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骨科护理年底总结
2015骨科护理年底总结
一年来,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全科护士姐妹的共同努力下,走过了忙忙碌碌的20xx年,圆满完成了年初工作计划,现将我科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优质护理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护理部的指导下,通过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落实床位责任到人,保证了病人各项诊疗措施切实有效落实到位,扎实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真正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的效果。
1、优化护理模式,落实护理责任通过加强全员培训,充分认识护理改革重要性,在全科营造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良好工作氛围,优化工作流程,改革工作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护理组长全面负责落实本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掌握病人病情、落实基础护理措施,全面了解病人需求。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按照能级对应关系,将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给不同能级的护士进行护理,平均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0名左右患者,从而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充分体现护士自身价值,让护士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前景。
2、护士长现场管理,“五查房”取得显著效果早查房:上班后重点查夜间护理质量;医嘱下达后查房:重点查医嘱执行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午查房:上午下班前查看病人就餐及治疗饮食是否符合治疗要求;下午上班后查房:查看连续工作情况;晚查房:下午下班前查看病危、手术、输血等病人的交接记录情况。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的“五查房”现场管理模式督导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关注病人、环境、设备、医嘱等问题;建立了“要事交接本”,达到全程、全面、专业的无缝隙服务。
3、落实优质服务,提高护理内涵定期收集病人反馈意见,并在护士站公示分级护理标准;强化宣教探视时间及探视制度,保证专业照护,优化病房秩序。实施个性化护理,充分发挥患者的自主性、参与性。管床护士始终守护在病人身边,贴近病人,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指导。落实核心制度,建立健全病区安全警示标识。重视首次沟通,加强关键环节沟通,建立和谐医患、护患、医护关系。
4、推行弹性排班,完善绩效考核为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推行了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制。护士长建立了“班次预约本”征求护士意愿,在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或护理工作量激增时护士长启动“紧急状况下护士调配预案”调整护士班次,保障紧急状态下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实行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时发现护理安全潜在问题,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且部分为晚期骨转移病人,所以骨科成为医疗纠纷率较高发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是工作的重点,细节管理渗透到每一质量标准中。
1、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成立以护十长为首的健康教育、护理病历书写、消毒隔离、基础护理4个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接受每月护理部、感控科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每月全院护士长检查小组中、晚、夜查,重视检查结果。护士长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
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工作人员少。护士易出错。患者易产生不满情绪。重点环节是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置较多环节。重点人员是指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病情特殊变化病人,还有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现差错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意见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本院职工认识的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三、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定期对科内医生、护士进行消毒隔离培训,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登记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并不定期进行工作质量检查。
四、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护理法制意识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认真学习甘肃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按新省标具体执行三测单、长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及转科交接单、病室护理交班报告记录方法。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简化了护理书写,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换给了病人,提高了护理质量。
五、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增收方面:遵循“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合理化”的经营理念,熟练掌握各项收费标准,开展护理服务项目,如动静脉足泵等。另外,尽量减少水电、各种一次性耗材及药品的浪费,特别注意科室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正常运转,为科室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病房管理
护士参与病房管理,是交接班制度的内容与要求。这项工作,我们将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在计划中提出,并对护士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第二篇:骨科护理
