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摆脱心中束缚 突破摄影困境的7个心得
摆脱心中束缚 突破摄影困境的7个心得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拿出相机拍摄,不是刚开始学摄影时的害怕,而是经历长时间的进步后的怠倦。拿出相机只能简单地完成任务,缺乏创造的灵感,这还不令人恐惧吗?充满创造力的拍摄和死板的拍摄,完全是两回事,但有时候又必须拿起相机完成拍摄任务,令人头疼。
国外摄影师Nick Sparks在完成了自己的365拍摄计划之后,找到了突破困境的方法。下文将介绍能帮助突破困境的心得经验,不要错过。
摆脱心中束缚,随时出门拍摄
严谨的摄影爱好者希望在拍摄前做好事前规划,预备道具和器材。一切都是最完美时,才会真正出门拍摄。其实我很赞同预先做好准备,但是在面临瓶颈时,即使再花时间构思,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思路枯竭的瓶颈直接用行动来打破!直接出门尝试新鲜题材:以前没有留意的东西,之前觉得很沉闷的事物„„这些都可以!最重要是它们能给你新鲜的信息,刺激灵感。不要害怕“一时冲动”,以免一不小心忽视了心里的愿望。
以颜色主题作为拍摄方向
选择单独一种颜色作为拍摄主题,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建议至少是同一色系的颜色搭配。不同色系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就好,比如说平静的蓝色或活力的橙色。拍摄单一颜色熟练后还可以尝试二色搭配,这也是一种新领域的尝试。
捕捉情绪了解自我
过往的拍摄经历都会带领我们触发灵感。比如说想要拍摄“幸福”的感觉,我会想起曾经快乐的记忆,回忆起那种情绪,或许那是一次完美的落日,温和泛黄阳光的触感。同理可以拍摄“惊喜”、“悲伤”等主题。作品积累多了之后,将相同情绪主题的照片整理起来,你会透过这些照片更加认识自己。
尝试街头摄影 感受陌路人的生活
问问身边拍摄街头的摄影师就知道其中乐趣,从旁观的角度了解陌生人,就仿佛经历了他的人生。走到闹市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经过,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如果人生可以写成一本书,这里就是图书馆。
尝试新的拍摄技巧
即使是在同样地点用同样技巧拍出和别人同样的照片,也有助于技术的增长。这些照片不能算是正式作品,但是练习技巧更加重要。一般刚开始尝试时总会遇到失败,熟能生巧,所以不要害怕和烦躁。比较经典的技巧有光绘、长曝光、二重曝光和星轨等。坚持尝试使用新的摄影技巧能慢慢带领你拍出以前只能是想象的照片,其实只要多加尝试,自然就会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出门探险,说走就走
来一次短途旅行怎么样?给自己一个大方向,拿上相机包就出发吧~。不需计较太多,不用精算细节,顺其自然。你需要的不是一次“计划好的旅程”,而是“出乎意料的经历”。我已经试过几次这样的短途旅行,从未失望。当然这不是有拍摄任务时能做的事情,应是一趟自由的旅行。在最后一次旅行中,我把自己带到了一个废弃的采矿小镇,在这里我深受启发,收获了许多灵感。
与他人合作拍摄 合作拍摄总是充满乐趣,因为其中我们的想象力将会互相碰撞,就有新的火花。合作对象可以是摄影师、化妆师、模特、朋友、邻居,甚至路人。大家分享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手法,一起思考调整创新,收获绝对很大。下图是我和Joshua Marable 的合作作品。我们希望表现一种迷茫失落的感觉,Joshua 挑选了一件衣服以捕捉到那种我们想要的感觉。我们来到一个墙角处多次拍摄,希望能表达出这一个虚拟人物的内心感受。
第二篇:《摆脱生命的束缚》读后感
信仰相随,负重而行
“没有束缚的生命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勤勤恳恳的生活现状及不安于现状的矛盾内心思想斗争。
有人说,人生而平等,可是,社会的阶级性,注定了人生下来,即有较大的差异性。有人生在底层家庭,他们的目标是日复一日地拼命赚钱养家,改善生活的物质水平,甚至到人生终结,还在继续;有人生在上层社会,生而娇贵,不需要担心衣食住行,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保持在这个阶层中不掉队,并寻找任何机会进一步往上爬;也有人生在自由的封闭国度,活着,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牵挂,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解脱。社会地位的不平衡性,造就了现在这纷纷扰扰的复杂社会。
俞敏洪老师的文章中基本概括了这三种人群,为了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更为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怀抱各自不同的目标,人,活着,于是有了动力与激情,总而言之,负重而行,期待涅槃。
可是,鉴于自闭性、旁观性、从众性、阶级性等一系列中国人自古遗留下来的劣根性,即使尽力去争取,有多少人懂得如何去改变呢?又有多少人完全冲破束缚呢?到最后,还剩下多少人能实现涅槃呢?
