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综述及其历史意义
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1868年明治维新后,具有深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效法西方,“脱亚入欧”,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在促进近代化发展的同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是其近代历次侵华的继续。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穷兵黩武,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按其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启侵华战端。1874年,日本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又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日本版图,从而完成了对华战略试探。第二个时期,扩大战争规模。1894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迫使战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第三个时期,伙同列强侵华。1900年,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作为主力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日本为同俄国争霸东亚,在中国东北发动了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第四个时期,蓄意独霸中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田中奏折”,制定了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构想。为加快实现独占中国的既定目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旨在变全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大肆残杀中国同胞,疯狂掠夺中国资源,蓄意摧残中国文化,犯下罄竹难书的法西斯暴行。日本是近代历史上给中国造成灾难和伤害最大的国家,日本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继续,是一场反对日本侵略、奴役和掠夺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奋起救亡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中,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以其辉煌的胜利载入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册。
这场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
20世纪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历程。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
局部抗战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这一时期,由于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北和上海等地区的爱国军民奋勇抗战,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
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全国抗战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抗战比较积 极,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首战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大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独特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 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实行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长期战”的战略方针。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了继续抗战,其军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了团结抗战的 局面;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发动了百团大战,抗击了日军主力,承担起全国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在日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清乡”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实行对敌斗争等“十大政策”和“敌进我进”方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胜了严重困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长期坚持独立抗战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从1943年7月开始,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4年春,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及保存实力的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严重失利,造成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其后亦称解放区战场)广大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起局部反攻作战,大量消灭敌人,收复了大 片国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收复了滇西、缅北广大地区。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随后声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情况下,从8月9日开始,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全面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中国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意志,先后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组织与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始终奋斗在抗战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是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二是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日战争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基础上,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部纲领性文献中,以极富前瞻的战略眼光,勾画出全国持久抗战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尤其阐述了中国在战略相持阶段转弱为强、准备反攻的重要意义。这一持久战思想,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武装起来,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三是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有利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制定了一整套开辟敌后战场、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的纲领、原则和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并与正面战场相互策应,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出一系列巧妙战法,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敌人,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军。广阔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在持久抗战中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四是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打造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实行了一整套抗日民主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使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的雏形。
五是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以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必胜信念。以中华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并且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作为敌后抗战的大本营和指导中心,成为广大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在抗日根据地,在大后方,在沦陷区,在各条战线上,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并强有力地感染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四、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而抗日战争则不同,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国共合作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亿万中华儿女形成了举国御侮的生动局面,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其一,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终于觉醒起来。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其二,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在世界上只是一个饱受列强欺压的对象,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初步废除了各国由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
其三,抗日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战争,而且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创造了团结御侮的光辉业绩。但由于国共两党执行着不同的路线,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到全国抗战后期,不断强化独裁统治,逐渐失去了民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践行大众的民主诉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广大群众与各民主党派、无 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为建立新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篇: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感想
雨后漫思
——关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感想
梁秉钧
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已经过去一周了,临近周末不知怎的,天色一直阴沉沉的,雨也连绵不绝。听着窗外的雨声,切实的感觉到了秋季的寒冷与萧索,我想,在热血过后,的确是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了。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少有的完全获得胜利的对外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它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论是谈及近代以来的伤痛、屈辱或是荣耀,时常把它提起。实际上,它的确是中国近代史,甚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傅斯年先生曾经在抗战胜利后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中国自古以来,仅有明朝是从南方成功打到北方建立了政权,而今次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北归”,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足以令人自豪。然而,北归迄今已经70年了,如今的我们,又在做什么呢?
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这8年,甚至是14年的历史的,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娱乐电影、肥皂剧和各类小说的“宠儿”,成为了吸引人们的“噱头”和“工具”,成为了许多人“养家糊口”的“提款机”。诚然,关于抗日战争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不少精品如“亮剑”、“铁道游击队”等,但更多时候,关于抗战的作品更多是茶余饭后供人们消遣娱乐的谈资。君不见近期关于抗日影视作品,无端多出来一个“抗日神剧”的名头,而娱乐报纸中也经常播报什么“手撕鬼子”、“掷雷炸飞机”、“八百里一枪干掉鬼子”等神剧丑闻,人们也乐此不疲地谈论着这些,或是激愤的抨击这是侮辱历史,或是诙谐的讽刺其荒诞的情景,然而同时期的,一位四川老兵的叹息和话语却鲜少有人问津。70年了,中国人仍然是看客,只是我们的眼界,是否就比70年前的先辈们更加广阔?