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各类骨折、牵引、脊柱疾患、截瘫、石膏包扎的病人,必须卧硬板床。
3.注意病人营养营养状况,进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4.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其经常翻身、拍背、多饮水,以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5.鼓励病人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作肢体功能锻炼注意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置。
6.头颈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在搬运和翻身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屈曲或扭转。脊髓炎病搬人动时要轻,以防病理性骨折。
7.四肢骨折及损伤,应抬高患肢,观察病人末稍循环及患肢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知觉情况。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伤口渗液、肢体感觉、活动、血循环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加强生活护理。对卧床、制动、截瘫、昏迷、休克等病人,要加强口腔、皮肤、床单位的护理及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习惯,多食水果等纤维素丰富食物,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及灌肠。
11.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者,予以诱导法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定期开放并按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
12.做好心理护理。因骨科病人常因突然丧失劳动力而悲观失望,特别是截瘫、截肢的病人,要耐心细致做好安慰解释工作,生活上予以周密照顾,表现高度的同情心,帮助病人面对现实,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按医嘱配血,备皮,择其手术病人备皮三天,术晨用75%酒精消毒备皮区,并用无菌治疗由包扎。3.术前晚禁食。
4.术前病床单位的准备:病床根据麻醉种类常规准备,另按病情需要备砂袋、垫、布朗氏架、胸腔引流瓶、软枕、绳子、冲洗瓶等。5.备X光片。
6.术前一周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足部、手部手术前一周按医嘱用消毒液浸泡清洗。
7.凡全麻或行脊柱、髋部、骨盆、股骨头(颈)会阴部手术前一晚,行肥皂水灌肠,术前按医嘱停留尿管。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一般取平卧位。体位护理。
抬高上肢:肩关节前屈60°--90°,肘关节屈曲90°。抬高下肢:用布朗氏架,膝关节放置140°或用枕垫高。斜坡位:床头抬高20—30厘米。
四肢手术应抬高患肢15—30厘米,并将患肢置功能位,防止足下垂。3.注意出血情况:外出血时用压迫止血,加止敷料、砂袋等,发现内出血应立即报告。
4.清洁暴露肢体,注意肢体远端血运,注意肢体有无变冷、变色、麻木、功能障碍等。
5.注意病者疼痛情况,是否有石膏过紧、局部压迫、血循环障碍、体位不适、伤口感染等,并及时处理。6.鼓励并正确指导病人,作肢体功能活动。
7.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结石和感染,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便泌。8.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以防并发症。
9.有排尿困难者,可热敷膀胱区等诱导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
皮牵引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洗净患肢皮肤,保持肢体所需要的位置,经常观察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知觉、肿胀和活动等情况。
3.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尤其是骨突出部位,以防褥疮发生。4.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牵引装置,观察绷带、胶布有无松动,牵引绳及滑车有无障碍,牵引方向是否保持与伤肢纵轴一致,绳索有无受阻,牵引重量是否合适,及时调整。5.冬季注意保暖。
6.患儿股骨干骨折,如行双腿垂直悬吊牵引,臀部应离床1—2厘米。7.指导病人定时作肌肉收缩练习及手足关节功能锻炼。
8.病人因胶布过敏而发生水疱者,应除去胶布,消毒后抽出泡液,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及时通行医生改用其他方法。
9.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以防胶布撕脱,被服或器械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必须保持反牵引力的存在。
骨牵引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每日晨、晚必须检查牵引装置各部分是否牢固、位置是否移动。3.保持牵引绳与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为保持反牵引力量,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15°--30°,颅骨牵引者,抬高床头15°--30°。4.不可随意移动牵引方向和增减牵引重量,禁止突然提起重锤取消牵引,不可任意改变病人体位。如需纵向移动时,需有一人拉住牵引绳索,取下重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5.观察肢体远端的血循环、温度、颜色。下肢牵引者,要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6.保持针眼处清洁,可用75%酒精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7.定期测量患肢与健侧长度,以免牵引过量造成畸形。
8.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注意避免髂、膝、跟部受压发生褥疮。9.注意保暖,患肢可穿袜套。
10.鼓励病人咳嗽,多饮开水,按摩骨突部位。对老年病人要协助翻身、拍背、抬臀、定时坐起,预防并发症。
四肢骨折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肢体骨折时应即作固定,避免因搬运时加重创伤致创伤性休克。3.如有开放性骨折,应用消毒纱布遮盖伤口,不得随便用探针试探伤口,若有继续渗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或压迫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止血。
4.开放性骨折病人,按医嘱行破伤风抗毒素常规注射。
(二)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注意伤口出血和发热等,如伤口出现异味,皮下捻发音等,及时报告医生,若确诊为气性坏疽,应执行严密隔离。
3.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如有无肿胀冰冷和麻木等。
4.上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5.指导病人行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并多作健肢肢体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睡硬板床,平卧位。不可转动身体。
