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优秀范文5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题目的选取:

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三.设计过程和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安排一星期,但是任务比较重,再加上学生对软件不是很熟,所以重点就是讲解软件的应用和荷载的计算,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讲解荷载的查阅以及计算的方法,下午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荷载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第二天,第三天上午讲解pkpm的应用过程,讲解图形的输入,荷载的输入,楼层的安装,内力分析以及配筋图的选取,下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软件设计;第四天让学生自己设计,第五天,第六天就是整理和提取数据、图形,并整理成册。

这次设计主要是用软件进行设计,再加上教师的跟踪,大部分学生很有积极性,并且能善始善终,特别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很高,有问题就互相讨论,互相请教,这样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很快解决,特别是在提取图形方面,学生不知所措,经过老师的讲解,终于解决这个问题。四.设计的结果:

对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还是很满意的,对梁和板的配筋还是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图形是由PKPM转到cad上的,在电脑上是很清楚,很美观,但是当打印成册时,一些图形很不理想,要么是不清楚,要么是一些字符设置的大,要么设置的小,很不理想。五.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部分学生对手算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一些基本的公式不能理解,导致出错。

2.对规范的查阅还保护是很熟悉,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多看规范。

3.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求学生自己多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第二篇:建筑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

建筑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

通过为期2周的实训,我收获颇多,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实训期间,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和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目前绝大多数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分析计算,虽然这样能提高我们的速度,但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的依赖软件的计算结果,却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然而考虑到了这样一点,我们实训期间采用手工计算,手工制图,一方面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与实际接轨。在设计过程中,梁、板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我们设计的前提,一方面要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所要求的范围,另一方面还要满足线性刚度问题,在荷载的计算中,我们按照力的传递方向(板→次梁→主梁)的思路顺利的完成了荷载的计算,在设计板、次梁的时候,我们根据自己画的计算简图很快的就能完成,但在配筋计算时却遇到了问题,比如:T形截面承载力计算时,翼缘宽度的选择,钢筋的选用方面,既要考虑构造要求,又要满足经济、施工方面的便利。T形支座截面翼缘受拉,应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与跨中截面按双排钢筋考虑,箍筋肢数的选择,是否需要配置弯起钢筋等,同时在绘图方面也遇到了部分问题,如内力包络图的确定,考虑经济方面的要求,确定钢筋的理论切断点,同时要达到稳定要求,钢筋伸出长度应满足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总而言之,这次的实训让我过的既充实又合理,既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更让我明白学习造价专业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同时感谢老师在实训中得认真指导,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以后工作的那种氛围┄┄

第三篇:心得与体会

学习共产党章程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我对党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各项工作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忘我工作,做党员的先进、群众的表率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主要是通过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各项规定体现出来的。总纲部分开宗明义地规定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原来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规定相比,这样以“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对党的性质做出规定,并不是根本原则的不同,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始终如一的党的性质规定的逻辑发展。十六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指出:“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十七大更是浓墨重彩的将科学发展观加入了党的章程,明确了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学习党章,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了执政党,几十年来党章虽然几经修改,但是其宗旨始终未变,就是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宣言,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承诺,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承诺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章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学习党章、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树立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想。要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树立党员意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只是个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成为一名学校中的合格党员,成为一名社会上的优秀合格党员!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坚持党员标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和积极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积极为祖国作贡献

第四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模版)

框架结构梁板柱的布置原则

1太原理工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郭瑶雪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刘春红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也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结构,目前应用也是最为广泛,但其结构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从结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框架结构梁板柱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框架结构 基本原则 构造要求

1.概述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因此,必须设计成双向结构体系,并且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规范、规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制。由于框架的平面布置灵活,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

2.结构布置原则

2.1结构体系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性强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韧性大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建筑倾倒。因此框架应沿建筑的两个主轴双向设置,形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且在刚接体系除个别部位外,框架的梁柱应采用刚接,以增大结构刚度和整体性。

2.2 结构受力

结构传力路径要求简单、合理且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以减少扭转

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对称、均匀,以保证良好的整体性;避免过大内收和外伸(凹角处应力集中);质心于刚心宜接近,避免平面不规则结构,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建的截面尺寸和裁量强度宜自下而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以免出现薄弱层。

3.结构布置

3.1框架梁截面尺寸

根据《高规》6.3.1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

11lb~lb确定,1018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在计算梁的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框架梁是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因此梁的塑性铰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延性。梁的剪跨比、截面的剪压比和配筋率、受压区高度比等都是影响梁延性的因素。按照不同抗震等级对上述各因素的要求,在地震作用下,梁端塑性铰区保护层容易脱落,如果框架梁的截面宽度过小,梁的截面损失比例则比较大。为了对节点核心区提供约束以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柱宽的1/2,如不能满足其要求,则应考虑核心区的有效受剪截面。3.2 柱网尺寸

