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化学专业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2012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化工专业学习心得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2012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学习。在这次知识更新学习中,我学习了公需课《TRIZ理论》和专业课程《表面活性剂及应用》,主要收获如下:
一、学习内容概要
我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课件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所有学时公需科目及专业科目的学习。
(一)公需科目学习概要
《TRIZ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和解题模式、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2 什么是资源,及其类型。信息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具体事例。3 如何利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TRIZ理论的讲师们通过具体事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利用TRIZ理论如何解决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如何查找解题方法,如何筛选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专业科目学习概要
《表面活性剂及应用》主要介绍下面几部分内容:1 表面活性剂概要是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及其主要作用;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基团构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及分子量和不同基团对其数值的影响,以及几种典型的基团结构与性能的关系;3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和增溶介绍了乳化和增溶的定义及他们的原理,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和增溶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具体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染色与纤维加工中的应用;5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主要关于如何判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强弱、如何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对人类的伤害等方面。
二、学习体会
通过对姜兆华教授的《表面活性剂及应用》教材的学习,我清楚了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及作用。深入了解到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洗涤、润滑、防腐和杀菌等作用,表面活性剂几乎用在各行各业。其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涉及到的领域有:洗涤剂、金属加工、水基涂料、印染、制药、电镀、农药、矿物浮选、石油化工、纺织工业以及食品、化妆品等等众多领域。这使我对表面活性剂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过程中体会颇深。以下就是我学习表面活性剂及应用的过程和体会:表面活性剂概要
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及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学习这章后我对表面活性剂有了清晰的认识。了解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首先表面活性剂根据亲水基团的带电特性,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四大类别。除这四大类外,还有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如氟碳类、硅化合物类、高分子聚醚类、硼化合物类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作用及主要用途,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已知是阴离子型的,便不能与阳离子型的同时使用,否则会生成沉淀;通过对水质硬度了解,我们能够确定使用哪一类型的洗涤用品等。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
本章详细讲解了疏水基和亲水基的结构和性能、连接部分的作用及几种典型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性能的原因。不同表面活性剂,其润湿性、起泡性和去污力等性质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有关。表面活性剂的洗涤能力不仅和它的化学结构有关,还与被洗物的性质有关。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活性剂的洗涤能力和化学结构关系才真正显示出来。亲水基团的种类,对洗净力影响比较明显,是由于被洗物基质表面,有时直接与亲水基团作用。当使用与被洗物基质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洗净力差;对油脂性污垢或尘土,使用非离于效果好;对棉织物污垢,一般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较好。增加亲油基长度或将亲水基团自分子中部移向分子的终端,对洗涤有利,如LAS中,烷基链的碳原子数在C8-C18范围内,洗净力是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提高的。但洗净力随亲油基链长增加有一定限度。这是由于链长增加同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迅速下降。其次,直链比支链表面活性剂在链长相等时洗涤效力更强。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的生活常识。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和增溶。
⑴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和增溶原理:乳化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内有对水和油都有亲和性的活性基团。在活性基团的作用下,使不能混合的两液相的一相在另一相中均匀分散而形成稳定的乳液。增溶是指在活性剂的存在下使水溶性低的物质达到溶解度以上的表观溶解现象,也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溶入活性剂的胶束中的一种现象,增溶是使胶束变大的因素。也就是说形成胶束的的活性剂的亲油基越长,增溶量也越大。由于被增溶物质的化学结构不同,增溶量也不同。一般同系化合物中分子越大的增溶量越小,而烷基链长度相同的,极性的比非极性化合物的增溶量大。增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极性物质被增溶时,在胶束中心里夹层型(Sandwich)溶解。另一种是极性物质被增溶时,增溶物在构成胶束的活性剂分子之间呈楔形的栅状层增溶。
⑵ 乳液的配置方法
乳液配置方法有乳化剂加入水相法,乳化剂加入油相法(转相乳化法),初生态法,交替添加法,转相温度乳化法和自然乳化法。
