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心得体会



第一篇: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心得体会

小时候去陕北待过几天,记忆里的陕北全是贫瘠的山地,放眼望去,漫天的黄土,阅读《梁家河》时感觉更加亲切,这本书文笔朴实细腻,讲述了习近平从不到16岁时下乡插队的迷茫到充满自信、在磨练中脱胎换骨、愈发坚强的故事,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

难忘书里习近平带领村民建设沼气池的故事,虽然难题重重,但他攻克了各种难关,在一片质疑里,成功建好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我们工作中,也许有些同事会思想放松、精神懈怠,本着完成工作就好的心态,敷衍对待工作。这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更是对自我的放弃。我们应怀着坚定的信念、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懈努力,遇到难题知难而上、勇于面对,在困难里磨练自己、塑造更好的自己。

在梁家河,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他吃饭时看,上山放羊时也在看,为了一本《浮士德》,甚至跑了30里路去借书,热爱学习的精神让我十分的敬佩。确实,读书不仅能给人启迪、让自己变得有思想,也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我们要利用好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办公室设定了每个月读一本书的任务,利用碎片时间来读书学习,闲下来的时候,大家手里的书本取代了之前的手机,每天下来感觉过的比之前更加充实。书籍之外,生活里还有很多人和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取得进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会思考、求上进的人。

习近平扎根在梁家河,并解决了群众身边的一桩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使当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公务组作为办公室,无论是接听电话,还是接待来客,对待寻求帮助的群众,应该耐心询问,富有同理心,积极为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应服务群众,踏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第二篇:梁家河心得体会

艰苦奋斗 努力践行“梁家河”精神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生动描写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度过的7年知青岁月,读完对我触动很大,朴素的叙述,身临其境的往事,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习近平从自我做起,勤奋学习,艰苦创业,从而影响着身边人,改变梁家河面貌的艰辛历程。从书中我感受到了总书记身上那种充满正能量所散发出的光芒以及浓厚的一心为民的情怀,这种能量和情怀令我深深感动。

梁家河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5岁,从现今生活看来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年纪,然而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了艰苦的知青岁月,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条件艰苦的梁家河,他也迷茫过,困惑过,但是他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努力克服城里娃和村里娃的差异,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经历三月不知肉味的艰辛,战胜“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考验,学习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逐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颜”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梁家河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竭尽全力为民造福的精神,书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干实事谋发展的细节,打坝修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特别是在梁家河口攻坚克难打成淤地坝,直到现在,那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它是总书记当大队书记时给梁家河留下的一笔丰厚的财富。还有为解决烧柴难的问题,远赴四川学习沼气建设,艰苦探索,建成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百姓受益,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梁家河精神就是“一碗水端平”的公平公正正义精神,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和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敢做,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生。梁家河精神还是时刻为人民谋福利的报恩精神,是经风雨、受磨难、初心不变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精神。

《梁家河》这本书所传递的正能量和梁家河精神,将为我们青年干部指引前进方向,不断激励我们要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向总书记学习为百姓谋幸福、谋福利,扑下身子做事,切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投入感情工作,身体力行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第三篇:《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渭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 田建锋

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就要把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作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践行为民的初心、苦干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

一是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核心竞争力。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排除思想杂念,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作“追赶超越”的铁军,毫不动摇、只争朝夕地坚定地朝着“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幸福未央”的目标奋斗;坚定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努力让个人奋斗与“追赶超越”“同频共振”。

二是不忘初心。总书记曾说“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一名基层干部,只有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才能开展的好,才能做出有利百姓的实事好事,我们的道路也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是戒浮务实。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延安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去深入实际,办实事、求实效,都是白搭。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从地区党组织、党员的结构实情出发,抓好管理、设计好载体,让党建实起来、强起来、扬起来,使每个支部都是一个堡垒、一个核心,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凝聚起“追赶超越”的最大动能。

四是保持朝气。青年干部的优势就在于朝气和活力,体现到工作中,就是干劲和冲劲。我们有些干部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少会陷入迷茫,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逐渐的思想放松、精神懈怠,甚至自我放弃。诚然,目前的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有些干部看不到干事创业的人生价值,但我要说,温水煮得了青蛙,但煮不了理想。一个人的堕落必然始于内心的放弃,只有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不负这份职责,才能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五是坚持学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而这,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不勤于学习?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我要将感知感悟到的精神情怀融入思想认知,带入工作实践,努力谱写无愧于赶超大局、无愧于人民嘱托、无愧于人生价值的精彩篇章。

第四篇:《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在认真阅读《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表现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感染。

通过阅读,我认真了解到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被这其中蕴含的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所触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里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

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强筋健骨,能更好的做出自己的有益贡献。

正是这七年艰苦而又生动的时间磨练,使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铸就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从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中,读懂了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人民之福,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梁家河是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逻辑原点、实践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起点就在梁家河。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练,锤炼了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干部的优秀学习榜样。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在学习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高度清醒、感情上高度切近、行动上高度同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学习中要突出融会贯通,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所展现的优秀品质精神能传承和发扬,要切实提高政治地位、坚定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看齐追随,按照党委统一安排,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践行“梁家河”精神热潮,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

第五篇: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一口气看完《梁家河》,再细细回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习总书记那段艰苦而辉煌的青春岁月有了深刻了解,给我思想带来了巨大震撼,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给养,指引着我要努力培养“敢吃苦、勇创新、善学习、心为民”的精神品格。

首先要敢吃苦,将苦难当成磨刀之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正是这所大学锤炼了习总书记自青年时代树立起的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为其执政兴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就要具备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要有过“跳蚤关”、“劳动关”的思想准备,沉下心来到组织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本领,磨砺意志。

其次要勇创新,将创新当成实干之要。

青年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后,从发展村子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入手,以创新的眼光埋头实干,办沼气,打井,创办铁业社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体现出总书记勇于创新的实干品质。青年干部既要会干,更要干好,既要继承经验,又要勇于创新,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要着力培养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去看待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增长实干本领,努力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再次要善学习,将学习当成立身之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善于学习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生活的那段岁月中,即使条件再艰苦、劳动再繁忙、书籍再有限,都废寝忘食的不忘读书,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著作、《中世纪史》《史记选》《中国古代思想是》等史学著作、《李白诗选》《鲁迅全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著作和军事与国际政治等其他类型的著作,做了大量学习笔记,常常带着疑问进行比较阅读。正是爱读书、善学习的好习惯使习总书记存储了大量的各类知识,为其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浅阅读流行的当下,作为青年干部既要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坚定理想信念,又要学习业务知识增长工作本领,还要学习其他各类知识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切实将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

最后要心有民,将为民当成做事之本。

202_年2月13日,离开梁家河40年的习近平回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看着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总书记随口叫出了“随娃”“迎儿”“向前”“根民”等一众昔日“小伙伴”们的小名,与乡亲们闲话拉家常。

在梁家河村民的眼中,不管习近平走到哪里都是他们的最牵挂的好后生,这一份浓浓的乡情体现了总书记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情怀,更深刻影响了总书记执政为民治国理念的形成。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广阔的工作天地中践行为民服务的观念,向群众学习,切实将为民办好事作为做事之本,不忘建党初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精神就像灯塔一样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就像火把一般照亮我前行的脚步,让我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加油干,让青春无悔,使党性发光。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