又想起了曾经一些寻访追忆老兵的报道或节目,他们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也不曾因为是老兵身份就得到些照顾,常常是住在一些古旧狭小的房屋里,清苦地生活着。即使这样,他们家中的墙壁上还总是贴着过去的壁纸宣传画,讲起往日的事情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谈到国家和青年总是寄予殷切的期待。看到这里,虽然谈不上流泪,但我心中总是有些堵塞不快的感觉。那些老兵平常也很少与其他人来往,所以一旦有机会和别人交流就是倾心而谈,十分快乐。但我们对于老兵的关注,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有媒体的曝光,我们根本不会知道他们。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但随之而去的,恐怕是那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历史罢。之后,就是那些用娱乐来麻醉、欺骗人们的喧嚣声音充斥了这个社会,让我们同这段历史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作为曾经的历史,我想,是可以用艺术手法表现的,早年的作品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有不少触人心弦的好作品。可是到了如今,为什么一切都被歪曲成了娱乐至上的主义?只顾着视觉上的、语言上的所谓冲击力,自顾自的编纂、伪造着历史,只为搏人眼球或赢一声哂笑,活脱脱一副小丑的嘴脸。那些英雄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成就的事业,如今却被这样毫无信仰、毫无愧疚的后代们所亵玩着、扭曲着,可笑,更是可悲。我们是英雄的后代,是有着伟大历史国度的子民,然而现在,却要为所谓的利益,所谓的名利折下,曾不为五斗米折下的腰杆么?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笑了:何必这么认真,不过是娱乐而已。但是很多事情的由头,不也和娱乐有关么?用来唱和的诗词歌赋、反映人世冷暖的小说、新兴的影视业等,谁说它们一开始就承担着人类教化的使命?文化,潜藏在这些所谓的娱乐之中,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所谓的“娱乐”对我们历史和信仰的曲解和破坏,那么我们就极有可能沉溺在自己所塑造的梦幻之中,再次陷入愚昧、浑蒙的境地,再次陷入被强国欺凌、剥削的处境。
青年们呵,觉醒吧,哪怕不能做什么,起码保持自身的洁净,保持对真实历史和自我信仰的尊重和敬畏。
第三篇: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
亲爱的同学: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多分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华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时,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长空定格成永恒。70年后,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时,永垂不朽的抗战精神,又再次令我们忆起那段屈辱的受难史。
70年前的中华民族大敌当前,人们却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侵略者。70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蜜罐中的我们这一代又能否真正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能否真正感悟到什么?
以史为鉴,毋忘国耻。“起来,不愿当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威武雄壮的国歌奏响时,你都听到了民族的呼喊,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吗?7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高亢的旋律依然激起我们奋斗的豪情;7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虽已完成,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低首冥思,我不知该以什么形式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因为每一次的回忆和查找资料都是一次伤口的撕扯。我无法控制内心的汹涌,当看到那一幅幅记录着日军兽行的图片时,无尽的悲伤和愤慨向我涌来,如野兽般将我吞噬干净。
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
看!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赵一曼到齐白石,梅兰芳„„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生活名流,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抛头颅,洒热血。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时,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当被敌人围困于河边时,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挽臂沉江。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7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7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
第二篇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69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此时此刻,我的头脑里又闪过一个又一个充满血腥味的镜头。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在宛平城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时,蓄意挑起事端,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从此,伟大的抗日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肆意妄为,骄横跋扈,践踏我国国土,残杀我国国民。他们每到一处就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被杀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多达30万以上。一位目击者称:在码头边黑乎乎的尸体堆积如山,有50到100人在将尸体丢入江里去。他们不声不响地忙个不停。完毕后,这些人被迫站在江边。【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演讲稿】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演讲稿。哒!哒!哒!一阵机枪声。这些人或仰面,或朝前,尽倒入江中。
中国大地上一片呜咽,高山在哭泣,江河在哭泣。他们愤怒了,大好江山岂能容忍强盗这样糟蹋?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动员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这场战争,还得到了海外华侨和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烈支持。他们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日本人民怎么能忘记,中国人民怎么能忘记,世界人民怎么能忘记?