⑶ 乳化剂的选择方法,当乳化时,作为乳化剂使用的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是制取稳定乳液的重要因素。
⑷ 乳化、增溶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包括在雪花膏、冷霜、露液和化妆水中的应用。根据化妆品的性质不同,在化妆品配方中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种类变化很大。通过学习,我对化妆品的成分构成和性质有了深入了解和认知。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所使用的活性剂是乳化剂和分散剂。其中包括脂肪酸皂,歧他松香酸皂以及其它合成活性剂,最近,作为工业用活性剂的需要仅次于纤维工业。在乳液聚合方面,各公司均有各自独特的活性剂配方。此外,也有加高分子性的胶体保护剂,根据加颜料及其它用途,在生成的胶乳中还要加入作为后添加剂的活性剂以提高胶乳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但是,乳液聚合的乳化剂所生成胶乳的耐水性不好,因此,对作为涂料用的胶乳等必须注意乳化剂的浓度。最近,对化学物质的安全性(生降解性、鱼类的一次蓄积作用)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对于聚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制作食品包装容器、器皿、用具的加工材料以及添加 3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剂(包括活性剂,稳定剂和染料等),也必须同样考虑安全性的问题。
5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食品、沥青、石油处理剂方面的应用。
⑴ 在农药方面主要是为了达到安全和经济的喷洒效果,利用活性剂的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将农药添加活性剂制成乳剂或水合剂,用水稀释后使用。在田间使用农药是,充分利用活性剂的乳化力和分散力使喷撒的药液通过对植物体、虫体和菌体能润湿、均匀地附着和停留一定时间而发挥效果。
⑵ 在食品工业上,食品工业所使用的活性剂是作为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用途多半是作为乳化剂。例如,在油脂食品方面采用乳化剂已成为常识。此外,作为起泡剂、消泡剂、润湿剂,分散剂、防结晶剂,以及使淀粉和蛋白质形成复合体,甚至作为抗菌剂、抗氧化剂等,活性剂有其很宽广的利用途径。和其它工业相比,食品工业对原材料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实际应用上,对于活性剂的相互配合是有限制的,而且还常常和浆料、磷酸盐等稳定剂或质量改进剂并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充分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常用的食品表面活性剂有酰基甘油、脂肪酸丙二醇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和卵磷脂以及天然表面活性剂蛋白质、蛋黄、芥末(芥子粉)。
⑶ 沥青乳液
沥青的用途以道路工程和养护为主,在防水粘合、地面工程材料、农业、铁道路面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需求量很大,是重要的粘合剂。沥青在常温下成固体乃至半固体状态,在使用时必须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之一是沥青和水的乳化法。在沥青乳化中,对于选择调制乳液所必需的乳化剂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乳液的各种性能和对骨材的作用等都有较高和系统的要求。
⑷ 石油处理剂
石油处理剂是将流出的油严密地进行化学处理的药剂,包括集油剂、沉降剂、凝固剂、乳化分散剂等。通常把乳化分散剂称为油处理剂,石油处理剂(oil dispersant)是应用活性剂的乳化分散作用,将流出的油用活性剂进行乳化,形成微粒子,使之在海水中扩散的处理剂。表面活性剂在染色与纤维加工中的应用。因为活性剂分子内有亲水(极性)基和疏永(非极性)基,不但有在气-液、液-液、固-液界面定向吸附的性质及在液-液内形成稳定的集合体(胶束)的性质,而且,作为第三种特性,有和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特别是与染料共存时,由于染料本身和活性剂一样,一般有极性和非极性结构,在溶液中或在各种介质中,有各种各样相互结合的可能性。4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在实际染色中,活性剂作为助剂的意义是要求染色时能提高对纤维的润湿浸透性,或使难溶性的染料在水中均匀增溶分散,或谋求染色完全等,活性剂作为染色助剂使用就是由于其有界面活性。与其结合性直接应用于染料或纤维的有匀染剂、缓染剂、促染剂、牢固促进剂等,都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应用。教材从表面活性剂和染料的相互作用角度说明了表面活性剂作为染色活性助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与杀菌力关系密切,毒性小的杀菌力弱,毒性大的杀菌力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季按盐对生物有较大的毒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小,有的甚至无毒,但其杀菌力相应很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杀菌力介于两者之间。表面活性剂中含有芳香基者,毒性较大。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以链长者较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虽小,但往往构成污水域,在水中浓度只要百分之几就能杀害鱼类。对于洗涤剂和日用化妆品而言,还要考虑对皮肤的刺激和对粘膜的损伤,与其毒性大体相似。阳离子型的刺激性大大超过阴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为最小。因为作为洗涤剂和日用化妆品的表面活性剂中以离子型最多,对皮肤的刺激的作用顺序大致上是烷基硫酸钠最大,其次为烷基苯磺酸钠、羧酸盐等。而以疏水基而言,碳原子数小于12者刺激性最大,12以上刺激性较小,非离子型刺激性小,而醚型又大于酯型。使用表面活性剂,除了要考虑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其生物降解性。因为表面活性剂最后大多混入污水进入自然环境中,含表面活性剂的污水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生态体系影响很大。因此表面活性剂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极大贡献,同时还对人类存在有不利因素的一面,因此我们从事化工研发、生产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人员应该增强了的环保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表面活性剂有了深刻的了解,学到了很多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就我本人来说,我最近几年从事的工作一直需要与表面活性剂打交道,但是我所学习的专业中恰恰没有表面化学相关的知识,一直以来每当我需要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知识时,我都是临时从网上下载些资料研究一下,从来没有这样系统的学习过。因为我的表面活性剂知识都是拼凑起来的,当在实践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例如对于乳化物料进行破乳处理,以前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静止,因为我知道通过静止,乳化的粒 5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子会凝聚而沉降破乳。虽然我也知道可以机械破乳或改变温度破乳,但是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机械破乳根本行不通,而改变温度我们只知道加热破乳,但是加热破乳在我们这里是万万不可行的,因为会造成我们的产品降解。现在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了解到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进行破乳,因此这次学习解决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的技术难题。学到这些知识后,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增强作用。同时,增强了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在此我对姜兆华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您给我带来系统的表面活性剂知识。
