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第一篇: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201201429 姓名:黄登科 指导老师:翟燕 实习时间:2015年9月

一、总述

本次实习是在摄影测量学和数字摄影测量学的理论技术上进行的实习,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外业与内业同时进行,既进行了外业调绘、实际考察。又进行了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并参观了黄委会,对一些先进的摄影测量内业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认识,本次实习,是对课本的知识的巩固,将理论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学以致用!

二、实习安排

2015年8月31日————————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9月1日—————————参观黄委会

2015年9月3日—————实地调绘郑州市常庄水库、河南工业大学(老校区)

2015年9月4日——2015年9月6日 编写摄影测量空间前、后方空间交会程序

2015年9月7日——2015年9月11日 用VirtuoZo软件进行模拟内业处理

2015年9月12日——2015年9月13日 编写实验报告、进行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动员大会

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在教室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翟燕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次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安排、实习的注意事项、实习的纪律、实习的要求,为这次实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大会,回顾了我们在大三上学期学习摄影测量学出现的问题,以及纠正的方法。多次嘱咐我们要用心实习,就会通过本次实习的。

2.参观黄委会

在实习的第二天翟燕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了黄委会,让我们了解他们对航片的处理顺序、方法。我们看到了他们所用的仪器,借助他们的立体眼镜观看了这些工作人员处理的航片,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立体感,观看了他们的熟练的操作。并对摄影测量学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们的解答让我耳目一新。看到他们熟练的操作,在经过他们的允许下,我和部分同学在航片上运用他们的仪器绘制了等高线,看到他们熟练而又迅速的操作,以为绘制等高线是一个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眼高手低,到自己做的时候双手并不协调,双手对手轮的配合并不默契,绘制的高线,要么偏上偏下,要么就是偏左偏右,总是不能画到理想的位置。这才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最后,我们共同询问了摄影测量的就业前景进行了询问,她们告知我们摄影测量相关的工作,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工资薪酬待遇还算可以,外业作业沉重,内业数据冗杂且枯燥无味,但是她们还告诉我们,只要喜欢上这个工作,就会发现,这个工作充满了趣味,外业工作可以游遍中华大地,可以观看到祖国秀丽的河山,内业工作可以一日千里,祖国的大江南北尽在眼底。一日看遍中国。最后他们告诫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才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不可能不劳而获。

在这次参观中,看到了他们的先进的仪器、他们熟练而又精确的操作,对摄影测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郑州市常庄水库和河南工业大学的外业调绘。

在9月3号这个伟大的日子里,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阳光明媚,秋风飒爽。翟燕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郑州市中原区常庄水库进行外业调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分组,两人或三人一组。拿着分发的相片,沿着航片的路线,从老师指出的起点出发,在途中,我们将相片中的图像与实际的地物相对应,找到了实际的地物地貌在相片上做好相应的注记。虽然我们拿着的是十年前的相片,因为郑州市近年进行了城中村改造,许多地物地貌已不存在,给我们这次调绘增加了许多困难,但是许多明显的建筑物还是没变,并不能过多的影响这次调绘工作。因此我们在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基本的外业调绘。

下午,我们为了巩固上午所学的知识,我们拿着另外一张航片来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和我们的同学,单独进行了外业调绘。

在这次调绘中,我们学到有居民地房屋属性调查以及地名等方面的调绘应注意下面几点:房屋一般不综合,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属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该分割表示,房屋既要注层数,调绘建筑物时应以建筑影像为准,当工程设计要求可以根据现状改正房檐。对于单位名称、村名、山名称、地名称等应该询问或寻找文字标示来确定。水系以及附属设施的调绘应该注意,河流、湖泊等水系的水涯线以摄影时水位为准采集。

4.编写摄影测量空间前、后方交会

① 实习目的:利用自己所熟悉的一种编程语言,实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解求此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

② 实习原理: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象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像片外方位元素共线条件方程如下:

x-x0=-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 y-y0=-f*[a2(X-Xs)+b2(Y-Ys)+c2(Z-Zs)]/[a3(X-Xs)+b3(Y-Ys)+c3(Z-Zs)] 其中:x,y为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x0,y0,f为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为摄站点的物方空间坐标;X,Y,Z为物方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旋转矩阵R为;由于此共线条件方程是非线性方程,先对其进行线性化,利用泰勒展开得: =(x)-x++++++++ =(y)-y++++++++ 像点观测值一般视为等权,即P=I; 矩阵形式:V=AX-L,P=I;

