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暑期征文]亲近诗,用心灵去感受美
[202_暑期征文]亲近诗,用心灵去感受美
亲近诗,用心灵去感受美
——《繁星·春水》读后感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摘自《繁星》
如果童年可以用色彩来描绘,那么冰心奶奶的童年一定是蔚蓝色的。因为她自小在烟台的大海边生活,常看见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常听见呼呼的海风,响亮的军号„„
童年的我,曾在乡下外婆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到门前的小溪捉鱼儿,喜欢用一大把一大把的花铺成好看的形状。楼下的小哥哥放学后,他便会牵着我的手到田野上奔跑。有时候,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数着蜂蝶,落花„„
当我在《繁星·春水》字里行间穿行时,那些沉默的文字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使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坠入记忆的漩涡,又或是浮想联翩。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我想起了慈爱的妈妈,她总是在我受到挫折的时候,微笑地鼓励我,让我又鼓起勇气面对困难;“我不会表现万全的爱/我只虔诚的祷告着”。我仿佛看见温柔的月光下,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双手叠在胸前,微笑地祝福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是在委婉地告诉我们: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
走近冰心奶奶的诗集,一首首精妙的小诗,给我带来阅读的乐趣。我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我品味到了富含哲理的语言,我捕捉到了“童心童趣”与“人间真情”。它悄然打开我心中那扇想象之门,我不经意地为之震撼——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亲近诗,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纯净如水晶色的诗心,犹如一朵素洁的花朵。此时,正在我心中静静绽放„„ 初二:李菁
第二篇:用心灵去感受阳光
用心灵去感受“阳光”
阳光是灿烂的,温暖的,和谐的。每天当阳光透过窗子洒满整个办公室的时候,我喜欢摊开手掌,让一缕柔和的阳光静静的躺在里面,偎依着幸福的微笑,融化在甜蜜的心灵中。
这份幸福,这份甜蜜是阳光给予我的,每每这时,我都会站到窗前,看看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望望蓝天,白云,用心感受着校园的每一处变化……
每天清晨跨进校园大门时,那“扬帆起航”的造型总会让人感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那柔软的塑胶操场,色彩鲜明的教学大楼,总是让人感到和谐温馨,“沐浴阳光 快乐成长”这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将军一校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如沐浴着阳光的小苗茁壮成长。
学校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处都会让您流连忘返。如果带着不同的心情,欣赏着不同的风景,那将别有一番韵味。步入教学楼内,拾级而上,三楼的“读书篇”,更会吸引欣赏者的脚步,正厅上“书籍是理想的钥匙”几个艺术字,极富有启迪性,它在告诉我们:“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徜徉在读书走廊,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熏陶着学生们的性情,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走进“阳光书屋”,一缕缕书香迎面扑来,学生们在这儿或坐或立,尽情畅游书海,尽情享受着书籍带给他们的快乐。看看“养心亭”这三个字,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定是老师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地方,那墙壁上“腹有诗书气质华”更显示了将军一校教师们的优雅气质……
这就是阳光的将军一校,这就是校园改造后的一处风景。只要你置身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校园里,处处都会呼吸到阳光的味道,时时都会感觉到阳光的温暖,刻刻都会欣赏到阳光般的笑脸。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阳光,感受阳光给予我们的这份幸福和甜蜜吧!
第三篇:用心灵去感受三尺讲台带来的美
用心灵去感受三尺讲台带来的美
王翠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沐浴着春风和瑞雪,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三八妇女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首先祝福所有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灵去感受三尺讲台带来的美》。
从98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屈指一算已经十三载。在这十三年的从教生涯中,作为一名农村的音乐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学生连接在一起的,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我什么时候都没有退缩,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昨晚,夜阑人静,久久不能入眠,披衣起床,耳边又传来那首熟悉的歌 :
任风
翻阅背影的日子
摇曳成孩子的身影
夕阳
便凝重了教师魂……
或许,这只是一支小曲,并没有道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了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
是的,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谈,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回首十三年来不断求索的从教之路,隐约中,我仿佛又看到了路上遍布的荆棘和石子,它们曾经扎破过我的脚,但从未阻挡住我前进的步伐。而脑海之中更清晰的,是与学生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和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名字……
202_年,受学校信任与委托我又再次担任了初三毕业班的的班
主任。
薛彬,是我任班主任那年教到的一个学生。刚分班,我就得到了可靠消息,这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逃课、不写作业、打同学、顶撞老师……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我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想改变他只有两个字:尊重!装着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我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委任他为劳动委员,在班里,只要有恰当的时机就表扬他,逐渐树立起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两个多月过去了,他没有一点违纪现象。每次劳动,他都是最能干的一个,不怕脏累。有时汗水都浸透了他的小褂,我心疼地让他歇歇,他也只是“嘿嘿”地笑笑。他的变化让老师同学们惊叹不已。可是,没过多久,他还是给我惹了祸。原来,上课时间他居然跑去操场打篮球,被校长抓了个正着。面对他,我有些意外,也很生气:我为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啊!难道他真的是“本性难移”吗?真想狠狠地骂他一顿,但我开不了口。如果撕破了脸,我知道,他又会回到从前,他还会是那个破罐破摔的孩子。想到他这么长时间以来表现得这样好,我的心被柔软地触动了。不能责骂!对于差生,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关爱!于是我便让他寻找他的优点,他低声说他没有。我给了他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可是他回答我的依然是“没有”。我有些难过,一个差生,曾经长期生活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被人歧视和冷落,久而久之,他便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于是做坏事成了差生自认为无所谓的事情。我便把他的闪光点一条条分析给他听,他很感激,眼睛都红了。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想方设法给他创造立功的机会,时刻激励他。
后来,这个孩子发展非常好。尽管在学业方面没有大的成就,但我知道,至少他会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有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铸造正直、善良和有爱的灵魂!