姓名: 学号: 专业:化工专业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第二篇:2013年化学专业固体表面键合及应用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2013年继续教育化学专业 固体表面键合及应用学习心得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作为一名化学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
一、学习内容概要
本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公需课《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课程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知识产权的含义和范围;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和主要方式以及相关案例;2文化创作、传播与著作权法律保护,包括著作权的主体、客体与内容;著作权的限制和著作权保护以及相关案例;3科技创新与专利权法律保护,包括专利权与专利权的保护对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限制及相关案例;4商标与商标权法律保护,包括我国商标保护制度的创新,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以及相关案例;5其他领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包括未披露的信息与商业秘密保护、天然驰名标记与地理标志权利保护、企业名称与商号权法律保护、商号权的性质、植物新品种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相关案例等内容。
(二)专业课程《固体表面键合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 固体表面概述主要论述为什么要研究固体表面和对它研究的原理及方法;2固体表面与键合主要是概述固体表面结构特点、表面结构的表述“表面结晶学”和不同材质物体的表面结构现象,固体表面重排机理和气体化学吸附及表面结构,固体表面态与键合;3 钛阳极氧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4 硫化物固溶体与二氧化钛纳米管的键合及其影响因素;5 半导体键合技术主要是对半导体键合技术分类并对晶片键合技术的特点及键合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二、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公需课程《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的学习,我了解了关于商标法和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认识到企业和个人应该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护,避免他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对他人进行知识产权侵权,既要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懂得利用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知识财产,对屡屡发生权益被侵犯、域名被强注、误将公知技术当“专有技术",有的将发明专利的专利号等仅起到包装装潢作用,根本不懂得利用专利权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我们应该树立和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此种对知识产品的保护意识才能实现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才能有效的减少仿制、假冒伪劣产品,实现社会的真正文明。
(二)通过学习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姜兆华、姚忠平教授讲授的《固体表面键合及应用》课程。使我了解了固体表面研究的意义、固体表面的研究方向、固体表面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固体表面研究的进展情况;掌握了固体表面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了部分固体表面键合技术。通过学习,极大强化了我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这次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要体会:
1、从催化作用的角度,谈谈高分散金属催化剂上,金属原子的排列问题(1)催化反应过程中,要完成催化作用,反应物分子必须被吸附到金属活性位上。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数量越多,活化的几率就越高,相应生成物也越多。所以,金属表面的吸附性能很重要,关系到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的高低。
(2)在催化剂表面金属原子的排列有三种类型,即处于晶角,晶棱和晶面上三种。金属原子的吸附性与原子的不饱和度是成正相关的,而处于晶角和晶棱上的金属的不饱和度比晶面上的要高,另外,如果金属出现晶格缺陷时,也会提高不饱和度,从而提高吸附性能。
(3)一定程度上,金属催化剂上金属原子排列的越不规整,边、角、褶皱等处的原子越多,则这种金属催化剂的吸附性就好,其催化性能也会相应提高。
2、从表面热力学角度出发,看看高分散金属催化剂上的金属原子如何排列才能达到最佳。
从表面热力学角度讲,比表面积越低,表面自由能越低,表面就越稳定。从经验中得到的规律是:高的表面原子密度和表面原子的高配位数。这可以通过减小晶粒的比表面积并且确保只有低表面自由能的表面暴露在外来实现。球型催化剂最稳定,但考虑到活性的因素,金属颗粒通常被做成削角八面体的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3、在催化研究中如何利用表面驰豫和表面重构的讨论
弛豫是指一个平衡体系因受外来因素快速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的体系,在新条件下趋向新平衡的过程,如果表面原子只有垂直于表面的原子,则称为表面弛豫;表面重构是由于表面原子受力的情况与体内有所不同,或者由于有外来原子的吸附,最表面原子常有垂直于或倾斜于表面的位移,表面下的数层原子也会有垂直于或倾斜于表面的位移现象,重构后周期性损失,相邻原子键合或形成悬挂键,表面自由能降低,使得体系稳定。
反应往往是在表面进行,在选择某催化剂之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改变其表面,通过控制弛豫和重构的形成过程,得高活性表面结构,从而提高催化剂性能。弛豫和重构过程的细节了解对改善催化剂操作性能具有关键的作用,重构促进并稳定了对催化剂的修饰,反之若重构起破坏作用,就要设法抑制它。弛豫会使表面的对称性降低,周期性变弱,表面原子的光滑性变差,表面原子受力不均,向体相靠近,使得结构变化,由于表面原子比较活泼,在热力学上,表面原子易发生重排,又由于动力学上因素的限制,在低温下阻止了原子的重排,我们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备纳米材料,也可以通过这一特点对半导体和晶型进行研究。