通过间接平差,为提高精度,增加多余观测方程,根据最小二乘平差原理,可计算出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经过迭代计算,每次迭代用未知数的近似值与上次迭代计算的改正数之和作为新的近似值,重复计算,求出新的改正数,这样反复趋近,直到改正数小于某个限值为止。

③ 计算结果:像点坐标,地面坐标点数像点编号 x y X Y Z 像片内方位元素:f = 153.840 x0=y0=0 摄影比例尺:1:2500 5.用VirtuoZo软件进行模拟内业处理

1.实习目的:了解数字摄影测 量系统,掌握操作过程。

2.实习内容:

1.数据准备,包括摄影比例尺、相机内方位元素、航高、航带数、像片排列、控制点分布等; 2.建立测区、设置测区参数; 3.建立模型、设置模型参数;

4.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方法与步骤。

3.实习所用软硬件:计算机一台,VirtuoZo软件及所需的支持软件的狗。

具体步骤不在详述,和去年的上机实验相同。6.实习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摄影测量实习结束了,我不敢说在这次实习中取得完美的成绩,但是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也温习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对课本上没学好的知识进行了恶补。

这次实习,既进行外业调绘,又进行了内业的处理,还参观了黄委会,了解他们工作环境,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对摄影测量这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摄影测量的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摄影测量学是 通过获取立体影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信息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教学实习是“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 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际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 法;编制数字影像分割程序,使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方法与实现,为今后从事有关应 用遥感立体影像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本周实习的是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操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基于数字影像与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 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 和目视化产品。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必然产物。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用户 提供了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到测绘地形图的全套整体作业流程解决方案,大大改变了我国传 统的测绘模式。VirtuoZo 大部分的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批处理地自动进行,用户也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业方式,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它不仅是制作各种比例尺的 4D 测绘产品的强有力的工具,也为虚拟现实和 GIS 提供了基础数据,是 3S 集成、三维景 观和城市建模等最强有力的操作平台。

本次实习,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才得以完成这次实习任务。

第二篇: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报告

院、系、部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城市建设系 测绘工程

颜勇 0802601-18

薛云

一. 实习目的

了解PCI Geomatica,ARCGIS,ENVI软件模块的操作特点,了解实习工作流程,从而能对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有个整体概念。完成原始数字影像格式的转换。掌握创建/打开测区及测区参数文件的设置。掌握参数文件的数据录入。通过对模型定向的作业,了解数字影像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全过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定向模块进行作业,满足定向的基本精度要求。掌握核线影像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对。掌握匹配窗口及间隔的设置,运用匹配模块,完成影像匹配。掌握匹配后的基本编辑,能根据等视差曲线(立体观察)发现粗差,并对不可靠区域进行编辑,达到最基本的精度要求。掌握DEM格网间隔的正确设置,生成单模型的DEM。·掌握正射影像分辨率的正确设置,制作单模型的数字正射影像。通过DEM及正射影像的显示,检查是否有粗差。掌握拼接区域的选定及确定拼接产品的路径。掌握DEM拼接及自动正射影像镶嵌。分析拼接精度。理解数据格式输出的意义理解几何校正的原因,几何校正的原理,掌握用ENVI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的方法;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对实习成果的分析,了解数字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总结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习成果的不足之处,并能分析其原因。

二. 实习原理 PCI Geomatica具有独特的GIS功能,其特色首先是栅格、矢量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次是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如定区查询、使用动态数据交换的查询结果统计图表生成,完善的Overlay、Buffer、Voronoi和网络分析功能,最强的离散点数据分析功能,另外还有TIN和地形分析功能等。PCI Geomatica具有完善的专业制图功能,其特点有:完全的“所见即所得”环境,栅格与矢量一体化,图像可以是黑白、真彩色和伪彩色图像,矢量数据分层调用,每类要素的表示方法存储在RST(表示码设置表RepCode Setup Table)中统一管理,具有任意复杂的填充方式和多层线形的制作功能和灵活的文字注释方式,一张图可分成多个区域,图廓可以可视化制作调整,可支持各种绘图仪和打印机。并具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在内的标注以及符号编辑功能。

由各种内外因素造成的遥感图像几何位置上的变化称为几何畸变,消除或者减弱其影响的过程即几何校正的过程。我们试验中主要是通过若干控制点,建立不同图像间(基准影像和待纠正影像)的多项式空间变换和像元插值运算,实现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图件间的配准 ,达到消减以及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