可现在,以小泉纯一郎为首的一小撮日本帝国主义者,他们不但没有好好地反省、悔过,而且没有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极力否认这段历史,说战争是由中国全面挑起的,还想篡改教科书,把中国的钓鱼岛列入他们国家的版图。这显然是要复活军国主义,破坏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妄图称霸世界。对于这样行为,中国人民怎么会答应?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牢记住这段屈辱历史,时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负着祖国的重任。
前者之师,后者永不忘。
第四篇: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感悟
阅兵心得
1945年9月2日上午,是一个无风无云的时刻。“密苏里”号军舰安静的停泊在东京湾的港口,等待着终将到来的那一场宣判,直到日本代表笔落的刹那间,这场诡异的安静才被打破,全场哗然,哨声大作。因为,至此,世间再无法西斯主义黑暗残酷的阴影,再无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杀戮,取而代之的,是全世界人民期盼已久的一场胜利,一个带领着人们走进和平新纪元的大门。
70年后的今天,北京,天安门城楼前,依旧热闹非凡。历史的脚步穿越过了昔日故宫的金殿,这一刻,人山苍苍,铁甲云云,普天同庆,炳焕千古。
上午10时许,庄严而又盛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如期举行。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一语道出裁军30万的惊人决定,以及让我们共同铭记于心的十二字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金砖红瓦堆砌而成的天安门前,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城楼下的金水河潺潺流动,两侧的雄狮石柱,依旧相印生辉。时光如梭,光阴荏苒,他们曾经经历过明清两朝的盛世繁华,见证过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的一刻,如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它们依旧聆听着一曲曲动人的抗日凯歌,见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下的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裁军30万的绝决,不是噱头,没有伪饰,亦不浮夸,他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宣告,昭示着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支持正义的凌然,以及对像法西斯一样的极端独裁的忿恨。七十年来,我们远离战火硝烟,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日寇的抢虏屠杀,却一直持续和愚昧的战斗。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我们的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的父辈用艰苦换来安康,我们和全世界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们一起,捍卫这方缤纷美丽的乐土。
检阅军队开始,人民军队一个个排列整齐的英模方队徐徐前进,步伐整齐,铿锵有致,军姿端正。我们初见了女仪仗队员们的铮铮铁骨荡气回肠,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见识了一辆辆装载着各式导弹的装甲车驶过雄关漫道,又听到了一个个熟悉而充满回忆的名字:“琅琊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一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故事,亦是一片人的回忆。这些英模方队名称的背后,是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男儿热血,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十万铁骑绕龙城的滂沱气势。然而,当那些真正经历过抗战历程,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坐在仪仗车头,向习主席挥手致敬时,我们不禁感慨,前行有声,岁月无言,当我们回望来路时,是当初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容,是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是那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们,挥洒汗水和血泪,为我们铺上了一条和平的道路,铸就了今日新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所谓纪念不是为了回望时热泪淫眶,而是应该思考当下应该做些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的举办不是为了彰显国力,危震宵小,而是意在唤起我们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每一个公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也提醒世人牢记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是告诫当下妄想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右翼政客,必须正视其前人失败的历史,反省罪责,永不再犯。然而,该纪念的纪念了,接下来,我们当下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想,这个答案很简单: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有人不解,这些话,岂不是假大空,岂不是冠冕堂皇的虚伪?不,不是的。因为这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理论判断的实践寄点,是以人为本全面可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现。正如佛祖悲悯众生,却不会在每个人犯下错误时一一提醒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只是党对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宏观规划,指引,然而如何做,具体怎么做,还需我们去参悟。我想。我们中学生应该做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奋勇向上,首先,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品行端正就意味着他必须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积极进取、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恪守秩序、行为规范的人,是一个热爱学习、富有理想的人。其次,要具备刻苦求知的精神。同时,我们要培养善于合作的意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本文从网络部分摘录并整理编纂,错别字层出,语言很混乱,用词不妥当,条理很乱,版权归属不明,请谨慎复制。
第五篇: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
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
姓名:刁彩红
班级:14工商 企07 学号:142553734 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文章。他说回顾历史,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及其他地区的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中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联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浴血奋战,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
半个多世纪了,巍巍中华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那段荡气回肠的抗争史再一 次扣开我们记忆的闸门。也许大和民族就是这么不安分,为了达到其称霸亚洲,称霸全球的的目的,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挑衅。从明朝开始,倭寇就频频入侵我国 东南沿海一带,还记得当年戚继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 军覆没......终于到了 1937 年,这一年,尘封的日历上还印刻着“日军全面侵华”,“芦沟桥事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曾经被鲜血浸透的南京 城,到处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张张魔鬼般的笑容,令人发指。这六十年的海风吹 不散那熊熊燃起的硝烟,这六十年的雨水,洗不尽沉淀的斑斑血迹,那些早已生 锈的刺刀,见证着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这漫长的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在我们揭开伤痛的同时,也品尝着胜利的喜悦,作为这场战争的战胜国,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场战争 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利,而此后中国也从一个任人欺 凌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1945 年,这一年“日本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纵观这幅战争图卷,重温 那段岁月里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至今仍让人 感动,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中华民族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畏艰 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在和平年代里,我们更应当把抗 战——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它是我们中华 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鼓舞中国人民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那段真实的 岁月充满屈辱,也充满抗争,但那更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壮丽史诗和宏伟画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 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民族 牺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 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 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 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用抗日战争的生 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进一步宏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的事业。”在这个反思战争、祈祷和平的特殊年份,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赢得和平付出的巨大牺牲,把70年前人类在共同抗击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友谊、铸就的精神、凝聚的力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共进,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更大力量——这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