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总结
学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
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我校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整治活动,预防和控制此种现象的发生,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了一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活动,现将活动如下总结:
首先,学校成立了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专人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学校加强了对学校楼道拥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层层落实责任目标。真正做到安全无小事,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家庭的安宁,教育的稳定,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校本次开展了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行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出了检查记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及家长的极力配合下,确保了学生的上下楼梯等方面的安全。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增进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学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蓝山县大桥学校
第二篇:2017年防止楼道拥挤踩踏总结
2017年X X小学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工作总结
我校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整治活动,预防和控制此种现象的发生,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了一系列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活动,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多项措施,确保学生安全。现将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1、学校成立了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专人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学校加强了对学校楼道拥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层层落实责任目标。真正做到安全无小事,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家庭的安宁,教育的稳定,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我校本次开展了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专项行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出了检查记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及家长的极力配合下,确保了学生的上下楼梯等方面的安全。
4、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增进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学校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5、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各教学班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6、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学及上、下操楼梯间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继续实行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还选出了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疯狂、拥挤。
7、排查隐患,加强对楼道楼梯设备和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我校以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细致检查。确保应急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正常运行,并将楼道照明灯新更换为声控。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8、规定路线,加强学校绿色通道管理
每个班级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路线,各班级必须走规定路线,严禁为抄近路等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路线。
要求学生做到:上下楼梯要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地进出,严禁蜂拥而上,严禁多班并行,严禁超越抢行,严禁跑跳推搡,严禁起哄、怪叫、故意拦路或封堵通道。楼梯口有多个班级时,要主动让行,一定要坚持“高楼层让低楼层先走,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走,后面的让前面的先走”的原则。
9、制定预案,加强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演练。
我校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对能力。
总之,校园安全重于泰山,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警钟必须长鸣。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日常管理,坚决杜绝类似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X X小 学 2017年6月20
第三篇:如何防止学校拥挤踩踏事故
如何防止学校拥挤踩踏事故
教学内容: 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
2、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3、、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网上收集了近年来部分校园踩踏事故:
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故,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
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第一楼的楼梯间内,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因学生系鞋带,引发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共造成72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一名学生说“见到鬼了”,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
2003年12月11日,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中学发生挤压事故,5名学生当场死亡,15名学生受伤。
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二中发生学生挤压事故,造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
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许多安全隐患就隐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
二、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一)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下晚自习、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
(二)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三)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四)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五)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
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
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三、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一)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二)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三)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四、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后如何急救和处理
学校一旦发生踩踏事故,要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拨打120、110电话呼救,抢救受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伤亡者家长的工作。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保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彰显魅力。“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和谐,教育的发展,筑起一道无坚不摧的安全长城。
第四篇:防止楼道拥挤
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东坪中学(2012、2)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育人工作,确保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集会、上下课、上下学及晚自习的管理,特制定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对学生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之中,建立重特大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确保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妥善应对。
2、演练、防范、应急处理三结合。把应对突发事故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学校校长是维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下来由主管安全副校长具体负责,具体工作由教导处组织实施。
二、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
1、学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 组 长:李基盛 副组长:贺铁桥
组 员:邓又华 刘定芳 王飞 刘卫安 谌中华 邓东风 谭亮东 谌兴利 谭文协 龚可新 张密田 黄新周
2、工作职责
(1)学校领导小组职责:制订本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让全校学生了解预案,强化监测和预警,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建立健全突出事件预防处置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措施落实情况;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同时向教育局汇报。
(2)学生成长发展部工作职责: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故处置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检查和督促教师楼道值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事故后,维护好现场秩序,保护好现场,控制事态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3)后勤、办公室、安全员职责:后勤负责检查学校楼道内的各种设施,维护和检修好楼道内的路灯、护栏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办公室负责监测和报告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对受伤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4)学校各部门和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三、预防措施: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教导处要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转弯处搞恶作剧的危险性。要告诫学生上下楼梯时不能有打闹、推拉及制造恐慌的言行,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每学期要组织学生按照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3、学生在出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要求走规定安全路线下楼,同一楼面相间隔一段距离。分年级、分班级从不同的楼梯逐次下楼,班主任随同学生下楼,各楼面护导老师在楼梯处负责维持秩序,管理教育学生。