三.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基准影像待纠正影像确定GCP利用GCPs求出畸变模型的未知参数重采样纠正后影像 四.实验数据

一幅待纠正影像和一幅基准影像

五.实验步骤

1.ENVI软件对相片进行几何校正

1.在ENVI里面打开两幅影像;在Registration里面打开Select GCPs image to image。选择纠正点如图所示。

2.实验一共选择纠正点23个,列表如下图所示。

3.所选点中误差1.016,小于一个像元,纠正结果可以接受。

4.按照所选的GCPs对影像进行校正,DEM生成结果如下

6讨论与分析

1.我们采用的大多为多项式几何校正,其校正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Ⅰ、图像坐标的空间变换。Ⅱ、图像像元灰度值重采样

2.要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Ⅰ、多项式的次数n的选择, n值与几何畸变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Ⅱ、是控制点 GCP的选择,GCP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着多项式系数的求解误差大小。Ⅲ、控制点 GCP数目的确定一次多项式变换,存在 6个系数要计算,需要GCP的最少数目是3。二次多项式变换,有12个系数需要计算,GCP最少数目是 6。n次多项式,GCP的最小数目为(n + 1)(n + 2)/2。

3.除了上述利用一幅影像作为基准对待纠正影像进行纠正外,还有其他的纠正方式,比如可以从Google地图上选取特征点的坐标,作为影像上的控制点对影像进行纠正;如果有满足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行纠正,等。

4.不管应用哪种方法对影像进行纠正,都要考虑控制点的选取和几何校正的精度。7结论

对几何校正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几何校正的机理参数上加以考虑,分析和检查控制点的选择、分布、数量以及RMS值是否符合几何校正理论需要的条件,从定量上把握几何校正的运算精度。一方面是看几何校正的实际效果,从视觉上,查看不同图件上特征线的配准是否达到了预计的吻合程度。

2.PCI Geomatica软件正射影像生成

1,在PCI Geomatica软件Orthoengine模块中,建立新的工程用于保存所用图像信息。

2,在接下来跳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工程输出时的投影(见图)。在ENVI中打开影像在MapInfo中可以看到该影像所用的投影。点击Set GCP Projection based on output Projection(设置控制点投影与输出文件投影相同)。

3,将3N和3B波段输入到工程中

4,正射校正 打开正射校正模块,将左侧可选图像中的图像选中移到备用

中。

5,选中在ENVI中提取好的改图像的DEM文件

6,校正前后对比

校正前

校正后 讨论与分析

剪裁一幅基于矢量图层的图像,1.使用IIIBIT命令用指定的位图膜板将某些图像数据从一些图像通道(channel)转换到另一些图像通道里。你需要生成一块覆盖剪裁区域的位图膜板,然后在运行IIIBIT命令时指定该膜板。2.使用MOSAIC命令,要使用该命令,需要使用CIMPRO命令先创建一个空的PIX文件,该文件的象元大小和地理参考信息与原始图像相同。然后把定义被剪裁区域的矢量线段作为剪裁边界,使用MOSAIC命令将剪裁区域拷贝到空文件中(CIMPRO文件)。PCI Geomatics支持导入多种矢量格式。在某些情况下,要导入的矢量文件的投影不被支持。但是矢量的地理位置会保留,导入的文件没有相应的投影。数据格式为TIFF World,有几点需要注意。可以读取tfw文件来进行地理定位,但是投影单位会设置为METER,因为.tfw文件不包含投影信息。当在Geomatica里打开文件时,将会出现一个警告声明图像使用的是METER投影。必须使用File Treelist中的File Properties重新设置投影。在File Treelist里,右击file然后选择#Properties#,然后选择#Projection#项,使用下拉菜单选择文件所在的地理定位信息。注意,设置了投影后,如果把图像存为tiff文件则不会保留投影。如果想保存投影信息,使用像pix类可以包含投影信息的文件格式。

3利用arcgis生成专题 3.1,正射影像图

3.2坡度图

3.3山体阴影图

3.4等高线地形图

3.5地形坡面图

坡面线

地形坡面图 3.6由DEM生成的绝对高程图

第三篇: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一、引言: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摄影测量实习报告。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实在学完《数字摄影测量学》课程之后,进行数字摄影测量操作基本技能强化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生产流程

