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第一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儿女必不可少的美德。它,代表着无怨无悔付出的情感和大爱。古时,有二十四孝;今日,更有孝之事迹。《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黄香在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孝顺。

春节前夕,某乡举办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回家给父母洗脚,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真心关爱父母长辈,没有大事和小事的区分,有一颗心就好。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在天津日报中的一个专栏里,平凡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孝。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他们,让社会充满爱。其中,那篇名叫《百里挑一的好媳妇》的文章在我心目中脱颖而出。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于洪英于阿姨26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4位老人和残疾大哥。20多年,她把老人的卧室总是收拾得干净又整洁,被褥总是新的。一年四季,总会衣物齐全,常备老人爱吃的水果。冬季,不吝啬电费为老人开电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老人咬不动硬物,她就变着法的包饺子、擀面条、煮粥。夏天给老人添置新的单衣裤,冬季提前准备好棉衣。老人生病了,于阿姨四处寻医买药,从不吝啬钱。她一直坚持着。

她不但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快快乐乐,还承担着教育孩子,洗

衣做饭的所有家务,无论再苦再累,也不抱怨一丝一毫。伟人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于阿姨做到了。她以孝为先的美德,让我感到震撼。她,身上肩负着这么多人的责任;她,为了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她,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她撑不住了,还有谁能撑起这个家呢!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她愣是咬牙直上。是的,她不是孝心的网络名人;也不是背母上学、为父捐器官的大孝子,她平平淡淡地孝敬老人,她不求回报地孝顺父母。

在这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不为名利,好好孝上一回?那些事迹让我感动,同时也引发我的思考。孝,到底是什么?也许,它是一种对父母的孝心的承诺;也许,它是一种信念,当你遇到困难,支撑着你,不让你被生活的困难打到。这时,我想到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常回家看看》。是啊,父母为我们默默奉献了一辈子,我们是不是也要为他们做些事呢?乌鸦都会反哺,那我们呢?孝心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呢?心中没有他人的人,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不幸福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是华夏子孙不可或缺的优秀品德。它代表着子女对父母深沉而强烈的爱。

指导教师:张晓梅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五年级二班

孙雅溪

第二篇:百善孝为先

提供政府高层人脉(工程、资质、大案)本部可合作内容:工程项目协调(各省市地区工程业务协调)各种行政审批(探矿证、采矿证,典当行、担保公司、进出口配额,捕捞马力、农业资金、重点农业项目,演出文化资质及文件,发改委项目立项审批、能源资质、能源计划审批,环保文件审批,各种大案要案代理,其它部委及事业单位相资质代理等等 李先生***QQ:1310142789

《天赐颜回一锭金》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有多大的成就。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呢?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佛祖一日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将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第三篇:《百善孝为先》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善孝为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孝,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孝。反哺跪乳,这是乌鸦和羊羔的孝。

孝,是一种责任。当你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与打击,是谁,向你伸出温暖之手,抚慰你受伤的心灵?当你遭遇不幸,万念俱灰时,是谁,在你身边鼓励你,支持你,为你灰暗无光的前路点起一盏明灯?当你远离故土,身在异国他乡时,又是谁,在家为你留一片空间,守望你,成为你心灵避风的港湾?对,他们就是父母。正如李密的《陈情表》里所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我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忱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

孝,是一种行动。任何事,如果没有行动,终将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陈情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的李密是不幸的,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李密也没有让祖母失望,他刻苦读书,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正为一朝做官吗?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之时,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报恩与做官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一尽孝。

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所给予我们的也不是滴水之恩。

怎能忘记,朱自清在《背影》中,那位父亲艰难爬越横栏时,那笨拙的蹒跚的背影。

怎能忘记,《慈母吟》中,那位老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含着泪,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

怎能忘记,汶川地震中为了护着身下孩子而跪着顶着巨压而死的母亲。

是的,有如此如此多的爱与孝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让我难忘,所以,请各位同学,珍惜,珍惜与父母的时光,回到家,对父母说一声:“爸妈,你辛苦了”,这,便是孝。

第四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我们同学们都知道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顾名思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在第一位,没有了孝,即使他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也不会受欢迎的,如果你即对社会有贡献,又对父母特别孝顺,就会成为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在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孝亲感恩“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我也学到了许多,使我终身受益。正是这次夏令营,让我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正是这次夏令营,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正是这次夏令营,让我知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父母对我们有十重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这十重恩,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

老师让我们在父母干活回来的时候倒上一杯温水,让他们解解干活之后繁重的心;有空给父母捶一捶背,让他们缓解沉重的肩膀。我以后要懂事。听话,帮父母分担家务。

从现在做起,我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百事孝为先,珍惜现在的时光,莫到忏悔时,未报父母恩。

初一:焦兴乐

第五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摘要: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孝这个字眼已经逐渐模糊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以新的孝道观念,真正将父母放在心中,教育、影响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使其家庭和睦、人民团结、社会安定。在新型的精神文明的激励下,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裕、强大!关键词:孝道,现代社会,困境,必要性

“百善孝为先”出自《孟子》,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作为子女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长辈的意愿,尊敬和重理解他们的权威。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曾记得《史记》中这样写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也。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由此可知,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最爱我们的人,假如没有父母的养育,不知道还有我们的今天么。所以无论我们的能力有多大,职位有多显赫。也不能忘本,要趁现在还在他们身边,要珍惜,去孝敬父母。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孝”,在一个人的带的修养中有重要意义,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孝道意识,从而会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现在的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父母和老人如众星捧月般守着孩子,加上优越的条件,在正中环境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不可能,从而导致孩子几乎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当人过于自私

必将使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对个人生活的幸福感也会长生负面影响。所以要培养孩子的销到意识,就要从小教导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要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来回报父母,渐渐地孩子便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爱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去爱父母。从而使孩子感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滋味。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自然的爱他人。

然而,孝绝不是为了培养孩子而去说教,而是从每一个能够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易到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到到一种无私的境界。日积月累,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来和谐,越来越幸福。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说永远数不完的,我们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在生病的日子里,父母为此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上学花去了父母多少心血,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子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恩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孝敬父母,然而对孝的理解因人而异,应该是父母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是我认为孝的第一要义还是要长大成人,做到独立,这种无疑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

在上大学期间,要逐渐学会各种社会生存的技能,毕竟以后是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独自谋生,没有别的人再可依靠,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很好了,至于在物质上给与父母,我们暂时还是消费者,还不能为父母提供丰裕的物质享受,但是偶尔买件衣服,补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尽孝。在时间上,要充分的给足时间,让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社会价值,要时刻记住,父母的社会价值绝对不是只来要与子女,要鼓励和支持父母的工作,也许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当父母年迈是,我们要更加的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心,更加精心的照顾,耐心的安慰。

父母养育了我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是他们让我明白了父母的不易。所以以后不管我们的哪里,要记得父母,而且更要趁现在还在他们身边,就要更加孝敬他们,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11级骨伤2班崔畅11512103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39380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