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风总结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报 告 书
实习名称: 采风
院 系:
艺术与旅游
专业班级:
141室内设计
学 号:
14061412
4姓 名:
俞泽轩
实习时间: 2016年10月15日——10月20日
实习地点: 南京-无锡-苏州
.2016年 10月 21日
采风总结报告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重要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的高淳老街,高淳老街又称淳溪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淳溪老街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都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虽少几分华丽,却陡添了许多典雅与古朴。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街东紧靠固城湖,临湖眺望:远处的游子山,山势逶迤,莽莽苍苍,近前的固城湖,湖色碧绿,潋潋滟滟。街南傍依官溪河。坐在老街的小巷里,写写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的下一站是无锡,在无锡我们去了三国城水浒城,鼋头渚和拈花湾。进入三国城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这里也是当年剧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在三国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尊大鼎,鼎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是用粘土烧制的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政权和王位的象征,每个朝代更换之际必铸新鼎,体现繁荣兴旺,国泰民安的意思。在汉鼎左边有着一片跑马场,我们有幸的欣赏了一场三英战吕布。在三国城里看到了桃园、曹营水旱寨、曹操点将台、曹操指挥船、竞技场、水军训练营、吴王宫殿、聚贤堂等地方,在三国城里乘着古战船到太湖上面去游览一番,更真切感受太湖的山、太湖的水、太湖的无限风光。站在古战船上,一碧万顷的太湖尽收眼底,在此便能领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
接着,我们去了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位于无锡,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他们都说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吃完晚饭我们来到了拈花湾,拈花湾的夜景真的很美,美的让人忘记的疲倦。拈花湾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灵山小镇。在这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古书古人古公案玩味禅文字,品尝禅书画,空谈禅道理,而是身临其境,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床一被,一衣一履,一桌一灯,一碗一筷,一杯一盏,乃至一只鸟叫,一片蛙鸣,一抹云彩,一缕薄雾,一点烛光,一丝暗香,一串晨钟,一遍暮鼓,一湾渔火,一舟晚唱,无处不是禅意,也无处不是生活。我们参观了拈花湾的香月花街、拈花湖、拈花塔、禅乐馆、妙音台等地方。在拈花小镇里我体验了祈福送灯仪式和抄写心经。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同样,你必须为下一位禅客,留下你的体温、你的馨香、你的身影、你的感觉,你将所有这些无法言喻的禅的体验,寄托给一件精美或者朴拙的禅艺,也许你的下一位禅客能够读懂。
采风的最后一站苏州,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苏州的木渎古镇,天下着雨,但雨水丝毫未能阻挡我们参观古镇的热情。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我们参观了严家花园,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又参观了虹饮山房和古松园等地方。
在苏州的第二天我们又去了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雨依旧在下,但大家的热情不减。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我们主要参观了中部,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而自己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将我们所学的所见的尽可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融合到设计里面。
第二篇: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
丽江之行,带给我更大的是一种体验。这次采风并不光是一次旅行,相反,在这儿我们知道了很多很多,居家人的生活,客家人的故事。
这次丽江之行,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时间虽然很短暂,但让我看到了一座浓厚底蕴的文化古城,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走出车站时,因为车途劳累,激情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只想狠狠的躺在床上补觉,因此对丽江的第一印象并没有想象中让人兴奋。
到丽江的第二天我们前往四方街,这是很多条深巷交错的古镇,散发着古木色香的店面工艺品琳琅满目,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石板街道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哗,安静的行走在上面,心如止水。四城之中,到处可以看到不同的民间艺术,似乎都是出自艺术家之手,来到了这儿,就好像是来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天堂。手绘、雕刻、杂染、蜡染到近台南,我算是真正看到了,房屋建筑,也正是这儿的一大特色,一种文化,也让人感触很深,让我吸引其中。小吃也是丽江的一道特色,走在古道上,随时吃着当地的特色也是一种享受。
