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GPS测量实习报告(共5篇)

GPS测量实习报告(共5篇)



第一篇:GPS测量实习报告

GPS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gps静态测量

本次gps静态观测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及计算能力,并对gps静态观测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种gps接收机的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学会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实习安排

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

仪器调度表

(略)

第三组组长:

第三组组员: 项目与内容 时间安排(天)任务与要求

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仪器效验 1 作好测前准备工作 gps静态观测 1 熟练掌握观测方法、要领 实习总结 5 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归还仪器

实习任务

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队,10人一组(第三组为11人),分3组。每组领取gps一套(包括主机、脚架、基座、连接线等)、记录板一块、对讲机、记录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石桥子经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建立e级gps网。

e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级别 固定误差(mm)平均边长(km)比例误差系数(mm)e ≤10 ~5 ≤20

每小组利用各组领取到的接收机对两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观测时段为一小时,观测3个时段。

测量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XX)。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辽宁科技学院周边地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侧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者山顶,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小。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基本没有),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gps网的布设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二、实习内容

.网的布设

本次实习精度要求为e级,实习内容:

选点情况

XX-7-4上午召开了gps实习动员大会,大会上范海英等几位老师作了讲话,给我们分析了测区情况,实习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分组情况和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下午由实习指导老师刘广春带领我们进行选点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2)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3)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4)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5)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外业观测情况

测量时采用的是南方灵锐gps接收机3台,trimble gps接收机两台,ashtech gps接收机2台一共7台gps接收机。采用同步观测的相对定位方法,可求得21条基线向量【,其中n为接收机的数量】其中有独立基线向量6条【(n-1)】,从而保证了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延迟等误差的强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这些误差。观测时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时段长度规定为60分钟。按照静态定位的测量原理,测量时观测的最少卫星数位四个。

外业观测时需要对gps接收机进行以下设置:

(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4)仪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对照指示灯工作状况说明,判断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开机;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

(6)观测院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收到震动,防止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雷雨天气过境应关机停测,卸下天下以防雷击。

(8)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

外业观测小结

结束采集时,对数据进行存储,查看文件状态,然后关机,准备下次观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记录测站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天线高,电池电压,卫星号,信噪比,故障情况,以及开始和结束时候卫星高度角,pdop,整点时候卫星情况,卫星故障情况。天气等等。我们总共观测了3个时段,设站数为15。

数据处理情

各测站天线高:

(略)

动态gps定位测量

1、gps接收机一套、写字板一个、钢卷尺一把

2、实习地点:辽宁科技学院

3、目的:熟悉熟练掌握gp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ps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技术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测得的大地高属于wgs—84系统,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拟合的精度高低取决于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自己采集的gps观测数据和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利用静态相对测量处理方法对基线进行实时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维位置(xk,yk,zk)。rtk定位系统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准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等部分组成。

(2)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掌上电脑、对中杆等组成。

(3)软件包: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和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

6、rtk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实时动态软件可以通过下列基本步骤和功能获得流动站的精确坐标:

(1)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动站的初始坐标。

(2)利用otf方法动态解求模糊度。观测条件恶劣时具有模糊度重复性检核功能。

(3)根据相对定位模型,实时解算流动站的wgs-84坐标。

(4)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

(5)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6)还应包括失锁后的重新动态初始化,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定位、放样、导航等功能的选择和转换等。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的收敛情况,从而可以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只要能连续锁定不少于5颗卫星信号,并且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km以内的流动站可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

7、野外放样作业流程

(1)设置参考站: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好gps接收机和天线,打开接收机,将pc卡上室内设置的参数读入gps接收机,建立配置集,输入参考站点的准确的北京54坐标和天线高,参考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北京54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通讯信号后流动站即可开展工作。

(2)流动站工作:打开接收机,新建工作项目,建立配置集。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再通过与参考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北京54坐标,并实时显示在流动站的tr500终端上。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到正确位置

三、实习结果

静态测量

(1)静态测量时要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网形布设时应注意外围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个通视方向。

(3)静态观测过程中,即使发现长水准管不居中或者仪器不严格对中了,也不要重新调仪器,观测时不要重新开机,开机关机听从调配。

(4)观测时,接收机周围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以减弱误差,接收机周围应当视野开阔,削弱多路径误差。

