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与责任观2017最美教师有感
爱与责任
——观看《2017最美教师》有感
岳少春
2017.9.25 他们的事迹却告诉我们什么叫“老师”!老师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圆自己的的一个梦。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是在一辈辈师者先贤的无私奉献中完成的。他们所拥有的或许是孤独,是贫寒,是挣扎的一生,可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传播思想知识,改变孩子命运。他们的行为不为自己的得失,只为爱与责任的延绵不息。
事迹中的每一位教师在很真实的诠释着他们对学生的大爱。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信念的杜成露老师;让‘一个也不能少’成为一生践行诺言的王晓梅老师;学堂在线慕课名师、雨课堂智慧教学先行者、清华大学的冯务中老师;秉持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率先提出了“蓝金领”概念的张赛芬老师„„。观看中,一次次跟随寻找最美答案的脚步,让我触动流泪的镜头有很多很多,感动,崇拜!他们的事迹刻骨铭心,可歌可泣。
从最美教师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我觉得我还没做到,但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人生短短数十载,可以有许多种度过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就是这条路,照亮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路。
在我们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的时候,抱怨学习工作太累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存在,这样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还有这样一群奉献自我的人存在。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教师最好的诠释。什么是最美?那就是用爱与责任谱写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这就是最美。用行动坚持,用时间见证,就是最美。
第二篇:观最美教师有感
观“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今天晚上收看了河南都市频道,为庆祝第31个教师节而首次举办的“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真挚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对于我们所有教师无疑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一张张及其普通的面孔,一颗颗善良而质朴的内心,一件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书写了一个教师真正的灵魂。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可能很多事很容易就办的到,他们却日复一日重复不断的做着,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上学,未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圆一个上学梦。
“恩慈姐姐”颜志伟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多年来,对于各单位历次提出的特定学生心理咨询或大型心理辅导讲座的邀请,她都乐于义务提供援助,有求必应,挤出时间认真完成。由于求助学生多,时间紧,她就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接待咨询者,把一批又一批的求助者从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中引领出来,使他们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找回自信,打开心灵迎着生命的阳光微笑。身为国家优秀教师、“河南省001号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在历次重大灾害发生时,都能看见冲锋在红十字工作第一线的颜志伟教授,并且每次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少年来,仅在历次爱心援助活动中,她的慈善义举涉及各类款项已达352860元。她的日常生活消费很简单,但却情系大别山区的孩子们,多年来,她已资助136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虽然她年近花甲,却青春洋溢,处处传递着正能量。我希望这种正能量在教师队伍中能不断传递,因为这是美的传递,这是爱的传递。
韩保学是来自我们安阳市安阳县都里镇东岭西村教学点的一位教师,韩保学不但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慈父和知音。学生韩志国家境贫寒,父亲常年有病,韩保学就承担了他的学费和文具费用,韩志国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成为小山村走出的3名研究生之一。学生王龙威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韩保学就把他领到自己家吃住„„2009年,积劳成疾的韩保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他一直没有外出就医,只是暑假里去小诊所通过按摩进行治疗。2010年以后,他的病情加重,直到不能行走,才勉强到市里的医院住院治疗。为减少住院时间,他没有接受医生要他做手术的建议,坚持保守治疗。亲戚朋友都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他却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做手术。
每有慕名而来的记者要采访他,他也是憨厚地说,我是一个山里教师,就该在这里干好自己的工作,有啥好炫耀的?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山里汉子,一位执着于梦想的山乡教师,在莽莽大山深处,用40年的坚守铸造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韩老师四十年坚守贫困山区、创新复式教学方法,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自己却从挺拔的小韩老师坚守成了腰背弯曲、一腿残疾的山里老韩。韩老师朴素的信念,知苦而行、知难而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学习。
最美教师,你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要用一颗有爱的心真真实实的走下去,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实实,无悔自己爱教育的心。
第三篇:观最美教师有感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
为了让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陈俊德从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一直坚守到年近花甲、双鬓斑白。武秀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最终成功研发了“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形成了“三合一”教学模式。窦东立用优异的教改成果哺育自己学生的同时,还关注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孩子......观看了最美教师颁奖晚会,我深深地被“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所打动,同时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也是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们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们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因此我暗暗下定决心:学最美教师,做最美教师。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
身为教师的我,对照最美教师老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首先我要学习她(他)们能够耐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不放弃,不嫌弃,从而想方设法去转化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惰性;还要学习她对工作的那份进取心,像她那样真正的付出努力,把工作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业来做,不断为自己设立短期目标,努力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去完善自我,从而超越自我;更要学习她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虚心改正,做一个善良、正直、无私、有爱、热情的教师,真正能够担当起为师的责任。
学习“最美教师”还要学习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最美教师”的平凡而伟大的举动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最美教师”的事迹不在于偶然,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所致。她们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她们的事迹鼓舞着大家,我们要像她们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以她们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面对的学生特殊,这就更需要我们拿出一颗“慈母之心”,循循善诱,对学生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去为这些学生服务。就是要学习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这个响亮的名字为全体老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总之,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孩子!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我要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工作,学最美教师,做最美教师。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