3.观察血压、脉搏及呼吸的情况,注意外伤所致休克,骨盆骨折常伴有膀胱、尿道、结肠等下腹部脏器损伤,因此必须注意观察有无血尿、血便和阴道流血等内出血和腹胀情况,如小便困难,血尿、尿潴留,应留置导尿管,如尿管难插入,应考虑尿道挫伤或断裂,应及时报告医生。
4.大小便后就清洗会阴,注意按摩受压部位,预防的褥疮的发生。5.鼓励病人做上肢活动及深呼吸运动,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6.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7.牵引、固定的护理。
1)作骨盆带悬吊牵引或作股骨下段牵引者,按骨牵引护理常规护理。2)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注意悬吊带松紧要适宜,不能折叠,观察局部循环情况,防止皮肤受压破损。
3)稳定型骨折需卧床治疗,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和褥疮的发生。人工关节转换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肢一般术前先行牵引1—2周者,准备牵引用物。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随时注意保持病人正确体位,人工股骨头置换者,防止人工股骨头脱位和股骨骨质肢裂。
3.术后病人平卧位,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端血循环情况。4.用木板鞋或丁字架固定患肢二周,保持患肢于中立位,防止外旋。5.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负重。
6.协助病人过床时,动作要协调,保持骨盆水平位抬高,并有专人固定患肢。
7.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保持引流管通畅,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8.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伤口出血情况,并随时观察病人神志、表情、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9.每2—3小时协助翻身按摩一次,或利用骨科床的拉手活动上身,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以便按摩尾骶部,保持床铺干燥整洁,褥疮易发部位可垫圈。
10.术后2—3天可采用半卧位,二周伤口拆线,可坐起,三周可下地沿床站立,四周可扶拐下地步行,但应注意安全防跌倒。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患肢用石膏托,皮牵引作临时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避免加重损伤。皮牵引者按皮牵引护理常规护理。
3.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必须耐心安慰体贴病人,主动帮助病人做好生活、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按骨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术后平卧位,患肢皮牵引制动2—3周,维持患肢外展内旋位,并抬高患肢。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注意观察伤口渗液和患肢感觉、血循环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发现患肢血循环障碍、感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活动,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6.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三天未排便者作通便处理。
7.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和屈、伸踝关节活动。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上石膏病人睡硬板床,石膏未干固前不能搬运病人,石膏虽干固沿未坚硬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防止手指将石膏掐成凹陷变形致压迫软组织形成溃疡或坏死。
3.用胶枕、砂袋均匀垫好肢体,防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观察。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促使石膏干固。夏季可用电吹风吹干,冬季可用烤灯烤干。但应间歇烘烤,每次20—30分钟,防止烫伤。5.抬高患肢,垫以砂袋,胶枕等支托物,以免肿胀。石膏坚硬后,可鼓励病人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肉,指导病人经常在石膏内作肌肉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足背伸屈活动,防止关节强直,骨肉萎缩。
6.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肢休的支重部位,应用软枕妥善垫好,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的石膏被折断。
7.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温度、颜色、肿胀、剧痛、麻木等感觉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对原因不明的剧痛,应通报医生,按医嘱在石膏上“开窗”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压,勿乱用止痛药。8.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不可浸湿,不可与硬物撞击。
9.作髋人字石膏固定的病人,要指导大小便方法,放便盆时,用胶垫垫腰部,保持同一水平,患儿可用腰盆,女病人可用尿壶接尿,石膏污染后,要及时清洁;应定时翻身,取侧卧或俯卧位,检查尾骶部有无红肿、水泡。防止异物落入石膏内。禁用锐器伸入石膏内搔痒。
10.下肢上石膏的病人,下地活动时,需在足底加后跟(木板或铁板),以免损坏石膏。
11.躯干部石膏,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受阻,腹部胀气,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石膏不能过紧,进食少量多餐,不要过量,防止石膏综合征的发生。
12.如术后有渗血渗透石膏绷带,用蓝色划记号,观察是否继续渗血,必要时通报医生剖开石膏处理。
13.如遇开放性损伤,体温升至39℃以上,伤口有跳痛,肢端肿胀明显,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
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复位外固定后,搬运肢体时应扶托患肢,防止骨折移位,尤其在麻醉作用未消失时更需注意。
注意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使患肢高于以及水平。发现指(趾)肿胀、疼痛加剧、青紫麻木等现象,应报告医生,按医嘱适当调整绷带的松紧。
随着肿胀消退,扎带应逐步调整松紧,绷带松动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切勿全部松开再扎。
防止压垫压迫过紧而造成局部溃疡、坏死、必要时可变更压垫的位置。正确指导病人煤,改善肢体打抱不平,避免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第三篇:骨科全员护理质控总结
骨科全员护理质控总结