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又要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柱网尺寸及层高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材料设备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可根据柱支撑的楼层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按下列公式估算柱截面积Ac,然后再确定柱边长。Nv(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30)⑴仅有风荷载作用或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N1.05~1.1Nv

N Acfc ⑵有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

NNv

为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外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框剪结构外柱取1.1~1.2,内柱取1.0.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柱所需截面面积为:

N AcNfc式中

N——柱轴压比限值见《混凝土规范》表11.4.16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校核框架柱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柱剪跨比宜大于2,以避免产生剪切破坏。在设计中,楼梯间、设备层等部位难以避免短柱时,除应验算柱的受剪承载力外,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延性和抗剪能力。

框架柱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

MVh

0式中 ——框架柱的剪跨比,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取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的有效高度之比值

M——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上下端的较大值 V——柱端截面与组合弯矩计算值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 h0——计算方向上截面的有效高度

框架柱截面的组合最大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条件: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V0.25cfcbh0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1剪跨比大于2 V0.2cfcbh0

RE剪跨比不大于2 V1RE0.15cfcbh0

式中

V——剪力设计值

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工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0——计算方向上截面的有效高度

c——混凝土强度的折减系数

3.3现浇板的厚度

按照受力特征,混凝土楼盖的周边支撑板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用l02、l01分

l别表示长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将02l3的板称为单向板,即主要在一个跨度方

01l向受弯曲的板;02l2的板称为双向板,即在两个跨度方向受弯的板。对于2<01l02l01<3的板,可按单向板设计,但应适当增加沿长跨方向的分布钢筋。各类现浇板为满足承载力和刚度、防火和预埋暗管的要求,板的最小厚度和板厚与跨度的比值都必须满足:一般楼层现浇板厚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有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等等《混凝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单向板:为了保证刚度,单向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以及1/12(悬臂板)。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为减轻现浇板的自重并且节约资源,板厚应尽量的薄些。

双向板:板厚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不再另外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度的比值h需满足刚度的要求: l01简支板 h≥1/45 l01连续板 h≥1/50 l01对于周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结构对变形的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所以,对四边都与梁整体连接的现浇板,规范允许对其弯矩设计值按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折减:

⑴中间跨和跨中截面以及中间支座截面处,可减小20%

l⑵边跨的跨中截面以及楼板边缘算起的第二个支座截面处,当bl<1.5,时可

01l减小20%;当1.5≤bl≤2.0时可减小10%,式中l0为垂直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

01算跨度;lb为沿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⑶楼板的角区格不折减。3.4抗震设防

建筑在设计时应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对于重要的建筑物还要提高设防等级。因此结构布置应能抵抗地震来袭时的地震力。即应满足“三水准,两阶段”的基本抗震设防要求。结束语

对框架的研究可以提高对框架结构性能的认识,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设计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只有熟练地掌握规范,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概念,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适用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混凝土结构(中册)[V],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与合理构造[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五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了解适筋梁的三个受力阶段,以及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

2、掌握单筋矩形、双筋矩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和复核方法。

3、掌握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1】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截面设计计算步骤(表格法): 【2】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截面复核步骤(表格法): 【3】双筋矩形截面梁截面设计计算步骤(表格法): 【4】T形截面梁截面设计计算步骤(表格法):

小结:

(1)根据配筋率不同,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三种: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其中,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在设计中不允许出现,必须通过限制条件加以避免。

(2)适筋梁的破坏经历了三个阶段,受拉区砼开裂和受拉钢筋屈服是划分三个阶段的界限状态。(3)根据适筋梁第阶段截面的实际应力图形,经过计算假定的简化,并取得等效矩形压力图形代替实际的曲线压力应力图形,就可以得到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计算应力图形。(4)在单筋矩形截面应力图形中,纵向钢筋承担的拉力为fyAs,受压区砼承担的压力为

(单筋矩形截面),或者α1 fcb′f x(第一类T形截面),或者α1 fcb x +α1 fc(b′f-b)h′f(第二类T形截面)。双筋截面时,受压区再加上纵向钢筋承担的压力f ′yA′s。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基本计算公式,就是根据这个应力图的平衡条件∑N =0和∑M =0列出的。基本公式的适应条件:单筋矩形截面ξ≤ξb和ρ≥ρξ≤ξb和x≥2α′s。