白天,人们在古城四方之中闲逛,累了,困了,或者感到身心疲惫,品品当地的普洱茶,听听小调,一种特有的滋味在里面。晚上,人们更聚集在四方广场上面,感受这儿的夜景,听着住家人的传奇故事,只要你随处走走就会发现整个古城好像被染成了一片金色,让人过而不望。
丽江的酒吧值得一提,陈旧的古木做成的酒桌与椅子,给人一种难以明了的情感。舞台上歌手热情的向观众献歌,手中的小木块在手中被使劲的敲打桌面发出明亮的声响。灯光下的丽江,散发着炙热金黄光线。
我们在古镇往返,穿梭在每条深巷,拿着速写本在阳光下招摇过市,更多时间都是在画速写,四方街成了我们的聚集地,每天早上前往那里,夜幕四合时才回到旅馆。一切都显得适宜与小资。
在丽江的最后一天我们围着古镇转了一个大圈,手里的相机留下这里的点点滴滴,一米阳光,广场与水车,还有别具一格的设计。
离开丽江是在早晨的六点多,顶着睡意我们开始赶车到下一个目的地,泸沽湖。四川彝族自治州与云南宁蒗县交界处。这儿风景优美,看着车窗外木头垒砌的房屋,一切都在告知着这是一个不同的地方。红色的土地与白丝带一样的羊群,深蓝色的湖水,还有当地人的热情。让我们体会到了异域风情。
淳朴的乡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篝火晚会使我们与当地的摩梭人距离拉近。别样的建筑在心里留下深深印记,当时看到大体都是木头材料修建的房屋,并且我们还能在里面休息,就非常激动。
这次采风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见识到了更多。让我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短暂的时间里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第三篇: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
2010年10月9日,我们踏上了西安采风之旅,经过35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那个充满神奇的古都—西安。这是一个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通过8天的学习和观察,所有的同学都带着满足和遗憾回到了学校,满足是因为学到了同时也见到了好多东西,而遗憾是有更多的知识,我们都还没学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带着遗憾离开。
通过这几天的采风学习,让我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自己投身于现实生活的思考中是何等的重要,让现实生活点燃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欲望,丰富创作语言,把自己的艺术时间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
多朝遗迹,明代古城墙、钟楼、秦朝兵马俑、唐大雁塔、华山,都是西安的真实写照。那明代钟楼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而秦朝兵马俑呢!我们走进洞窟呗眼前的情景所震撼,千人面孔,栩栩如生,精细到每根头发,每一道掌纹,刚出土时还有绚丽的色彩。看看这一切,我似乎回到了秦朝兵马俑的铸造期,看看能工巧匠日夜 继日的赶工,看到秦始皇死后他们无辜的活埋,看到成千上万的兵马俑呗埋进土,如此壮观的兵马俑,仅仅是秦始皇陵的万分之三点五,这位始皇帝从他十三岁继位开始就打造他的陵墓,每年要花去全国收入的三分之一,知道他死后两年才草草竣工。目前国家根本没能力去挖掘这深藏在地下35米处被贡蒸汽缭绕的地下皇宫,不知这个秘密何时公布天下,相信秦陵地宫的真实面目比起,<<神话》要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支威武而雄壮的军队,这是支排山倒海的军队,秦始皇统帅的就是这支军队,南征北伐,意气风发:秦始皇指挥的就是这支军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支军队在这里集结了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日照星辉的人间,王朝兴废,沧桑巨变,可你们却纹丝不动的站在这里,没有一丝惬意,没有一点懈怠。也许只有一声进军的号令,也许只有一阵出击的战鼓,霎时,你们变横扫驰骤,所向披靡。这支军队忠于职守,听从指挥,这是秦始皇值得骄傲和夸耀的资本,秦始皇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凭借的就是这支军队,秦始皇的伟大在于他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封建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这是彪炳千秋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毁誉褒贬最尖锐、最集中的政治家,但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够格政治家称号的君王,也是寥寥可数,这是秦始皇值得骄傲和庆幸的。
秦俑博物馆共有佣坑三座。三座佣坑的排兵布阵,各有特色,颇具匠心,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合编的方阵,方阵又有,前锋、后卫、侧翼、主体,这是秦军的主力。用于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推进,用于决战的搏击和厮杀,二号坑是由战车、骑兵、步兵、弩兵混编的军阵,他具有机动灵活,或独立作战,或增援主力的特征。三号坑是秦军的司令部,决胜千里的战略,都在此商讨和定夺。
仔细端详那一张张陶俑的脸庞,能读出的是他们丰富的情感,这一张张脸庞又有温文儒雅,稳操着战争的胜券,有的沉着坚定,从容种透出果敢,有聪明机智,期待着建功立业,有的开朗洒脱,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这一张张两旁之中,决没有恐惧、畏缩、忧虑、怯弱、恍惚的表露,这就是秦军军容士气的真实写照
而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则让我们体会到了,何为“险”。亲临其身奇峰峭壁,险境危石,鬼斧神工令我们不胜惊骇,叹为观止,这就是素有其先天下第一山之称的华山,这一切,真的只有自己体会才会懂得,所有的资料都不及自己亲身体会。历代帝王分封祭祀,骚人墨客游履浪踪,隐雅之士修性养心,留下了卷帜浩繁的诗文篇章、摩岩石刻和富有意蕴的传说故事。巨灵开山,博台对弈,劈山救母,吹萧引凤,智取华山、华山论剑等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使华山更加迷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美奂绝伦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人。道教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富有传奇色彩的武侠文化、围棋文化和内涵丰富的道观文化与华山的自然景观文化相融合,给华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采风学习,要不断的看外面的东西,不能眼睛只固定在一个小环境里,我希望从采风中得到我自己看到、经历到的,我自己真的感受到的那些东西从而有感而创造出来的我认为是真实的,不是说对着对象作出多优秀的作品来,而是它必须让我有种本质上的触动,参照事物之所以成为眼前的事物的成因,身入环境感受古迹,感受自然风光背后曾经涌动的历史风云,面对物象可以比照片看的更清楚,可以比照片更深刻地体会对象。
