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描教程(个人总结)
学习须知
学画画关键有3点,就是动手、动手、动手。
素描的概念(兼思想教育、热身)
素描从广义上讲,顾名思义,包含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钢笔、碳笔,甚至是现在流行的手写版的画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但从狭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相信大家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心专、脑动、眼准、手勤,持之以恒必将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一、画素描需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
1、用笔的要求
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2、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3、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不过我的素描纸就是电脑屏幕,当然我的笔也就是画板的画笔了),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4、画板和画夹
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另外还需准备美工刀等其他一些工具。
二、学习素描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
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如果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倍到5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2、握笔方法
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3、作业时间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2-3小时之间,若是画面复杂,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业目标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练习,有目的地集中解决难点,如:形体概括练习、比例和结构分析联系、透视与结构联系、结构与色调表现练习,作业目标应明确,以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法表现规律及艺术表现规律。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造型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过程。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解决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如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
素描基础教程
(二)--学习素描
造型基本因素
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
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7、明暗与调子
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明暗产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说;
(2):明暗的基本法则: 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
A: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1)不同位置的组合,(2)不同质的组合,(3)不同量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素描基础教程
(三)--实战练习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了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实质性的素描学习,先从练习线条开始,就象达芬奇当初画鸡蛋一样,我们应该不用象他画那么长时间,因为我们是21世纪的中国有为青年
好了,学完一些枯燥但又不得不学的的基础知识,我们开始实质性的练习,不过不是画MM,是画线条,因为MM是由无数的线条组成的
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1、线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可不是涂鸦啊)
⑴、在素描中线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也非常丰富,可以用排线的方法来表现一个面,线的轻重变化形成面的虚实凸凹等复杂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从练习中去体会.
⑵、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如图4).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如图5).
(缺图,待补)
⑶、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这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如图6).
⑷、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虽说画无定法,但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讲究线的排放不但有利於学习的循序渐进,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构图:
一、构图也叫布局(经营位置)
对於初学者,面对画纸,第一个问题就是画多大,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构图.对於初学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妨先画几张小稿,在小稿上大概画出对象的长宽比例及雏形,选出利用画纸空间的最佳方案,然后依据小稿的构图在画纸上布局,定出对象位置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然后根据两个点画出运动线(可以是垂线,也可以是大的动势方向线).在纵线上找到最宽部位的横轴线,依此宽高作参照,找出对象形体的大的走势和雏形.
二、构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图不能太小(会让人觉得画儿显得不够饱满、小气);(图1构图太小)
2、构图时应注意重心的平衡;(图2重心不稳)
3、构图不能太偏(太偏会让人有一边重的感觉,造成构图不稳);(图3一边重)
4、构图应注意透视的变化及比例关系,(图4比例和透视有误)
5、构图不应有残缺;(画石膏像时应注意)(图5不完整)
6、构图中视觉重心应在画纸的物理中心偏上一些;(图6正确构图)
7、如果构图中人物是侧面,要注意人物眼睛所对的一侧要稍稍多些空间,使感觉上画面不至於发堵.
石膏写生:
第一节:几何体
一、几何体的意义
常见的几何体教材有:锥体、球体、六棱柱体、圆柱体和方体等.
1、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的组成和表现形式,通过对几何体的绘画学习,不但能让初学者掌握最基本 的形体素描表现方法,而且也可从中初步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素描五大调、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2、几何体一般采用石膏做材料,在质地上比较单纯,也暂时不用考虑固有色对形体明暗的干扰,有利於初学者集中精力学习光对形体的影响,掌握色调的基本规则.
二、几何体的画法
1、球体:
A、构图:画球体第一步要先画出一个正方形(用直线在画纸上定出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等量长度的宽,注意构图的位置重心应在纸张的中心偏上),然后用直线依次逐步削去其角,逐步使其趋於圆形.(注意:画圆一定要用直线来画,不能直接以弧线来圈一个圈,更不能运用圆规,这样做意在锻炼眼力和塑造形体的能力.)
B、找出明暗交接线:在球体上明暗交接线是一个弧形,同样用短直线相衔接来表现这一弧形明暗交接线.(注意:明暗交接线在球体上的表现并非是截然的明暗分界,而是一个较模糊的,并且受反光影响,明暗交接线在色度上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表现上就更应注意观察,避免画死和概念化.)