当刚规划自己的梦想时,有人会告诉你,面对现实吧,你这个胆小鬼,是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的;于是,动摇了,静下来对自己说,你承受得了失败带来的后果吗?这次规划付诸行动后,能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改变呢?这种改变,家人能接受吗?朋友能接受吗?自己能接受吗?这种改变真的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吗?于是,犹豫了,徘徊了。也许,最后真的按照梦想,实现了,可是下一步呢?怎么继续?于是,放弃的声音变得加强,不断的怀疑变得不安,屈于现状的思想与日俱增,停止吧,屈服吧,平平淡淡的,最后只是为活着而生。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处于底层人的生活。
缺少什么呢?突然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希望冲破命运的束缚,而且,更重要的是希望找到一个自己可以依赖的信仰,一盏为自己言行照明的指示灯,因为,一旦没有了信仰,人则没有了名副其实的品行与生命,真的成为了一名过客。前人名言,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这也许可以作为一份参考。既然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日后的生活方式,纵然不枉此生,唯寻一可依赖之法典,渐行渐远。记得王国维大师曾给读书定了三个境界,其实应用于生活也无妨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站得高,看得远,更上一层楼,就能更全面得看到远处那一处光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生其实很短,能为自己的“伊人”消瘦,也该尽兴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追求不难找,多听听内心深处的反省,其实,每一个角落,都有你渴望的那份真心。
找到心中的太阳,背上命运的行囊,做一回夸父,又何尝?
第三篇:托福口语摆脱束缚的
官方网站:
托福口语摆脱束缚的模板
每道题目当中都有一定的套路和规律可循。但是,对考生来说,即使老师将套路总结出来,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以及大量的运用和练习,才有可能驾驭一套固定的新托福口语思路,从而运用到各种各样的题目中。而且,新托福口语在第三至第六部分中还有一个对循声极大的挑战,那就是在题目出现的听力和阅读材料。如果考生因为时间紧迫,或者语速太快,生词太多等原因无法正确理解的话,那对口语部分的答案带来的则是非常重的打击。对于剩下的四道题目,除了应试的技巧,以及套路的分析,考生更重要的则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素质,才有可能在这四道题目中折戟。
相比而言,托福口语的前两道题目则没有给考生较多发挥的空间。一直以来,网上就盛传各种各样的新托福口语考试第一题以及第二题的托福口语模板,很多学生纷纷的效仿。总体来说,对于水平比较有限的学生来说,这一招还是比较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但是,托福口语模板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同样的两个问题:
1.当太多人都去用同样的托福口语模板时,就会产生大家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而使考官失去了新鲜感。
2.很多考生在考前并没有做相对应的准备,所以造成很多时候考生拿着模板生搬硬套到一个题目上,导致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的发生。所以,针对网络上流行的托福口语模板,考生们还需要慎重。
第四篇: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
秋天到了,为什么我却感受不到空气中微带的寒意,看不到秋天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景象呢?——哦,原来是眼前这一摞摞高高的书本作业练习题挡住了我的视线,遮住了这一切。但我知道,人们一定在享受着这秋收的喜悦,小动物们也一定在自由的嬉戏着。
天上,天空湛蓝无暇,不时有几只小鸟在天空中嬉戏,地上,几个小孩正在玩耍,他们奔跑着,跳跃着,追赶着,嬉笑着,我多么渴望能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员啊„„“啪”手中的笔滚到了地下,打破了我的美好想象,眼前的依然是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我顿时感到十分的茫然。一转头,突然瞥见放在墙角的滑板,心想:先下楼休息一个小时吧,放松放松心情。刚拿出滑板,妈妈就走了进来,看了看我那张空白的卷子,又看看我真准备出去玩的样子,带着怒气说:“怎么还不赶快写,写完了可还有许多新任务,你还有许多兴趣班要上,知不知道要珍惜时间!”“哦”见势不好的我漫不经心的回答了一声,心里却烦透了,没有一点想写作业的心思。
我渴望自由,我不要只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徘徊。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摆脱父母老师的束缚,更要摆脱沉重的书本与作业。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成为大自然自由自在的一份子,用我的快乐谱写出属于自己的乐章,迸发出我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
可是,我有能力吗?小鸟有能力,因为它经历了试飞的艰辛,蝴蝶有能力,因为它经历了虫蛹化成蝶的痛苦,它们可以在飞翔中摆脱束缚,自由自在。昆虫有能力,因为它经历了蜕去外骨骼的痛楚,它们也可以自由自在。可我呢?我有能力吗?我能抵抗住风雨吗„„
想到这里,我不再心烦了,也不再发呆了,我要为自己插上知识的翅膀,像小鸟一样,尽管这会很艰辛,会有泪水和汗水,但是,我不怕,因为,我渴望摆脱束缚!
