弹雨,冒着国民党与日军的双重压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从稚嫩走向成熟,走向坚强,得到了全中国全民族的的拥护走向最后胜利。这胜利是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是人民对和平,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从电影情节中可以看出,在长江以北国民党军失利之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被迫向共产党求和,蒋介石以主动下野为条件以换取共产党的议和可能性,并立李宗仁为代总统,而发表的文稿中却含糊其辞。蒋介石之心可谓人尽皆知,李宗仁回复:“名不正则不就职。”而李宗仁心腹手下也对该命令不满。蒋介石先是回复:任李宗仁改稿。而发行却又为原稿。可知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下部不受指挥,民众基础不固(物价飞涨),蒋介石对国民党控制之深。

蒋介石私自指挥军队,要求镇守上海,以待蒋介石私人金银运送完毕。

而李宗仁下令

一、写信给毛泽东同八大条件。

二、尽力阻止共产党过江

三、联合美国压物价挽回民心

同时找苏联压制共和国要求两江分治(苏联要求过高:中国永远不会断绝和美国联系)

内部已经视各种行为是死马当活马医,听天由命。

在此同时,共产党内部团结环境气氛良好,并且自信。人民自发欢迎共产党统治。

毛泽东主席要求内部人员不得骄傲,艰苦奋斗。将打仗交给专家。在此之后的和谈中:李宗仁和蒋介石都反对对自身利益有损伤的合约。于是,百万大军渡长江,众志成城力克天险强占南京,使国民党只能苟延残喘与一方。

大公无私,民主的共产党击败了专制的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中国国情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因为共产党的团结使得党有了战斗力,有了决心战胜一切的力量,而中国需要的不是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不是强行剥削来的金银财宝,不是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党派成员,而是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也应该学习党的方针很政策,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能让让各种腐朽化的思想减弱我们精神的力量,我们应该组成团结向上的集体,用出全部的决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终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我们的党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愿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我们要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所付出的一切是炎黄子孙无法想象的,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我心中,腾飞吧中国!

第四篇:开国大典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师:大家认识图片上的这个人吗?

2:指学生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

师:是的毛泽东的伟大就是因为他带领了那一代人与1949.10.1建立了新中国,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开国大典》这课,重温开国盛典,领略伟人风采。

3: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生: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自读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自读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共设计三个问题,首先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最后再读课文把握主要的场景,理清文章顺序。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课文记述了哪些场面?

生:开始举行典礼的时候是群众从大老远赶来了。

她是用一句话来概括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群众进场。板书“群众进场”。生:开国大典非常盛大,人非常多。

生:我还看见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看到升国旗,奏国歌。

师:这都是典礼仪式的场面,(板书典礼仪式)典礼仪式之后呢?

生:阅兵式和游行

师:真好,你一口气说出了两个场面。(板书阅兵式游行)

师: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三、品读感悟,体验意义

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真正的去体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 1

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读?你勾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勾画了第五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张老师听到了掌声,就在在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

生: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生: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生:热烈的气氛。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师: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还有吗?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我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生:喜悦。生:三十万人都很喜爱自己的领袖。)

师:换一个词:热爱。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想读的同学一齐读!生:(齐读)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第七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出示这1段】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生:这三十万人非常激动,行动都一样的,一起欢呼和欢跃。

生:他们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盼望许久,终于等到了。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谁来读?生:读句子

师: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国是很广的。

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生读。

师: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生(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

生:(男):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听老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

生:书上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你读成了它。

师:哪一句更好?生:不用重复了

师:你认为老师的好。

生:我认为书上的好,如果不重复,感受不到这样的威严。

生:采用排比,气氛更强烈

师:张老师纠正一下,这是用的反复,可不是排比。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人民群众的欢呼

师:有没有不同的?

生: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师: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他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他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

生: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师:激情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

出示一组数字,了解为共和国的成立牺牲的人数。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看了数字后的感受,老师趁机进行情感教育。

观看有关的视频,主要是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等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让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并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学生齐读。谁想读?生读。谁再来?生读。

教师引读,主要分三个层次。4700万人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声宣告怎么能不庄严?指生读这1句。28年抗战,历经了无数的苦难才有了胜利的曙光,这声宣告怎么能不让人激动?指生读这1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多少人盼望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听到这声宣告,还有谁不欢跃。生再齐读这一句。

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

生:(接读)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师: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看后让学生谈体会,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去体会,老师点拨。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这一段。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生:一齐背诵第7段。

师: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生: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出所有人的心情都一样)。瞻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脱帽肃立,看我们新中国的国旗是多么鲜红。

师:你会怎么做,你会和他一样吗?生:是的。

师:我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新中国成立了!生:因为我是中国人!

生:当我看到国旗升起来时,我会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师: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们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是呀!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曾经是跪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同学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师:在这62年里,(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再读。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了人民的感情澎湃,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生: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师:看到这里,作为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位普通群众,你想说什么?

播放走进新时代音乐并且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第五篇:五年级第八单元:开国大典观后感_1

五年级第八单元:开国大典观后感

班会上,我们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开国大典》,嘹亮的国歌声中毛主席那声庄严的宣告久久回响在耳边。首先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全场欢呼起来,接着,升国旗。然后,放礼炮,一声炮响就有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在掌声中宣读公告。

看到这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自由了,中国人民从此做自己的主人了!

但是电影中,我看到无数英雄在炮火中牺牲,我看到无数英雄在炮火中牺牲,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一天——1949年10月1日,从这一天起国中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这一天起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部电影看完了,我知道了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