(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备份一份确保观测数据不应人为疏忽丢失。

(6)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改天线类型、天线高,去除浮点解的记录。

rtk-gps 放线

(1)定位精度高

在良好环境下平面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大多数环境里平面定位误差都能保证在以内,能满足公路放样的精度要求。

(2)作业效率高

采用rtk-gps采取单点定位的方法寻找控制点极为便捷,它直接以厘米级(或分米级)精度实时定位放样并能保持工作连续稳定,比较适合于林地等困难地区作业。

(3)节省费用

采用rtk技术进行公路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而且作业时间短,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减少砍伐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架设参考站的点位周边要开阔,无电、磁场干扰,上空无遮挡,并尽量避开山体对电台通讯的阻挡,这样移动站才能较快获得rtk(厘米级)精度并保持稳定。

(5)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枝叶繁茂的山林地、松树林等),采用rtk-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6)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测量比较困难,采用rtk-gps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无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问题分析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gps控制网中控制点的布置、选址和标记,掌握了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同时理解了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包括卫星预报,测量计划编制,实地测量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和内业的数据处理,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gps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今后定会更加努力地改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更多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

建议与意见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实习体会

本次gps实习虽然仅仅只有二个星期的时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方案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还是十分丰富的。对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将之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延伸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实习过程中,不仅对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在操作中熟练了步骤。整个实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通过班里同学,各测组间的通力合作,严谨的钻研态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查阅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成果进过精度的检验也完全符合地形测量的要求。通过时间不长的工作,我班同学又一次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力,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出现问题也是不少的,实习之后更要认真总结,我相信这也必将成为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和理解,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GPS测量实习报告

目 录

一、实习安排„„„„„„„„„„„„„„„„„„„3

二、实习分组„„„„„„„„„„„„„„„„„„„3

三、静态定位测量„„„„„„„„„„„„„„„„„4

四、动态定位测量„„„„„„„„„„„„„„„„„9

五、实习总结„„„„„„„„„„„„„„„„„„„11

一、实习安排

1.1实习目的

 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掌握GPS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 掌握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1.2组织分工与仪器配备

 各组设组长1人,负责本组实习组织和任务安排。

 各组静态测量仪器一套:V8接收机3台(附脚架、钢卷尺) 各组动态测量仪器三套:iRTK接收机1台

 自己准备用品:记录纸、移动手机卡等。

1.3实习任务

 静态测量

每个组在校园内选7-8个点(选择两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余5-6个点自选,选点需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规定的要求,每个时段观测不低于40min(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E级网的要求)。 动态测量

选择亚青村区域,每个组完成一幅地形图测量。

二、实习分组

本组为地信1502第二小组 组长:闻翔 沈克强

组员:朱梦萍 于小学孙笑笑 张倩倩 陆启军 潘健 苏宇 锁子易 唐怿尘 杨庭湘 祝炜

三、静态定位测量

3.1知识基础

GPS静态定位测量,是利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定位测量的一种。主要用于建立各种的控制网。进行GPS静态测量时,认为GPS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静止,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通过接收到的卫星数据的变化来求得待定点的坐标。在测量中,GPS静态测量的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40分钟到十几小时不等。

3.2基本步骤:

(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 机进行观测。

(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 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 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 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 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 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 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 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3.3观测方案

观测仪器:4 5 6 实际观测时段数:18段,移动测站次数:5次。

3.4数据处理

GPS静态数据处理的流程主要有:GPS基线向量解算和GPS网平差。具体步骤如下:

运行“HGO数据处理软件”,新建项目,设置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统。打开HGO软件,选择“新建项目”,填写项目名称,路径默认。项目属性填写项目单位等等,限差里控制等级选择E级(根据工程需要),坐标系统目标椭球根据需要,投影也根据需要,点击确定保存。

2.导入数据,修改每个观测文件的天线高、天线类型和天线高测量方法。右击观测文件,修改每个观测文件的点名、天线高、天线类型和天线高测量方法,保存到该站。导入完成后,工作区域会显示测区网图。

3.处理全部基线。基线处理前设置“处理选项”,我们只要修改常规,根据外业修改高度截止角和采样间隔:基线可以单个选择处理,也可以一次性全部处理 对于方差比(Ratio)小于3和误差大的基线,观察其基线残差图,删除不好的卫星或部分观测数据。或在“静态基线处理设置”中设置采样间隔和高度截止角,重新处理此基线。