2、掌握立体像对定向建模型过程

3、掌握数字摄影测量测图方法

三、实验内容

使用JX4G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规程,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完成全数字测图实习。利用JX4G数字化成图软件测绘地形图,具体内容包括:像对内定向、像对相对定向、像点坐标测量、匹配生成核线、数字地面模型(DEM)、编辑修改等高线、地形图测图。

四、实验步骤

1、建模1—1 新建工程

启动Geoway软件,点击“文件”→“新建工程”,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新建名为2196的工程,并指定新建工程的存储路径在D盘的名为0933的文件夹中。

创建工程目录

a)点击“工程管理”菜单,弹出其下拉菜单;

b)选择“创建工程目录”项,出现输入对话框如图22:

图22 航片创建工程

c)在输入对话框中,输入新建的工程目录名称2196;然后点击“浏览”,选择所建立的目录的保存路径;

d)点击“确定”,完成建立工程目录,则在所建立的工程目录下生成21*.ini文件——该文件记录有关工程目录的配置信息,实习报告《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选择工程目录

a)单击“工程管理”菜单,弹出其下拉菜单;

b)选择“选择工程目录”项,出现选择路径窗口如图23:

图23 航片选择工程

c)在选择路径窗口中,选择所需的目录文件夹;

d)点击“确定”,完成工程目录选择。

输入相机信息

输入相机信息时,点击“工程管理”→“输入文件”→“输入相机文件”,弹出相机信息输入窗口如图24:

图24 航片相机信息输入

相机信息要依据相机自身的有关报告输入。

在“焦距”栏输入相机焦距,单位为毫米。

鼠标左键双击列表框内部,在激活的文本条内输入框标坐标x和y值。

根据校正记录读取的变形值,设置透镜变形参数,用与框标相同的方法输入。

相机列表栏中,点击“新建”按钮创建新的相机文件;

点击“确认”按钮则在该相机文件中保存了当前对话框中的全部信息。

输入控制点信息

在“工程管理”菜单的“输入文件”子菜单项中

点击选择“输入文件”→“输入控制点文件”,弹出控制点输入窗口如图26:

图26 航片控制点输入

在该窗口中输入控制点坐标:点号XYZ。

设置影像路径

设置航空影像立体模型建立所需的影像信息,点击“输入文件”→“设置影像路径”,设置航空影像放置目录。操作如下所述。

对于各单模型建立作业时,在创建像对之前需要设置影像放置目录。在工程目录下,要求用来建立像对的影像文件必须放在同一个目录下;然后,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影像目录设置:

a)选择“输入文件”→“设置影像路径”,弹出设置路径窗口,如图28:

图28 航片设置影像路径

b)在该窗口中,只能通过单击“浏览”,在弹出的选择路径窗口选择影像放置路径;

c)点击“确定”,完成影像目录设置,系统会记录该信息到当前操作的工程目录的ini文件中。

建立像对

在“工程管理”菜单子项中,创建新像对。单击选择菜单“像对”→“建立新像对”,弹出输入像对信息对话框如图29:

图29 输入像对对话框

在像对信息对话框中,选择像片、建立像对,并进行像对有关的设置。

第四篇: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XXXX大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摄影测量基础》实习报告

班级: XXXX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成绩: 评语:

一、单模型定向

1、影像内定向

调用内定向程序(处理→定向→内定向),建立框标模板(若模板已建立,则进入左影像的内定向)。

为了从数字影像提取集合信息,必须建立数字影像中的像元素与所摄物体表面相应的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内定向的目的就是确定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影像可能存在的变形。

不同型号的相机有着不同的框标模板。一般一个测区使用同一相机摄影,所以只需在测区内选择一个模型建立框标模板并进行内定向,其他模型不再需要重新建立框标模板,即可直接进行内定向处理,在做内定向处理时,系统会自动建立多个框标模板。界面右边小窗口为某个框标的放大影像,其框标中心点清晰可见。界面左窗口显示了当前模型的左影像,若影像的四角的每个框标都有白色的小框围住,框标近似定位成功。若小白框没有围住框标,则需进行人工干预:移动鼠标将光标移到某框标中心,单击鼠标左键,使小白框围住框标。依次将每个小白框围住对应的框标后,框标近似定位成功。选择界面左窗口下的接受按钮。

A、左影像内定向:

该界面显示了框标自动定位后的状况。可选择界面中间小方块按钮将其对应的框标放大显示于右窗口内,观察小十字丝中心是否对准框标中心,若不满意可进行调整。框标调整有自动或人工两种方式:

自动方式:选择自动按钮后,移动鼠标在左窗口中的当前框标中心点附近单击鼠标左键,小十字丝将自动精确对准框标中心。

人工方式:若自动方式失败,则可选择人工按钮,移动鼠标在左窗口中的当前框标中心点附近单击鼠标左键,再分别选择上、下、左、右按钮,微调小十字丝,使之精确对准框标中心。

B、右影像内定向:

与左影像内定向相似,进行右影像的内定向。如果之前做过内定向的,系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左像片的内定向参数(系统在完成左像片的内定向后再启动右像片的内定向),并询问是否重新进行内定向。如果不想再进行内定向,选择否;退出内定向模块,进行相对定向。

2、相对定向

每张像片至少要有三个地面控制点,才能进行定向,但实际生产中,控制点数量不能满足定向要求。在内页求解定向所需控制点的过程叫空中三角测量,其本质就是用尽可能少量的地面控制点,在内页加密出每张像片或每个像对所需要的控制点。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更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采用光束法定向,利用光束法平差未知参数的初值,从而进行高精度定向。在竖直航空摄影或已知倾角近似值的倾斜摄影时,相对定向一般采用迭代解法。但是当不知道倾斜摄影中的倾角近似值以及不知道影像的内方位元素时,则采用相对定向的直接解法。进行模型的相对定向,主要是通过找同名点,来确定两张影像之间的关系。相对定向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构成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的相对方位,恢复摄影时相邻两影像光束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被摄物体的几何模型。其数学模型是相应的摄影光线与基线应满足共面条件,观测值为上下视差。

步骤:

(1)选择菜单 “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

(2)在影像显示窗口内点击右键,选择“自动相对定向”;

(3)自动相对定向完成后,在定向结果窗口检查同名点的上下视差,如果比较大,则比较大,则把它删除或进行调整;编辑完成后,保存,退出。

3、绝对定向

相对定向建立的立体模型,是一个以相对定向中选定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为标准的模型,比例尺也是未知的。要确定立体模型在地面测量坐标系中的正确位置,则需要把模型点的摄影测量坐标转换为地面测量坐标,这一工作需要借助于地面测量坐标为已知值的地面控制点来进行,这个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所以绝对定向的目的就是将相对定西后求出的摄影测量坐标变换为地面测量坐标。

模型的绝对定向,要求变换前后的坐标系大致相同。而地面测量坐标是左手直角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因此首先应将点名测量坐标系转换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绝对定向前,我们要以手工的方式在当前模型的左右影像上准确地定位一些控制点。

一个像对的两张像片有十二个外方位元素,相对定向求得五个相对定向元素后,要恢复像对的绝对位置还要解求七个绝对定向元素,包括模型的旋转、平移和缩放参数。它需要地面控制点来解求。这种坐标变换,在数学上成为三维空间相似变换。

步骤:

(1)选择菜单“处理→模型定向→绝对定向”;

(2)参照给出的控制点点位图,在相对定向界面中,寻找相应的控制点,对控制点的点位进行精确调整,输入控制点相应的点号,点击“确定”保存。

二、数字产品生成

1、数字线划图(DLG)

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 简称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且保存要素间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DLG的制作过程如下:

先建一个测图文件,设置图廓范围,载入立体模型,熟悉工作窗口内的各种工具,接着测绘地物,最后进行地物的编辑。测绘的具体步骤是:输入地物属性码→进入量测状态→根据需要选择线型或辅助测图功能→对地物进行量测。

2、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从数学上描述了一定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DEM的水平间距可随地貌类型不同而改变。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

(1)生成单模型的DEM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产品→生成DEM→生成DEM(M)”项,屏幕显示计算提示界面,计算完毕后,即建立了当前模型的DEM。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显示→立体显示→透示显示”项,进入显示界面,屏幕显示当前模型的DEM。

(2)多模型的DEM拼接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菜单“镶嵌→设置”项,屏幕弹出拼接与镶嵌参数设置对话框。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镶嵌→DEM拼接”项,进入DEM的拼接计算,屏幕弹出拼接进展显示条。当拼接完成后,将显示拼接中误差、总点数、误差分布统计及误差分布图。

