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国歌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国歌纪念馆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国歌纪念馆。
步入下沉花园式的国歌展示馆,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幅的国歌词谱展示墙,耳畔雄壮的国歌声令人立刻感到了这里的庄严。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对中国苦难的现代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会,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可歌可泣的伟大历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次参观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国歌内在的含义,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第二篇: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虚拟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四年级三班
李明然
当我们坐在班级里看到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
第三篇: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四下午,全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铁人纪念馆。
我们上了一辆大客车,车子缓缓地开着在车上我们激动万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铁人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人的雕像,我们顺着台阶走向馆内,共有4 7个台阶,他代表铁人47年的艰苦奋斗。进入馆内,左右两边墙上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然后我们来到了展厅内看到了铁人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简陋。还有铁人穿过的衣服、鞋子,戴过的帽子,上面都沾满了泥浆。可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最令我感动的是解说员阿姨给我们放的一段资料。铁人在打松基三井时发生了喷井,铁人果断的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里就沉了底,无法压住井喷,就在这千均一发之际,铁人纵向跳进河里用身体搅拌,许多工友也跳进了泥浆中,终于压住了井喷。他们就是靠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石油工业。正如铁人所说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铁人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通过这次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我要向铁人学习他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年三班
宋迪
第四篇: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红色的纪念
——暑假九一八纪念馆实践活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今年暑假,我来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区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里也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当我由纪念馆的正门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犹如翻开台历样子的巨大石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仿佛有千万个受害者的冤魂在不断呐喊与呻吟。在日历的右侧页面,深深地刻着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侧的页面永远的记录下了日军侵华的历史事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正是为了永远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国政府修建了这座“残历碑”。在它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警世钟的旁边,倒放着一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便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我望着这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回想起了那个七十九年前的夜晚,那个有着不同含义的深夜。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是从此,东北地区开始遭受到为期十四年之久的日寇的无情蹂躏。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我缓缓走入纪念馆的入口,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无情肆虐的年代。
在整个展馆的开始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历史变迁,通过展板透彻的解说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当我随导游走向当年被日军把守的城门,我仿佛体会到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无情,他们毫无人性的摧残着东北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让我国同胞的鲜血流淌成河,让苦难的灵魂游荡在这原本幸福的国度。当我走过城门,那份恐惧感与压迫感便更深的侵蚀了我的心灵。这样的痛苦,我们永远不应忘记。
向前参观不久,我来到抗联西征时在白桦林露营的一个夜晚模拟场景,老大爷冒着严寒,行程数里 带着省吃俭用攒下的粮食慰劳军队,由于行至深山,天气十分寒冷,战士们便拢起火堆围坐在一起,战士们有吹笛子、拉二胡、看家书的,还有擦枪的。一位小战士还在树下刻下“抗战到底”这里面正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 另一边是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在西征途中创作的露营之歌,在这样无比艰难的条件下,抗联战士们的心中仍然保留着最炽热的希望火种,正是这样的革命乐观精神,点燃了一批批的民族英雄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抗日寇的战斗中来。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根据日本天皇的指令,先后在哈尔滨平房和长春孟家屯设立731两个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其残忍程度举世罕见,在纪念馆中我就看到了731部队全景,731部队后改名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景观中有731部队长石井四郎与第二任队长北野政次,身后的文物是北野政次担任满洲医科大学教授时用的办公桌椅,整体展示的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的现场。当我看到我受难同胞的身体被无情的进行活体解剖实验,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与我千万同胞所遭受的摧残。我也深深地明白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现在不断的努力,才不会让悲剧再一次在我中华民族上重演。
时间来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日本侵略者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本庄繁畏罪自杀,支持关东军731部队用活人充当试验材料的东条英机自杀未遂后,仍然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场景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里在1946年5月3日开庭审判了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场景中出现的是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还有中国的梅汝敖博士。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做出最后判决,至此长达两年零六个月的审判宣告结束。至此,这些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罪魁祸首终于得到了应有下场。我看见犯人们底下的头颅,他们想逃避旁人愤怒的目光,却永远逃不掉法律的制裁。当他们犯下滔天罪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被审判的必然,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法庭上的针锋相对,想起了《东京审判》中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
在纪念馆的出口大厅中,陈列着的是谢中国养父母碑,是由当年被遗弃在中国大地的孤儿献给将他们抚养成人的中国养父母们的永恒纪念。碑的主体是一对中国夫妇,携一名日本儿童,母亲慈爱的望着孩子,孩子深情仰望父母。看到此碑,我感受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以其博大的胸怀在默默付出,而立碑的目的正是告诫后人,莫让历史重蹈覆辙。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仿佛亲历了千万同胞的苦难过厚,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生活着的人们的痛苦的灵魂;我的心情是激昂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在我们华夏民族面临最艰巨的挑战时一位位英雄挺身而出的惨烈;我的心情是澎湃的,因为我明白了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那份属于中国人的不屈与坚毅。在苦难过后,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痛击了侵略者,向全世界宣告了亚洲雄狮的彻底觉醒。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对于这段被侵略、被欺辱、被奴役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牢牢记住。耻辱的历史是无法改写的;但我们作为后来者,有责任、有义务不让耻辱的历史重演。然而随着抗战岁月的逐渐远去,当和平年代的温馨、幸福、平和的生活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淡化了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历史记忆,尤其是作为年轻的一代的我们,对过去的历史了解的少之甚少。当每个九月十八日来临的时候,当各大中小城市都在同一时刻鸣放警笛、警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的时候,当国家领导人向在抗战岁月里牺牲的英烈和死难的同胞敬献花篮、花圈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深深地领悟到,作为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着的责任,我们是否也应该真正的脚踏实地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否应该让“钢铁摇篮的希望,撑起民族的脊梁”这句歌词时刻警醒自己去不断拼搏,为祖国的明天,为了不再拥有屈辱的历史,奋斗!奋斗!
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只是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九一八”:献上我们永远的纪念
悼念先辈,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由当年被遗弃在中国大地的孤儿捐献的——谢中国养父母碑
第五篇: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以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抵达纪念馆后,小组成员怀着崇敬之情,依次步入馆内,驻足凝视高大的铁人塑像。此后,大家进入多功能报告厅,聆听来自铁人的真实的声音,并观看铁人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观看,我们看到了铁人艰辛的童年生活,对于他不断成长、奋斗的一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为之感动。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铁人为了制服井喷,奋不顾身的跳入泥浆池中的事迹,在场的人都被铁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也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观看纪录片后,我们跟随讲解员自由参观展馆。“铁人精神”不仅仅是 “铁人”一个人的精神,而是那个时代老一辈创业者多种精神在“铁人”身上的集中体现。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我们仿佛回到了那荒原一片、艰苦卓绝的年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铁人生前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被那种不顾伤痛,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的奉献精神所震撼;被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所鼓舞。铁人王进喜曾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其精神激励了万千中华儿女,光阴荏苒,处于新时代的石油人,更应该了解铁人,尊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此次铁人纪念馆之行,我们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