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奋斗者为本有感
《以奋斗者为本》读尽心与尽力工作有感
史若涵
《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我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阅读。然而我已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而是华为二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典,需要我们反复地品味和咀嚼,里面讲到的很多方面,都非常深刻经典,尤其是读到它的《劳动篇》中的句子:尽心与尽力,是两回事。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去工作,有天壤之别。尽心做事和尽力做事是两个根本性的概念,思想上艰苦奋斗就是尽心,尽力不是好干部,是中低层干部,尽心才是好干部。你要想成为高级干部就得尽心。回想在自身工作以前碰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都能深深体会到里面所讲的深意,看看现在的工作,顿时豁然开朗。的确,尽心与尽力都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但是尽心与尽力却有着不同的工作品质与境界。尽力表现在尽力而为,不过不失地对待工作,对安排的事情,按规矩完成。而尽心则表现为全力以赴,用心尽力地对待工作,对安排的事情,不仅按规矩完成,而且科学地、创新地、卓有成效地完成。尽力追求的是客观上的结果,尽心则多追求主观上的感受。尽力做事是一种兢兢业业的表现,但有时会让人觉得累,而结果却难以突破,相反尽心做事则显得轻松许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谈,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从事商业工作的每个人都要树立“尽心工作”的全新理念,在平凡、琐碎、繁杂的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岗位上体现出“尽心做事”的崇高境界。
“尽心做事”是一种境界。其内涵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的创新意识和“人文关怀”。细节,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也决定成败。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碍成功的重要因素。社会上“差不多”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大约、大体、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的常用词。而“尽心工作”正是对粗制滥造、马虎大意的有力抨击,是对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弘扬赞赏。
“尽心做事”,是一种精神。在聪慧、悟性和经验相近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人的精神。“尽心做事”内在的动力是“投入”,是情感、精力和智慧的投入。情感可转化为责任,责任可以转化为情感。我们要用农民对土地一样对待工作,将情感与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施以有效机制,从细微之处追求意识、观念、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完善,以达到全新的精神境界。心态决定人的命运,雷士员工的心态决定着雷士发展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员工能够从被动心态转变为主动心态,把遵纪、敬业、爱企、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将会对公司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尽心做事”也是一种动力。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如何把细节做好,第一就是认识,即“尽心”;第二就是训练,即“素质”。要做好细节,就要“尽心”加以修练,提高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修养。各项工作虽然都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承诺”,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避免存在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足,工作中也会有缺点和空白。为此,只有我们都关心细节,“尽心做事”,才能减少遗漏和缺陷,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以“尽心做事”的全新观念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变“尽力工作”为“尽心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做事”,以追求和达到“完美”的目的。
“细微之处见精神”,一点一滴的关爱,一丝一毫的工作,都将铸就雷士员工对企业的信念,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要“尽心做事”的目的所在。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尽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不尽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尽心去做事,读
起来简单,写起来也简单,但是做起来呢?
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只能称作称职;一个尽心工作的人,才能称为优秀。尽心不但能使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更能使我们用长远的思考来规划未来;尽心不但能使我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更能使我们征服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次困难。一个没有尽心工作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只能扮演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只有尽心去工作的人,才能完美诠释自己的生命内涵。
尽心工作是提升自身价值的前提,同时也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并不是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干不好这件事,而是没尽心去做。厨师炒菜,尽了心思,就不会出现今天火候大,明天火候小,今天咸,明天淡的现象。比如我叔前年养羊,要是我叔尽心管理和工人尽心做事,现在起码可以有不小的规模,而不是买来50多只羊,不卖不杀到现在只剩下几只羊。再比如一名老司机,开了十几年车,你不能说他技术不过硬,操作不熟练,为什么还会出事故,一句话:没尽心去开车,至少在这一霎那没尽心。曾经有人问我:复杂的工作要尽心,这不假;简单的操作,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闭着眼也能干。我说闭着眼和尽心不是同一个概念,盲人看不前方,但他在尽心迈向前方。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这种机械单调、简单重复的工作,谁都会。不到半年,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方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无钟‟。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而“胸中无佛”,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撞钟”工作的的神圣,同样也就干不好这项工作。
