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唐诗宋词 感受经典魅力(小编推荐)
走进唐诗宋词 感受经典魅力
男:唐诗宋词-----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女: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不衰。男女齐:走进唐诗宋词,便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男:走进唐诗宋词,顺境时可以锦上添花,逆境时可以雪中送炭。女: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男领: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女领: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主持人齐:只有香如故。女生齐:只有香如故。全班齐:只有香如故。
男:开在唐诗宋词里的梅花,透过书卷,透过岁月,透过历史的风尘,将幽香传送。
女:那缕缕的清香啊,直将我们的心情点燃,将我们的记忆唤醒,将我们的灵魂熏透!全班齐:
梅花 宋 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男:盛开在诗词里的梅呀!凌霜傲雪,暗香浮动。女:起舞在唐诗宋词中的柳哇!婀娜多姿,仪态万方。
女领: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全班齐: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走进唐诗宋词,你会发现“月”是一个最多情的意象。女: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蕴含着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水调歌头
宋
苏轼
男: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男: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女: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主持人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走进唐诗宋词,你会发现,扬州是一个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城市,女:置身扬州,你就如同置身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中。
男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男:走进唐诗宋词,就走进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全班:这里有山,有水。
女:走进唐诗宋词,就融入了一曲曲动听的乐章。全班:这里有风,有云。
男: 卜算子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女: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处。全班: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处。
男: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 女:唐诗宋词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 全班齐: 浣溪沙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男:走进唐诗宋词,你的谈吐会因着诗句而优雅。女:走进唐诗宋词,你的举止会因着诗句而端庄。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全班齐: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第二篇:走进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翠茵学校 潘苑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魅力》一课,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感觉语文就应该是这样教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做的。窦老师的课堂,温润而有张力,流淌着动人心弦的美。她对我们谆谆善诱,语文课堂要做到“三度”: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下面,我将从以上三方面来谈谈我所感受到的窦老师的魅力。
温度:窦老师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享受语文生活’,让他们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里,飘满语文生活的花絮。”窦桂梅老师笑言当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在各种文本“活一回”。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堂上,窦老师端起评书人的范儿,拿起板擦当醒木,张口字正腔圆,娓娓道来,把所有听课的孩子和老师都摄入其中,一起痛快淋漓地去“棒打洪教头”。在《魅力》的课堂上,师生跟随卡佳一同“怯生生”走进“汤姆叔叔的小屋”剧场,为卡佳的善良而感动,为卡佳的忧伤而难过。最后,爸爸带卡佳去后台,告诉她“汤姆叔叔是假的,这戛然而止的结局引发学生们的“义愤填膺” ——单纯美好的童心不应该受到摧残!无论上什么课,窦老师总是淋漓尽致地投入其中,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世界。窦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温情,充满了感动。
广度:语文需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窦桂梅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老师们哪,积累就是积德呀!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积德呀!”窦老师为了孩子们的积累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课堂教学的广度,窦老师除了平日阅读各式各类的书籍汲取养分提升自己外,还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在备课上花大功夫——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为了讲好《魅力》一课,窦桂梅老师把《汤姆叔叔的小屋》反复读了很多次,还读了相关书评,读了惠特曼关于童心的诗歌„„她认为,老师们好好备课就是最好的培训。每一次备课就是一次美丽的蜕变,一次扎实的自我提升。正因为有了她课前的醉心投入,才会有“窦课堂”的广度和“窦学生”视野的宽度。
深度:窦桂梅老师更追求课堂的深度,她注重举一反三,更注重举三反一。无论讲何种文体,她都要引申拓展,要升华。她认为:语文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在语文中获得情感和品格的教育,而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的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她的课堂渗透着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探究,学生融入情境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例如她的《魅力》一课,紧紧扣住最有价值的“呵护童心”的主题展开,从惠特曼的“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到一点一滴体会卡佳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想象童心被摧残后的卡佳成年后对待儿女的做法,文本深度一点一点递进,水到渠成,让大家深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句话的意义。
作为窦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有幸听到这样一堂魅力四射的课,是我的福气。我要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的语文老师,带给孩子们纯真、美好、快乐的课堂。
第三篇: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文物,就是体现古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直观、了然地看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的体艺馆参观历史文物展。
“快看那个!”“看这个这个!同学们拥拥挤挤的在历史文物展前放出惊叹的语言,投出惊羡的目光。”我走上前一看,文物展的文物果然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看!那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青铜古器;那有民国时期的银币;有毛主席时代的粮票,纸币,还有秦朝的兵马俑,青铜礼器;唐朝的银锭子;宋朝的书画……令人目不暇接!
我的目光一瞟,看见了那摆着一套粮票和旧纸币,此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在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没得吃没得喝,生活非常苦,更不要说什么电脑手机了,就连电视他们还得一伙人一起看呢!而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飞速的前进,令西方国家都刮目相看。看到这些纸币和粮票,我又看看现在口袋里的崭新的人民币,知道中国进步了!已经是正宗的超级大国了!