(5)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分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两类问题。

min

;双筋截面截面设计时一般有两个未知数x和As,对单筋矩形截面,可通过联立基本公式求解和表格法求解。

对双筋矩形截面,分As未知和As已知两种情况。当As未知时,有三个未知数As,As,x,可取补充条件x=ξbh0按基本公式求解。当As已知时,可分解成单筋矩形截面和受压钢筋与部分受拉钢筋组成的截面,用表格法求解。

对T形截面,计算时先要判别T形截面的类型,对第一类T形截面可按宽度为b′f的单筋矩形截面求解;对第二类T形截面可分解成单筋矩形截面和受压翼缘砼与部分受拉钢筋组成的截面,用表格法求解。

截面复核时一般有两个未知数x和Mu,可用基本公式联立方程求解。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1)梁的截面高度可根据高跨比h/l0来估计。(详见《规范》)

2)梁的截面宽度b,对矩形截面取(1/2~1/3)h;对T形截面取(1/2.5~1/4)h。(详见《规范》)3)梁的支承长度应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支座局部抗压承载力要求。4)梁的钢筋(弯起钢筋见《规范》):①纵筋及搭接,通常用12~25mm,不宜大于28mm,上部纵筋在梁中1/3跨内搭接,(具体配筋应由计算确定)下部纵筋在距支座0.1l0外搭接,搭接长度为ll,搭接区段长度为1.3ll,凡中点在此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都属于同一搭接区段,同一搭接区段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梁、板及墙不宜小于25%,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工程有必要放大时,梁不应大于50%,板、墙可以适当放宽。②纵筋锚固,抗震设计时,楼层框架梁上部和下部纵筋伸入边支座内水平段≥0.4laE,弯折段为15d,伸入中间支座或节点≥{laE,0.5hc+5d}max,梁上部的弯矩负筋两排时,不论边支座还是中支座或节点,上排在ln1/

3、下排在ln/4处均截断。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小于1.2%时,伸至柱外侧向下弯折至梁底或腋的根部;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柱内长度为1.7laE。下部纵筋伸入边柱内水平段≥0.4laE,弯折段为15d。非抗震设计时,楼层框架梁上部和下部纵筋伸入端支座内水平段≥0.4la,弯折

段为15d(当下部筋在中间支座或节点弯锚时也符合),直锚时伸入端支座和中间支座均≥la,下部纵筋在端支座也可直锚,直锚长度≥la,梁上部的弯矩负筋两排时,不论端支座还是中支座或节点,上排在ln1/

3、下排在ln/4处均截断。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至柱外侧向下弯折至梁底或腋的根部;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也伸至柱外侧向下弯折至梁底或腋的根部。③纵向构造筋及扭筋,当梁腹板hw≥450mm时,应设置截面积≥0.1%bh的构造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构造筋和扭筋用拉结筋联系,直径与箍筋相同,间距常取箍筋间距的2倍。④梁箍筋抗震设计,当一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箍筋加密区长为{2h,500}max,间距为{箍筋直径6倍,h/4,100}min;当二至四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为8mm,箍筋加密区长为{1.5h,500}max,间距二级抗震为{箍筋直径8倍,h/4,100} min(三、四级抗震间距可适当加大d);⑤吊筋、拉结筋及附加箍筋(应注意吊筋直径具体见设计说明,构造见101图集;当b<350mm时,拉结筋直径为6mm,当b>350mm时,其直径为8mm,间距为2倍箍筋间距且上下相互错开;附加箍筋间距为8d,附加箍筋区梁箍筋正常照设)⑥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截断点在距端支座、中间支座或节点0.1l0处截断。

5)板的截面、厚度及板的钢筋按设计计算和《规范》10.1节有关规定确定。

二、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了解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和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2、熟练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破坏的计算方法。

3、掌握抵抗弯矩图的画法以及纵向受力钢筋弯起和截断的构造要求。

4、掌握钢筋锚固、连接和箍筋、弯筋的构造要求。

【1】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设计计算步骤(表格法):

(注:

1、集中荷载作用情况包括多种作用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独立梁;

2、当λ<1.5时,取λ=1.5;λ>3时,取λ=3。)

小结:

(1)根据剪跨比和箍筋用量不同,斜截面受剪的破坏形态有三种: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和剪压破坏。其中,斜压和斜拉破坏在工程中不允许出现,应通过限制截面尺寸和控制箍筋的最小配筋率来防止这两种破坏,而对剪压破坏是通过计算来防止。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剪压破坏为依据建立的。其受剪承载力有三部分组成:Vu=Vc+Vsv+Vsb,对于一般情况,Vc=0.7ft bh0,Vsv=1.25fyvAsv h0/s,Vsb=0.8fyAsbsinαs;对集中荷载作用的独立梁(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边缘产生的剪力值大于总剪力的75﹪的情况),只要将一般情况中Vc的系数0.7换成1.75/(λ+1),将Vsv的系数1.25换成1,其余不变就可以了。