(3)生成正射影像

在主界面上,依次单击“产品→生成正射影像”项,系统自动生成正射,单击“显示” →“正射影像”。

3、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正射影图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 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遥感相片(单片/彩色),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影像数据。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是基于DEM的数据,采用反解法进行数字微分纠正而制作。其过程也是全自动化的。当DEM建立后,可进行正射影像的制作。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产品→生成正射影像项,自动制作当前模型的正射影像,屏幕显示计算提示界面,计算完毕后,自动生成当前模型的正射影像。多模型DEM拼接后,才能在拼接区域内进行多张正射影像的镶嵌。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菜单镶嵌→设置项,屏幕弹出拼接与镶嵌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镶嵌项目。然后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菜单镶嵌→自动镶嵌项,系统自动进行影像镶嵌计算,完成多个正射影像的拼接。

显示测区正射影像: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菜单显示→显示影象„项,屏幕弹出显示影像界面,对于每个模型的接边处应仔细检查,影象有无变形及扭曲等错误。

三、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实习,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使用VirtuoZo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4D产品的过程,熟悉了VirtuoZo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使用,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4D产品生产实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习,它是对所学摄影测量及相关专业的综合应用,该实习在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我了解到了VirtuoZo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功能强大,在4d产品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自动与半自动的快速生成功能。

在实习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定义核线范围以将控制点划在作业区范围内为宜,但不能超控太多;其次应结合实际地形情况,如高山地或大比例城区,由于左右像片视差较大,就应适当将核线范围划大些。

这次实习内容丰富,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Virtuozo的各种功能和工作流程及部分原理,还让我对数字摄影测量数据获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我对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遥感测绘工作者,不仅要把测绘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更要把它当成一种技能来熟悉掌握。同时本次实习对我本人的动手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本次实习还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测绘部门的生产环境,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它促使我以后要更加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技能。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有所作为的话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只有能过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测绘工作者。“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座右铭。对在本次实习当中对我们进行细致辅导的杨老师及助理,我表示极大的感谢和敬意,是你们耐心的教诲和和善的态度让我们亲身感受并学会了4D产品的生产流程,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以及人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目 录

一. 模型定向 „„„„„„„„„„„„„„„„„„„„„„„„„ 2

1.影像内定向 „„„„„„„„„„„„„„„„„„„„„„„„„ 2 2.相对定向 „„„„„„„„„„„„„„„„„„„„„„„„„„ 2 3.绝对定向 „„„„„„„„„„„„„„„„„„„„„„„„„„ 3 二. 数字产品生产 „„„„„„„„„„„„„„„„„„„„„„„ 3

1.数字线划图(DLG)„„„„„„„„„„„„„„„„„„„„„ 3 2.数字高程模型(DEM)„„„„„„„„„„„„„„„„„„„„„ 4 3.数字正射影像(DOM)„„„„„„„„„„„„„„„„„„„„ 5 三. 实习总结 „„„„„„„„„„„„„„„„„„„„„„„„„ 5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一.模型定向

1.影像内定向

内定向的目的是建立图像坐标与框标坐标之间的转化关系。将图像坐标转换到框标坐标系下,为后期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做准备。在软件中的处理步骤如下:

1文件→打开测区(默认目录下),在主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cehui08。为要引入的影像设置参数如下,加密点文件:cehui08.pas,控制点文件:cehui08.ctl,相机参数文件:cehui08.cmr,比例尺:1:15000。

2引入影像,设置像素大小:0.045um,添加并处理。○3设置相机参数。添加行,输入先前建立的相机参数文件:cehui08.cmr,○输入8个框标的框标坐标系下的坐标。

4打开测区,新建一个测区:156-155.选择左影像:156,右影像:155。○5处理→模型定向→内定向,调整十字丝的位置,当十字丝位于红圈中心○位置时,点击“接受”,保存退出。另外一张做同样处理。2.相对定向

相对定向的目的是恢复摄影时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模拟法相对定向时,利用投影器的运动使同名射线对对相交来恢复核面,投影器上的各个小螺旋的微小改变,相当于恢复了五个相对定向元素。而解析法相对定向恢复核面,需要从共面条件式出发解求出五个相对定向元素,才能建立地面立体模型。在软件中的处理步骤:

接上步内定向的结果,在影像中右键 “自动相对定向”,软件会自动进行相对定向,相对定向会产生很多同命像点。3.绝对定向

绝对定向的目的是求七个绝对定向元素。相对定向仅仅是恢复了摄影时像片

234-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166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