护理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品牌和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员护理质控是护理部于2012年4月分布置的科室质控模式,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全员护理质控就已经探索开展,我们根据我科护理人员多、老中青结合的特点采取全体护士参与全程质控的模式开展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以前护理质控全部由在职护士担当,人员少质控内容多,发现的问题少,而且不能有效的改正,结合本病区工作人员实际,将10个质控项目(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急救药械、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理论技能、行为仪表、护理宣教)划分为5个小组,分别为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组、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组、急救物品教学组、安全管理行为仪表组、消毒隔离无菌物品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1~4名。设机动组员1名,当任何小组成员因病事假或出差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质控时由其临时顶替。组长由业务能力强、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各组组员则既有平时完成相应项目工作质量较高的护士,也有本项目恰是其薄弱面的护士,也就是说平时你哪一项工作完成不太好的就由你来担当本项的质控者。组长也可进入其它组兼任某一项重要项目质控的组员。这样搭配组合旨在促进护士整体水平迅速提高。护士长主要负责全面质控和督导协调。
1、学习质控标准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实施质量控制的科学依据,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护理部质控标准,对5名组长重点辅导。各组再针对性深入研讨,达到人人掌握质控标准,工作中以标准为指南严格自律,检查时
以标准为准绳客观评价。
2、实施质量控制
各小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班次及病房工作实际,灵活安排时间,每周对所负责的质控项目进行1次检查,检查时不评分,只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责任人在班时当面交换意见并由本人及时纠正;责任人不在班时一般缺陷由质控护士代为纠正然后向责任人说明,严重缺陷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责任人及时返科现场解决。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列入全科护理质控会议进行分析讲评,出错较多的护士列为重点辅导对象,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业务技能。每月初召开护理质量评析会,各质控组长汇报上月各自查情况,护士长反馈上月科及护理部质量检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并付诸实施,再进入下一轮自查自纠,如此循环运转。
3、质控方法评价
每一质控成员建立自查本,首页记有本项检查的标准。每周体现一次检查的内容。护士长对每个质控人员给予评介,好的表扬,未完成的列入护士素质考评分。全员质控实施前、后(12年4月分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情况明显提高,而且问题逐步减少,护理质量也形成持续改进。通过全员参与,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变被动管理为参与式管理。实行全员控制、全程控制,使护理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4、总结
护士是护理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人人以压力为动力自觉学习质控标准,不断提高质控技能,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使质量管理处于高度自律的重佳状态。
每周一次的同级控制,护士之间相互指正,相互帮助,科内的一级质控的有效动作提升了护理质量基础水平,科室护士从以往定期突击准备应付护理部检查变为等待护理部检查时共同探讨、检查后积极整改,促进了逐级控制效能。实践证明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骨科2012-11-23
第四篇:骨科护理查房
骨科护理查房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骨二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曹红 主讲人:白云
参加人员:骨二全体护士
护理评估
一、病人一般资料
姓名:雷松
床号: 2床 性别:男
年龄: 15岁 民族:汉
住院号:1154793 入院时间:2011年7月11日 入院方式:慢诊扶拐入病房
主诉:左胫骨上端疼痛1+月,伴出现包块2+周
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上段疼痛,疼痛呈夜间性刺痛,可耐受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可减轻,天气变化不受影响,无头晕、头痛、胸闷、气候、无咳嗽、咳痰、腹胀、腹泻大小便正常,精神饮食睡眠可,于2011年7月11日就诊我院,诊断:左胫骨上段骨肉瘤,住院于7月19日开始化疗(阿霉素21/7顺铂、10/8甲氨喋呤、23/8甲氨喋呤、1/9异环磷酰胺)。入院诊断:左胫骨上段骨肉瘤
二、生活状态
1、饮食状态:正常
2、睡眠状态:正常
3、排污状态:正常
4、自理能力:半自理
三、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T36.5℃、P:83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
2、意识:清醒
3、皮肤粘膜:正常
4、骨科检查: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区无叩痛及压痛,双上肢及右下肢感觉正常,活动自如,左小腿上段外侧可见明显肿胀,避部未明显发红及静脉曲张,皮温稍高,可扪及一边界不清肿块,环径约32.5cm,髌骨7cm,质硬,局部压痛及叩击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在15度到90度不受限,踝关节活动自如,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正常,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左膝关节正侧们X线:左胫骨近侧干骺端病变考虑骨肉瘤。
6、主要检查及检查项目指示
(1)胸片正侧位未见明显异常(2)心电图:窦性心律:73次/分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64C/L(3.51—9.87)
血红蛋白130.00kg/1(132.00—179.00)
红细胞压积38.90﹪(36.00—49.00)尿常规:正常
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9.40sec(28.00—44.00)血生化:总蛋白:76.20g/L(60.00—80.00)
白蛋白:43.0g/L
(35.00—55.00)
球蛋白:31.90g/L(20.00—35.00)丙肝:阴性
乙肝:两对半无异常
四、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措施
1、焦虑—与担心化疗过程是否顺利,患肢疼痛与化疗效果与
自我形象的改变有关 预期目标:焦虑症状减轻 护理措施:(1)耐心倾听病人诉说,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原
因与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化疗后常可使头发脱落甚至
全秃,化疗前告诉病人,脱发是暂时的,可以恢复,脱发前让病人准