4、金属密堆积的三种方式,比较其密堆积方式,配位数及其空间占有率
金属密堆积的三种方式:六方紧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体心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第三层球的排列是在四面体空隙上进行的。形成ABABA.....结构,配位数为12,空间利用率为74.05%;面心立方紧密堆积,在由六个球围成的八面体空隙上进行,形成ABCABC......结构,配位数为12,空间利用率为74.05%;立方体心堆积,位于顶点的八个圆球只与位于体心的圆球接触,配位数为8,空间利用率为68.02%;
之所以会形成这三种密堆积的方式,是因为原子和离子都具有一定的有效半径,可以看成是具有一定大小的球体。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离子键、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晶体具有最小内能性,原子相互结合时,相互间的引力和斥力处于平衡状态,这就相当于要求球体间做紧密堆。所以金属晶体中,微粒总是趋向于相互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密度大的紧密堆积结构。从几何角度看,金属原子之间或者粒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球体间的相 3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互堆积。如果将金属原子视为等体积的圆球,按照几何角度密堆积只会出现三种堆积方式。
5、关于表面自由能是否为正值,从热力学定律进行的分析 表面自由能恒定为正。分析如下:由封闭体系热力学公式可得:
在恒温恒压下,可得:
要使材料的表面增加,例如通过粉碎材料或表面打洞,都需要外界对表面做功,即dG>0,故γ>0。所以表面自由能总为正值。另外,因为切开固体表面形成新表面必须使得原子间键发生断裂,而原子间断键需要能量才可完成,这就需要对系统做功,因此导致表面总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表面自由能为正值。
6、关于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为何可用于化学吸附的讨论
Langmuir吸附理论,其基本假设是:(1)单分子层吸附。气体分子只有碰到固体表面上,才有可能被吸附,所以固体表面对气体分子只能发生单分子曾吸附。(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3)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之间无作用力。(4)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而化学吸附的特点是单分子层吸附,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形成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吸附的选择性很强,依靠化学键产生化学吸附作用,可以忽略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这与Langmuir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吻合。通过查阅文献,以实例比较吸附、吸收的异同点。吸附也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其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尤其是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业上经常利用大表面面积的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吸附过程有两种情况: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作用是催化、脱色、脱臭、防毒等工业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吸收:溶剂与气体混合物接触,利用各成分间浓度的差异,分离各气体成分的操作。在吸收过程中,一种物质将另一种物质吸进体内与其融和或化合。以气体溶解于液体,已得到所希望的溶液的操作成为吸收。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一些好的工作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也拓展了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我的知识面。《固体表面键合及应用》的课程当中的一些概念和理念,是我以前从未涉猎的知识。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新知识和新知识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坚信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对知识运用自如,由此才能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顺应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知识爆炸时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反复的实践,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能最终形成。
姓名: 学号: 专业:化工专业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第三篇:化学应用专业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祝贵单位在新的一年中取得辉煌的业绩!
我是延安大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一名好范文。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即将以优异的成绩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毕业投入到社会中去。今天诚挚地向您递上一份我的求职函,愿您从中得到一份找到一个为单位效力的最合适的职员的惊喜。我相信:您的慧眼与您的英明能带给一位充满憧憬的大学生以幸运和希望。
在延安精神教育和鼓舞下,四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系统扎实地掌握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以及近代化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运用。我熟悉window 98/2000、等操作系统,熟悉vb程序设计语言,并且取得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
在学习期间,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能踏实认真、吃苦耐劳、勇于进取。认真参加生产实践,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面对今后的风雨历程。
自信和执着是我为人的原则,沉着和乐观是我处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更加充实。面临择业,我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能有机会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真诚地希望能融入贵单位奋发进取的激流中去。
我的过去,正是为贵单位的发展而准备,而积累;我的未来,正是为贵单位的宏图而拼搏,而奉献!雄鹰展翅需要一片天空,骏马驰骋需要一方阔土,深信我会用自己勤勉的汗水与同仁一道为贵单位的锦绣前程奋斗不息,奉献我的年轻的热忱和才智!