(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包括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两个方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是经过计算在梁中配置足够的腹筋来保证的,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则是通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这些构造措施有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等。

(4)抵抗弯矩图是实际配置的钢筋在梁各正截面所承受的弯矩图,通过抵抗弯矩图可以确定钢筋弯起和截断的位置。抵抗弯矩图必须包住设计弯矩图,两者越贴近,钢筋利用越充分。同一根梁、同一个设计弯矩图,可以有不同的纵筋布置方案、不同的抵抗弯矩图。

三、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1、了解配有普通箍筋和配有螺旋式箍筋轴心受柱的破坏特征,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方法。

2、深入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两种破坏形式(ξ≤ξb,大偏心受压;ξ>ξb,小偏心受压)及各自的破坏特征,并能熟练掌握其判别方法。

3、熟练掌握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对称配筋工字型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4、掌握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1】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2】配有螺旋式间接钢筋的轴心受压柱计算公式:

【3】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计算步骤(表格法): 【4】工字型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5】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注:e=ηei+h/2-αs;e′=ηei-h/2+αs)

小结:

(1)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由砼和纵向受力钢筋两部分抗压承载力组成,同时对长细比较大的柱子还要考虑纵向弯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N≤0.9φ(fcAcor+f′cAs)。

配有螺旋式和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除了应考虑砼和纵向钢筋影响外,还应考虑间接钢筋对承载力提高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N≤0.9(fcAcor+fyAs+2αfyAsso)。

(2)偏心受压构件按其破坏特征不同,分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破坏时,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最后另一侧受压砼被压碎,并且受压钢筋也达到受压屈服强度。小偏心受压破坏时,距轴力近测砼先被压碎,受压钢筋也达到受压屈服强度,而距轴力远侧的钢筋无论受拉还是受压均未达到屈服强度。此外,对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还可能发生距轴力远侧砼先被压坏而反向破坏。

(3)大偏心受压构件,应该用相对受压高度ξ(或受压区高度x)判别,当ξ≤ξb(或x≤ξb h0)时,为大偏心受压;当ξ≥ξb(或x≥ξbh0)时,为小偏心受压。

(4)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时,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先计算ηei。其中初始偏心距ei=e0+ea,e0=M/N,ea取{20mm,h/30}max,对于偏心距增大系数η,当l0/h≤5时,取η=1;当l0/h>5时,η用(7.10)计算。

(5)对小偏心受压构件,无论截面设计还是截面复核都必须由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垂直于力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其稳定系数φ应取矩形截面短边尺寸b计算。

(6)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在受弯构件受剪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加上一项影响得到的,这项影响是由于轴向压力存在对构件受剪承载力产生的有利影响。

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1)一般柱截面用正方形和圆形,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mm×250mm,当长边超过600~800mm时,为节省砼和减轻自重常用工字形截面。为避免长细比过大,常取l0/h≥25和l0/b≥30,偏心受压柱h/b控制在1.5~3之间,工字形截面柱翼缘厚度h′f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b不宜小于100mm。

(2)柱(QZ、LZ锚固见101图集)的钢筋:①纵向受力钢筋及其搭接

纵筋直径常用12~32mm,根数不宜少于4根,圆形柱不宜少于6根,(具体配筋应由计算确定)当h≥600mm时,侧面应设直径10~16mm的纵向构造筋,及相应的复合箍筋和拉结筋,柱内纵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且不小于《规范》要求,一般在0.6%~2%之间。不论哪种连接,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101图集规定抗震设计时搭接位置在离柱根部l0/3外,当中间节点时搭接位置在上下{ l0/6,h,500}max外,钢筋直径d>28mm以及偏心受压时,纵筋不宜绑扎搭接。②纵筋锚固

抗震设计时在柱顶,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65%的柱外侧纵筋弯锚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其他纵筋伸至柱内侧下弯8d,柱内侧纵筋伸至柱顶弯折12d,满足要求时亦可直锚;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柱外侧纵筋弯锚12d,内部纵筋同上。非抗震时同上。③箍筋(101图集41页有抗震箍筋加密区长度选用表)