备假发,头巾前告诉病人,脱发是暂时的,可以恢复,脱发前让病人
准备假发,头巾或帽子,并且避免过分洗发用力梳头,鼓励病人接受
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指导患者松驰疗法(如看书、听音乐)告知化疗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给病人良好的帮助与照顾。
(4)争取病人家属及朋友的支持。
2、疼痛—与痛情有关 预期目标:疼痛缓解 护理措施:(1)观察并记录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发作规律
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帮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分
散注意力,减轻焦虑的情绪。
3、营养失调—食物摄入不足,化疗药毒性作用不,病人常有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进食。预期目标:营养得到保证 护理措施:(1)根据病人机体所需,设计合理饮食。
(2)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如豆类、瘦
肉、牛奶、蔬菜、水果等)饮食,细嚼慢咽,防止进食过量、过多、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4、有感染的危险—与身体抵抗低下、营养不良有关 预期目标: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肢局部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
(2)体温有无持续升高,如体温高于37.5℃,配合医生查明发热原
因,观察热型的变化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物理降温、温水浴、酒 精擦浴)
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患者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卧床,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活动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无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护理措施:(1)多与病人沟通帮助树立战胜疾病,争取最大程度地恢复现有肢体
功能的信心,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静功能锻炼及脚背背伸功能锻炼,每天200次以上。
(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废用综合征的不良后果,使之积极配合功能锻
炼。
(3)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经常翻身,并检查皮肤情况,以防压疮的发
生。
(废用综合征:个体因医嘱不可避免肌肉、骨骼活动受限,而导致身体系统退化 的危险状态)
6、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骨骼抑制,与长期卧床化疗有关。预防目标:无潜在关发症发生 护理目标:(1)预防肺部感染:教会病人并鼓励病人呼吸,有效咳嗽,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外出需戴口罩。
(2)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多次饮水,每日在2000毫升以上。
(3)预防骨髓抑制,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一目的(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化疗和放疗以及其
抗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垢细胞,因此,常常导致正常
骨髓细胞抑制。
大量的阿霉素:副作用是心肌损害,特别是在化疗后期,所以滴注阿霉素
时:(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除给激素和能量合剂保护心肌外,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心悸并监测心电图;
(3)在给低流量吸氧,保护心肌;(4)心电图检查,如有变化应及时停药。
大剂量顺铂时,加大补液量,同时用甘露醇或速尿及小剂量激素:(1)严密观察病人尿的性质,测量尿的PH值,监测血中肌酐及尿素养氮;(2)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量保持在500ml以上。(3)监测24小时出入量,及时调整入量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大剂量甲氨喋呤
(1)促进体内甲氨喋呤尽快排出,鼓励病人多饮水,使尿液保持在每日3000ml以上,监测尿PH值,PH值大于6.5,碱化尿液,口服或静脉输入碳酸氢钠。(2)滴注甲氨喋呤后,6小时开始解救治疗,甲酰四氢叶酸钙9-15mg,间6小时后再给予同等剂量共12次。(3)化疗后病人的口腔粘膜发生变化,唾液分泌减少。预防口受腔溃疡(甲酰四氢叶酸钙100ml+生理盐水250ml配成漱口液漱口)。异环磷酰胺
(1)2500ml以上/日
(2)在注射前及后0、4、8小时分加紧给予美司钠(100-600mg)解救(3)肝、肾功能不佳或只有一个肾脏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4)水化利
第五篇:骨科护理查房
四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2012-04-30 地点:303示教室
参加人员:徐薇 许春凤 汪凌 谢瑶 陈敏 黄宜秀 邢娟 徐邈 蔡亚萍 张描描
王艳 丁梅静
主讲内容:腰椎管狭窄 主讲人:徐邈
徐邈:
一、病人情况:
1.现病史:李有顺,男性,71岁,诊断:腰椎滑脱症(L3、4)、腰椎管狭窄、腰骶椎间盘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因“腰痛伴下肢麻木五月余”于2012-04-21入院,入院时T:37.0度,R20次/分,BP121/90mmg,P72次/分,患者于04-25在全麻下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回室时神志清,T:36.5度,R19次/分,BP110/56mmg,P62次/分,术区敷料干燥,引流管一根在位,留置尿管在位,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卧气垫床。术后予抗炎、消肿、营养神经治疗。04-27停引流管,04-30停尿管。04-28抽血化验示: 白细胞:10,血红蛋白:106g/l,血沉:52mm/hr,C-反映蛋白:133.31,05-01已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2.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史,服药控制佳。否认“神可,无大小便失禁。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有“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3.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异地旅居史,无冶游史,否认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生活嗜好。
4.婚姻史;适龄结婚,子女体健。
5.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病史 6.五方面:
饮食:以米面为主,食欲一般。
睡眠:04-24日起每晚服用舒乐安定入睡
排泄:大便正常,小便术后留置尿管,04-30拔除
自理能力和保健:卧床休息,生活需他人协助,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 嗜好:不吸烟,不嗜酒 7.心理社会
