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三季度临床用血总结
2016年三季度临床用血总结
三季度临床总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91.75u,较二季度增加18.3%;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8510ml,比二季度增加27.3%;机采血小板6治疗量;冷沉淀84.5u;洗涤红细胞2u;Rh阴性去白悬浮红细胞1.5U。血库坚持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同时倡导临床医生做好互助献血的工作,本季度互助献血人数为20人,较前两季度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择期手术临床用血的治疗,满足了患者治疗的需要。但血库血液供应仍存在严重紧缺的问题,仍满足不了临床用血的需求。
三季度用血量大的科室主要是以妇产科、内科、肿瘤科为主。本季度成分用血比例有所增加,如冷沉淀的使用率较前两季度明显增加,冷沉淀的使用在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神经外科脑外伤大手术抢救中、术后恢复中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血库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大力提倡成分用血,精准输血,不盲目、不滥用血液,让血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发挥它最大的应有价值。
本季度临床成分用血率为100%,成分用血品种较前两季度明显增加,出现两例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寒战,在通过医护人员及时的处理后,病人的症状都得到缓解。日后血库应科学的计划用血,保证血库血液库存安全基数,合理地分配临床用血需要,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血液保障。本季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急诊科、神经内科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存在不完整、不规范,不真实。
2、有些医生对血库现有的血液库存成分不清楚。
3、择期手术病人没有做到提前预约,未做到正确、准确的评估手术备血量,从而给输血科的合理安排用血带来极大的被动性及不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如骨病科。
4、肿瘤科医生输血后效果评价不足,如输完血之后,医生没有做到复查血常规,因为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是评价输血后效果的重要指标。
5、我院现存在输血安全风险、医疗安全隐患的是急门诊输血患者,他们都是些反复长期的输血病人,输完血后就马上回家,这样输血风险很高,如输血后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等,没法观察,患者不懂,但我们医护人员是知道的,一旦出事,医院是要负全责。所以,建议,在急门诊输血的病人,必须要求在输血后至少留观24小时,并在病历中注明清楚,告知患者。绝不要因为同情心将患者置于危险之地。待整改措施:
1、输血申请单应填写完整,新入院患者有可能需要输血的应提前做血常规血型及输血前四项检查。
2、建立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评价与公示制度,做好输血前的评估和输血后的效果评价,每月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的绩效和医师的考核挂钩。申请输血的医师权限进行限制,所有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填写,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否则不予发血。
3、上级医师应严格执行输血审批制度,送达输血科的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合格,或者漏填项目、漏签字的,只要发现,我科立即退回重新填写。
4、加强临床用血的学习和宣传,严格把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对手术病人的失血情况及患者耐受失血量的最大安全限量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估,按需输血。将滥用血液制品与临床科室考核挂钩,提高临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杜绝浪费,保护血液资源。
5、规范我院急门诊输血的管理,防范医疗安全的发生。
最后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工作、为我院的发展做好自己本职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临床用血自查总结
临床用血自查总结
根据卫生局文件精神及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禁止非法采血,杜绝医院输血导致艾滋病传播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不足。为更好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积极开展了临床用血自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要求:
1、本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突出规范合理用血,严禁私自盲目采血、用血,严把用血质量,严禁使用未检测过的血液,严格执行《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法乱纪的现象将依法、依纪处理,决不姑息。
2、为更好的把本次工作做好,我院成立了临床用血自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自查情况:
1、通过自查,近几年来,本院无临床用血情况,以往用血通过调查,均由人民医院合法供血。
2、今后用血,严格依据《献血法》《血液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从定点供血机构购血,并严格核对、登记、备案。
第三篇:2016年二季度临床用血总结
2016年二季度临床用血总结
二季度临床用血较一季度用血总体有所下降。二季度我院临床总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31u,较一季度减少14%;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6680ml,比一季度减少31.2%;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冷沉淀24u,血库坚持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临床用血治疗,满足了患者用血治疗的需要。但仍存在血液供不应求,血液严重紧缺的问题。
二季度用血量大的科室主要是以内科、骨伤科、外一科、肿瘤科为主,其分别占总用血量的18%、17%、13%、13%。内科则以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病人的反复输血,此类病人用血指证不好控制。骨伤科则主要是以骨折手术病人手术用血,肿瘤科则是肿瘤、白血病病人慢性贫血病人的长期输血。参加互助献血人数为9人,其中外一科2人,骨病科4人,妇产科2人,肿瘤科1人。用血量大的科室互助献血人数反而少,在这,希望以上用血量大的科室科主任做好本科互助献血宣传工作,让科室医生人人知晓,提高互助献血的比例。从而在血液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择期手术、慢性贫血病人的用血的需要。
本季度临床成分用血率为100%,成分用血品种较一季度有所减少,未出现一例输血不良反应,未出现输血安全风险,日后血库应做到科学的计划用血,保证血库血液库存安全基数,合理地分配临床用血。’ 本季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真实的现象仍然存在。
2、择期手术病人没有做到提前预约,未做到正确、准确的评估手术备血量,从而给输血科的合理安排用血带来极大的被动性及不安全性。
3、血袋返回不及时,登记不完整!有妇产科、骨伤科、心内科、外一科。
4、临床医生输血申请单填写仍然存在不完整不规范,有的科室叫患者拿不完整的申请单来回跑,意见很大,容易发生医患矛盾。
待改进措施:
1、规范临床输血,加强输血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
2、输血申请单应填写完整,新入院患者有可能需要输血的应提前做血常规血型及输血前四项检查。
3、建立科室及医师的临床用血评价与公示制度,每月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的绩效和医师的考核挂钩。申请输血的医师权限进行限制,所有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填写,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否则不予发血。
4、上级医师应严格执行输血审批制度,送达输血科的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合格,或者漏填项目、漏签字的,只要发现,我科立即退回重新填写。
5、加强临床用血的学习和宣传,严格把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对手术病人的失血情况及患者耐受失血量的最大安全限量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估,按需输血。将滥用血液制品与临床科室考核挂钩,提高临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杜绝浪费,保护血液资源。