4.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如超限可对误差较大的基线改变设置或以删星或删部分观测数据的方法重新处理。如果仍然超限,可选择删除基线。重新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直至闭合差符合限差。

5.网图检查,设置平差参数。在平差设置里选择平差参数,高程拟合中,有2个控制点选择固定差改正,3个选择平面拟合,4个及以上选择二次曲面拟合。6.输入已知点坐标和高程,进行网平差。平差前要设置控制点,一般2-3个控制点,选中点,右击点选择转化为控制点,在控制点里输入已知坐标值 7.最后生成两项报告

四、动态定位测量

4.1知识基础

实时GPS测量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不同于早先的实时差分GPS(RTD),RTD是建立在C/A码伪距观测值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实时定位技术。静态测量是用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可等到两测站间精密的WGS-84基线向量,再经过平差、坐标传递、坐标转换等工作,最终等到测点的坐标。

4.2具体步骤

1)前期准备:组员准备好草图,实地勘测后在老师给的图上刺好待测点。2)测量时先把仪器安装好,仪器开机;将手薄开机,进行仪器连接,在移动站手薄中设置参数,共有10个参数,基本上都是用的默认参数值,在仪器高度上设置为1.8m;

3)开始进行测量,找出该地形的特征点,例如:绿地的边线的交点处、房子的顶角处等,将移动站立在该点,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气泡居中,观察手薄上显示的是否为固定解,当为固定解时,按Enter键,测定该点并记录,后转到下一个点,同时配绘草图,标上记号,以便绘图时需要;

4)按照上述要求,重复进行,依次输入点号。注意草图上的点号和手薄上输入的点号相对应;

5)小组成员配合完成测量亚青村C区的整个地形。测量结束后关闭仪器,收拾好仪器。

4.3内业处理

将数据通过传输电缆传到计算机中,通过cass软件进行绘图,得出亚青村C区的地形图。

4.4出现的问题

(1)测量物中由于很多是高大房屋,所以在角上测量时会出现信号不好的现象,比如出现浮动,伪距甚至是单点,误差较大。(2)Cass成图时会出现没有能测到的点。

4.5相应的方法

(1)方法一:在测量时遇到某点出现不是固定解时,尽量使其调整至浮动,然后与已测固定解的点相比对,通过判断来选取合适的数值进行记录。方法二:在测量某些点出现单点时,将RTK拉至该点的正前后方或正左右方某个能观测到固定解的点,用皮尺丈量出相应的距离,并在该点测量出的坐标中进行修改。方法三:有些点实在不好测量的在草图中标出并在后期cass中做出相应添加。(2)再次去到现场中确定那些点的点位,并通过补测或在草图中标出并在后期cass中做出相应添加。

4.6成果展示

五、实习总结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不是很困难,但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GPS仪器和进行实际测量,仪器不会操作,所以要学的知识很多。所以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麻烦。第一天做静态时,我们小组的选点布网、仪器的调度和人员的分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最后静态数据不合格,内业无法解算,最后进行了返工,影响了实习进度!同时由于仪器数量有限,每小组人数较多,比较混乱,出现了沟通不畅,默契不够,造成了观测不同步,进度缓慢等问题!这些都让我体会到了测绘确实是需要很细心,不能马虎大意,很多东西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员等的安排对工作的影响很大,一项工作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同时,小组成员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仪器数量有限,而大家学习的欲望都很大,所以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的同学要多给别人机会,并帮助他们,不能有一人独霸一台仪器的行为,因为这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和小组气氛,而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习的进度。

这次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巩固,更主要的是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毕竟测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的收获还是很大,通过实习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了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碎步测量以及放样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也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还有就是一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的宝贵经验!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实际测量和仪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缺乏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和解决能力,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

第三篇:GPS测量实习报告基本内容

GPS测量实习报告

(除第七项外均要求手写,字迹要工整,内容要详实)

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设备

四、实习内容

五、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1.布网范围

2.布网方案及网形设计

3.精度标准

4.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

六、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七、GPS测量数据处理(用软件处理后的成果表,可打印)

八、实习总结

1、问题讨论:对实习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相关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注意事项:对本次实习进行总结得出应注意的问题。

