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家的家风家训
虎场小学六年级家风家训参赛征文
我家的家风家训
每家有每家不同的家训、家风。因为现在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儿女要求不一样。有些家长要求好好的读书,有些家的家风是诚实、善良、尊老爱幼;有些家的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我的爸爸把平时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剪一个洞,然后在里面栽花花草草,平时漏水的桶也拿来种东西。我妈妈把我小时候的旧衣服拿到店里做成一床棉絮。我背不了的书包我弟弟接着背。平时爸爸妈妈的衣服的某个地方破洞了,他们也还穿,因为破洞已经被妈妈的巧手缝起来了;我穿不了的衣服绝不会扔掉,我会送给我可爱的表妹穿。爸爸小时候的成绩很好,他经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才有出路。所以,我常常以爸爸为榜样。
有一次,我和同学因为小事和同学生气了,我想和同学大吵一架,可是一想到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学会谦让,我就主动去找她和好,因为和为贵才是最好的。妈妈平时给我的东西比弟弟的少,但是一想到“谦让”这个词语我就不和他争了。
一个人要讲诚信,这是做人的根本;同时还要善良,答应同学的事就要信守承诺。如果一个小妹妹摔倒在地上,我们应该去帮助她,把她扶起来。我们不仅要善良而且还要尊老爱幼。老人批评,我们应该改正错误,不得顶嘴。小同学我们应该关心、爱他们。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尚节俭、善读书、尊老爱幼;处事谦让和为贵,为人诚信善为本。
(虎场小学:
唐帮凤)
家风家训
每家都有家风家训,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我的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但是爸爸还是经常教育我说,不管他们怎么吵,我们还是一家人,还是要和睦相处,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咱们。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只要家庭和睦了,做什么事情都能顺顺利利的。
小时候,我经常和弟弟不是争这样就是争那样的,钉子对板子的,谁也不肯退让,爸爸见到了,就说:“你是姐姐嘛,让着点弟弟,不要为了这么一点点东西争来争去,伤了姐弟的和气。”我听了,虽然表面让了,可心里总以为爸爸重男轻女,偏袒弟弟。所以等爸爸走了,趁弟弟不留神,我就一把把东西抢了过来。
随着年龄增长,我才明白,爸爸处处叫我让着弟弟,原来是为了让我姐弟的情谊更加深,更加牢固。
现在,每当爸爸妈妈给我买东西时,我都会把最好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因为我记住了爸爸教育我的那句话:“家和万事兴!”
(虎场小学六年级:韦莉)
我家的家风家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的精神风尚。每个家都有家规,家训,家风。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守礼仪,讲文明。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取快递,刚上公交车,我眼疾手快,抢了个座位坐下,心里正沾沾自喜。人越来越多,这时候,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只见她一手牵着个小男孩,可能是她孙子吧,一手还提着一大包东西,摇摇晃晃的朝我身边走来。
站在一旁的妈妈看见了,弯腰对我说:“蓉蓉,你让个座位给这位老奶奶嘛?”我听了极不情愿,但是又想到老师、妈妈经常对我说要尊老爱幼,我只好起身给老奶奶让了座。这位老奶奶还慈祥的的向我道谢了。
下了车,妈妈对我说:“我知道今天你给老奶奶让座不太情愿,但是,你想想如果这位老奶奶是你的亲奶奶,你舍得让她一直站着,被人挤来挤去,还差点摔倒吗?如果有一天你也老了,坐公交车时没人给你让座,你受得了吗?”这一瞬间,我明白了——要尊老爱幼,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就是这样,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不断地向我灌输着家训家风,让我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好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流传了几千年,不正是因为这一家家的家训家风保留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吗?