C、施加明暗:在施加明暗时,最好把处於暗部的包括明暗交接线、暗面、反光和投影一块儿统一起来画.先统一为一体,然后再在“明暗交接线”等地方逐步加以强调,使之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对比和关系.在亮面靠近明暗交接线的地方是亮灰面,它的表现应由靠近明暗交接线到高光方向依次减弱,并始终使其明度高於暗面,高光的地方留白.(在画的过程中为了突出球的体积效果,可以强调明暗的对比,特别是明暗交接线的表现,事实上往往画得比看到的调子要重些.这是因为铅笔的表现力度远远达不到光照的效果那么丰富.)
D、调整:调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前面局部的刻画中,难免会出现和整个调子不和谐的地方,或者是刻画不足或者是刻画太过,甚至是某些局部的形不够准确,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在调整过程中,就是针对这些进行修改,使其在形体上准确,色调上统一和谐.(在调整中,作为最初的辅助线,此时也应融入到形体中,特别是最初所画的圆、表现明暗交接线的弧线,都应融进所属的面中,对於多余的辅助线应擦去.)
以形体结构的相互组合来认识所画的石膏形象,画准形体的透视关系,处理好头、颈、胸等的大的关系
从明暗交界线入手,画出头像的明与暗的两大调子的关系。
加强各部位的形与结构的联系,通过具体的描绘使头像的形体更加的结实,特征更明显,同时着手描绘头像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通过头像边缘线与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处理,营造出物体的前后的空间关系和转折关系。要重点刻画头像的五官和明暗。使形体更加结实。
素描的人物画技法:
A:头像写生的步骤:
a:构图 用最简洁的基本形轻轻确定头像置于画于纸中部略高于中心的位置,画侧面的头像时的视线前方要适当多留空白。
b:用辅助线测定形体的比例, 透视和倾斜度, 确定大的形体特征。
c:从五官画起,用线条具体刻画形体细节,同时用色调表现主要的转折处,色调要尽可能简练。
d:整理完成,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加强减弱等方法处理,使画面详略得当,主要形象特点鲜明突出。
B:全身人物速写的作画步骤:
a:用用轻淡的直线画出人体的大轮廓,处理好构图。
b:借助于形体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动作关系,使轮廓更准确和具体化。
c:用准确的有力的线条从局部画起,逐步画出各部位形体,施以简洁的色调加强体积的表现。
d:整理完成,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加强减弱等方法处理,使画面详略得当,主要形象特点鲜明突出。
人物写生:
人物写生对锻炼学习者观察能力和塑造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人物写生学习也是在为创作打基础,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写生基础,往往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人物写生除了要注意在学习石膏像写生时的构图、色调、整体 关系、重点刻画等,还应在质感(包括皮肤质感、头发、衣物等的质感)、特征方面下功夫,抓住人物的独特点,进行适当的夸张刻画,使这一特点更为凸显,做到既尊重於真人的描写,又超越於照相式的原样照搬,从而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关於人物素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的过程,本课所讲的只是本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仅供初学者参考.总之,学习绘画最好的方法还在於自己多画,从画的过程中自己感受积累经验.
