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红色情怀 革命胜地井冈山
感受红色情怀
革命胜地井冈山
历史不一定因为我们参与而被铭记,正如很多地方不是我们游历了才能感受那份沉重的情怀,这个五一虽然没有机会去参观和游历那些红色经典革命胜地,但是我依然通过网络通过历史记载走进了革命胜地井冈山。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国的HOLY LAND 吧。
第一井冈山有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在中国井冈山不仅仅是旅游的好景点,更是缅怀革命先烈,铭记中国历史,感恩现在美好生活的胜地。我们会牢记中国历史,以革命先烈为荣,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二井冈山有他自己引人入胜的秀丽风景。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1929年2月屋里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一堵伤痕累累的残墙,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根据我所查询的资料显示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平坦了许多,但有的地方依然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想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可能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当下我们这一代被批为人性无知的一代人,所以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井冈山去走先烈走过的路,去真切体会“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们这一代终会是让无数国民骄傲和自豪的一代。
第三井冈山还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纪念碑、黄洋界哨口工事和小井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我想如果我们站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下,就会好象听到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响;如果我们走在小井红军医院的走廊,就会好象看到硝烟中医务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处在深山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如果我们立于黄洋界哨口,眺望那伟岸雄浑、逶迤起伏的山势,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从这里,不仅走出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人在内的许多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多少我们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的鲜血播洒在共和国创建征程的山山水水中。
历史给我们机会,历史记载让我们聆听当年井冈山的故事,太多的震憾,太多的感慨。真的感觉井冈山精神的来之不易,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成为了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井冈山革命精神结合我们的实际就是要学习井冈山人的坚定信念,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虽然这样的说辞由我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说出来有点矫情,但我相信这是我们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
据我的查询现在的井冈山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新型城市建设正在快速崛起,景区的游览设施正在同步配套建设中,井冈山人正靠良好的环境资源,以艰苦朴实作风,积极建设这个旅游城,逐步改变和提升着自己的生活,我相信等我们去井冈山时我们会看到井冈山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创业精神;目睹所有这些,肯定是催人奋进,大开眼界,感受到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鲜气息。
井冈山精神是带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我认为,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井冈山时期革命者的生命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井冈山精神作为信念支柱。红色之旅吸收了丰富的红色营养,建设物资家园不仅要弘扬大庆精神,同时也需要我们继续光大井冈山精神。
如今,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井冈山精神”依然是我们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努力奋斗建设美好生活的法宝。井冈山革命斗争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却是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井冈山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第二篇: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
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自己有幸随团登上了巍巍井冈。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我们到来的季节正是映山红刚刚盛开的季节。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此次井冈山之行,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纪念碑、黄洋界哨口工事和小井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站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下,好象听到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响;走在小井红军医院的走廊,好象看到硝烟中医务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处在深山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立于黄洋界哨口,眺望那伟岸雄浑、逶迤起伏的山势,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从这里,不仅走出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人在内的许多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多少我们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的鲜血播洒在共和国创建征程的山山水水中。
游览井冈山,聆听当年井冈山的故事,太多的震憾,太多的感慨。真的感觉井冈山精神的来之不易,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成为了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井冈山革命精神结合我们的实际就是要学习井冈山人的坚定信念,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就是要在井冈山革命精神指引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人民排忧解难;就是要实事求是,开创新事业,永葆革命本色;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井冈山之行,不愧为一次革命传统的洗礼,一次党性党风的教育。
此次红色之旅,与我们印象之中的井冈山老区交通闭塞、房屋破旧、人民生活贫困的印象截然不同,井冈山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新型城市建设正在快速崛起,景区的游览设施正在同步配套建设中,井冈山人正靠良好的环境资源,以艰苦朴实作风,积极建设这个旅游城,逐步改变和提升着自己的生活。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井冈山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创业精神;目睹了所有这些,真是催人奋进,大开眼界,感受到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鲜气息。
井冈山精神是带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我认为,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井冈山时期革命者的生命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井冈山精神作为信念支柱。红色之旅吸收了丰富的红色营养,建设物资家园不仅要弘扬大庆精神,同时也需要我们继续光大井冈山精神。
第三篇:感受红色井冈山
感受红色井冈山
红色,这鲜血一样的颜色,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喜庆和吉祥、热情和奔放、成功和胜利的象征;而自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红色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革命的,如红色政权、红色军队、红色歌曲、红色根据地、红色旅游等,都包含着深刻的革命意义。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当之无愧地被公众称之为“红色井冈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全国各族人民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笔者以为,凡去过井冈山的人,对这句话都会有所感触;凡去过井冈山的共产党人,则会深有感触,因为,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是这坐群山环抱、绵延起伏、风景秀美的井冈山,就是这里勤劳朴实的江西“老表”,热情接纳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养育了中国革命队伍的新生力量,诞生了中国革命的一个红色根据地。
一踏进井冈山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形状的标志性建筑,在鲜红的党旗上,“井冈山”三个黄色大字十分醒目。刹那间,一股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即将走进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走进无数仁人志士梦牵魂绕的土地,去领略井冈山的俊美,去感受它不同凡响的红色井冈精神。据导游介绍,为了方便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特别是国内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国家特意投资修建了一条80公里的支线高速公路,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可以直达红色井冈腹地。这真的不是一条普通的高速路它是连接党和人民、历史与现实、革命老区和全国人民的一条红色之路。
坐在井冈山景区的观光车上,看着窗外绵延不断、郁郁葱葱的井冈美
1景,若不是那一首首激昂的革命歌曲一直萦绕在耳边,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将风景秀美的井冈同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联系在一起,和红军不平凡的火热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在这里,在只有2年零4个月这个短暂的日子里,发生了许多震惊国内外的实事:毛泽东同地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革命队伍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打中央委员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传来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所道敌军宵遁”的捷报;朱德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支英雄的队伍;就是这支革命的队伍为后人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中临时中央政府,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祖国大地,短暂的井冈山革命历程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站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端祥着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远眺雨后更加葱茏的山林,面对眼前当年的战壕和工事,真的是感慨万千。一时间,我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看到了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身影,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英勇和悲壮,如今我们安定和谐的生活,难道不是那纷飞的战火、弥漫的硝烟、勇敢的呐喊与厮杀换来的吗?
