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探访老年人活动——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2015年10月至12月,本小组参与了某某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开展的“关爱夕阳”—弱势群体帮扶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针对社区弱势家庭,组织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定期上门陪,疏导老人精神压力;组织志愿者定期给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学习帮助;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志愿者或者有资质的人士定期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服务等。
我被分派至生活小区,对该小区内的弱势家庭进行老年人探访服务。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小组向社工机构的负责人详细咨询了,服务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探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我与王孝丹商讨关于我们在该小区拟开展活动的计划,希望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生命回顾理论,能够帮助改变老年人目前的状况。我们在弋江新生活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探访和服务,我反思了整个服务过程,总结了以下的经验和教训。
一、经验:
1、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向机构负责人详细咨询了老人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探访时需要注意的状况。这样在与老人的初次交谈时,对于老人的一些情况还是有所了解,对于一些不善言谈的老年人来说,就不会没有话题可以说,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尴尬与陌生,便于后面探访的继续。
2、在初次与老人见面时,及时表明了我们的身份,并向老人们简单解释了社会工作者的概念,初步获得老人们的信任。在以后的探访过程中,我们多次对于社工和社工机构这些概念,向老人们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接下来要在该小区内开展活动的社工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3、我可以说并听懂方言,在多次探访的过程中,与老人们交流上没有语言的障碍,减少了活动开展的阻碍。我是本地人,王是周边城市的,所以,在语言这里我们占了比较大的优势,不需要刻意去学习方言,能很快融入进老人们中,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不会出现偏差,也便于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4、在与老人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开始谈话前,向老人表达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原则:保密原则,表明我们探访活动所做的书面记录以及照片等,都是会用于学术方面,不会对外宣传。在谈话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同理心和澄清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使得我们与老人们的谈话,进行得更加专业和有效。
5、每次去探访老人家都是同样的人员,给予老人以亲切感和熟悉感。我们所探访的老人们大多是高龄老人,处于这一阶段的老人,他们的记忆力都会下降,但是我们每次去探访都安排相同的人员去固定的老人家,就会给予他们以熟悉感,有效加强彼此间的信任感,利于下次探访时进一步的沟通。
6、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着重改变老年人的疑病症状况。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有些老人会长时间夸大诉说自己的病情,甚至是喋喋不休。他们也常常对自己的病情感到烦恼和恐慌,别人劝说的越多,疑病就越重。我们尝试了解老人在诉说这些“疾病”背后的意义,如探访的这些老人们,有的儿女们都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是无儿无女,他们很可能是为寻求关心,所以在探访中更多的做的是多聆听他们的感受,察觉老人们真实的需求,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为他们赢得关心。
7、熟悉一些老人们的生活作息习惯,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于他们。在有几次的探访过程中,有老人不在家中,联系电话也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我们回想到在前面的探访中,老人有谈及到他会在小区内聚集地和老人们闲聊,果然在此处找到了老人,使得该次的探访得以继续。
8、通过生命回顾,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帮助他们仔细回顾自己的一生。在谈话中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赞美和表扬。我们这次去探访的对象,长期都生活在贫困中,他们有些人会感到自卑而忽视了自身的优点,所以社工及时对他们一些好的行为加以赞赏,会加强他们的自我认同。
二、教训
1、在初步的活动计划中,我们希望可以改善服务社区内,三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所以事先准备了回春保健操,希望可以在探访过程中,可以教老人们去做这些养生保健操。但是在实地的探访过程中,由于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比我们实际预想的还要糟糕,所以未能实现。还有的老人有自己一套锻炼的方法,不愿意做出改变,更愿意坚持自己的锻炼方法。
2、在探访的过程中,发现老人们对于我们这些去探访他们的人,还是具有一些防备心理,并未完全信任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对于自己的家庭关系状况和政府满意度等,含糊其辞,需要我们结合实地的探访,仔细去甄别和思考。
3、在进一步了解老人们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后,我们应该要开展针对性的服务,例如一些老人身体不便,只适合于社工进行类似的探访活动;一些老人的文化水平较高、喜爱热闹并且身体状况也允许的条件下,需要开展小组活动或社会活动。但因为我们这次活动的时间和服务周期的问题,未能完成这些安排。
4、这次在新生活的探访活动,我们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所进行的,对于老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有了简单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后我们社工在社区中,如果需要开展类似专门针对高龄老人小组的具体活动设计和活动安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在我们探访的老人中,有些老人虽然一直生活艰难,但是我认为他们依旧很积极向上,内心怀着感恩之情。对于我们这次的探访,他们一直说着感谢,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也都是心存感激,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第二篇: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
老年人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摘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倡导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老年人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提供全方面、高品质的服务,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从而实现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工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老年社会工作也开始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推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培养也在加速进行。
关键词:老年社会 社会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迫切需要强化老年人社会工作
人类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开始引起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落实,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快。我国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全世界每5个、亚洲每2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会有一位中国老年人。据民政部统计,早在2002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2%;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其中,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9.7%。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10%上升到2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急需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在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子女难以独立承担对老年父母的照顾,客观上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
1.老年人社会工作内涵
老年人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技巧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贯彻实施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
2.强化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时又是社会有功之臣,解决好老年人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从而实现成功老化,这是社会的责任。让老、中、青和谐相处,共同分享社会资源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关系到我国和谐社.........