我们是企业的主人翁,理应尽心工作尽心学习,苦练技能,在岗位上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实事上我们有些人是“占着岗位不干事,占着职务不作为”,或掉以轻心,或漫不经心,或无所尽心,不把自己拥有的工作不当回事,脱岗、睡岗、酒后上岗,虽有“禁令”,仍有人我行我素。领导分派任务,迟迟不见动静;单位组织集体活动,早在几天前就已通知,到时候活动组织的松松散散,活动项目丢三落四;公司召集的会议,任凭你办公室的电话打爆,总有人迟迟不见露面;明文规定开会期间关闭手机,可常常是音乐铃声不绝于耳。虽是些许小事,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人的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个整体的概念,而是每一个具体的细枝末节的堆砌和累积,“一滴水中可以见到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是否敬业爱岗,那是某件事某个具体的动作给人留下的印象。常言说:时时留心长学问。尽心工作,那就得时时处处留心自己的言行,认真对待自己的职务,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自己(职务)职责范围内的第一件事。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前副总裁朱正中说过:“一个年轻人,如果既无阅历又无背景,只有自己可以依靠。那么,他最好的起步方法是:首先获得一份工作;第二,珍惜你的第一份工作;第三,培养勤奋、敬业的习惯;第四,认真学习和观察,获取真经;第五,要努力成为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人;第六,成为一个谦虚、有修养的人。
尽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大部分人总是在渴望自己得到提升,得到加薪,但却在工作中依旧抱着为老板打工,只是完成任务,甚至敷衍、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似乎他们并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尽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上的。只有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尽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获得价值的提升。尽心工作是对人生和生活的尊重,因为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人要想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心对待自己拥有的工作。”有了这个平台,你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空间。
第二篇:以奋斗者为本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读了《以奋斗者为本》一书,不由得感叹:华为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该书能让我充分感悟到华为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华为机制的催人奋进。它向我们传递了两种正能量:一是“奋斗成大业”;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华为为什么倡导“以奋斗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通过认真阅读,我逐渐感知了华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华为人的共同奋斗史,也明白了辉煌企业的缔造必然需要一批能坚持为之艰辛付出与努力的奋斗者。华为的成功归根结底就是经营人、造就人的成功,它通过不断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资源、优势,并充分运用特有的文化宣导和有效的激励方法,促使所有员工都在不断批判和创新的路上努力前行、贡献智慧、以奋斗为荣。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六大基本要点: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和聚焦在奋斗者群体上;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推崇的就是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第三,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家人过体面的生活,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为人民;第四,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必须用“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夯实企业文化的基石;第五,以奋斗者为本在分配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第六,干部提拔更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可以破格晋升。华为确定的奋斗是什么呢?在华为,奋斗不是用工作时长来衡量,奋斗的关键不是员工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做,奋斗是否紧贴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奋斗有无创造价值、提高自己等。华为认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华为的员工归类为三个层次:普通劳动者、一般的奋斗者、有成效的奋斗者。在华为,只要员工输出贡献,大于公司支付给他们的成本,他就可以在公司生存,或许他的报酬甚至比社会稍微高一点。通过对《以奋斗者为本》一书的学习,我认识到“奋斗者”,除了包含勤勉、涉新、斗志、贡献等基本要素外,还要具备忠诚企业核心价值观、责任为先、尽心尽力、无私无畏、敢担风险、坚持开放与包容、善于解剖与批判、甘于寂寞与委屈、敢打大仗恶仗苦仗等许许多多的特质。作为锻造公司的一名职工,我愿意通过努力做一名有成效的奋斗者。
以上是我阅读《以奋斗者为本》的心得体会,请领导审阅。
第三篇:读《以奋斗者为本》一书有感
读《以奋斗者为本》一书有感
读罢《以奋斗者为本》一书,不禁为之感叹,华为真伟大,不愧为中国最优秀的商业帝国之一,因为从该书的每个章节中,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华为文化、机制的积极理念,催人上进,传递着饱含哲理的精神食粮,让我回味其中,有所思,有所得。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与思考,我慢慢了解了,华为缔造出如此辉煌的大厦,成为引人注目的商业帝国的原因——以奋斗者为本,经营一批能坚持为之艰辛付出与努力的奋斗者,通过不断挖掘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资源、优势,造就人的成功,并不断宣导公司积极的文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在不断的自我批评、改进、创新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贡献智慧,取得成功。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让我理解一个道理——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没有管理的团队,没有团队的管理,终究无法远行。接下来,我将结合本书谈谈我的个人收获。
为企业者,不是要大,也不是要强,更不是要短时间的强,而是要有持续活下去的能力和适应力。活下去,才是硬道理。那么,企业如何才可以“活得了、活得好、获得久”呢?