3、收获体会:,经过本次实验个人的收获体会。

GPS RTK测量实验报告

(除第七项外均要求手写,字迹要工整,内容要详实)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地点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原理

六、实验过程

1、外业观测过程

2、内业处理过程

七、实验成果(碎部点坐标、CAD图)

八、实验总结

1、问题讨论: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相关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注意事项: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得出应注意的问题。

3、收获体会:,经过本次实验个人的收获体会。

第四篇:关于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推荐

关于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范文推荐

篇一:GPS静态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运用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内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对GPS静态作业流程进行熟悉,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GPS静态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GPS测量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和熟练GPS测量的操作流程,数据处理过程,掌握GPS机静态处理过程。对学生进行GPS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GPS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在校区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GPS网用于校区范围内的地形测量任务。通过完成GPS静态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实习准备和组织安排

实习地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

实习仪器:

海星达H32系列GNSS(共4台)如图 1;

海星达H32系列GNSS接收机特点

◇ 强大的Linux系统

◇ 1G大容量主机内存

◇ 采用多星多系统内核

◇ 内置收发一体电台,基准站与移动站能完全互换

◇ 1+X多模通信单元

◇ 长距离外挂电台随心选配

◇ WCDMA 3G通信功能

◇ 智能化的故障自我诊断功能

◇ 更大的电池容量,单电池达到5000mAh

◇ 支持GNSS、GLONASS和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

◇ 静态数据双格式存储(*.GNS / RINEX数据)

◇ 向导式语音提示辅助快速完成工作模式设置

◇ 支持多种语音播报,可定制各地特色方言

◇ 批量设置工作参数,组内通用

◇ 远程控制,自动远程升级和注册

◇ 多样化的数据采集及控制终端(iHand 28G手簿/PC主机/平板电脑

图1海星达H32系列GNSS接收机

实习分组:

为便于实习和平行作业,本次实习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各组设组长1人,(本组共12名成员:周伟,钱辉,张振秋,甄旋,韩京,王亮,柯立,姚佩超,董燕,顾望清,周珊珊,张晓雅)协助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各项实习、仪器的借用与保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处理好与其它实习小组的协调工作。

全部实习由指导教师统一指挥,班干部及各组组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本班、本组的各项工作。

三、测区概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坐落于古城南京浦口区,整个测区位于北纬32°12′到北纬32°13′之间,东经118°42′到118°44′之间。地属平原,地形平坦,属于校园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建筑物

多而林立有序,多为低层建筑物,建筑物之间间距较大,不致影响GPS信号接收。

四、施测过程

测前

(1)点之记的制作

整个测区共有10个GPS控制点,均匀地分布在校区内,东苑5个,中苑2个,西苑3个。通过翻阅资料我们自己制作了一张表格,用于记录个GPS点的位置和周边情况(见附录)。

(2)网型设计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由于我们组有4台GPS仪考虑到效率和精度,我们组决定使用4边网的形式,网型设计草图如图所示(图 1)测量顺序按照如图的(1)——(2)——(3)——(4)——(5)顺序进行,连接方式采用网连式,搬站方式采取。这样保证了有8个点有2——4次的重复设站,保证了网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同时按照这样的设站顺序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时间。

图1 网形设计草图

测中

外业测量时间定为6 月10日。

12个人再分为4个小组,周伟、董燕、顾望清为一组,钱辉,韩京,周珊

篇二:GPS测量实习报告

1.1 实习目的

(1)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测量、放

样等测绘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GPS相关概念和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以及南方GPS接收机的

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并独立设计出校园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案;学会“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3)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学会RTK手簿的使

用。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放样等

1.2 实习内容

(1)GPS静态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分析:采用GPS 静态测量技术,在华北水院花园校区布设一个控制网,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评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GPS动态测量:

① 单机准站式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

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② 网络RTK测量:学会网络TRK的具体操作步骤;会用手簿蓝

牙连接主机,会利用移动站接收机接收CORS中心的数据进行定位。

(3)GPS导航:利用导航GPS76接收机进行导航,会存储并查看导航点坐标、方位,以及航点在航

迹线或数字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最后利用导航方法计算某一区域的航迹面积。

(1)地点:花园校区南大门及北环路;

(2)点数:每人3 个以上;

(3)点间距:大于5m。

1.3 实习原理:

(1)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术,消弱各类定位误差。作业时用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GPS相对定位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测定站星间的伪距。

(2)RTK原理: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

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的实用的未知坐标。(3)GPS导航原理:利用GPS76接收机首先利用GPS星系再全球的分布,只要有四颗卫星能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精确定位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将GPS定位模块得到的经纬度信息,反映到地图相应的点上,也就是当定位完成后,你可以再导航仪的电子地图上看到你当前的位置,然后定位芯片每秒中进行多次刷新定位,从而在你的位置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定位到你的位置,这时你在导航仪上就能看到你的位置再地图上的运动变化。当然导航软件除了电子地图外还有一套路径引导的计算软件,根据你的需要,当你指定某个目的地时候它帮你规划出一条行走路线,然后引导你向目的行走。可以建立航点,航迹,求相应的航迹面积。

1.4 实习器材:

莱卡GPS接收机3台套,每套包括:天线、控制器、电池、钢卷尺、电缆、脚架、电瓶、背包和仪器箱等。对讲机3台,动态测量,导航用Trimble R8和南方灵锐S86接收机,手持GPS型号GARMIN GPS76,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1.5 人员组成

本班实习各成员职责如下:

班长陈福亮:与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

第五篇:GPS公路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l 实习地点:安康地区此次实习为毕业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生产单位的具体工程项目更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此次随陕西公路勘察设计院一起,对阿北(阿荣旗至北海)高速公路安康到陕川界地段进GpS公路勘测测量。四月的安康地区山清水秀,绿意盎然。一片春光如影随形。沿线江水碧玉,景色宜人,在勘测的同时也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着对我来说,是意外收获。l 工程简介 安康至陕川界是西部开发干线公路阿荣旗至北海线在陕西境内的一段,是我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完善全国及我省公路主骨架网络,增强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公路起于汉滨区五里镇尹家营村,接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的终点,经流水镇、紫阳县、高滩镇、毛坝乡至陕川交界的白扬溪,路线全长105.364公里,工程投资74.43亿元,拟利用世行贷款3.5亿美元,已列入国家利用世行贷款XX~XX财年计划,并按世行简化项目评估周期12个月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确保XX年上半年开工建设。l 实习时间:XX-4-9--------XX-4-23l 实习内容: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l 实习目的和任务:1.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3.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l 工程资料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阿荣旗至北海陕西境内的一段。线路起点接小河~安康高速公路终点安康立交,沿途经过流水镇、洞河镇、紫阳县、高滩乡、毛坝镇、麻柳镇,线路终点位于四川省万县境内。测区路线全长约120公里。

二、资料收集及作业依据

(一)、资料的收集级利用:① 解放军总参测绘局1981年出版的1/10000彩印图。②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③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④ 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表 1-1点 名X(米)Y(米)H(米)备 注长枪岭3619654.20310477.85******II等竹扒寨3595805.07264954.06******II等黄草梁3572158.88231656.64******II等西光35************267.981I等渔安10************492.743II等渔安16************396.545II等渔安23************379.299II等(二)、技术依据:①JTJ061-99《公路测量规范》。②JTJ/T 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工作计划安排我队计划于XX年4月9日进入工地,XX年4月25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四、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

(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4.5万。

(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导线最大边长为852.289米,最小边长为203.086米,平均边长为465.924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R70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三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2等 级导 线长 度(km)平均边长(米)闭 合 差限 差(²)观测值中误差(mm)相对闭合差备 注一级10500≤17£1/15000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三测回,测距一测回。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网平差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精度指标见下表所示。四等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3等 级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测

数垂直角较 差(²)指标差较 差(²)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高程闭合 差(mm)备 注Ⅳ80DJ23£7£7£10规范

要求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概述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阿荣旗至北海线陕西境的一段,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沿线地形复杂多变。线路起点位于安康西边五里镇,沿汉江经流水穿山到洞河再至紫阳,穿越毛坝到达位于陕川界的终点,路线全长约120公里。

二、资料收集及业依据

(一)、资料的收集及利用:1.解放军总参测绘局1981年出版的1/10000彩印图。2.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3.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4.小河~安康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表 2-1点 名X(米)Y(米)H(米)备 注长枪岭3619654.20310477.85******II等竹扒寨3595805.07264954.06******II等黄草梁3572158.88231656.64******II等西光35************267.981I等渔安10************492.743II等渔安16************396.545II等渔安23************379.299II等(二)、技术依据:1 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2 JTJ/T 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完成任务及工作量我队计划于XX年4月9日进入工地,XX年4月25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四、坐标系统及精度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9° 1.2¢,测区长度归化到488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