6、进一步做好互助献血的宣传工作,互助献血工作好与坏,主要看临床医生。
总之,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及时、正确的血源是血库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工作、为我院的发展做好自己本职的各项工作。
第四篇:医院年临床用血总结
医院2017年临床用血(血库)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用血量为 悬浮RBC O型2U、B型2U、A型8U共 2400ml 血浆O型200ml、A型600ml,共1200ml,血库在院领导、主管院长、医务科的正确领导和科室全体同志的团结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1、我院血库由检验科兼任,检验科每位工作人员都以血库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并严格执行,各种设备均达到临床用血标准。
2、医院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指导全院临床输血工作,从去年开始我们组织新近人员岗前培训,做到业务上人人过关。
3、目前我科有储血冰箱1台,低温保存冰箱1台,试剂保存冰箱一台,血液保存转运箱1台,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一台,冰冻血浆解浆箱一台,高频热合机一台,还有普通显徽镜、交叉配血专用离心机、水浴箱、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各种设备均达到国家标准。
4、严格执行血液出入库管理,对于每次血站发过来的血我们都认真核对,仔细检查,认真做好入库登记,并按不同血型存放冰箱的不同层内,血库冰箱定期消毒,不放其他杂物,冰箱温度每天计录,确保存放温度的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5、制定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学习,使用科学、规范的各种表格和记录单。
6、各种资料保存完整,以便调阅和有据可查。
7、制定了标本采集和接收规程。
8、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按规定填写,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一次性输血量大于1600ml的,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白天配血由两名工作人员核准签字,准确无误方可发出,夜班时,单人操作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查一次。
9、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输血管理规程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把握输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规范的对病人进行输血前告知;二是进行输血前检查;三是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适应症符合率100%;四是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按血液成份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杜绝了血液浪费。
10、制定了血库的相关制度,如血库工作制度、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输血前筛查等等,确保医疗安全。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改进,无24小时温控系统,配血方法为试管法(此方法检测项目局限,操作繁琐,准确率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努力改进条件,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五篇:临床用血工作汇报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用血工作汇报
根据本溪市卫生局对临床用血的工作部署,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等相关要求,我院从认真组织学习标准,规范血库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入手,做到确实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参照标准完善血库硬件、软件建设
根据《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明确医院血库的设置要求,改进房屋设施流程,使血库贮血室、配血室、办公室布局基本符合《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加大血库设备投入,达到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
自2013年7月建立血库以来,由检验科主任:郭怡兼任血库主任,并配备专职血库人员一名。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导下建立了血库各项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制度,建立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及规程严格执行。保障了血液质量管理,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二)建立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陈志峰院长任主任,主管院长金杰任副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
成员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与工作职责。制定和更新了《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并下发各临床科室,管理委员会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四)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所以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更是重点培训。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业务学习1-2次,不断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血、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五)加强了临床用血日常监督管理
我院采取不定期的质控检查,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今年,我院加大了对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由医务科牵头,每季度都对医院输血工作进行一次质控监督检查,重点在合理用血、规范用血工作上。使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合理。
(六)规范血库日常工作,提倡科学用血
我院按要求规范了血库的各项规章制度,院领导、医务科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断规范血库的工作。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院使用成份输血率100%,全部血液均来自本溪市中心血站,2012年红细胞悬液59u,血浆3200ml;2013年红细胞悬液57u,血浆1740ml;2014年上半年红细胞悬液50u,血浆1570ml,血小板1个治疗量。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二、目前临床用血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
虽然,医院在输血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努力,但是,对照起兄弟医院在这项工作中的成熟与规范,我们的差距很大。比如:个别医务人员对输血知识、输血指征、成份输血等知识欠缺,出现不合理用血情况;在输血反应和输血评价方面工作不到位,在病历记载中未进行输血后的效果评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反映输血的合理性。部分临床科室主任在输血管理上不到位,未认真履行审核、签字、把关制度。
在以后的工作中,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监督和制度的落实,加强临床科室主任、输血科的审核职能,严把合理用血质量关;加强医务科等职能科室的监督检查力度,将输血质控与日常质控工作联系起来,共同开展,不断规范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合理用血、规范输血。
总之,我们通过近期的努力工作,我院输血管理工作已逐步步入正轨。但离上级部门下达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借此次检查为契机,希望各位专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落实整改,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应有努力。
2014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