第四篇: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通过观看我校组织收看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个人还是收货颇多,结合个人的职业特点,在此,谈一谈。
一,深深地被这些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所震撼。最美乡村教师,都工作在经济、交通
都不发达的山区或者人迹罕至地方,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有些甚至是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可是,那里仍然有上学的孩子,有渴望知识的心灵。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对孩子深深的爱,靠着对祖国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有的几乎就是一己之力,给孩子们,撑起来了知识的希望之伞,让孩子们也有了长大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自我人生价值的可能性,这些地方的孩子们,从此,就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机会。我们真该感谢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艰苦条件下,执着无私地奉献光和热的教师们!是他们,让孩子有了希望。在录像节目中,很多教师所克服的困难都是在城市居住的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要不是这样的活动,我们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这些普通的乡村教师每天所做的工作,是那么地无私和伟大。这些,都表现出作为教师,很崇高伟大的一面,那就是,他们都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
二,也被最美教师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所震撼。我们的最美教师,所做的工作,决
定了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做人类最美好的文化传承工作。我还记得录像中的有的老师,在激流和险滩中护送学生上学,不顾个人安慰;有的老师,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保护学生上学的安全;有的老师,在没有路的地方,用刀砍出路来。这些工作,都是为了那些还不具备很好自我保护能力的乡村孩子们的安全。想想看,城市里的孩子,得到了社会、家长多么周全的照顾,在那些条件艰苦的孩子们,他们和我们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都应该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点,城里孩子和艰苦生存环境下的乡村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梦,乡村教师克服的困难,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此,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克服的困难,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三,被录像资料中,乡村教师对孩子们教学和生活中的对孩子的爱所感动。虽然,是
师生的关系,但在乡村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师生的教学关系,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教学范畴,这种师生关系,里面有长辈对晚辈深深的关爱!也有乡村儿童质朴的对于长辈的信任和爱。这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在这里,我有一定的启发:我们讲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教育,而应该是有互动的教育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师生的融洽的关系得到加强和倍增。在录像中,我们多次看到,师生一起上克服困难上学的画面,看到师生一起在教室探求知识的执着眼神,看到师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时欢乐的情景。这些,都源自于最美乡村教师那种执着的爱,是这种内心的情感,让孩子们虽身处艰苦,却又不那么太体会到艰苦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总得说起来,这些录像,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很多真善美的要素。社会应该是公平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这些孩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存在,才有幸学习更多的做人道理,当然,这些,在孩子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给他们更明确的行动指示,也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希望!
再次感谢最美乡村教师!!
机械工程系李炳涛即笔
第五篇: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星期天中午有幸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实录。一直不敢动笔写感言,我不敢回忆那一幕幕的场面,不愿面对那种场景,也许我是在逃避什么!是的,生活的压力一度让我进入了老师的疲惫期,我迷茫过,惆 怅过。曾经的曾经,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我为什么当老师,,,为了建设国家吗?为了领导的信任吗?为了养家糊口吗?为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吗。。。。我得到了什么呢?总觉着心里堵着一口气,为什么没人理解我?抱怨,牢骚。。。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写感言,不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就当是一篇日记吧!教学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压抑自己,总感觉世道的不公,我曾是全县第一的学生,全市最优秀的毕业生,无数的光环下,我曾激动不已,怀着满腔的热情站在了教师的岗位上。可是,当我真正的进入了学校,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格格不入!我改变不了社会,改变不了家长,因为他们处于变形期,我非常无助,因为形势倾斜一方,我非常茫然,因为我不知所措,,,但我又是幸运的,1999年全县最后一批分配,我赶上了,别人都说我幸运,我也曾暗暗的偷着乐,这多少给了我一点安慰。今年我县又面向农村招收优秀教师,感谢领导,命运的眷顾,我考入了曹县实验小学。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生活是充实的,付出和收获是等价的,一种幸福油然而生。实验为我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我何乐而不为呢?
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以后,我又感到自卑,他们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那种几近殉道的精神让我感动,师者如蚌,师者如灯,师者如船,师者如河,在他们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向着目标奔流不息,遇山开山,遇沟填壑,最终达到了海的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力甫夏老师。他教的学生最远的离家有100多里,孩子们要5个月回家一次,为了把孩子平安的送回家,阿力甫夏老师历经了千辛万苦,每次和孩子分手的时候,都是那么的难分难舍。为了孩子学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世界,老师老师用他那无私的爱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当大屏幕上出现在路上老师和孩子们分饼子吃,翻雪山,过悬崖,闯激流,看到跌倒的牦牛,看到那茫茫的雪山,不对,应该说是冰山时,我的眼睛何止是湿润,那种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是超越了师生的情谊,是一种本能的亲情,是一种“一直抱怨,抱怨以德”的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伟大的教师。邓丽老师在花样年华的季节里,用她清纯,阳光,朝气的精神面貌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创造出了一个用一个奇迹,她就像一支“兴奋剂”为了学校注入新的生命。在学生举行的毕业典礼上,邓丽老师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撒娇的哭,那是等待的泪水,是等待得到别人认可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还有刘效忠老师,58岁了,可以说改变了一个世纪,他把远近闻名的穷棒子村,变成了大学村,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坚持和等待,等待,细心呵护,用心等待,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等待他们长大,他成功了,学生的硕果给了他最好的报答,他是最美的老师!失去双手的马复兴老师,更是用他那光秃秃的双手刻画着人生,刻画着教师。他能跪下来捡拾地上的纸片,我们就不能吗?
我反复的问自己,原来我们不是不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缺少的只是是那份自信,和勇气,抛开世俗的干扰,走进实验,我们还有什么不能的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心的创造我们的经典!热情,善良,包容,厚德!!
曹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华
2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