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研修日志总结
教师研修日志总结
继续教育平台,给了我一次完善自我的机会,让我可以对有效课堂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一、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方案。然后在小组备课时,征求小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并作修改之后,再行试课。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教学中尽可能构建,让学生可以理解、体会、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可以穿针引线,巧妙的点拨,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得到知识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之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积累等等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对于有分歧的问题则进行小组讨论,以求获得不同层次的思考。
三、授课之后,我会根据听课老师的评价,针对本节课的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然后进行改善。
四、注重新课导入时的新颖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新的理念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的爱上语文,爱学语文,我会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选取多媒体等情境,让学生进入具体环境,也会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置悬念等等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在研修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集体备课研修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让自己可以进一步的推进新课程,下一学期我将提高对事件本身的深入反思,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研究的深度,以便为学生更好的提供服务。
继续教育培训,得以让我在网上遇到不同地域的老师,和他们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一些教育特殊学生和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在网上看老师们发的帖子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种全新的享受,自己发表的帖子,被别的老师回复给自己支招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另外在网上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而自己的文章被别人阅读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于是我每天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日志,教案课件及上传各种资源等等更有意义的事,可以与同行们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我每天在发帖回帖的过程中享受更多学习的兴趣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表现的欲望我希望每天的,统计数据可以有所更新,希望帖子的质量越来越高,有更多的人回复,讨论的话题更为新颖,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于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不断的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挖掘出更多的共性话题,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分享,在讨论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要发表更好的见解,便会促进我更加关注自己平时的教学,通过学习专家讲座和同行的讨论,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而使我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真正实现了专家引领,同时也实现了网络培训的同伴互助。
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上网,整个培训期间。我都积极参与其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本年度的继续教育已经接近尾声,但在我心里它并没有结束。感谢继续教育,让我适应了网上学习,喜欢上了网上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像这次培训一样虚心学习,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也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可以和专家和同行们共同学习。
同时这次继续教育培训,也让我意识到重视大数据,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天涯若比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通过学习我对互联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它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创新和变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将利用大数据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周末时间提升和补充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更,有选择性的利用资源备课,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每一次专家讲座,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应用到教学中才是我的目的,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如何在专业发展上提升自己,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回归教学的本质,这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继续教育培训,还让我意识到,当学生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主的学习的动力,当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发生时,学生就会选择自省和判断,当学生和个人兴趣紧密联系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个性化课程的开展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语文课程也应该依据课程方案确定模块每个模块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应该和学诚相匹配,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模块的组合有多种可能,课程也应该更为灵活性,这样的课程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规划,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选择课程上的自由度,也意味着对于老师的选择,这样的话老师将更有可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总之,继续教育,让我学会了改变自己,不再固步尘封,学会了向专家和同行们学习,学会了理解学生学会了走进学生心里,学会了如何分析教材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第二篇:教师研修日志
今天中午是杨小微(华东师大基教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所做的题为《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的报告。听着杨教授的报告,我在认真消化着,思索着:一所学校应该怎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有文化
英国的泰勒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感觉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便犹如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绵延的生命力。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学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建立一套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组织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套制度的建立者应该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随便制定的。
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软要素”文化
学校的“软要素”文化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素质、信仰等。例如元甲学校的武术文化,普洱中学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学的美丽课堂与艺术教育,还有我们济源市王庄小学的读书文化、习作文化,坡头二小的军营文化等。这些软文化可以让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个性。
四、学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体中,通过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指示、引导或强制下接受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学校的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我们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持久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在已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这里要注意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绝“涵化”,这是封闭,僵化,很容易走向单质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国”沦为人人欺负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绝“涵化”。
二是抛弃“濡化”一味地“涵化”,这样消亡更快。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倚重,形成积极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校文化的构建既要积极传承优质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文化。我想,这样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经久不衰,永远有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语文教师研修日志
语文教师研修日志
放假了,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今天学习了“古诗文教学”,何郁老师讲的实在实用,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是不是很实在_说到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心里了。还有就只这样一段话:“
新课标说,“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语多么朴实,但字字句句又都说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现在社会这么浮躁,许多人急功近利,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生为什么语文能力和素养上不去,一个关键问题是无法沉潜下来读书。许多学生做题,是看着题目就开始做答,浮躁得连考试提供的文本都没有耐心读完。这样做题,分数又怎么可能会好呢?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也成天地埋头做题、讲题,也不读书,久而久之,脑子就僵化了,心灵里也没有源头活水了,除了跟学生讲一点做题技巧外,就没得讲的了,长此下去,语文成绩又怎么能提高呢?
要学好语文,更要读课外书,甚至要读一点闲书,无用的书。这是修炼我们的心灵、情感和精神气象必须要做的功课。否则,我们的心灵就会日渐干涸。新课标说得多好啊!它说,“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当然,要做到这样,也不是太容易,一方面,我们要抵挡得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安静下来,做一做心灵的功课。
老师们,热爱读书吧,当你热爱读书时,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也会热爱读书的。当我们在校园里营造出了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那个时候,我们语文学习的春天就来到了!”
学习之后我有一种兴奋,也有一张振奋:春天要来了!
第四篇: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中学地理课是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课堂。如何上好这门课,是地理教师应经常思考的问题。要增强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课程本身特点入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同时要把握住地理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从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角度了解时代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具有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强调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题和中心目标。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更应让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教育科学知识
3、思想教育工作与教育艺术
4、其他知识
例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塑造地表形态与外力,板块的张裂与碰撞,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资源的开发与限制,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再如,流星的坠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日食月食、雷鸣闪电、山崩海啸、海市蜃楼、血雨腥风、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二)自觉培养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工作进步的保证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3、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5、实验、演示或制作教具、模型、图表的技能
7、进行环境能力、国情教育及科学地理教育的能力
9、命题、检查提问及了解学生情况的能力
11、运用所学地理评价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仅靠某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全球合作。中国实现现代化,也要参与世界竞争,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管理,等等。
(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使课堂从单一的“讲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发展。
(五)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这意味着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而不是传统经验型教书匠,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要的途径,是实施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学研究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既教学,又研究,动心动脑,并努力选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创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第五篇:教师远程教育研修日志
教师远程教育研修日志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这种学习方式很特别,这种学习方式也确实有不少好处,老师不用再东奔西走,节省了时间、空间,物力和财力。我在课下抽时间认真收看和收听名师名家视频讲座,不但开阔了视野,能和同行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还能够聆听教育专家的指点,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从而使我很快地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开拓了眼界,为现在以及今后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视频听了一些名家讲座,虽然视频的时间长,会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刚参加工作的这几个月里,我一直觉得自己对课堂教学技能知之甚少,需要在实际的课堂上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参加工作这段时间,我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论仅局限于在大学里学习的一些课本上的英语教学策略,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没有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在教学中就感到自己的进步很少很慢。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语文教学技能的知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很重要,但是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英语教学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次教学技能的知识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例如,如何确定中学的语文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方法。这些是我们在课堂和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具体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目标,我将结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语文教学法,运用新课程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的世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自我评价。我将不断的学习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为语文教育做一点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