素描---素描人头像局部步骤:
人像素描基础知识:碳铅笔的优点是浓黑,可以很快地表现特殊的素描关系;缺点是只有一种型号,明度的深浅完全由绘画者控制,而且不易擦干净,容易把画面弄“脏”。较瘦的老人形象,最便于我们理解球形眼,长方形鼻这类几何形的比喻。仔细比较照片与起稿,看看怎样用最简单的直线来表现特殊的形态特点。
鼻尖、鼻翼、下眼敛的形体描绘可以“硬”一些,这样能较准地找出结构的转折处,为进一步的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鼻子的明暗变化丰富,往往使初学者无从下手。我们首先找出鼻梁,鼻尖的明暗交界线,同时找出鼻翼的转折线,将其画分黑、白、灰三个层次,其间的微妙变化控制在这三个层次中。
范画
素描---老人侧面顶光画法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
老人侧面顶光画法
这是一幅侧面顶光男性老人像。这位老先生神态怡然,性格开朗其形象特点是“目”字脸、鼻直、口阔、耳朵较大。这种较弱的顶光,使模特的面部产生了丰富的明暗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又很明现地统一在黑、白、灰三个层次中。
这位侧面角度的模特五官明现,面型清瘦,较易表现,易出效果。用碳铅笔画出大致轮廓,特别要定准颧骨、额骨这些较易忽略的部位。简略地画出黑白关系,鼻梁的侧面、眉心、额骨等部位可概括为暗部,只有明度上较眼窝部位浅一些。
进一步区分背光部的各个层面,画出它们前后差异,简略地画出额上的皱纹。这里要特别注意下额骨及脖子阴影的反光部位的处理,从整体角度看,它们都屡次要及背景部分。重点刻画五官。鼻部是脸上最高部位,其投影最黑。另外,嘴角,上下唇的中间线及上眼敛的阴影,都是较深部位,应准确大胆地往深处画。耳朵也是较难表现的部位,其体积的厚度,主要靠耳垂来表现,所以准确地找出耳垂的转折面非常重要,有时可以适当地加以强调。
第二篇:素描教程(范文)
素描习作方法与步骤
1、构图
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转换为可感触的具体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恰当的布局安排。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起稿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然后根据你所感受观察到的对象基本大形特征的这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有用笔轻轻地确定下来,并要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考虑下一步打轮廓,如何调整形体比例尺度也只能在这四点所限,绝不得向界限外随意扩张。有的同学不太重视这个问题。虽然在刚开始时也在画面构图时找出并确定了四突出部位点位置。但随着打轮廓与调整形体比例的深入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出了界限,结果造成对象越画越大,出现画面容纳不下对象等等问题。到头来不是重新返工。
2、打轮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大形,所谓的轮廓,应该说轮廓线是形体转折的边沿,这个转折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轮廓线,它们有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之分,而且由于形体自身体面起伏而不同,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线,比如我们对简单的几何形体中的球和正方体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不同的变化,既然简单的形体都是这样,那么更何况形体变化复杂的人呢?
当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再去用线去打所谓的轮廓时,就会赋予它既具有说服表现力又充满节奏变化的韵律感,而不至使轮廓线变成缺乏空间及表现力的铁丝框框了,打轮廓的时候,我们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根据整体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多采用比较长的概括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为了能更好的捕捉到正确的大形,有时可以借助类似几何形的概括方法去认识把握,使你能画出对象整个的最基本形体特征,例如确定出对象的基本形是呈什么形状的、是圆的、方三角规则还是不规则的等等什么形构成的,它大动态又是如何的等等,在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外形的同时也应注意确定出内部主要基本形位置、比例与特征。在基本大的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出来以后,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进行检查。因为在画面跟前我们很难检查出大的基本形、比例、动态是否正确。而当把画面推远,一切细节局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样才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一眼看到画面的整个形体比例动态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检查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将画最好能放置在被画对象的旁边,不要先着急看自己的画面。而是要用第一步观察方法去感觉一下对象,然后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但一定要记住是看到画面的整体,而不是某一细节,这时,如果你画中基本大形关系捕捉正确,那在你视觉印象中对象的感觉就会与画面的形发生吻合,假若基本大形关系捕捉的不对,那么就会使你感受到的视觉印象与画面中的形产生偏差,你所画的基本大形、动态、比例就错了,可以按此方法多检查几次。一但确认有某种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修改校正。之后再将画放置远处用同样方法检查,直至对象的整体感觉与画面中对象的大形关系吻合为止。用辅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检查方法校正形,在打轮廓中可以借助用垂直或水平辅助线来进行检查。要尽可能坐直,并最好能正视对象,用眼睛假设画出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以它来在对象与画面中形体比例,动态方面去进行测量校正,垂直线从这里到这里,水平线从这里到这里,物体是这样倾斜。通过这种方法从而使第一种感性的校正形的方法具有了比较可靠确切的依据。