此致
敬礼
自荐人:黄xx
xxxx年xx月
阅读了本文,同时毕业生简历网还提供更多相关文章 供参考 :
化学教育专业自荐信范文参考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自荐信范文 应届大学生材料化学专业自荐信范文
第四篇: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开采稠油用的表面活性剂
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许多困难。为开采这些稠油,有时需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注入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抽提到地面。这种稠油乳化降粘法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烯多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等。采出的这种水包油型乳状液,需要将水分离出去,也要使用一些工业表面活性剂作为破乳剂进行脱水。这些破乳剂是油包水型乳化剂。常用的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环烷酸、沥青质酸及它们的多价金属盐。特殊的稠油,不能采用常规的抽油机开采法,需要注蒸汽进行热采。提高热采效果,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向注汽井注入泡沫,即注入耐高温的起泡剂及不凝气体是常用的调制方法之
一。
常用的起泡剂是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和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由于含氟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对酸、碱、氧、热及油稳定,故含氟表面活性剂是理想的高温起泡剂。为了使分散的油易于通过地层的孔喉结构,或使地层表面的油易被驱出,需要使用称之为薄膜扩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氧
烷基化酚醛树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开采含蜡原油用表面活性剂
开采含蜡原油,需要经常进行防蜡和清蜡。表面活性剂作为防蜡剂和清蜡剂。防蜡用的有油溶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前者通过改变蜡晶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常用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是石油磺酸盐和胺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是通过改变结蜡表面(如油管、抽油杆及设备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可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季铵盐、烷烃聚氧乙烯醚、芳烃聚氧乙烯醚及其它们的磺酸钠盐等。清蜡用的表面活性剂也分两个方面,油溶性用于油基清蜡剂,水溶性的磺酸盐型、季铵盐型、聚醚型、吐温型、OP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化或磺烃基化的平平加型与OP型表面活性剂等用于水基清蜡剂。近年来,国内外将清防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油基清蜡剂和水基清蜡剂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出混合型清蜡剂。这种清蜡剂以芳香烃和混合芳香烃作油相,以具有清蜡作用的乳化剂作水相。当选择的这种乳化剂为具有适当浊点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就可使它在油井结蜡段以下温度达到或超过它的浊点,从而使这种混合型清蜡剂在进入结蜡段前破乳,分出两
种清蜡剂,同时起清蜡作用。
3、稳定粘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粘土分防止粘土矿物膨胀和防止粘土矿物微粒运移两个方面。防止粘土膨胀可用,如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咪唑啉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粘土矿物颗粒运移可用的有含氟的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酸化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一般在酸液中需加入多种添加剂。凡能同酸液配伍并易被地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酸化缓速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吡啶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磺酸盐化、羧甲基化、磷酸酯盐化或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和它的烷基胺盐,可将酸液乳化在油中,产生油包酸乳状液,以此乳状液作为酸化工业液,亦起缓速作用。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液防乳化剂,具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均可作为酸化防乳化剂。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乏酸助排剂,可作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非离子型、两性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防淤渣剂,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脂肪酸、烷基苯磺酸、季铵盐等。因它们酸溶性不好,可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它们分散在酸液中。为了提高酸化效果,需要在酸液中加入润湿反转剂,将近井地带的润湿性由亲油反转为亲水。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醚与磷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醚的混合物等,被地层
吸附为第吸附层,而起到润湿反转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表面活性剂,如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或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制成泡沫酸工作液,达到缓速缓蚀深部酸化之目的,或以此制成泡沫作为酸化的前置液,将它们注入地层后,再注酸液。泡沫中的气泡产生的Jamin效应,可对酸液起转向作用,迫使酸液主要溶蚀低渗透层,提高了酸化效果。
5、压裂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压裂措施常施用于低渗透油田,就是用压力将地层压开,形成裂缝,并用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减少流体流动阻力,达到增产增注目的。有些压裂液是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成分之一来
配制的。
水包油压裂液是由水、油和乳化剂配制的。使用的乳化剂有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若用稠化水作外相,以油作内相,可配得稠化水包油压裂液(聚合物乳状液)。这种压裂液能使用160℃以下的温度下,并能自动破乳排液。
