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第一篇: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名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方法新颖,风格独特,他们或返璞归真,或激情满怀,或智慧盈润,或匠心独具„„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欣赏,去领悟,更需要我们耐心学习,刻苦钻研,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积累,探究知识背后深藏的奥秘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善于积累,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到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再到课堂教学艺术;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到智慧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从关注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再到学科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总在从“课堂-读书-思索-实践-创新” 中不断地探索教学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每一堂课都做到精雕细刻,精于求精。华应龙说过,课本只不过是例子,是原材料,是毛胚,教学的过程就是精加工的过程,要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北京教育学院王燕老师《追寻问题驱动的生命课堂》,认为成功的课堂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即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渐入佳境的层次,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独特见解赢得的掌声,合作交流意外的收获„„

二、激情,赢得课堂上学生的精彩

学习名师,发现他们的讲解充满激情,妙趣横生。他们那丰富的表情,神采飞扬的眼神,潇洒自如的引导,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自信。倾听他们的讲课是一种享受,让听者入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使我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们无悔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悔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激情永不枯竭,远望像一盏灯,近处是一团火,用激情和智慧演译着更加精彩亮丽的教育人生。北京第三寄宿中学名教师桂文通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每一节课师生都要带着好奇心,冲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中,获得共同成长。成功的课堂,不能只凭表面的活泼、热闹,或只以学生爱“听”来衡量,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要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说理简洁、语言生动,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究知识背后“ 深藏的奥秘”。他们用诚心与爱心,激情与温暖,把信心带给孩子,把希望带给家长,把欢乐

带给家庭。如蔡小雄在《从一个案例谈数学探究的三重境界》中,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句诗作为文章的三大部分的小标题,以此来比喻“困惑——顿悟——发现”的数学探究三重境界,堪称经典的诗词借用,令人拍案叫绝!桂文通老师在讲角的定义一节课时,为强调角的三要素的重要性,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三口之家一样,谁也离不开谁,讲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把知识与做人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德育渗透水到渠成。可见,他们用智慧和激情让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燃烧的激情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三、质疑,在创新中超越自我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就象桂老师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教材而不能照搬教材。也确实是的,如果没有达尔文对“胜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模仿”似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陈祖华老师却认为“模仿”是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只有通过多次模仿,才能逐步熟悉、理解模型的特征及其解,才能为模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陈祖华老师在执教《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从速算游戏开始,模仿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同时,他对变式教学是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与传统变式教学的整合,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体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从而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新课的导入,桂老师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这种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的做法,得不到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应有整体性教学的思考,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例如,在他执教《圆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中,你认为还可以研究什么?你能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研究前两种位置关系的吗?你认为我们可

以怎样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突破课本,突破传统,突破自我。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成其为名师。

四、勤奋,在潜心钻研中淡泊名利

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看到的只是我取得的成绩,但你们不知道成绩背后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他的话也使我不禁想起一位奥运冠军——中国举重运动员的一句话,我举得起世界金牌,却举不起我流下的汗水。每位名师成长的历程中都离不开勤奋,他们赖得住寂寞,抛弃名利,不求回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受外界影响,经得住诱惑,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用自己的精彩为别人增姿添彩。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们热爱工作,潜心钻研,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他们身上,我想起一句话,如果相信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第二篇:感受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魅力

—— 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有感 2010年4月18日 在深圳市金盾电影院举办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这次研讨会聚集了全国数名特级教师,他们精湛的教学水平,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这天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我的爸爸叫焦尼》,真是受益匪浅!感觉窦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她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听了窦老师的课,让我感想很多,现将听后谈几点感想:

一、课前氛围必不可少。窦老师在教学中虽没有精美的课件,但窦老师的语言却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兴趣十足,加上教师语言幽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总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先让孩子们了解你这个朋友。

二、孩子们学习轻松,愉快。窦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在让学生感受焦尼与爸爸之间父子情深的画面时,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把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怎么表达。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语言,让孩子们学得多么的轻松而扎实呀!

三、老师的激励无处不在。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窦老师马上语言激励:“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或者行动表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的激励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自豪感。

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其实很多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

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听了这两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窦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作为一个教师,多听一些好课非常必要,对自身的锻炼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听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第三篇: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在11月28和29日这两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赣州举办的小学数学著名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分别听了余颖、夏青峰、牛献礼、刘松四位名师的示范课及讲座。四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讲座更加的精彩,讲述的教学理念和数学思想相当的有启发性,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当时就想着“什么样的是名师?什么样的可称作名师?更何况是特级教师。”听完他们的课和讲座,答案就出来了。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我上次准备上新常态课时,先在一1班试得课,那节课我还得跟我师傅说声抱歉,上了等于没上,孩子们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我师傅还得重新给她的学生上这节课。为什么呢?原来差一了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是那么的细小却又那么的至关重要,那就是跟一1班的学生课前交流了,我打了铃就直接上课了,导致课堂上,师生无默契,最终只能灰溜溜的失败收场。这足以让我看出课前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那么,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疑问,是否只是在上其他班的课时才跟学生交流,而自己教的学生呢?也许是习惯使然,我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好想从来没有在课前的三分钟跟我的学生交流过。我把这课前的三分钟看得太渺小了,而这三分钟却是对我们上课是多么的重要啊。其实当时看到这几位老师的课前交流的做法时,心里在想“看看人家名师是怎么做,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想想都失败啊!”