说到这里,脑海之中又浮现起一张张特别清晰的脸:赵广涛、高明超、王川、尹海龙……他们都是在不同阶段,因为各种原因让我操碎过心、付出过爱与心血的孩子。现在他们已经参加工作了,但依然
与我保持着联系。曾经因为“三夜上网未归”而名闻全校的尹海龙,现在已经是一家网络公司的主管,去年的教师节又收到他一封邮件,“老师,感谢您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心理出现畸形的孩子拉向正轨,现在想来,那会儿得给您制造了多少麻烦啊!”我感到很欣慰,——理解,哪怕来得迟了一点,都是值得的!
从教八年以来,我一直注重与学生生活中进行心灵的交流,也很看重情感的培育,爱是相互的,当一个老师放下了架子,融入到学生当中的时候,学生怎么可能不喜欢你呢?
记得在上师范的时候,天天听着、看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我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受孩子爱戴、让家长放心的好老师。近十年的工作中,我感受到,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而且要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牛奶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的是与植物和其它动物不一样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
为了祖国的明天,无数的教师终生奉献在三尺讲台,无怨无悔,他们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八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每当我面对孩子们时,我总是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让我们众多绿叶共同托起祖国的明天吧!
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感情冰冻了也会消融。让我们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双手培育那满园的桃李;在教育的海洋里,乘一叶爱的扁舟,把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用心灵去感受三尺讲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南江小学 章莉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用心灵去倾听》。首先,我对教材及课题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该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用教科书,该课为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第十二课。教学课程为《用心灵去倾听》。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了解抒情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环境。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语文的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德育目标 :启发学生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难点:让学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教学策略 基于内容特点,以及课文要求采用讨论法,利用几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给文章定下一个好的感情基调。阅读课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采用讨论法教学,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辅助学生学习。在课上主要采用提问式教学。指导学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互助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具体的课堂中的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课间采用一些和谐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概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预习,长达五天之久。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也还熟悉。教师准备充分,教案定成较好在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2、完整的教学程序。在上该课时,主要与该组课文所表达的一个共同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微弱的情感为基础。
【教学过程】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采用“自读-——交流——拓展”三大环节。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教师对前三篇课文简练的概括,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前三篇文章,对本课的学习和感悟人间真情做好情感铺垫。)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谁“”倾听,倾听什么?)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统揽全文,理解大意
1、认真研读课前自学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学生轻声反复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培养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总结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默读课文,找到另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现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学生交流另自己感动的语句,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交流到的课文中前后对应的语句教师要给予点播,并尝试着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之中。没有交流到的重点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还可以出示课件。(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能安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不让老师牵着孩子的思维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学习课文,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在学生交流另自己感动的语句时,苏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板书:苏珊=我的第二个母亲。教师随着学生的思维走向来决定着课堂的走向,达到活而不乱。同时,小组合作交流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苏珊美好的心灵:即用学心去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给“我”安慰进而感受人间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重难点。)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采用范读、品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达到情感的升华)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细心、耐心、善良、乐观”教师随机板书)师导语: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生活中你有过倾听的经历吗?(“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 拓展
1、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此时,苏珊已经感动了我们所有人。但故事的结局不免让人有些伤感,“我”最终是没有见到这第二个母亲,让我们圆作者一个团圆梦吧。(学生可以说一说、演一演他们相见时的场面,注重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人性化的设计,我们都期待生活中减少遗憾,多一些圆满。这时,孩子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达到共鸣。)【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直观、突出重点、揭示文章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脉络。
12、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第二个母亲 细心 耐心 善良 乐观
第五篇:用心灵去倾听
【教案背景】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想象、感悟课文)学法:朗诵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正是由于这位“听众”的倾听,我才鼓起勇气练琴,才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间处处有真情啊!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倾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题设疑:谁用心灵去倾听?怎样才能用心灵倾听?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仔细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里,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以看出来。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是电话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们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位倾听者。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同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要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结构就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练习设计: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一直„„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教学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许家小学
年美涛
202_年3月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