第一,明确企业使命。创造客户价值最大化,以客户服务来定队伍建设宗旨,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这是华为可以“活着”的唯一理由,因为它深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上帝——客户。
第二,搭建综合管理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唯有管理是买不来的。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基于核心技术基础上管理水平的竞争。时代的发展推动力技术的变革,各企业间技术实力基本不相上下,企业想要在这种竞争形势下脱颖而出,则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改进企业中的短板,优化流程,提高综合实力,树立以管理第一,技术第二的观念,实现企业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变,方可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协调组织、培育“狼性”团队。狼有三大特性:
1、嗅觉敏锐;
2、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奋斗精神;
3、群体奋斗。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企业要培养一只“狼性”的团队,在企业助力狈——综合管理平台的推动下,形成“狼狈”之势,在持续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靠拢并超越对手,彰显企业价值。
第四,建立干部选拔与考评机制。“猛将必发于士卒,宰相必取于州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可见,基层经验对于华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性。但作为华为的管理层,仅仅拥有基层工作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华为选干部的第一要素是“德行”,有才无德,不堪重用。其次还要有广阔的视野,视野对于机会的把握,市场前景的预测,助力华为进行市场扩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华为的干部选拔一定是集“德行、视野、基层经验”与一身。
第五,明确合理的分配原则。秉承不让雷锋吃亏,以结果为导向的原则,向奋斗者倾斜,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政策,驱动员工成长,拼搏进取,将有所为、有所不为落到实处,解决“水平而不流,人平而不语”的问题,有效赋予员工蓬勃向上、积极追求的意义,创造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经过对本书的细读与思考,我更加坚信,宏伟大业的铸就需以管理、团队、奋斗为基石,美好未来的创造要靠管理、团队、奋斗来实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更应摒弃泛泛而谈、纸上谈兵、至于墙上而不落实于行动上的做法,发扬“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精神,艰苦奋斗(肉体与精神上),为成就辉煌的企业及优秀的个体而奋斗终生。
第四篇:《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这几天拜读了《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所体现的核心就是管理。阐述了如何管理的问题,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
说管理还要从人开始,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据此,在现代社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可以说与生俱来已得到满足,人们所追求的就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两种需求最直观的体现就在工作中。
《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首先讨论了如何全力创造价值、如何正确评定价值和如何合理分配价值,并且提出正确评定价值是合理分配价值的基础,二者的目的是为了全力创造价值的观点,其中更提到“不能让雷锋吃亏”,对此我深受启发。作为*****负责人,怎样把本部门工作做得更好,怎样更好的实现我们部门的价值,实现部门每个人的价值,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部,我们要努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奋斗“火车头”,带着我们部门向前奔,这就要求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对人必须公平、公正,做事必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用人所长不求责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努力提升自己职业水平,从而带动部门其他人员业务水平提高,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对于具体工作,一定要对部下讲明白,要他做什么,做这件事的标准是什么。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承担责任,提高效率。
谈管理会引出管理者——干部。本书对干部这个管理中的群体也做了详细阐述,其中涉及干部的选拔、使用、要求、责任、队伍建设等等问题,其中如何衡量一个好干部、如何成为一个好干部的内容是最值得我们一线员工学习的,毕竟“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嘛。要想进步就要向精英看齐,向先贤学习。
****是2014年新成立公司,我们也是2014年*月*日入职的新员工,在工作中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单一,时常会走弯路,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但我们都是年轻人,有激情,“不抛弃,不放弃”,想法设法解决困难、跨过障碍,超越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回头望去,之前的困难不过是奋斗路上的小插曲罢啦!
作为**人,我们必须秉承“****”的工作作风,努力奋斗,全面提升自己及**部整体实力,为*****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第五篇:《以奋斗者为本》学习心得
像树一样成长
一直记着俞敏洪一篇演讲中的一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标准。”
这段话恰恰与今天我们学习的《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的精神内核有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是追求卓越。每个人首先都要有梦想而不能浑浑噩噩,像小草一样甘于默默无闻的生长,看不到远处的美丽的风景。因为有着不同的追求,才能让自己在无论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不被平淡的现实埋没,才能有动力去追求极致,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企业亦如此。
对于个人来说,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时代,拥有怎样的人生大多是因为自己所走出的了什么样的道路,心态和思想决定了你往哪里走,能走多远。你不追求成功,那成功只能像彩票一样仅有微乎其微的中奖概率。你不追求卓越,那你就不会积极生活,认真打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得过且过,生活就缺乏生气,工作便做不出成绩。反之,你给自己定了较高的目标,并且付出了实际行动,理性地审视客观条件和环境,在行动中不断纠正方向,那么早晚你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既是一场旅行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心愿期许的挣扎,心向往之,然后奋斗,这样的人生方能充盈无悔。
对于企业来说,也像个人一样,生来就有自己屹立于社会的价值。像华为,有着深刻的民族荣誉感,为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而努力,因此才有了孜孜不倦的勤奋耕耘。为了民族企业的振兴,为了科技联通世界的使命,华为采取了不同于大多数企业的治理方法,这成就了华为,实现了华为的梦想。某某地产作为中原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企业,一直以“为优秀人群创造品质生活”为己任,实现了数十万业主的安居梦,也给某某这座城市筑造了很多靓丽的风景,这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它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达到了生命的极致,而某某地产也在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道路上为社会创造着独特价值。路漫漫其修远,重任在肩。如果说之前的十八年,我们为很多人贡献了一个温暖的家,那么现在和将来,我们应该为这个家更有品质,更加幸福而努力。某某提出了品质提升行动,包括建造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这是对我们自身存在价值的深刻反思,也是我们立足于激烈竞争中的杀手锏。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场风云变幻,风生水起,不进则退。做一个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大树下的小草,在你的一念之间,也在你奋斗的脚步中。公司是船,我们都在船上。船上的水手,需要齐心协力才能抵御凶险的风浪,调整航向,往胜利的彼岸前行。因此,让我们团结,站在一起,为着我们的小家更幸福,为着某某这个大家更卓越,像数一样坚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