第二、同学们在钉轮廓时也需要借助手中的铅笔来进行形的确定和校正检查工作。它除了可用于垂直或水平检查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在确定出对象各部位的形体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使用时手臂要尽可能伸直,以笔顶端为上点、用大拇指尖在铅笔杆上所测定出的位置为下点来检查校正形。我们要记住,绘画是一间视觉艺术,主要是依赖于感觉而不是理性,因此可以说它所要求的所谓准确是相对于视觉意义上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如果我过分地依赖于借用铅笔或其它工具来进行左右测量就好像不是在作画,倒像是在测绘制图了。第三、在打轮廓时有一些技术手法问题也应值得注意。比如使用的铅笔宜选用4B稍软些的,笔尖可以削的长一些,手在持笔时尽量离铅笔尖部远一些。这样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是轻轻浮在素描纸上的,如有错误需要修改肘,只需用一块软布将铅粉拍掉即可重新画,而无需过早大量的使用橡皮涂改擦坏纸张表面肌理导致影响将来深人刻画。总而言之,打轮廓这一步在整个素描习作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要求不严格,就如同一幢没有良好可靠结构根基的建筑一样。所以请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认真严格地按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程序进展顺利。好的开始将是成功的保证。
3、深入刻画
在这个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第二是怎样深入。
1、对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说虽然它是由若干必不可少的局部组成的,但它们相对于整体来说,却又都存在着主要与次要的宾主关系。因此,当我们在深入刻画时就不能一视同仁来平均对待,不能导致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而必须首先要抓住整个对象中最能体现神形特征的主要部分。要抓住并把握好这种主次关系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一个观察的方法问题。其观察方法依然是用整体的目光意识一眼看到所要表现对象的全部,然后根据从整体感受中获得的最突出、清晰、对比强烈,一下子就抓住并跳入你眼帘的视觉,使你产生强烈表现欲望的部位开始。如果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做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没有把握的话,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即通过对对象整体中各部位之间的相互比较来确定出主次关系来进行深入刻画。
2、当我们知道了应该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怎样去深入的问题。深入刻画的过程不仅是要求将塑造大关系时表现出的概括的体面关系逐渐由各种形状细小的转折体面来衔接过渡,使相对简单的形体本身与相互之间的来龙去脉关系丰富具体化。
同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来描绘表现出对象特有的神情气质性格、质感、量感、光感与空间感。从而达到像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那样。
但是,在我们对形体进行深入刻画的时候,特别是人物石膏或头像,如果我们缺乏对它的内部骨骼与肌肉形体构造解剖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离对象稍远一些时,过分地凭借-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去描绘,就会使画面中的形体空间支离破碎。同时也容易出现照猫画虎的自然主义倾向。例如将对象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脏斑破痕或者是翻制石膏时留下的模子缝线郡如实地描绘出来,从而走上摄影师的-照相主义道路。而很难正确的表现出对象实在的形体关系。因此,必要的解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皮现象来了解并表现出支配外形的内部肌肉与骨镣构造的本质。有时候为了能更清晰具体地对形体结构的转折起伏进行细致地理解与分析,可以走近对象进行观察。从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的偶然现象所欺骗。所以说理解的愈多,看到的就愈多、愈实在。画出来的就自然愈有说服力。
当然,在注重理解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感觉的因素。例如对质感的表现,除了对对象自身的形体认识外,还应该表现出特殊的质地。
像皮肤、骨骼、头发、棉布以及陶器、玻璃、金属等等,部需要通过敏锐的感觉来采用相应的处理手法表现出有弹性的、坚硬的、蓬松的、粗糙的或者是光滑细腻的各种不同固有色质感,使画中的对象有血有肉,达到真与美的引人入胜之感染力,如果过分地陷入理性分析之中,那么自然会使深人刻画的结果给人以使死,缺乏绘画灵气的感觉。深入塑造时要注意形体对称的部分,如画左眼时就要同时注意画右边眼睛的关系,画左边颧骨时则要同时使右边颧骨关系跟上,如果仅仅画其中一边而忽略另一边,很容易出现局部孤立衔接不上的问题。
4、整理完成也就是调整大关系,它是我们进行素描习作的最后一个程序。在前边作画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也均不断地强调整体意识,但因为每个程序中必定有其具体地重点倾向和问题需要解决,而且特别是在深人阶段,由于为了能具体详细地塑造出对象,理解分析的因素自然比较多,所以难免会暴露出顾此失彼局部破坏或影响整体感等等问题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手绘学所学习内容资料: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对素描的解释有很多种类,以下摘编仅供参考:
●英译划分: 素描(DRAWING)、速写(SKETCH)、素描(DESSEIN); ●颜色划分: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用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艺术家杂志,论素描——萧如松); ●工具划分: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一般划分: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性格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概念划分: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过程划分:
在西洋美术辞典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雄狮图书公司出版)。平面设计学习资料: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12.htm?ywid=5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
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
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
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
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
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
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