泡沫压裂液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以气为分散相的压裂液,其主要成分是水、气和起泡剂。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酯盐、季铵盐和OP型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起泡剂。起泡剂在水中的浓度一般是0.5—2%,气相体积与泡沫体积的比值在0.5—0.9范围。
油基压裂液是以油作溶剂或分散介质配成的压裂液。现场应用最多的油是原油或其重馏分,为了改进其粘温性能,需要加入油溶石油磺酸盐(分子量300—750)。油基压裂液也包括油包水压裂液和油泡沫压裂液。前者用的乳化剂是油溶性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者用的稳泡剂是含氟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水敏地层压裂液,是用醇(如乙二醇)与油(如煤油)混合物作为分散介质,用液体二氧化碳作为分散相,用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作乳化剂或起泡剂配成的乳状液或泡沫,压裂水敏地层。
压裂酸化用压裂液,既是压裂液又是酸化液,用于碳酸盐地层,两种措施同时进行。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是酸泡沫和酸乳状液,前者用烷基磺酸盐或烷基苯磺酸盐作起泡剂,后者是用
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
压裂液也同酸化液一样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防乳化剂、助排剂和润湿反转剂,在此不再多叙。
6、调剖、堵水措施用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抑制原油含水上升速度,需要在注水井上调整吸水剖面及在生产井上进行堵水的增产措施。其中的一些调剖堵水方法,经常用到一些表面活性剂。
HPC/SDS冻胶调剖剂,由羟丙基纤维素(HPC)与十二烷基硫酸酯钠盐(SDS)在淡水中
配成。
烷基磺酸钠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别溶于水中,配成两种工作液,先后注入地层,在地层中两种工作液相迂,产生烷基三甲基胺的烷基亚硫酸酯沉淀,封堵高渗透层。
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烷基芳基磺酸盐等可作为起泡剂,溶于水中配制一种工作液,然后与液体二氧化碳工作液交替注入地层中,就在地层中(主要是高渗透层)形成泡沫,产生堵塞,起到调剖作用。
以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溶于硫酸铵同水玻璃配成的硅酸溶胶中注入地层,然后注不冷凝气体(天然气或氯气),则可在地层中先产生以液体为分散介层的泡沫,随后硅酸溶胶胶凝,就产生了以固体为分散介质的泡沫,起到堵塞高渗透层及调剖作用。以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为起泡剂,以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稠化稳泡剂,再注气体或产生气体的物质,在地面或地层生成水基泡沫,这种泡沫在油层,表面活性剂大量移至油水界面,引起泡沫破坏,故不堵油层,是一种选择性和油井堵水剂。
油基水泥堵水剂是水泥在油中的悬浮体,水泥表面亲水,当它进入出水层时,水置换水泥表面的油井与水泥作用,使水泥固化封堵出水层。为改善这种堵剂的流动性,通常加入羧酸盐
型及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水基胶束液溶堵水剂,是由石油磺酸铵、烃类及醇类等为主要成分的一种胶束溶液,在地层中迂高含盐水,可变粘稠,达到堵水作用。
水基或油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堵水剂,是以烷基羧酸盐和烷基氯化铵盐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只适用于砂岩地层。
活性稠油堵水剂,它是一种溶有油包水型乳化剂的稠油,在地层迂水后产生高粘的油包水乳
状液,达到堵水目的。
水包油堵水剂,是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将稠油乳化在水中配成。
7、防砂措施用表面活性剂
防砂作业前,需要注一定量的由表面活性剂配制的活性水作为前置液,对地层进行予清洗,以提高防砂效果。目前常用活性剂,多数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8、原油脱水用表面活性剂
在一、二次采油阶段,采出的原油多用油包水型破乳剂。已发展了三代产品,第一代是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第二代是低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OP、平平加和磺化蓖麻油等。
第三代为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二次采油后期和三次采油阶段,采出原油多以水包油型乳状液形式存在。所用破乳剂有四类,如十四烷基三甲基氧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它们可与阴离子类型的乳化剂反应,改变其亲水油平衡值,或吸附在水湿性粘土颗粒表面,改变其润湿性,破坏水包油型乳状液。另外一些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油溶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也可用作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破乳剂。
9、水处理用表面活性剂
油井采出液经脱出原油之后,产出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达到回注要求。水处理的目的有六个方面,即缓蚀、防垢、杀菌、除氧、除油和除去固体悬浮物。因此,要使用缓蚀剂、防垢剂、杀菌剂、除氧剂、除油剂及絮凝剂等,涉及工业表面活性剂的有如下方面:
用作缓蚀剂的工业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烷基苯磺酸、全氟烷基磺酸的盐类,直链烷基胺盐类、季铵盐类、烷基吡啶盐类、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盐类、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类、聚氧乙烯二烷基丙炔醇、聚氧乙烯松香胺、聚氧乙烯十八胺以及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烷基磺酸盐,各种季胺基内盐,二(聚氧乙烯基)烷基及其衍生物的内盐。
用作防垢剂的表面活性剂有磷酸酯盐、硫酸酯盐、醋酸盐、羧酸盐及其它们的聚氧乙烯基化合物。磺酸酯盐、羧酸盐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磷酸酯盐、硫酸酯盐。
用于杀菌剂的工业表面活性剂有直链烷基胺盐类、季胺盐类、烷基吡啶盐类、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盐类、多种季铵内盐、二(聚氧乙烯基)烷基及其衍生物的内盐。
用于除油剂的工业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具有分支结构和含二硫代羧酸钠基的表面活性剂。