大井、小井、中井、上井、下井,这群山环抱中的五井构成了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因其形状如一口口井而得名,它们都是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这里遍布了红军的足迹,特别是大
井和小井。
来到大井——毛泽东旧址,屋前,当年毛主席读书看报的“读书石”依然静静的躺在那里,仿佛还在慢慢散发着主席翻阅图书时的芬芳;屋后,他老人家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也静静地立在那里,空中似乎还回响着红军练兵的喊杀声。我一边回想着、感受着,一边听着导游讲着那两棵树的“神奇”故事:1949年,被战火烧得伤痕累累的大树突然抽枝发芽;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大树第一次满树银花;1976年,毛主席逝世,大树又莫名其妙地枯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枯木逢春,大地一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如今的人们,也许不会想念这些,但我们还是期望这两棵“神奇树”能给红色井冈山、给全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吉祥和如意!
走进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它是红军在极其艰苦地条件下创办的,这里曾是红军医生们战斗的地方,低矮的病房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简陋的治疗室和手术台上有受伤红军战士的鲜血,前方不远处还埋有惨遭敌人枪杀的几十名红军战士们的尸骨,他们还那么年青,最小的还只有十四岁。这里不仅铭刻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和光荣,更记下了当年国民党反对派扼杀革命力量的累累罪证。
在红军造币厂旧址,盾到了红军战干们当年如何土法上马,用最简陋、粗糙的设备制造货币的情景,就是他们满足了红色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和货币交还的需要;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了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烈士纪念碑,聆听了导游对烈士事迹的讲解,瞻仰了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们的遗像;最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又参观了宽敞雄伟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全方位地参观了令人难忘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红色井冈,群山巍峨,林海茫茫,青松翠柏,瀑布如雪,江山如画,斗争如火。“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就是井冈山人自己的说法,正更是井冈山人民最为自豪和荣耀的地方。
红色井冈山,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过着衣食无忧的共产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今天,当我们置身于红色井冈之中,才真正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难与曲折,才真正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多么不易。于当年那些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们相比,我们所做的一切又算的了什么。面对成千上万的歌名先烈们,我们应该不忘历史,不忘英雄,不忘不朽的井冈精神。我们要向无数革命先烈那样,有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要向无数为中国成立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那样,有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要向无数优秀共产党员那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要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吴大观那样,把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共产党员的庄严誓言。
第四篇:井冈山红色革命培训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革命培训心得体会
八天的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首先要衷心感谢市委书记***给予的机会,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
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
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一)思想指导一切
战略层面的决策正确,即使战术层面上暂时和部分的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所以地理上硬的战略优势和思想政治上软的战略优势相结合,注定了保卫战的胜利,在
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中国的革命就是在政治战略上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结合一切有利的其他战略战术优势,虽然,在一些战术层面有过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最终的胜利。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三)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
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第五篇:井冈山红色革命培训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革命培训心得体会
八天的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首先要衷心感谢市委书记xx给予的机会,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一、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二、对我的启示
(一)思想指导一切
战略层面的决策正确,即使战术层面上暂时和部分的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所以地理上硬的战略优势和思想政治上软的战略优势相结合,注定了保卫战的胜利,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中国的革命就是在政治战略上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结合一切有利的其他战略战术优势,虽然,在一些战术层面有过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最终的胜利。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三)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编辑推荐:
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XX年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抗战胜利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000字
组工干部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党务工作者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干部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精神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江西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