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始于平凡 完美源于认真
卓越始于平凡 完美源于认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邮政网络,网点覆盖全国城乡各地,共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000多个,身为其中一个网点的一名员工,就像是邮储大海中的水滴,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正是这一颗颗的水滴,形成了大海的汪洋澎湃、浪花飞腾,也正是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邮储员工,造就了邮储辉煌灿烂的今天!
身为邮政储蓄银行的一员,我们坚守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固守着属于我们的一片热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播撒绿色的希望,换取金色的丰收和客户满意的笑容。我们深知,“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培智”,只有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经常化”的终身学习理念,练就过硬的本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
我们要将加强学习作为终生的目标。学习是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遵章守纪意识的重要途径,银行工作人员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操作风险、资金风险、安全风险……我们的工作中总伴随着各种潜在风险,只有反复学习,我们才能将这些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铭记于心,做到时常自省,提高自身遵章守纪、防范风险的意识。
加强学习无疑是工作的需要。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加强,员工轮岗制度不断深化,每一位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本职工作,还要广泛学习其他岗位的各项工作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当然,学习要讲究方法,增强针对性,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中要把握侧重点,了解这些知识,熟悉和掌握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操作流程,对促进自身岗位工作、提高业务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在轮换岗位时,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学习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金融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身为银行一线员工,必须加强学习,要熟练掌握本行的各项业务知识,将每笔业务都做得熟练准确,以饱满的精神,热忱的服务,积极的态度让客户体会到邮储人的真诚,赢得客户的信赖。同时还要熟悉其他银行推出的业务、采用的营销策略、提供的客户服务等等,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本行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学习更是管理的需要。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除了担负服务客户的职责外,与同事的合作,对下属的指导,都可谓是一种管理。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要想真正履行好管理职责,如果不懂得全面的管理知识、不掌握金融活动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为此,只有多看书、多学习,才能明世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对专业管理知识、专业管理经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储备,才能不断适应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无止境,只有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素质,实现我们的价值,将我们的人生在平凡的奉献中得到升华和完善,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自己卓越的人生轨迹。
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透支辛劳,冻结欲望,止付功利,同时我们也储蓄希望,入股幸福,支取快乐!我们深知,卓越始于平凡,完美源于认真,学习的快乐就是让我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最平凡的工作,实现我们最伟大的事业!
第二篇:卓越始于平凡 微笑延伸内涵
卓越始于平凡 微笑延伸内涵
----我的银行服务工作心得
各位领导、同事,晚上好:
时光飞逝,来怀安支行已满一年。短暂的一年中,各位领导“以行为家,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激励了我,周围同事精益求精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我,在这个“高效、奋进、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我获益匪浅,无论从工作上、学习上、思想上都逐渐成熟起来。以下是我个人从事银行服务工作一些简单认识:
一、卓越始于平凡,完美源于认真
在怀安县支行,我从事着一份最平凡的工作——银行窗口柜员,可能有人要问普通柜员何谈事业?不!服务窗口一样可以作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作为一名建行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因为一线柜台工作是唯一能够展示我行良好服务的途径,所以在这个平凡岗位上,我始终坚持用心服务、真诚服务、热情服务,用自己的积极工作态度赢得客户的信任。
柜员是直接面向客户的群体,柜台是展示我行形象的窗口,柜员的日常工作也许是繁忙而又单调的,面对各类客户,柜员要熟练操作、准确掌握、热忱服务,日复一日,用点点滴滴的细节服务让客户真切的体会到建行人的真诚,体验到作为我行客户所应拥有的那份放心,感受到在我行办理业务的温馨。这就是我的工作,起点平凡终点不凡,我为我的工作岗位任重而自豪!
为此,我要求自己做到: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时刻坚持业务知识学习;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和谐人际关系,与同事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清醒认识自我,胜不骄、败不馁。
二、真诚发自内心,微笑延伸内涵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微笑服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赢得客户信任的一个重点途径。但是,微笑并不是一种职业化的笑脸,微笑是一种外在的情绪体现,也可以说是一种气质的流露,是微笑者积极人生态度的表现,是柜员充盈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的流露。微笑具有穿透心灵的力量,它能够消除所有的猜忌和误会,能够冰释所有的哀怨与愁苦,以至于当面对它的时候,你无法愤怒、无法责备、无法吼叫、更无法拒绝,最后剩下的永远是理解和信赖。
年如一日的笑容并不是对着镜子练出来的,是源自于窗口工作者积极的人生观和充分的自信,试想一个对工作、生活悲观失望、愤世嫉俗的人,怎么会有微笑的心情?一个连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对工作的压力没有信心承受的人,又怎么能笑得出来?让我们微笑着接待每一位或善或凶的客户,微笑着迎接每一个或晴或雨的日子!