精神状态:神志清楚
对疾病认识:病人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心理状态:恐惧
性格与交往能力:性格一般 家庭状态:家庭成员关系和睦 经济负担:无
8.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温正常,无肝掌、蜘蛛痣,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颅无畸形,无肿块,眼睑无水肿,眼球无突出,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无云翳、软化,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鼻腔通畅,无鼻翼扇动,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无疱疹,牙龈无肿胀、溃疡,口腔粘膜无溃疡,舌苔白色较厚、无溃疡,颊粘膜无出血点,咽不红、无异常分泌物,悬雍垂位置正常。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充血。喉发音清晰。颈软,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无颈动脉异常搏动。胸廓对称,无压痛,胸廓挤压试验阴性。胸壁无静脉曲张。两肺呼吸活动对称,两肺呼吸活动度和语颤对称,两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正常。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无异常搏动,无震颤和摩擦感。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毛细血管搏动,无水冲脉。腹软,略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肿块。腹壁反射消失,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分,无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畸形,提睾反射及肛周反射消失。脊柱及四肢见专科情况。
9.专科情况: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腰部活动受限,L3椎体旁压痛,双肾区叩击痛-。骨盆挤压分离征阴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阴性。左下肢麻木感、伴疼痛。10.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腰椎正侧位+全胸片(本院,2012-04-21):L3椎体向后滑脱;腰椎退行性改变;右上肺疑似圆形致密影,两肺门影稍浓。
二、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及评价:
04-21 1.恐惧:与环境陌生,担心疾病及手术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3日内恐惧减轻,并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恐惧的程度、原因、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烦恼
2、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管床医生及护士。
3、经常巡视患者,加强沟通,鼓励其提出问题,并耐心给予解答
4、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成功案例,消除其恐惧感。
5、指导病人运用合适的放松方法,如听音乐 04-24评价: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04-21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患者3日内能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了解疾病的程度,接受能力及文化程度。
2、向其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3、加强宣教的次数。
4、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语速易慢,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04-24评价:患者能复述疾病的相关知识。
04-21 3.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所致需卧床休息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日常所需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使用床头信号铃。
2、将日常生活用品至于触手可及处。
3、协助患者床上大便。
4、协助患者床上进行简单的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
5、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
6、告知患者卧床的重要性,勿起床。05-01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生活所需得到满足。
04-23 4.潜在并发症:便秘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大便正常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大便的习惯,早期训练床上排便。
2、指导其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
3、指导其行腹部环形按摩。
4、指导其床上进行轴线翻身。
5、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05-06评价:患者住院期间1-2天排便一次。
04-23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目标:患者卧床期间皮肤完好。 护理措施:
1、指导其床上正确使用便器,避免磨损皮肤。
2、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
3、保持床单元整洁、平整,有汗液及分泌物及时清楚。
4、协助患者床上轴线翻身,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05-01评价:患者卧床期间皮肤完好。
04-24 5.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区切口疼痛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每日睡眠>8小时。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
2、予以心理护理,指导其放松心情,家属陪伴减轻孤独感。
3、控制陪客,保证患者睡眠时间。
4、夜间巡视时,动作轻柔,关门宜轻。
5、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
05-07评价:患者使用舒乐安定后能安静入睡。
04-24 6.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能耐受疼痛。 护理措施:
1、采取正确的体位,指导其卧床休息。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既往缓解疼痛的方式。
3、加强自我调整,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
4、安慰病人,转移其注意力。
5、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用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05-06评价:患者能耐受疼痛。