第五篇:突破传统束缚,创新作文教学
突破传统束缚,创新作文教学
摘要:剔除传统作文教学的某些弊端,建立现代作文教学的新型模式,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 间。作文的源泉在于生活,在于发现,还要注重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修改自我作文,从而提高他们写作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传统;教学;作文;写作;模式;修改;提高
从作文教学的长期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本人觉得,传统的作文教学,也有需要我们去探讨和反思的地方。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熟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回顾历史,从吕叔湘先生质疑作文教学起,便有众多问题的存在,至今为止,这些问题已十分严重化了。例如,传统作文教学长期低效、思想僵化、泯灭个性、假话连篇等等。为此,本人认为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精华的同时,还必须毫不犹豫地剔除存在的糟粕,还现代作文教学一个全新理念和崭新面貌。以下几点,便是本人创新作文教学的略些浅见,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作文教学要突破条条框框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
(一)作文禁锢化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作文的主题通常都是规定了观念方向。例如小学生的作文无非都是写捡钱包、扶盲人过马路、为穷苦人捐款,拾金不昧等,至于他们实际上做了没有,教师则不去调查,只求作文过关就行。
(二)作文模式化
譬如,同是做好事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居然都是写捡到钱包,然后等候失主,最后 “完璧归赵”。其实,做好事是有很多题材可写的,只可惜多数学生就局限于一个主题上了。
(三)作文虚构化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叶老的话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文必须得要有真情实感,才能符合作文的本意。此要求正是 1
对学生们以上的“拾金不昧”、“扶盲人过路”等模式化的作文提出了批评。如此,语文教师们就应该要好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了。
所以本人认为,要突破作文条条框框的思想禁锢和束缚,教师就要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培养自己的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到细心观察事物和用心体验感受,待到作文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二、作文的源泉在于生活,在于发现
本人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学生由于生活范围过于狭窄,过于单调,以 至于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每次上作文课时,学生便习惯性地拿起《作文选》来认真翻阅以便做个参考,可等到落笔写作时则参考少有,句句照抄就大有人在了。如果硬是要求不准“参考”《作文选》时,学生便多是咬着笔头,竟不知道如何下笔了。追根究底,确实是他们的生活面过于狭窄和单调了,但是没办法,他们见识就是少,又怎么能写出真实自创的作文来呢?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生活中处处可学语文。确实,作文仅仅有生活还不够,因为在生活中,有的人有所发现,有的人却没有。这说明作文还要求我们有发现可写的眼睛,就是说只置身于生活中还不行,还要观察、感受、领悟。可以说,作文联系生活不是拷贝生活,而是感受、体验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学生将心灵的感受形之于作文,并写出他们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作文才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我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就在上星期三的课间时间,天空正下起了滂沱大雨,我所教的那个班几乎全体学生都拥到走廊的栏杆处,伸出小手别有兴致地玩起雨来。直到上课的铃声响了,他们才一个个兴犹未尽地来到教室。正好是作文课,我便趁热地向大家介绍了几段写雨的好句子,果然刚读完,我的学生们便兴奋得一边点头称好一边用力地鼓起掌来。我便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们写出自己刚才课间玩雨时的体验。很快,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和生活情趣的作文交到了我的手里。其中一位学生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的那场雨,我是一气呵成地写出这篇作文来的。虽然我还写得不好,但都是我迫不及待地要倾吐的思想。”这个案例正是生动地说明了学生的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并且出类拔萃的好作文。
三、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训练的途径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杜甫有句诗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本人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这条规律的认识尚不足,甚至曲解了。例如,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教了某课后,就让学生模仿该课的格式、立意,甚至语言来练习作文,还有的就是让学生读背优秀作文选,以应考试之用。可见如此教导下,学生只知套作文,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也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了。如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绝对的虚假了。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走入了歧途,使他们受制于课文格式而完全缺乏了个人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只能养成套作的习惯,根本不利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在此,本人觉得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是这两个心理过程是相互沟通的。读写结合就是在完成各自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心理过程的特点,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在作文教学前,我常常叫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更多的写作材料,如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对文笔优美,立意新颖的文章,更要熟读、吟诵、甚至背诵。如此,才能收获到“下笔如有神”的最佳效果。另外,本人还常常要求学生写随笔,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好习惯,这样读书的收获就多了,作文的内容也多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空洞作文了。
四、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批改,学生知道毛病所在,懂得作 文之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的思维也在修改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原来条理不够清晰,表达的意思含糊,经修改后就能使思路明确,把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作文的能力也就不断的在修改中得到了提高。例如,本人每次在学生写完作文后,都会让他们交换着看,让别人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提出较好的意见或建议,学生再自行自改。最后,我就对他们提出修改作文的常用不变之原则:修改作文主要从内容到形式着手,多在遣词造句方面下工夫,既要做到文从字顺,更要做到富有文采,促使学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能力,养成习惯。以此坚持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便就日渐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