卓越的服务质量始于平凡的工作岗位,让我们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延伸服务工作内涵,谢谢大家!
郝莹
2011年11月9日
第三篇:卓越成效源于非凡动力
卓越成效源于非凡动力
——浅谈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具体课例出发,提出了具体做法:利用实验、通过故事、善设质疑、利用游戏、贴近生活和巧用多媒体。
关键词:学习动力、实验、故事教学、质疑、游戏教学、贴近生活、多媒体
当今主流学习理论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倡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也关系到课堂目标的达成。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毫无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好的办法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压强”教学时,利用钉板气球实验引入,很多根钉子扎气球却没有爆炸,如同“魔术”一样引人入胜,学生观察后学习兴趣浓厚; 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一进教室我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多做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故事教学法”就有其独到之处,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尤其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在讲到“运动的相对性”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有一个法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脸旁有一个类似虫子的东西,顺手一抓,摊开手一看,竟然是德国佬打来的子弹。飞行员竟然抓住一个飞行中的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学生立刻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杠杆”一课的时候,我由这么一个故事引入: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些故事,吊住了学生的胃口,为了知道故事的结果,学生欲罢不能,孜孜不倦地探求,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的教参上、物理学报上附有不少物理学家的小故事,教师自己平时注意积累一些科学故事,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简化、加工,把它们用到课堂上来,这些物理学家和历史故事的引入对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大有裨益。
3.善设质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考,经过思考才有解疑,有所进取。笔者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又如: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 船+m货。)通过质疑,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摆脱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初中的物理知识大多基础性较强,难度并不大,如果善于质疑,学生完全可
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拟定相关教学主题后可以利用质疑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释疑的过程能够实现开发智力的目的。
4.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游戏具有的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讲“摩擦力”一课时,笔者曾让两位同学进行“夹弹珠”比赛,其中一双筷子表面光滑,另一双筷子表面包了一层棉线,结果两位选手的比分悬殊;在讲“压力、压强”这一课时,笔者曾请一位学生握鸡蛋和磕鸡蛋,结果鸡蛋握不烂却磕破;在讲“省力杠杆”时,笔者特意让一柔弱的女生用羊角锤拔钉子,让一高大男生用手拔钉子,结果男生没拔起来,女生却把钉子撬了起来。这些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味物理实验的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增加了才智。
5.贴近生活,加强学生“需要”感受。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也就是说学习是生存和成长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需求。笔者在讲“蒸发吸热”时,从校医室拿了一些酒精棉球,一一擦在学生的手背上,让学生感受酒精蒸发时的那种凉凉的感觉。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举例说: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举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等等。抽象的概念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越学越有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就是说义务教育的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实际。所以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在讲课时一定要尽量贴近生活,要尽量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能加强学生需要学习知识的感受。
6.巧用多媒体,唤醒学生注意。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针对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笔者在教学汽油机时,运用了视频和FLASH等多种媒体,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动态的画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播放日全食的视频,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今,许多教学软件相继问世并不断改进、完善,教师平时应要注重下载,积累形象、简短、生动的教学动画和图像,运用到物理课堂中。这些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利用实验、游戏、故事、质疑、贴近生活的例子和生动的多媒体都能够让学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找到了动力的来源,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求知,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必能取得非凡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甘玉金.“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几点做法”.中学理科〃初中版,2009(3)
[2]何书明.“例说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才智,2009(3)
[3]康慧.“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23)
[4]李小平.《新编基础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张丽莉----伟大源于平凡
伟大源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我们拥有合格的师德,我们肩负拯救人类灵魂的重任,这意味着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人师表,没有理由不反思进取,没有理由不视生如子,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让我们用更努力、更给力的实际行动,诠释我们的真诚,诠释我们的奉献!让我们齐心协力,构造一个求真的知识世界,构造一个向善的人际世界,构造一个优美的心灵世界。让我们架起和谐奋进的桥梁,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感言教师:张柏森
张丽莉,一个平凡的名字,却让整个华夏大地为之动容,让每一个国人为之动情,让每一个教师为之动心。张丽莉老师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感动天地的大爱赞歌。一名平凡的女教师用自己舍己为人的行动表达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师是追求幸福的职业。有人说,小的时候幸福是一件礼物——得到就觉得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成功后就会觉得幸福。然而张丽莉老师对幸福的定义却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无私奉献和关爱的情怀,是对爱的领悟和升华。她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她不平凡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高尚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典范。社会需要这种正能量,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我做为一名教师,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她身上的优秀品质:
一、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正是一件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折射出她的对学生的那一份爱。在我们高职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内心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关爱,或许我们做为老师有时也不会想到,正是因为我们的鼓励和耐心,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他们的爱才有了学习专业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伴随着他们步入社会以及影晌到他们的人生。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我做为一名辅导员身上肩负着育人的光荣使命,当家长把学生交到我们手 1 中的时候也是将希望托付给我们,五余年来我坚持用真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或者是懂事听话,学习优秀,或者是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学生,正是不断地坚持这个原则,使我和学生们编织了那么多虽不是很感人,但却丰富多彩的故事,在平凡和枯燥中获得了那么多的快乐,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使我的辅导员工作收获了那么多沉甸甸的果实。但与张丽莉老师相比之下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不但在辅导员工作中学习张丽莉老师的爱岗敬业,更应“爱心施教,用真心育人”,无怨无悔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学习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的职业理想。
张丽莉老师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心系学生;最美教师,美在平凡,最美老师,美在责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教好书非常重要,但我感到育好人更加重要,大学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否在这个时期更好的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未来的人生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多年来,我一直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作为我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环节。花有花的色彩,叶有叶的美丽,每个职业都有其优点。教师是辛劳且清苦的,我相信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张丽莉的最美教师,她们用今天的爱心浇灌总有一天会培育出无数的参天大树。
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张丽莉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让我的朴素人生也能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辉。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张丽莉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振奋,促人奋进。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自己的大爱去谱写一首壮丽诗篇。同时,我将秉承忠诚、积极、负责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
感言教师:谷佳奇
2006年,我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那时候还不知道,有一位小我一届的校友会成为同行,更想不到这位校友后来成为了我和我身边所有人尊敬、学习的榜样---张丽莉。在看完张丽莉事迹后,一股复杂而强大的力量涌上心头。为张丽莉的伤痛而遗憾,为张丽莉的伟大而感动,为有这样一名优秀的高尚人格的校友、同行而感到骄傲、自豪。
作为张丽莉的同龄人、同行,我试着去体会这位具有伟大人格的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中国其他千千万万名教师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无闻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而在这次意外中,张丽莉老师不假思索、奋不顾身,面对生死的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结合着自身的教育工作可以看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而平时的张丽莉老师正是这样一名无私而受人尊敬的老师。在危难时刻,张丽莉老师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更是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老子说,上善若水。庄子说,大爱无言,大象无形。爱其实是平凡的,也是自然的,她像水一样包容万物,现于无形。这种爱发于本性,养于后天。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敬畏生命、敬畏真理、敬畏职责,这种像水一样的大爱才会充涌你的心间,才会自然的流露,才会在像张丽莉老师一样在危机瞬间用自然的行为碰撞出大爱的生命之花,成就了让世人敬仰、震撼的伟大。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是普通的,但又是特殊的。“教师是一种无限接近于道德标准的职业”这就决定了这种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之处。人类 3 自从有了教化社会才有了文明的进步,教育是一项拯救人类灵魂的工程所以教师才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和人们赋予教师的期望似乎任重道远,终极无限,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去认真做好教师这一光荣职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张丽莉老师一样,静下心来,铺下身子,摒却浮躁,安于职守,用心培育,用爱教育,同样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张丽莉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她让我觉得教师是那么的神圣,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昨天,她还和我们许多教师一样,站在三尺讲台前,和成群的孩子在沟通、在交流,用自己动听的课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今天她已不能站在讲台上。如果说昨天她是在教书育人,是教育学生,那么在她身上发生的不幸事故,就不仅仅教育了学生,更让每个教师、每个中国人受到感染、教育。她是用行动诠释了“真爱与无私”;她是用行动铸就了“师魂”;她是用行动谱写了和平时代不朽的篇章!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率。她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要向她学习,学习他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我们要以她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忠诚、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学院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言教师:鞠红
新闻纪实片《张丽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正式首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品味了张丽莉老师的英雄壮举后的点点滴滴。在电视剧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张老师真正的伟大,并不只在于那一次挺身而出的壮举,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她是那么坚强乐观、爱岗敬业,每一件小事都可歌可泣。张丽莉老师能在最危险的那一刻挺身而出去救她的学生们,她乐于助人,舍身救人已不是第一次。一个人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绝不可能是一时的冲动,必定和她拥有的核心价值理念相关。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思考,使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沐浴。关于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已经看了很多遍,听了很多遍,也感动很多遍,但最为感动的还是她平凡中对师德的坚持。