柱上下两端加密一级抗震时,箍筋间距为{6d,100}min,最小直径为10mm,二级抗震时,箍筋间距为{8d,100}min,最小直径为8mm,三级抗震时,箍筋间距为{8d,150(柱根100)}min,最小直径为8mm,四级抗震时,箍筋间距为{8d,150(柱根100)}min,最小直径为6mm(柱根8mm),底层柱根部的加密区长度取≥l0/3。

四、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1、了解受扭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平衡扭矩与协调扭转的区别。

2、掌握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1】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工程中采用受扭箍筋和受扭纵筋共同承担扭矩的作用)【2】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计算公式见课本第六章)

小结

(1)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砼构件截面只要有扭矩作用,就称为受扭构件,常见的受扭构件的弯矩、剪力和扭矩同时存在的构件。

(2)钢筋砼受扭构件由砼、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来抵抗由外荷载在构件截面产生的扭矩。

(3)钢筋砼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分为少筋破坏、超筋破坏、适筋破坏和部分超筋破坏。其中,适筋破坏是计算构件承载力的依据,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在工程中严禁出现。设计时通过最小箍筋配筋率和最小纵筋配筋率防止少筋破坏;通过限制截面尺寸防止超筋破坏;通过控制受扭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ζ防止部分超筋破坏。

(4)构件抵抗某种内力的能力受其他同时作用内力影响的性质,称为构件承受各种内力的相关性。砼的抗剪能力随扭矩的增大而降低,而砼的抗扭能力随剪力的增大而降低,《规范》规定通过扭矩承载力降低系数βt来考虑剪扭构件砼抵抗剪力和扭矩之间的相关性。

(5)弯剪扭构件的配筋可按叠加法进行计算,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由受弯承载力受扭承载力所需纵向钢筋进行叠加,其箍筋截面面积由受剪承载力和受扭承载力所需箍筋相加。

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1)计算的简化(见课本87页)2)配筋构造要求(见课本88页)3)最小配筋率(见课本88页)

五、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1)掌握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别和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掌握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1】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2】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小结

1)偏心受拉构件分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当轴向力作用在钢筋As和A΄s合力点之间时,为小偏心受拉;当轴向力未作用在钢筋As和A΄s合力点之间时,为大偏心受拉。

2)大偏心受拉构件与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相似的,其计算方法可参照大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所不同的是N为拉力,而且不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η和附加偏心距ea。

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是在无轴向力作用受剪承载力公式基础上加一项得到的,这一项是由于轴向拉力存在对构件承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六、钢筋砼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1)了解受弯构件的变形特点,短期刚度和长期刚度的概念、裂缝出现的机理。(2)掌握受弯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方法。(3)掌握减小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的措施。

小结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是一个变量,随荷载的增大而降低,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可以采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但计算时,必须用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刚度B代替E1。在等截面直杆中,B取同号弯矩区段内最大弯矩处值。

七、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理解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材料的要求。

(2)掌握张拉控制应力的概念,了解预应力想损失的计算及其组合。

(3)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指在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预先对外荷载作用的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应力的构件。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先张法(在浇灌混凝土前先张拉钢筋的方法,用夹具固定一端,另一端张拉,之后夹具重复使用)和后张法(混凝土硬结后在构件上张拉钢筋的方法,张拉钢筋之后用锚具固定,利用锚具固定钢筋工作,锚具不可重复使用)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及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详见具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小结

(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既能很好的满足裂缝控制的要求又能充分的利用高强度材料,同时还可以提高构件的刚度、减小构件的变形。

(2)根据张拉钢筋与浇灌混凝土先后顺序的不同,预加应力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适应于工厂成批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适应于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3)张拉控制应力是张拉钢筋时,钢筋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其取值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

(4)预应力损失是指由于张拉工艺和材料特性等原因,预应力钢筋从张拉开始直至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逐渐降低的现象。同时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也随之而降低。由于构件中预应力损失的存在,会使构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

(5)构造要求是保证设计意图顺利实现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钢结构设计

钢结构材料

【1】 钢材的疲劳强度和疲劳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

【2】 钢结构的连接,焊接、铆钉连接、螺栓连接,对焊焊缝的构造和计算,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3】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4】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和计算 【5】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计算

【6】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7】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计算及截面设计、截面选择和构造规定 【8】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原则、截面选择方法和构造规定

【9】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承载力、分肢稳定性验算缀材设计及设计步骤

【10】 柱头与柱角,梁与柱的连接

受弯构件

【11】 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梁的抗剪强度计算、梁的局部承压强度计算、梁的折算应力计算

【12】 梁刚度计算、整体稳定计算、局部稳定计算

【13】 梁的拼接与连接 【14】 型钢梁的设计

【15】 刚与混凝土组合梁

拉弯与压弯构件

【16】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3662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