采风的意义原来就在于它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没有精心设计的布局,没有处心积虑的符号,有的只是随兴的自由表达,有的只是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学习可以用手,可以用眼睛,也可以用心灵,这一切,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懂得那曾经涌动的历史风云。
第四篇: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就结束了短暂的旅途了,在那这十天当中我的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仅领略到了美丽的风景和自然历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也提高了自身对美的审视,对大自然和工艺品的认知水平,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各色各样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会是我获得的一笔财富,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给予我灵感,活跃我的构思。做设计必须要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相结合才能打造出能融入城市中的设计。设计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采风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 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指示的匮乏。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总而言之,此次采风,我不虚此行。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南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户外采风实习,这次户外采风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各站的采风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沉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也对各种古典建筑设计无比痴醉、沉迷。这次实习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更重要的是这次实习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回到学校我一直在整理我的思路,想要把这次采风实习的过程认真的记录下来。
第五篇: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
(一)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享受着春日的阳光,我们踏上了文学采风的旅途。
沿途的风景虽然一闪而过,但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绿叶中夹杂着几朵小花,小花浮在绿叶上。在绿叶上,花显现出一种艳丽美;在花朵下,绿叶显现出一种朴素美。
陶醉在花与叶的情境中,我们和旅行社的叔叔比赛背诗,从大家的口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从唐诗到宋词,从天文到地理,又有文学名著,又有读书故事丰富多彩
伴着景观,听着词曲,来到了现代文学馆前面,立刻感到了威严无比这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这是现代文学的结晶。
原本兴致勃勃的想要进去观看,可惜开馆时间没到,要在外面站几分钟,我垂头丧气地四处环顾,突然,一块石碑吸引了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巴金先生题的词。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一个纯粹的现代作家,他在晚年时意识到自己有将一个时代的印记传承下去的责任。他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所以建造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进入c楼,我发现了:玻璃门上都有一个手印,导游奶奶介绍这是文学馆的一大特色,手印是巴金先生的。当我的手印上去是,我感到倍加骄傲,我的手印与巴金的几乎吻合,我感觉这也许是我与我语文学的缘分。我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热爱祖国文学。
赵树理,鲁迅,冰心,叶圣陶,曹禺,老舍,丁玲,艾青,沈从文,矛盾,巴金,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学作者在导游奶奶的口中更加生动形象,他们的事迹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著作代代相传。
再说导游奶奶,她是一位义工,她对文学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她选择这条路的唯一动力就是文学,文学体现了她的生命价值,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肩上也背负着传播和发扬祖国文学的责任!在车上我回味着文学馆不禁入睡了,醒来时,已经快到目的地了。下一站,梨花节。
从远处就听见人声鼎沸,闻其声,不见其影。向小路望去,一条梨花路出现在眼前,沿着路径走下去,一会便看到了人群,人们拥簇在集市上,围在梨树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首诗,表达了我对春的赞美,对梨花的喜爱。更写出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我热爱写诗,热爱赞美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梨花!