第三篇:新生探访活动总结
为期3天的新生探访活动正式结束,从活动的开始到结束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在众人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协力下,活动完满落幕。活动的总体是成功的,但背后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注意,几时改正。
活动安排仍太匆忙。由于各系对新生活动安排的比较突然,所以活动流程也随之而发生变动,这是我们事先
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后备方案不足。引起了一定的人员安排上的不足。
人员分组安排不合理。今年探访招收男女不够平均,引起分组搭配上的不足,而且今年由人力部配合分组,未能达到一定效果。建议下一年就好由本部门参与分人分组。
部分队员不够积极配合。有本分队员因为分配探访宿舍问题有意见,造成准备时间过长,探访中有的队伍宿舍量过大等,其中分配问题既有我本人的责任,但客观上也由于各系活动的频繁与随机性所导致的。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我们部门回来准备活动的人过少,使每个人的工作加重。
保管好活动中借用的用具.当然,在活动中绝大多数会员都有坚持到到活动结束,这一届并没有出现言语上的不得体,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活动中遇到的突发状况所有人都能比较好的应变,并及时的反馈给组长,并与每晚活动结束后及时的告知我们。
探访中遇到部分宿舍气氛过冷,或是抱怨情绪过大,少数队员应变不够好,但绝大部分气氛都不错。
由于这次基本所有系都选出助班,有很多情况新生都有了了解,导致活动并不如预料中的好,但很多队员表现出的耐心与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这次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
23,24栋由于是新建的,一楼的防护栏并没有安装,使得一楼的新生非常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用电问题。24栋常发生跳闸情况,在探访活动中,甚至有的宿舍只开两把风扇都会断电。
23栋24栋饮水机迟迟未到,导致他们只能买水。
23栋24栋的宿管和电工不够尽责,对新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尽量解决,只是尽量拖延与推迟,而不是尽快解决问题。
这是本次活动的总结与经验,不足需要改进,但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希望下次能够改进,我相信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越做越好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第四篇:敬老院探访活动总结
敬老院探访活动总结
一、活动内容:
2012年4月21日上午,青年志愿者协会夕阳服务队与红十字协会携手合作,前往九佛敬老院,去关爱生活在那里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让老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二、活动好的方面:
1)在坐车来回过程中,同学们秩序良好,都能认真听从组织的安排;
2)参加敬老院探访的同学都能积极听从会长的工作安排,并
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
3)在探访老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也很有礼貌;
4)同学们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知识;
5)加强了红十字协会与青年志愿者协会之间的友谊,同时让
同学们有一次锻炼的机会。
三、活动不足方面:
1)报名去敬老院的一小部分同学不能准时到集合地点集中而
且有几个同学缺席;
2)同学报名不够积极;
3)红十字协会与其他协会合作较少;
4)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完成帮老人梳妆的环节。
四、针对不足方面的解决措施:
1)对于报名参加去敬老院的同学要提前一个晚上做好提醒的通知;
2)积极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参加爱心活动,多关心和关注弱势
群体,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
3)加强与其他协会的沟通与合作,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4)在出发前要准备且清点好所需的物品,避免遗漏。
红十字协会秘书部
2012年4月25日
第五篇:老年人社会工作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的,日常生活意义中的助人活动,成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工作者也应当是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本案例中,我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老年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与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领域和机构内的应用其工作对象是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及其家庭成员。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老年生活救助、老年生活照料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处理、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的推动等。在本案例中,我认为李奶奶面临的问题是
1、在生理上身体状况不好,已经是82岁的老人在体力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2、情感上很孤独,缺少家庭温暖、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没有家庭温暖
3、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有恐惧感,老是想到死亡。
需求:
1、参加社区活动与健康治疗
2、需要家庭子女亲情。
3、需要心理辅导 我将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李奶奶解决心理等问题 在个体方面: 心理方面: 李奶奶由于老伴去世比较孤独想到死亡,精神压力很大,作为社工我要帮助李奶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比如,1、我定期上门和李奶奶聊天,缓解她精神压力。
2、与李奶奶子女联系,经常来看她,或接到子女家与他们团聚,经常打电话给李奶奶絮话,让她缓解心理压力。社会方面: 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让李奶奶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居委会的木兰拳比赛参加扭秧歌跳舞活动,达到放松身心,使身体健康。环境层面: 改善生活环境如请志愿者陪李奶奶说话。定期为李奶奶做家务,减轻家务负担,让李奶奶体会到社区温暖。小组社会工作; 组织社区孤老和李奶奶(情况相似的老人)到社区一起参加如“夕阳红老年小组“促进老年之间相互沟通、多参与社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 人群层面:针对社区中孤老比较多情况,我们要从社区宣传、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利用社区的各种宣传载体宣传关爱老人的内容,在社区中营造出老人快乐生活、尊重老人的良好风尚。社区教育——让老人在社区中多参与一些学习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学,促进身心健康,如老人读报小组,老人促进讲座,健康咨询等。志愿者活动——在社区中成立志愿者队伍(从党员、大学生、老师、医生等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或者有能力的老年人也可以、参加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这样就没有代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感到这是一项无比神圣的职业,虽然很劳累很辛苦但我还是很愿意当一名社会工作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是我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我们可以协助案主自助,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当然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刚刚学习社会工作是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仍有很多知识要学习,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