(虎场小学六年级:曾玉蓉)
淳朴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总是“温柔”的。
记得有一次擦桌子时,我不小心把妈妈新买的花瓶打碎了,爸爸赶拿起扫帚打扫玻璃渣子,妈妈则关切的问:“你手没事吧?受没受伤?”他们不是心疼花瓶,对我责骂,而是担心我的手是否受伤。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熏陶。所以在班上,我待人友善;在家里对待客人热情,经常得到爸爸妈妈表扬,我心里别提多高兴。
妈妈叫我做饭,我只顾着玩、顾着看电视,等爸爸妈妈干活回家了都还没煮饭。妈妈事后谆谆教导我,说一个人做事要有性子,不能拖拖拉拉、半途而废。
还有一次,我没征得父母同意去同学家玩,事后一起去的同学都被家人收拾了,但我却又一次得到爸爸妈妈的宽容、原谅。
后来爸爸不幸失业,原因是:医院制定了新规矩:只招大学生。而爸爸只是个大专生。妈妈说:“如果当时你奶奶他们有钱,你爸爸就不会只读大专,今天就不会失业了。为了不使你们部你爸爸的后尘,所以现在我们要拼死拼活的挣钱,让你们姊妹好好念书,你们可要争气哦!”
我的爸爸妈妈总是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我们姐妹,从来不打骂我们。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就是这么淳朴、这么“温柔”、这么“啰嗦”!
(虎场小学六年级:罗佳)
第二篇:我家的家风家训
我家的家风家训-——孝、俭、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锻炼身体。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购物。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也十分关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他们的开心果。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抓不住为止;书包也是从一年级一直用到现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过年的压岁钱我从不乱花。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在我家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工作很努力,妈妈很少看电视,忙完家务,大多时候她总是看些有关教育类的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爸爸爱鼓捣他的电脑,妈妈不会操作时,爸爸轻点鼠标,就把问题解决了;很多时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后还会向爸爸请教电脑问题。勤奋才能让人上进,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爱读书,勤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养成了好习惯。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家风恰如风,无形却无处不在,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不必做成牌匾挂于墙上,不必有优美的文字概括,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最大的价值在于从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做人做事的原则、心态中都能得到显现。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作为女儿的我继承的家风:少说话、多做事 在我小时候,父母工作都很忙,父亲在乡镇工作,母亲在一家经常有外贸订单的服装厂工作,我们姊妹主要由外婆带大,但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这句“少说话、多做事”,而且他们不仅是用语言教育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我们。那时候的乡镇交通没有现在便捷,遇到农忙时,父亲总是事事上前,往往一个月都没时间回家;在一笔订单来时,母亲总是加班加点,专心做事,常常早于别人完成,同时为了确保各道工序及时对接,还常常真心帮助别人。父母常说:漂亮话只能骗得了人一时,骗不了一世,只有实实在在地多做事、做实事,别人才会真正敬重你。因此,即使在父亲去世多年的今天,以前的同事或是熟悉的人遇到母亲,谈起父亲还是非常的尊敬;即使母亲已退休二十多年,仍有多位真心交心的朋友。
在这个信息量爆棚、交流面日益宽广、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可能既能做事又会说话的人才称得上是比较全面的人才。在现在的80后、90后、00后心中,“少说话、多做事”可能已有些不合时宜与落伍,但我却认为这是父母给我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即使时代再发展,有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永恒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地去理解它的内涵。
“少说话”并非是不说话,而是指不要讲大话、空话,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讲;做不好的事情,不要夸。就像在工作中,不能专注于夸耀自己、甚至是夸大自己,浪费时光、毫无进步还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多向同事、领导学习,多查找自身的不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个人能力提升上,尽快地让自己成为所在岗位的行家里手,“多做事”、做成事。如此立身处世会让我们受用一生!作为母亲的我演绎的家风:尽心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一加一等于三。当我拥有自己的小宝贝,小家庭中弥漫的是“尽心尽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思绪及行动,阳光且坦然。这个道理,有各种说法:诗意一些的是“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白话一些的是“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唯美一些的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尽心尽力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并一直努力去实践的,在我的心目中,它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对自己有所要求,重点在于“尽心尽力”这四个字。也就是不要放纵自己,凡事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们工作中应树立一个观念,下班的时候绝不是早晨的11:30和下午的5:30,而应该是你把当天的工作或者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的时候。二是不要老盯着别人,重点在于“做自己”。也就是不要老拿自己的付出和别人得到的来比较,却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和别人付出的,或者说不要付出一点就马上想得到回报。
三是要正确对待自己,重点在于“最好的自己”。也就是你可以认为自己很好,但千万不要轻易认定自己比别人强。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学习领导、同事处理事情好的方式与方法,要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与批评,不断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足自己的不足,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宝贝今年十二岁了,生活中,追求知行合一,健康成长;学习中,知道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在诸如舞蹈的兴趣世界中,懂得默默坚守,不断追求,是个阳光可爱的孩子。这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所能给予她的最好的爱!