本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身价值,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我爱祖国文化,我爱自然!
采风总结
(二)大二的第二学期了,广告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采风活动。这个话题一直从开学延续到学期末,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迎来了这个日子。
7月3日早上,同学们整装待发,在学院集中后由老师带领,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第一站丽水的大巴。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这么一大队人一起出这么远的门。一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我们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计划。经过半天的路程,我们在午饭时间到达了目的地。炎热的天气、暴晒的阳光,所有的兴致在我们下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了,面对眼前还未完工的旅馆,心情就跟被太阳暴晒的泥地上的尘土一样无所适从。每个人都拖着大包小包,背着我们的设备工具耷拉着走向我们所要驻扎的阵地。楼梯口,油漆工还在工作,到处搭着用于工匠们上下的简易梯子,那一瞬间,希望全破灭了。放下行李,去食堂吃饭,本来并不报多大希望的食物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不能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也没有华丽的器皿容器,但是,农家饭让人感觉分为可口,上菜的阿姨奶奶们也让人感觉十分亲切。老师说,我们这也算是体验生活。
午休后,老师带着我们去熟悉环境。我们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东绕西拐,在我怀疑是不是迷路的时候眼前开朗了。一跳铺满鹅软石的路上,我看到的这个小镇的魅力。虽然路不宽,但是那种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路的一边是普通的民宅,另一边的民宅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第一站有了点认识。路继续延伸,然后拐弯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那江水,那建筑、那码头、那渡船、那古老的樟树,还有依水而建的石卵民居,所有的一切都让内心荡起一阵涟漪。继续行走,眼前展现的是一条悠长悠长的老街,据说这条老街有四百多米长,但是很窄,所以看起来更显得悠长。街道两旁集中了店面,主要经营的是画,还有许多工艺品店和客栈。沿街的店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对那些出售的画作赞叹不已。随后我们来到镇上采购,买了所需品后打道回府,期待接下来的活动。
在熟悉环境后的第二天,我们自由活动,背上画板带上相机去寻找并记录我们的风景。坐在埠头旁,轻风吹拂,面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我们用并不熟练的画笔描绘着,虽然不能达到自己双眼所见心中所想,但心里依旧充满了期待。第三天老师带领我们登上渡船过江,两岸的山水让人惊叹,把自己融入于周围的景色中,顿感神清气爽。带着这种清新的感觉去写生,背着画具穿梭于小镇,找到一处心动的地方就开始记录,这样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虽然作画技巧并不纯熟,也无法表达我心中所想,但是努力去感受那自然的美好,在明媚的光线下,心情也明媚着。
两天后我们坐上开往下一站的大巴,虽然在丽水有点缺憾,但美好始终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第二站安徽宏村。车子一路开过,正赶上大于倾盆,一路上淅淅沥沥地打在玻璃窗上,成了另一道风景,在这种朦胧的天气下,我们的心情也朦胧着,车里很安静,也许大家在总结丽水之行,也许大家在想象宏村未发生的情节,也许大家有点累了。到达宏村饭店时,雨下得正大,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同学们的心情,不过期待仍然大过于心烦。收拾好行李吃完午饭,我们在房间里调整后,班长发了采风卡并且给我们传达了老师所提出的注意事项,我们就兴致勃勃地走进村子,跟着导游一览宏村的精髓。一进入口,就看到路边坐满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写生,那些专业范,真让人赏心悦目。随后一行人认真地听着导游的讲述仔细地观察着周边的环境,如此完美的徽州建筑让我们在心里发出感叹,古镇,真有韵味啊。据导游介绍,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熟悉了村子后,我们自由活动,与在丽水一样,写生拍照。但是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让采风活动蒙上了一层遗憾,致使我们到了安徽却去不了黄山。我们又来到西递,同样跟随导游了解西递的历史,欣赏徽派民居的魅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村口那座牌坊。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在安徽所有的活动结束后,我们带着遗憾来到最后一站江苏同里。据介绍,同里镇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具有浓厚的自然和人文气息,是全国5A级旅游区。身处于这么有味道的古镇中,又听了导游所介绍的知识,浏览了美丽别致设计绝伦的庭院花园,兴致大增,加上天气转好,虽然没有明媚的阳光,但是也没有大雨的冲刷,我们又找回了热情。可是,在同里呆了两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采风,这又成为了我们这次采风的一大遗憾。