据说有一百多处,通过查阅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因此,谁如果要鉴赏,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我国还有更多的好风光,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云南石林、山东泰山、河南开封、嵩山少林寺。虽然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们破坏。而是需要我们保护,让华夏儿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也更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略我们中国,也不允许中国儿女损坏这些美好的景象。
第四篇:走进法律知识,感受法律魅力
走进法律知识,感受法律魅力
邓小平爷爷曾经指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学好法律不仅要做到依法守法,更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学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而且需要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来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或了解法律吗?法律,就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的总和。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法律。简单地说,法律就是告诉同学们,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我们每位同学都需要培养的品质。
“法”,分为“正直”“公平”“惩恶”三层含义,正直:从法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正直”不仅仅是中国民众用以判断法、司法和执法状况以及法律官员的价值准则,而且始终是中国立法、执法、司法官员及其活动的价值指引。公平:“公平”一直是中国关于法的制定与运用的最经常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公平一词使用最为频繁,而且是一个广为接受的价值准则······ 我们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是也受着法律的保护,比如说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保护法规定了学生享有以下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国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我们知道,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我们在享受权利保护的同时,一定还要注意履行我们的法定义务。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五篇:走进名校,感受课改魅力
走进名校,感受课改魅力
——北京十一学校2016年春季年会
及潍坊“学校规划与变革力提升研讨会”感悟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一、“北京十一学校2016年春季年会”学习感悟
我于2016年2月20日与教育局陈局长一起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举办的2016年春季教育年会论坛,与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2000多位同行共同分享了这次“课程”和“课堂”改革的大餐,让我们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上午的主论坛,主要聚焦“学习跨度的设计” “学程探索” “梯度问题设计” “教与学方式改变” “课堂生成学习”等方面。下午的主题论坛以“发现” “连接” “建构” “探微”四个主题。主题论坛涉及“整本书阅读” “有效问题设计” “订单式学习” “学科教学框架”等内容。感悟如下:
1、创新教研方式。在整个论坛中,十一学校的师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风格、不同视角、不同呈现方式的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视角独特,创意新颖,以呈现和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主题,并且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利用多媒体将自己教研的建构与做法一一的表达出来,例如:政治上的“新闻播报”、美术的“每个孩子都是美术家”、语文的“整本书阅读的思与行”、物理的“将实验进行到底”等等,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视觉及心灵的冲击。
2、过程的积累凸现了质变。在十一学校,学生们学习的触角极其广泛,从“人文主义的前世今生”到“红楼梦中的服饰”,从“精美的小吃”到滑雪课程,无不充满了学生的课程积累,尤其是名家大师的感召力更不可估量。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名家大师进校园”海报上看到了这样的介绍:“亲近大师,理清志向,导航人生”。迄今为止,已有100余位科技界、文艺界、商界、文化界、政界、军界等各个领域的名家走进十一校园,与全校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莫言、杨利伟、俞敏洪、鞠平、纪连海、崔永元、曹文轩等赫然在列。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与参与,真正从学生出发。十一学校还特别注重调整教学关系,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会的不讲。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将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计划。
不是教会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十一学校以这样的价值观定位他们的课堂。“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的定位,让很多老师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便是一些课上得很精彩的老师也不例外。十一中的老师说 “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越是爱讲、会讲的老师越要改!”
4、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这是十一学校倡导并强调的又一价值取向。十一学校在教职工人事关系上实行人事聘任与分配机制,实行教职工与学部、部门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让不同的教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机制。双向聘任的意义在于,教职工基于客观的自我认识,对学校制度与文化的认同,其过程是自我反思的教育过程;双向聘任是对教职工最大的评价。同时,十一学校实行“学位和学术津贴、岗位工资和岗位绩效、国家档案工资和津贴”的薪酬结构工资制度,学校最高工资者永远是最优秀的教师。
与此同时,十一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激励,用“多把尺子”激励教师,构建了一套多元的教师激励机制。如把检查和评价分开,淡化和慎用评价;为每一位教师设置多种展示的舞台;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媒体和社会活动,把优秀教师推向社会和大众,突出自我实现的价值等等。此外,十一学校为新招聘的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和环境。正因为这样,学校新进的教师们心无旁骛,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十一学校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5、厚重的学校发展史给学生以德育的润泽。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 为学校命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同时学校的校史馆展示了学校的建校中央首长的批复和各个时期的学校牌匾。
二、潍坊“学校规划和变革力提升”研讨会学习感悟 3月19日,我又参加了在潍坊北海学校召开“学校规划与变革力”研讨会。来自知名教育专家及省内各地的(市、县、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学校校长等500余人出席会议。
在会上,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曹红旗和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为创新教育研究院揭牌,并由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赵福庆、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崔秀梅共同启动中国创新教育网,还为创新研究院的十四个研究所授牌,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戚业国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专家报告,潍坊北海学校与泰安市实验学校进行规划案例分享,成立区域、各学段学校、教师发展联盟,学生素养展示,潍坊市高新双语学校等五所学校分享学校规划落实案例等内容。
感悟:
1、未来教育已来到我们身边。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做了《寻找打开未来学校之门的钥匙》报告,从未来教育已来到我们身边、传统中孕育着未来的种子、结构调整是学校变革的主线、教师职业生活图景的重构和擦亮创新教育的三大理论武器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未来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和必备修炼的能力。其中提到了核心素养、翻转课堂与目标教学、数字化校园与推倒围墙。也提到了全课程、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创客学习。其理论高屋建瓴、发人深省。
2、这次会议为创新教育深入研究和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为名师发展和草根教师成长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今后要把创新作为引领教育新常态的第一动力,集聚优质资源,引领教育方向,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绿色、创新发展。
3、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校组织的变革更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变革,一种主动自发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更需要提升校长教育变革的领导力。校长的教育变革领导力,是校长带领学校适应教育环境变化,发挥学校组织优势,探寻特色发展道路,引领学校教育变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对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和科学预测国家教育法规政策和办学环境的变化,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期待的变化,时刻保持对教育前沿的追踪,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要能扎实探索富有特色的变革之路。
4、校长需要具有战略性眼光,擅于把握全局。在遵循既定规则的前提下,校长要结合学校原有基础和办学实际,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构建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摸索出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引领和推动教育变革。当然,学校的特色发展,决不意味着追求标新立异,更不能为了特色而丢了本色。
这次会议活动主题为“助力规划学校科学发展 推动变革提升内涵品质”,掀开了山东省创新教育发展的帷幕,开启了创新教育研究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