4、总务处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5、学生公寓管理条例把楼梯的出入安全管理列入其中,在学生集中出入楼梯时间段,生辅老师须在现场。
四、应急措施:
(一)常态管理
(1)、平时课间十分钟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以教室所在楼层为活动空间。(2)、上体育课、专业课、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等需要离开教室上课,由班长提前2分钟带领同学到上课地点,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3)、出操按已排定的路线行走,要求排队上下楼梯,由体育委员带队。值日领导、班主任、值日生分楼层监督。(4)、周一升旗集会时班主任带领排队有序上下楼梯。(5)、各带队教师或班干部在学生上下楼梯时认真组织管理,严防意外发生。(6)、总务处每月一次落实专人检修,发现有损坏的及时修复或更换。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7)、每天下午放学后(夏17:05,冬16:35)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到各楼层各教室校园进行清查,做好值日日志。
(二)应急管理:
1、警报
⑴、学校在教学楼安装警报器。当遭遇楼梯拥挤踩踏突发事件,学校认为必须实行紧急疏散(集合)时启用警报器。⑵、警报器(控制开关)日常保管由办公室和专职教师负责,日常维护由学校后勤负责,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⑶、警报器必须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同意后方可启用,由专管教师开启。紧急疏散时的警报为连续半分钟的重复长音,警报解除时的声音为短促重复的短音。
2、疏散与集合
⑴学生在集会或在楼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时,在场教职工要大声呼喊学生镇静,马上组织疏导,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报告学校领导(校长和副校长),同时根据伤情打120急救电话,组织送往医院救治。⑵、在教室内上课或管理的教师在警报响起时就地迅速组织学生按指定路线撤离,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内迅速赶往现场,下班级指挥学生疏散,其他教师,按学校制定的紧急疏散预案到达指定位置。(3)、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学校成紧急状态,安全员全体值班,维护学校稳定。(4)、教导处、班主任负责家长的接待,校医、心理教师安抚在校学生,办公室负责上级的接待工作和上报、联络工作,后勤负责受伤学生护送及医院协调工作。全体教职工坚守工作岗位,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5)、做好善后工作,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6)、安全员按规定完成突发事件报告及最后处理报告。
3、紧急疏散路线:
按平时各类疏散演练路线执行。
4、紧急疏散时下楼梯的安全管理:
(1)、教师在组织带领学生紧急疏散时严格按指定楼梯通道、顺序疏散,下楼梯时做到稳而不乱,不拥挤、不推撞,有秩序地下楼梯。一旦出现学生摔倒等险情,教师马上阻止后面学生前进并抢救出险学生让开通道,防止出现拥挤踩踏等事故。(2)、各楼梯转弯区均安排教师协助维持疏散秩序,确保队伍转弯后仍保持井然有序。(3)、如突发事件发生在夜间或阴雨天,各学部有专人负责打开所有的楼梯走廊电灯及安全出口的指示灯,以确保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后期处置措施
1、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10-20分钟内向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2、追究责任,实施奖惩。根据现场调查,对在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依据有关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行事责任。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子表彰和奖励。
3、排查事故,恢复工作。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排除隐患,尽快使学校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学校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出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第五篇: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了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今天——2010年3月29日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今天,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一、事故案例:
近年来部分校园拥挤踩踏事故:
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故,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
2009年11月25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两名一年级学生在跑向教学楼二楼本班教室的过程中,与正在下楼的高年级学生相遇,学生流在一楼、二楼楼梯口发生拥堵、踩踏,数十名学生受伤……
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第一楼的楼梯间内,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因一名学生在人群中系鞋带,引发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共造成72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
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叫,造成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
2003年12月11日,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中学发生挤压事故,5名学生当场死亡,15名学生受伤。
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二中发生学生挤压事故,造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
二、事故特点:
惨痛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仔细分析这些拥挤踩踏事故,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集会、下课、上操、就餐和下晚自习时,学生心情急切地集中上下楼梯。
2.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3.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4.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楼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5.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三、防范措施:
那么,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呢?
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1)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2)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3)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其次,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通过教育,要强化师生的秩序意识。
绝大多数的踩踏惨剧,都源于秩序意识的缺失。在我国,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拥挤的场所。不少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带着孩子抢座位、违章抢道、不讲公共道德等,这些处处“争抢”、“抢先”习惯,或许正是踩踏事故发生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要教育师生讲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因为良好的秩序是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教育,使师生了解预防拥挤踩踏的知识和方法。
1.不论是听到上(下)课铃声,还是发生任何意外,都要冷静处之,有秩序地进出教室,不要相互推搡和拥挤。
2.为了减少突遇意外时的慌乱,应进行必要的演练,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清楚地了解在遭遇突发事件,必须撤离教室时多应遵循的顺序和路线。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迅速躲避到旁边,如果有可能,尽力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楼梯护栏、扶手,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旁边有可以躲避的地方,要暂避一时,等到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自己的鞋子被踩掉、携带的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系鞋带或者俯身捡拾东西等,防止被挤倒在地或被踩伤。
5.如果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无论在任何地方,在突然被大多数人裹挟向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候,都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逆向行动。即使人流前进方向与你要去的目的地背道而驰,也不要做逆着人流行动的尝试,以免被众人挤伤。
通过教育,要使师生了解怎样应对的拥挤踩踏混乱局面。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2.出现拥挤时一定要镇定,不能慌张,脚下要敏感些,行走更要谨慎,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如果自己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在脖子后面,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通过教育,还要使师生学会在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忘记保护自己。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慌乱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老师等指挥人员的命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四、应急救护:
学校一旦发生踩踏事故,要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急救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首先,启动应急预案。
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拨打120、110电话呼救,抢救受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伤亡者家长的安抚工作。
其次,快速疏导现场人员。
学校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快速疏导现场人员,让学生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禁止无关人员滞留现场,防止有人故意制造恐慌气氛,避免再次发生事故。
第三,紧急救护伤者。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五、善后措施:
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做好各项善后处理工作。
1.及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事故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学生伤亡的情况。
2.组织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治疗、康复和医疗费等敏感问题。
3.认真接待好家长,并稳定家长情绪。
4.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5.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事件对他们心理的影响。
老师们,同学们,“安全源于秩序,责任重于泰山”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彰显魅力。“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和谐,教育的发展,筑起一道无坚不摧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