在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身心疲惫,大多闭着眼睛养神。这次采风也算有所收获的,也是一段难忘的采风之旅。在远离城市的繁杂,摆脱忙碌的工作学习后,身心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放松,让视觉得到充实的享受,也让我们对古镇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是悠久的历史,是文化的沉淀,是自然的享受。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人生路上一段重要的经历,在感受自然美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团体的力量。而在写生、拍照的过程中,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有所提升。最后,引用一首歌曲的歌词最初的梦想 紧握在手上,最想去的地方 怎么在半途就返航。最初的梦想 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采风总结
(三)七天的专业采风已经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这七天的实习过程,我们来到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在婺源的这些天,我们了解到了婺源的深远历史和文化、典型的徽派建筑、清如底的小溪和流水、壮观的瀑布和大峡谷、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纯朴的田园风情、原汁原味鲜美绝伦的风味小吃、以及蕴涵各种精致的雕刻等等 婺源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想必大家也很有意向去那光观旅游,而婺源有着很深远的历史,婺源为著名的徽商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大江南北,处处都有婺源商人的踪迹婺源旧属徽州,1947年划归江西,后当地居民反对,回归安徽,1949年又归江西管辖直至现今还是归江西管辖,又因为古代婺源属于安徽徽州的管理区,所以现在的婺源的徽派建筑还是保留得非常完美,还是保留原有的古建筑气息,高低错落的徽派古建筑,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说了婺源,再来说说婺源县,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县李坑古镇,依山傍水好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在旅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壮观的瀑布、大峡谷,绕来绕去,不停的转圈,千辛万苦的一路期待的目的地就是去历史悠久的李坑古镇,那里有山有水有小桥,有人家,建筑围绕着小溪,山峰,小桥而建立。在这里安静悠闲,可以看到村民在桥边戏水的,洗衣服,打水的,一切民风显现在你的眼前,另你 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拍摄,那是一道多么纯朴原始的风景线啊。在李坑古镇你可以用自己的视觉看到那清澈见底的溪水,看到这里你会迫不及待的跳入小溪,冲冲凉,因为正是消暑的最佳时机。在李坑古镇,你可以看得潺潺的水声和那清如底的溪水,自古以来,婺源出了好多名人,比如朱熹,他是这样赞赏家乡婺源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们在好多地方所看不到的。你也可以看到那乡间石板路,用各种不一大小的石头反反复复推砌起来的青板石。
在小桥边,溪水边,周围最令你遐想和留恋的是各种乡间小店铺、酒店、工艺馆,茶庄,乡间KTV,少数名族风情的特色物品等等,那情那景真是惬意。在婺源的这七天,我们品尝了乡间小巷子里面的酒店,比如:女儿红,青梅酒,唯一能够忆起的就是青梅酒了,因为自己喝的最多是青梅酒,感觉喝饮料的酒品,不过品尝也是意见很惬意的事情。自古就有人说过,好酒不怕巷子深,我想就是这么回事吧,越是在里面越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在小巷子里还能买到古代遗留下翡翠和青花瓷,还有各种做工精致的雕刻,那些民族特色再次吸引了你的眼球,使你顿然去摸摸几下,留下你的手迹或者是干脆买了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也是值得回忆的事,多年以后你跟你的同事说起你在婺源买的物品,他们还会羡慕不已了那边几呢。去天,我们到了乡间的KTV,在哪里歌唱,助兴,虽乡间KTV没有城市里KTV那么高级,但足以让你享受一番了;虽借到没有城市里面那么繁华,但是足以满足你的需求了;虽没有城市里那样多类型歌曲,但足以让你唱到永远了。我想说是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那是当之无愧的。如果有人说她不美那是因为他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有人说他没有纯朴的民俗那是因为他们缺少观察,缺少细节。我想说的是,婺源有美丽的风景,是无法比拟的,她有着大海一样蓝和深邃的天空,有着可以和江南水乡比拟的神话,称为最美丽的乡村是不言而喻了。
七天的专业采风,让我们对婺源留恋不舍,让我们对婺源留恋不舍,那雄伟的山,那清如底水,那潺潺的水声,那壮观的大峡谷瀑布,那推砌的乡间石板路,稍拱形的桥,高低错落的徽派建筑,那桥流水人家的意蕴,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那情那景,真是可以配得上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当然,我们也提高了视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拓展,从而为自己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