四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特级教师南师附小的余颖老师的课——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想这就是余颖老师的魅力,这就是她倡导的教学理念啊。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骰子游戏——乘法的秘密”,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余老师的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二,让两位学生当执行官,一个人掷骰子,另一个人负责黑板记录,其他学生先猜两个骰子的积是单数还是双数,猜对的自己得星,其实这个游戏加大了难度,猜了6次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猜得?你的想法是什么?有的学生就回答一次单一次双,有的说2次单2次双等等一些想法。老师适当启发学生:猜单还是双有什么玄机,或是有什么规律?接着又让学生猜了4次,在学生体验双数多的基础上,提问:有什么好办法验证呢?最后再猜了10次。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

其实“游戏”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是玩,一节数学课一味的讲、算、听、写,枯燥无味,有了游戏的加入,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余颖老师提到她在香港学校的学习见闻,提到香港小学他们有数学游戏日,把一周的某一天叫数学游戏日,利用课间、午自习之前的时间进行数学游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平时的教学有着新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成长之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踏踏实实的教学!

——河背街小学 钟江慧 梁幼丹

第四篇: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八一小学 杨利民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

愿望终于得偿,10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活动,聆听了华应龙、钱守旺、刘松、张齐华等名家的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数学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名家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理性睿智的语言如华应龙老师,有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如钱守旺老师,有幽默又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张齐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刘松老师搞笑幽默的语言。他的那些“请用欣赏的目光看看她、专家级别的学生、你说了一句美丽的废话”等等教学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回答对错,优生差生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都能在老师幽默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二、教学方法各具特色,呈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这次的观摩课有的教师激情澎湃,有的幽默风趣,有的驾驭自如,有的理性睿智……。“本色即特色”,名师们尽其所能,在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演绎中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最让我欣赏的是钱守旺老师的课堂和他的二十个教学主张。他的课堂朴实而又不乏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加上丰富的素材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轻松松的学到数学知识。他的二十个教学主张更让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五篇:走进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翠茵学校 潘苑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魅力》一课,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感觉语文就应该是这样教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做的。窦老师的课堂,温润而有张力,流淌着动人心弦的美。她对我们谆谆善诱,语文课堂要做到“三度”: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下面,我将从以上三方面来谈谈我所感受到的窦老师的魅力。

温度:窦老师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享受语文生活’,让他们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里,飘满语文生活的花絮。”窦桂梅老师笑言当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在各种文本“活一回”。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堂上,窦老师端起评书人的范儿,拿起板擦当醒木,张口字正腔圆,娓娓道来,把所有听课的孩子和老师都摄入其中,一起痛快淋漓地去“棒打洪教头”。在《魅力》的课堂上,师生跟随卡佳一同“怯生生”走进“汤姆叔叔的小屋”剧场,为卡佳的善良而感动,为卡佳的忧伤而难过。最后,爸爸带卡佳去后台,告诉她“汤姆叔叔是假的,这戛然而止的结局引发学生们的“义愤填膺” ——单纯美好的童心不应该受到摧残!无论上什么课,窦老师总是淋漓尽致地投入其中,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世界。窦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温情,充满了感动。

广度:语文需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窦桂梅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老师们哪,积累就是积德呀!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积德呀!”窦老师为了孩子们的积累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课堂教学的广度,窦老师除了平日阅读各式各类的书籍汲取养分提升自己外,还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在备课上花大功夫——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为了讲好《魅力》一课,窦桂梅老师把《汤姆叔叔的小屋》反复读了很多次,还读了相关书评,读了惠特曼关于童心的诗歌„„她认为,老师们好好备课就是最好的培训。每一次备课就是一次美丽的蜕变,一次扎实的自我提升。正因为有了她课前的醉心投入,才会有“窦课堂”的广度和“窦学生”视野的宽度。

深度:窦桂梅老师更追求课堂的深度,她注重举一反三,更注重举三反一。无论讲何种文体,她都要引申拓展,要升华。她认为:语文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在语文中获得情感和品格的教育,而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的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她的课堂渗透着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探究,学生融入情境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例如她的《魅力》一课,紧紧扣住最有价值的“呵护童心”的主题展开,从惠特曼的“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到一点一滴体会卡佳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想象童心被摧残后的卡佳成年后对待儿女的做法,文本深度一点一点递进,水到渠成,让大家深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句话的意义。

作为窦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有幸听到这样一堂魅力四射的课,是我的福气。我要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的语文老师,带给孩子们纯真、美好、快乐的课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