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物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很顺利。现总结如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3、全体师生在思想上都很重视。
每次实验,教师都能够认真的准备,并事先演习一遍。同学都能够做到先预习,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仪器并按要求进行送回仪器室,摆放到指定位置。
其次,通过做实验,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的总结,增强了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做实验,使同学们演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学期的实验工作能够圆满完成是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的实验工作我们将更加严格要求,力争作的更好。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教学
工作总结
景芝初级中学
赵兵兵 2013.6
第二篇: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
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
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二、牛顿第一定律
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
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
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
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
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三、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
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
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
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
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
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
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四、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
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
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
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
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
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
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
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
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
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
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
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
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
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
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六、液体压强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七、大气压和流体压强
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
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2N。
2(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保留二位小数)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
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八、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
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3(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g取10 N/kg);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
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
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九、测密度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2012--2013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的主要岗位技能之一。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完成教学大纲各项要求、使科学教师具备相应素质所必需的。八年级物理安排的实验内容不复杂,但并不违背其科学性。进行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虑,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教学设计三方面入手,可一个一个地研究,一个一个地练习,注意与教学同步。训练要求是掌握实验理论,熟练实验。从实际出发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教学中,科学教学实验共做了17个实验: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和制作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大多采用了“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结构。对于观察实验,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验技能。
总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各种操作技能。今后,还要加大实验力度,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实验学习效率。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这一学期中,依照实验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实验教学,圆满的完成了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任务。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特总结如下:
一、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情况
认真按照物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开全开好物理实验课,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加强,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教师的实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加强。在本学期的实验的教学工作中,我多次参加县局组织的实验教师公开课、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我的实验能力,课堂效益明显提高,学生能力不断加强。
三、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教学情绪不断高涨。
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近年来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并且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其影响,我的实验教学情绪明显高涨,都感到有了用武之地。并积极引导学生将论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由于受其他条件的制约,我在实验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教龄短,经验不足。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不断自我加强实验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总结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
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担任任八年级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完成了物理教学工作及实验教学工作,本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上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2、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改进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新课程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得到发展与锻炼。
六、实验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学期以来,全体物理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程序及规章制度进行。特别是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无论是实验教学备课、课前准备、实验通知单、记录及课后反馈等方面工作扎实,实验开出率很高,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质疑的能力。但教学中也存有不少问题,如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学困生较多等。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不断改正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使物理组的实验教学工作不断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xxx 二○一八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