良好的家风,是我们从父辈继承的、最可宝贵并能受用一生的财富,同样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并可让其感受一生的爱。让良好的家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彰显,让它成为我们持家、育子、立身处世的根本!
第三篇:我家的家风家训[范文]
我家的家风家训
渚口小学五年级——胡菲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百善孝为先”。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可经常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少干农活等等。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他们聊聊聊天、说说话。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也十分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他们的开心果。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抓不住为止;书包也是从一年级一直用到现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过年的压岁钱我从不乱花。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在我家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工作很努力,妈妈很少看电视,忙完家务,还常看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爸爸爱鼓捣他的电脑,妈妈不会操作时,爸爸轻点鼠标,就把问题解决了。勤奋才能让人上进,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爱读书,勤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养成了好习惯。
我们家的家风——孝、俭、勤,愿它们常驻我家。愿孝、俭、勤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指导老师:倪卫梅)!
第四篇:我家的家风家训
我家的家风家训
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三个字孝尊勤。这三个字伴随了我12年。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时常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周末,我都用空余时间帮他们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煮饭,扫地,拖地之类的活。我的孝顺都是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现在还记得奶奶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轮流守夜。外婆住院时,妈妈也是到处跑医院。我孝顺都是因为他们。
尊敬他人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我在出去玩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位残疾人在那卖东西。我并不喜欢他直接喊了一声:喂,你这东西怎么卖啊?爸爸听到这句话之后非常生气!把我拉到一边儿。严厉的说了我一通。不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我们不应该歧视任何人。
勤劳,勤奋。使人进步,使人不断努力,使你有底气超越别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家里很穷,他必须白天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安心读书。由于他买不起蜡烛,夜晚就没办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很富有,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挖了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能从这栋周透过来了,他借着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看起书来。这个故事每天在我脑中里回施。果不其然,我靠自己的勤奋得到了绘画大赛的金奖。
家中的规矩促使我不断地努力。家风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行程。
家风是个引路人,引领我们不断向前。家风还是亲人给予我们的亲情,是我们的生命变得饱满丰盈。
第五篇:我家的家风家训范文
传承好家风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主动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
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家规家训演讲稿三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互联网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没有家风的家庭,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
虽然我们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我们家世代传承了华夏民族优良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着这样的家风:家德是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家规是站坐有姿、互敬互爱、勤俭持家等;家训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清白做人、爱岗敬业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家风也要增添新的内容;尊重孩子、善于学习。
家风家规家训演讲稿五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
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及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
三、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
《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傅雷家书》 1.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3.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4.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
四、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家风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到家风,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导的“礼”、“仁”。
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
家风家训是中国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俭”、“勤”等这些都是家风家训的永恒主题,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成为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司马光的《温公家范》里曾谈到了孟母的一件事:有一
天,孟子看到邻家杀猪,就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一时兴起便开玩笑地随口答道:“杀给你吃”。这本是我们生活中极平常的一段母子对话。但孟母说出口便感到懊悔,继而责备自己:“在孩子还未出生时我的言行举止倒还注意约束自己,严格实行胎教,这都是为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今天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我竟然这样信口开河,我怎么能欺骗他呢?”为了挽回即将造成的言而无信的不良后果,孟母便真的买了猪肉给孟子吃了,以示言而有信。试问,在现今的家庭关系互动中,信口开河、言而无信的事例上演的频率有多少呢!再试问,这样言行的父母能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什么呢?一定也是信口开河,言而无信。
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关注家风家训时,更多思考的也许不仅仅是这些被人们已经内化并愿意传承的家风家训,而应该是考虑如何把传统的家风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性意义的家风家训。
提到现代家庭中的家风家训,我想起孙云晓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且要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那么觉知对于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母亲来说极为重要。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到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醉酒,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的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正是因为这样,苏霍姆林斯基才这样指出:母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生孩子,就是把我们的心分割了一部分……,婴儿作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开始呼吸了,睁开眼睛面向世界了,从此时起,你就应承担巨大的责任: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于是带着觉知的自我成长就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在我的心底里深根发芽了,也就顺势纳入了我家的家风家训。
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
教育其实就是父母的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