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请参考手绘网上学习:
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论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青,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确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中的差异性,下面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观察通常理解为“看”,“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的原则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都必须遵循,除了整体观察之外,设计素描还得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基础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是固定的,对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设计素描的立体观察 是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经常移动,是全方位的立体观察,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测量也是观察手段之一。设计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地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基础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由于设计素描是为了锻炼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这一目的,它的构图要求没有基础素描那样讲究。在单个物体的构图,只要注意上下左右的范围,四周留出适度的空间就行,表现的对象可以安排在画面正中。设计素描的虚实变化也不太强调。不象基础素描那样把后面的物体画得过虚,因为这对全面、透彻地分析理解物体结构是不利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范畴,设计素描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所以其构图设想只要不与总要求抵触就行,对统一均衡多考虑一些,而对虚实、疏密也不强调过分,否则就会损害设计意图的表达。
二、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掌握了作画步骤,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通晓了作画的全部过程,也就基本上领会了素描方法的要领。但基础素描的学习,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之后,允许而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骤的束缚,打破某些清规戒律,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允许不择手段、不拘常法的特殊艺术处理,这是基础素描作为美术基础的绘画性特点所决定的。正如古人所谓:“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可见对于基础素描来说,掌握作的方法步骤,还不过是手段而已,方法步骤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画面效果。
对设计素描来说,作画的过程比画面的效果更重要。设计素描是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就是要放在理解领会对象的结构方面,它强调领悟结构比效果更重要。领悟结构必定要通过有条不紊的作画步骤才能达到。正确的、规范的方法步骤,同时是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作画的步骤不乱,思路清晰而有头绪,在结束阶段就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
基础素描在定点切块、抓基本形阶段,一般不硬性规定首先抓准哪一条线条,而是注意整体感受,抓住线条之间的比例、斜度关系。设计素描则不然,它要求在开始阶段必须先抓基准线。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
更多请参考手绘网上学习:
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基础素描的定点、切块、抓基本形不能完全等同于设计素描的基本体块。基础素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它是以直觉为前提的,主张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而设计素描从抓第一条基准线开始,就得积极开展理性思维,一刻也不能离开透视原理的运用。每个点位的高低左右,每条线条的长短斜度,每个形状的大小宽窄都得有一定的透视依据,都得接受透视原理检验,不能仅停留在感觉上“合适”与看上去“舒服”就行的表面效果。
三、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基础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与理解结构。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地、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及某种程度的色感(指色度区别)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表达形体结构,尽量避免明暗手段。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设计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
为了适宜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进行造形,设计素描写生对象的照明不用打灯光,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目的。