10、化学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一、二次采油可采出25%—50%的地下原油,还有许多原油留在地下采不出来。进行三次采油可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多以化学驱油方法,即向注入水中加入一些化学剂,提高水驱效率。在所用化学剂之中,有些属于工业表面活性剂,其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化学驱油方法,称之为表面活性剂驱。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而起到提高采收率作用。由于砂岩地层表面带负电,所以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且大部分是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它是使用磺化剂(如三氧化硫)将芳香烃含量高的石油馏分磺化,再用碱中和制成。其规格:活性物50%—80%,矿物油5%—30%,水2%—20%,硫酸钠1%—6%。石油磺酸盐耐温不耐盐,不耐高价金属离子。合成磺酸盐是由相应的烃类,用相应的合成方法制得。其中的α—烯烃磺酸盐,特别耐盐,耐高价金属离子。另外一些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也可用于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要用两种助剂:一种是助表面活性剂,如异丁醇、二乙二醇丁醚、尿素、环丁砜、亚烯基苯磺酸盐等,另一种是电介质,包括酸碱盐,主要是盐,它们可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相对增加亲油性,亦是改变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而起作用。为了减少表面活性剂的损耗,提高经济效果,表面活性剂驱,还要使用称之为牺牲剂的化学物质。可作为牺牲剂的物质,有碱性物质和多元羧酸及其盐类,低聚物和高聚物也可作为牺牲剂,木质素磺酸盐及其改性物是一种牺牲剂。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驱油主剂的驱油方法,称之为复合驱,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这种驱油方法有:表面活性剂十聚合物的稠化表面活性剂驱;碱十表面活性剂的碱强化表面活性剂驱或表面活性剂强化碱驱;碱十表面活性剂十聚合物的按元复合驱。复合驱通常比单一的驱动有更高的采收率。据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三元复合驱较二元复合驱有更高的优越性。三元复合驱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石油磺酸盐,通常还复配使用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的硫酸、磷酸及羧酸盐类、聚氧乙烯烷基醇烷基磺酸钠盐等,以提高其耐盐性能。近期,国内外都重视研究和使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槐糖脂发酵液等,以及天然混合羧酸盐和造纸副产碱木素等,在现场和室内试验取得了好的驱油效果。
第五篇:浅谈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浅谈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材料化学,顾名思义,是与材料相关的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的性质的物质。材料与化学试剂不同,后者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成别的物质,而材料则一般可重复持续使用,除了正常消耗以外,它不会不可逆的转变为别的物质。化学则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相互转变的研究。显然,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对象都是物质,前者注重的是宏观方面,而后者则关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材料化学正是这两者结合的产物,它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材料一般按其化学组成,结构进行分类。通常可把材料分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此外,随着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新材料层出不穷,因此,材料也可以按功能或用途划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等。
金属材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较早的材料之一,金属材料最为常见的结构形态为晶型结构,金属原子在一定介观空间内按一定周期排列,比较典型的有体心立方(BBC)、面心立方(FCC)和六方密堆(HCP)晶型。
由于纯金属性能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所以目前使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是合金。例如,最普通的碳钢和铸铁就是由铁和碳所组成的铁碳合金。合金在固态下可以形成均匀的单相合金,也可以是由几种不同的相组成的多相合金,合金中的相识多样的,但它们可以归纳为混合物合金、固溶金合金和金属化合物合金等基本类型。
多数工业合金均为固溶体和少量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通过调整固溶体的溶解度和其中化合物的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可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从而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
随着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应用,以及金属材料与其他学科的日益交叉渗透,金属作为一类较为基础的材料,其”粗重”的形象正在逐步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特殊结构或特定功能的金属材料得到研究发展,其应用价值也逐步提升。
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定义为以某种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我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料。天然石材、陶器制品等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目前尚不严密,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可以近似理解为除了有机高分子、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大致包括陶瓷、水泥、耐火材料、搪瓷、磨料以及新型无机材料等,通常分为传统(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包括一些生产工艺相近的非硅酸盐材料,如碳化硅、氧化铝陶瓷、硼酸盐、硫化物玻璃、镁质耐火材料和碳素材料等。这一类材料通常生产历史悠长、产量较高、用途也很广。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大多具有耐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腐蚀的特点。此外,水泥在胶凝性能上,玻璃在光能性能上,陶瓷在耐蚀、介电性能上,耐火材料在防热隔热性能上都有其优异的特性,为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及。但与金属材料相比,其抗断强度低、缺少延展性,属于脆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相比,密度较大,制造工艺较复杂。