(二)、GpS点点位及成果精度: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最大为2.7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50823。

五、GpS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1 选点:(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2 埋石与点之记:(1)、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2)、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0.1米。3 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仪器为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的,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双频接收机六台,所有接收机均具有十二个独立通道,自动跟踪并锁定可接收到的全部卫星。所有机型都于XX年4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该网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GpS网技术指标表 表5-1总GpS点数51必要基线向量102同步三角形50重复基线向量16总基线向量118多余基线向量50独立基线向量68平差选用基线向量79从解算结果看,该网精度高、可靠性较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二)、外业观测1 天线的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2 天线高量取(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2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2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15°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有效观测卫星数≥ 4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mm观测时段长度≥60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8观测时段数≥ 1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15分4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1 基线解算软件: 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2 网平差软件: 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

六、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等 级导 线长 度(km)平均边长(m)方位角

闭合差(²)每边测距中误差(mm)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备 注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6-1导线网编 号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方位角闭合差(²)闭合差(m)每边测距中误差(m)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备 注10400-5001/15000规范要求16.66251000.08630.000741/77201实 测26.397420270.38890.000741/16448实 测31.819350180.03450.000741/52759实 测45.41941080.28480.000741/19024实 测54.861480250.21880.000741/22216实 测63.013320300.04260.000741/70754实 测72.173420120.07660.000741/28382实 测81.918210210.07400.000741/25905实 测95.834350280.08320.000741/70091实 测106.901430180.11730.000741/58830实 测1***0.05710.000741/88404实 测125.258300280.08350.000741/62986实 测135.361350250.05280.000741/101497实 测

七、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每隔1.5公里左右在标石下面加埋盘石作为水准点,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四测回,测距一测回。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网平差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精度指标见下表所示。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7-1等级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测回数垂直角较 差(²)指标差较 差(²)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高程闭合 差(mm)闭合差限差(mm)Ⅳ80DJ24£7£7£10Ⅳ55.45TCR7024£6£61960.0790.223Ⅳ12.9TCR7024£5£61360.0540.108Ⅳ0.43TCR7024£4£486-0.0030.020Ⅳ11.32TCR7024£5£4186-0.0360.101Ⅳ79.05TCR7024£6£6216-0.0870.267Ⅳ47.46TCR7024£5£62360.0040.207

九、提交成果1 勘测报告2份。2 红外观测记录本26本、。l 实习总结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2.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3.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 —6 D),GpS测量精度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使用动态测量,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ˉ 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4.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5.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6.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其可以在以下方面的得到广泛的应用。1.GpS测量用于加密国家控制点。2.GpS测量用于隧道控制测量。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具有极高的精度,完全能达到《公路勘察规程》对隧道测量的要求,较红外测量仪导线测量,可提高效率4~5倍。3.GpS用于特大桥控制测量。GpS导线测量可靠性好,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均能满足高速公路测设的要求。4.GpS测量用于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测量:摄影测量一般沿飞行航摄的航线,每个一定间隔就要在野外实地测量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野外平高控制点的间隔n按地形类别及所测地形图的比例尺而定。如1:XX地形图,摄影比例尺为1:10000,间隔n一般为4~6个摄影基线。常规的野外平高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是先沿航摄方向布设导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支导线方法测定航测像控点。这种方法主要是导线方式测量。由于航摄面积较广,对23cm×23cm像幅,1:10000摄影比例尺,覆盖范围为2.3km宽,双航线覆盖范围更宽,在这广阔范围内惊醒导线测量,往往由于实地条件的限制,其作业是相当艰苦的,且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GpS测量作航测控制,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改变了逐步控制的测量模式,其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5倍以上。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展望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高等级公路中,GpS测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能,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1.GpS 测量作业精度高。它的作业不受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地区,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2.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纪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3.GpS 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位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梁,隧道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线边桩测量,点位测量等。4.GpS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pS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5.GpS高精度高程测量同高精度的平面测量一样,是GpS测量应用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往往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几何水准测量由困难,GpS高程测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175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