04-24 7.舒适的改变:与手术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感觉舒适。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
2、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吸氧。
3、将监护仪的报警音降到最低,避免影响患者休息。
4、保持床单元整洁、平整,避免过多杂物,将各种线路摆放整齐。
5、术后6小时协助其轴线翻身,减缓皮肤受压情况。04-29评价:患者术后舒适感逐渐恢复。
04-24 8.知识缺乏:缺乏术后及功能锻炼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患者3日内能掌握功能锻炼知识。 患者措施:
1、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2、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3、术后第一天指导其行直腿抬高运动,告知其操作要点及目的。
4、术后一周指导其行五点式锻炼方法。
5、每日加强宣教。
04-27评价:患者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
04-24 9.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
2、密切观察双下肢的皮温,肿胀情况。
3、密切关注患者的D-D聚体。
4、指导患者床上多活动肢体。
5、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消肿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05-01评价:患者卧床期间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04-24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1、指导其卧床休息期间多活动肢体。
2、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予示范,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及重要性。
3、指导其多饮水。
4、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化痰药物。 05-06评价: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
04-2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或感染得到及时发现。 护理措施:
1、测量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勿扭曲、折叠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的颜色、量、及性状,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
3、予会阴护理bid,指导其多饮水。
4、定时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按时间执行。
6、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化指标。
04-30评价:患者留置引流期间未发生感染。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分为哪几类?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 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拍摄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常在腰4~5,腰5骶1之间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小关节突肥大等改变。椎管内造影、CT、MRI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为:
(1)间歇性跛行: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复行走与休息,其行走的距离则逐渐缩短。在爬山、骑自行车时,可不出现间歇性跛行。
(2)下腰痛: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后伸活动往往受限。(3)神经根压迫症状与体征: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症状及体征。有些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现为持续性放射性神经根症状,多为酸痛、麻痛、胀痛、窜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经根症状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有关,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
(4)马尾神经压迫症:腰椎管狭窄症可导致马尾神经受压迫,出现马鞍区的症状与体征以及括约肌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碍症状。
如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慢性腰腿痛的病症之一,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是什么?(1)活动后腰及腿痛,影响生活工作,经保守治疗不愈者(2)进行性跛行加重,或站立时间渐缩短者。(3)神经机能出现明显缺损者。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
什么是减压术?
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小关节去除过多、脊柱内固定。
徐护士长:今天我们查房的腰椎管狭窄也是我们病房的常见病,大家就这个病人的病情,看看护理查房里有什么要补充的。许春凤:这个病人术后恢复的还是不错的,但天天晚上都要服用安定才能入睡,我觉得要多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
谢瑶:该病人是老年男性病人,脾气又比较急,在与病人沟通的同时,也要注重病人的家庭支持。
汪凌:在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最好把直腿抬高和五点式的锻炼步骤写上去。朱璐:我认为在病情观察方面要加上重点观察病人的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
徐护士长:在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措施里可以再具体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检查确诊病人有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
蔡亚萍:下肢血管彩超。
徐护士长:可以把这个补充上去。今天的护理查房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希望大家结合临床,好好应用。护理查房到此结束。
该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
1、04-21恐惧:与环境陌生,担心疾病及手术有关 2、04-2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3、04-21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所致需卧床休息有关 4、04-23潜在并发症:便秘,皮肤完整性受损 5、04-2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区切口疼痛有关 6、04-24疼痛:与手术有关
7、04-24舒适的改变:与手术有关
8、04-24知识缺乏:缺乏术后及功能锻炼相关知识
9、04-24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