新型(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近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质和用途的材料,如压电、导体、半导体、磁性、超硬、高强度、超高温、生物工程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它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再配有其他添加剂所构成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麻、丝、毛等;由天然高分子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如黏胶纤维、醋酸纤维、改性淀粉等;以及由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树脂、顺丁橡胶、丙烯酸涂料等。
聚合物主要用作材料,根据材料性能和用途,将聚合物分成塑料、纤维、橡胶三大类。此外还有涂料、黏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聚合物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的材料,称为“工程塑料”。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复合材料所下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取长补短,极大地弥补了单一材料的缺点,产生单一材料所不及的新性能,刚度、强度、耐热性等性能大幅度提高,比重降低,其他机械性能以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性质的改善,都有可能通过基础材料间的有效复合来获得。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也是材料设计方面的一个突破。它综合了各种材料如纤维、树脂、橡胶、金属、陶瓷等的优点,按设计、复合成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
材料化学既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又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化学已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
材料化学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材料化学和医药学多年来协调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材料可植入人体作为器官湖组织的修补或替代品,但材料进入人体内,就有可能涉及生物过程和反应,引起不良反应。为此,必须从结构和组成上对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材料化学与生物学的配合,研发出特殊用途的金属合金和聚合物涂层,以保护人体组织不与人工骨头置换体或其他植入物相排斥。现在,已经有很多生物医用材料可以植入人体并保持多年无不良影响。此外,材料化学对于生物应用中的分离技术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如人造肾脏、血液氧合器、静脉过滤器以及诊断化验等。生物相容高分子材料已在药物、蛋白质及基因的控制释放方面获得应用。现在,人们正进行大量的研究,以开发用于医学诊断的新材料。将来,材料化学的研究可能会涉及原位药物生成、类细胞系统等。可以肯定,得益于材料化学最新进展的新型传感器将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帮助。
材料化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
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离不开相关的材料和成型工艺,而化学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现代芯片制造设施基本上是一个化学工厂,在这个工厂里,通过使用化学过程,如光制抗蚀剂、化学气象沉积法、等离子体刻蚀,简单的分子物质转化成具有特定电子功能的复杂三维复合材料。两个令人振奋的未来方向是电子及光学有机材料的相互渗透,以及通过光子晶格对光进行模拟操控,就如我们现在对电子操控那样。材料化学将会激活一个新领域的发展,一个可能的例子就是光子电路和光计算的产生。
材料化学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基本化学研究创造了基础,使关键技术能够造福于大众的健康和生活水准.为了既提高生活质量又能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必须通过多方面进行努力,其中包括材料化学.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关心也在不断增长.为了减少对日渐萎缩的资源的使用,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开发新的技术,以发展低资源消耗的清洁能源.在发展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的过程中,材料化学起了关键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备作为包装或容器被广泛使用,其大量弃置可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随着对环境的关注,开发新的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也将成为材料化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物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也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物,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过度浪费的工艺过程称为产品全生产周期工程,这过程中需要发展对环境无害的材料,以及可持续的处理和处置的方法。
食品包装处材料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安全无毒,这在今天不难做到。而利用材料化学技术,可以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其中植入感应材料以显示食物变坏或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这将为我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材料化学在结构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结构材料是材料化学涉足最广泛的领域。材料合成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的汽车和飞机比以前更安全、轻便和省油。基于材料化学所发展出来的各种涂料,具有防腐、保护、美化或其他用途,可在结构材料上使用。材料设计制造过程中,需要把材料的成分结构与合适的工艺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对其中所蕴含的化学过程有一个时深刻的认识。将来,我们会把感觉、反馈甚至自愈功能集成到结构材料个体中,成为一种智能化地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将由各种具有不同功能或性能的材料组合而成,而要获得成功,则离不开材料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努力。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