张丽莉老师是一个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真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的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 的道德情操,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她在普通中见证了不一般,在平凡中见证了非凡。她是值得礼赞的,更是值得学习的。用她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该学习她高尚的师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
甘为人梯,这是许许多多人民教师的写照。在我看来,教师的灵魂更像是一滴水,微不足道却纤尘不染,以娇小的身躯折射太阳的光,为学生们洒下光芒。让我们在为张丽莉教师祈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我们的行动来诠释她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们的社会在收获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同步提高。
学习张丽莉首先要学习她良好的师德。人们常说:“师道不立,其教不成”。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伟大的人格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就可以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
学习张丽莉还要学习她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我们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学习张丽莉还要学习她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学习她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她的壮举感动了国人,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我所做的一切与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还差得很远。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忠诚、积极、负责的工作信念,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任何的新闻事件喧嚣过后总会归于平静,而其中蕴含的精神,则会成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温暖人心,引人向善,让我们拒绝道德冷漠,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张丽莉老师的行为,我们要思考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如果让我们对现今的社会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话,恐怕大多数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应该是“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的确,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见利忘义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腐败堕落者有之,见死不救者有之。而面对众多的问题,大多数人见怪不怪,甚至学会了容忍和习惯。张丽莉老师的行为之所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是因为在人们对社会现象很低的道德预期中,张丽莉老师的行为如同一道美丽的闪电,划破人们眼前的道德迷雾,昭示了人性的良善和道德的希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张丽莉老师的行为弥足珍贵,思考和提炼张丽莉老师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张丽莉,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值得我学习的太多太多了。学习了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我也要向她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我要以 “最美教师”为榜样,对工作尽心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生死危急的时刻她无悔地选择牺牲自我,用年轻的躯体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让世人感动并赞叹,我相信她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在危急面前敢担当,在重任面前讲奉献,在利益面前识大局,在成绩面前懂谦让,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那样,以品行高尚的师德修为影响学生,人人争做以德立教、行为世范的楷模。
第五篇:从平凡到卓越
从平凡到卓越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如同那雨中的树,终究要接受自然的打击; 他,也是一个卓越的人,卓越的更如那雨中的树,风雨过后愈发青翠挺拔; 他,是一个平凡的党员,平凡的如同那雨中的树,只是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他,也一位卓越的党员,卓越的更似那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
台阶上,父亲身子一沉,便再也不能唤醒,那一刻,我哭了;床榻旁,妻子一袭白衣,翩翩而舞,那一刻,我哭了;临终前,儿子一声叫喊,冲破寂静,那一刻,我哭了……不是因为感人,所以流泪,而是因为平凡,所以感人。李林森,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可以为了一双鞋跟人家讲价,平凡的为了省下十几块钱去走几十里的山路,平凡的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然而,他也是一个卓越的人,拥有着卓越的品质、卓越的境界,尽管平凡如树,却能在暴风雨中彰显顽强,愈发挺拔。
李林森,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从帮困扶贫到选人任人,从修桥铺路到抗洪救灾,对群众讲真话、用真心、动真情,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生坦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事业。电影散去,心中却久久难以平静,身为一名党员,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战友而感到光荣,因为他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信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虚的,而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的,例如,当前各级机关都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办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党组织,在这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引导,倡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民服务作表率呢?
还记得自己作为学院里第一批入党的党员在党旗前面宣誓的情形,那一刻,真的觉得很自豪,甚至有些感动,也便是在那一刻,我发誓一定要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绝不愧对党员的称号,如今,我已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公务员,有太多新鲜知识需要向优秀的同志们学习,这次局里组织的影片学习,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不断完善自己,以期在工作岗位上也能极大发挥出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第一,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的绝对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像李林森那样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并且矢志拼搏奋斗。
第二,怀有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像李林森
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牢牢记住,唯有你真心对群众了,群众才能真心的对你。
第三,富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发挥自身特长、奋发有为,像李
林森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四,坚持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恪守党的组织原则,像李林森
那样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
第五,树立清正廉洁的优秀品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像李林森那
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李林森是平凡的,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从而变得卓越;作为一名党员,李林森是平凡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群体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