基础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四、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正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画面效果的标准。首先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充分深入的明暗基础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于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和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度空间(或称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关于三度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决于思维的推理。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对产品的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产品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表现。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基础素描的形式也在发展,同时设计素描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的艺术教育中。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基础素描的特殊要求和规律。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的专业特性,也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必须研究的课题。
素描学习内容: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8.htm?ywid=5
第三篇:素描教程
初学者怎样拿笔 素描作画的拿笔方法,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其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作业完成的好坏。在素描起草和涂明暗阶段,严格杜绝将笔握得太短、太紧,手应该像指挥家那样握住笔的末端,手指、手腕要放松,要用小臂带动手,而不是靠手指或手腕的运动画出线条。这种方式与我们平常的书写方式完全不同,初学者开始会很不自然,但要坚持练习,只有养成习惯,才能画出流畅、均匀的线条。
4、握笔的方法与画板的摆放
绘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铅笔,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
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能使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于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当画板位置确定后,在画的过程中就不要再移动,以避免因角度的变化影响画儿的透视改变。在写生作业的深入刻画阶段,因为需要对物体细部进行仔细刻画,我们可以把画板适当拉近,同时改用与书写相同的执笔方法,但手的运笔动作,还应当保持与上述方式相同,只有这样,画出的线条才会更加精细、更加准确
初学者怎样用好橡皮 大家都知道,橡皮是一种修改工具,它可以轻易擦掉不需保留的线条。但是,每个教美术的老师都会告诉你:要少用橡皮。大量地使用橡皮,是初学者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最普遍的现象。初学者改错误的时间,要比花费在表现上的时间还要多。初学者往往觉得有些线条不好看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错误,迫不及待地要将那些“无用”的线条擦掉。事实上,在素描的草图阶段,不要计较线条的好不好看,因为随着作业的深入,会将那些线条覆盖住。你认为“错误”的线条,还能起到重新修正的参考作用,一旦擦掉,刚刚犯过的错误,容易重犯。为了减少橡皮的使用,我们应该做到:(1)下笔之前认真观察,做到画前心中有数。(2)控制好作画动作,做到下笔准确。(3)不要急于求成,下笔时要先轻后重。(4)从最终效果出发,考虑前后步骤。先将参考线条涂于较暗一侧,再进一步修改确定。能做到以上几点,保证你不用橡皮也能完成作业。橡皮不光是可以去掉不必要的线条,还可以调整画面的明暗对比。当我们觉得某一处色调太暗,需要增加亮度时,可以用橡皮减色,以达到满意的对比效果。橡皮还有一个调整作用,它可以加强画面的虚实效果。虚实是表现视觉空间的主要手段,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强调形体结构,造成了体面衔接和轮廓表现的呆板,使形象单调和缺乏空间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根据需要,用橡皮将一部分线条擦虚,形成物体的虚实对比和变化,马上会使画面产生生动和富于空间的效果。在橡皮的使用中,初学者可能会发现,在某处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会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痕迹,它可能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这说明,橡皮除了它的修改作用以外,还有一种表现的功能。但初学者不要对这种偶尔产生的效果频繁使用,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表现的必然性训练上。
眼睛应该距离物体多远 有的初学者在作画时,喜欢离着对象很近,这说明,他感兴趣的不是对象的整体,而是对象的局部。这是很不对的。素描学习应该采取一切办法,避免局部影响整体,因此,作画时应当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一般是物体整体长度的3倍。只有当画面形象整体关系确定以后,按步骤要求进行局部刻画时,才允许靠近对象仔细观察。最后,还要远离对象进行结束阶段的调整。
画好草图的最有效方法 相信大家看过很多国外高手绘画的草图,他们以线条优美流畅取胜!其实,草图画的好不好最主要的看线条的曲直度。大多数人之所画不好其实也就是线条不流畅,重复笔画太多,线条不直,或不圆滑的弯曲度。一般画着画着线条就开始粗了。就不自然了,这些最主要的问题!还有的就是透视不准确!这一点在画草图的是候是一大忌讳!但往往是犯之又犯,加上前面所说的问题草图画不好是自然的事了。看看老外的。(老外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透视是画图的一个关键,所以在练习时很注意透视问题)当透视能解决好后开始着重线条的练习。透视的准确和线条的流畅是认定好于不好的评判标准!还有一点就是对体积感的把握程度。(不得不承认老外作的好啊!)以上是让大家对画草图有个正确的认识。怎样才能画好呢?下面我来一一讲解 先找一些透视书籍来认真学学,这一步非常重要!(线画的直透视错误等于零啊!)要深刻的理解透视的3大原理和基本方![同时训练空间想象力]线画得不好不要紧,但透视一定要准!切记啊!只要认了真的不出一个星期你就会对物体的透视基本了如指掌。2 你觉的差不多了那就开始进级训练。不要看着物体画用默画的方式进行当然不是画简单的几何体了,如画画汽车的三视图,建筑物,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看看你的能力吧!3 如上面的训练你都完成的比较好了那恭喜你你以是60%的高手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以具备一个设计人员基本素质了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4 要把线画的准确到位首先练习画直线。执笔方法用画素描的方法去画,线不要画的太短要以较快的速度完成!看看你画的线吧!不行就多练练到画直为至!一般不须要很长时间,同时画几何较复杂的物体练练(等于在练透视和感觉)5 画曲线,是一大难点,但认真练习决没问题。先练习画圆,用4点定位法和8点定位法来画,圆是由(圆弧=曲线)组成的,画好圆后画半弧=画曲线嘛!圆都画的好那么曲线自然画的好了。(画多了感觉就有了,那么画任意曲线也就不成问题了!6 草图就是直线与曲线和透视的三者结合。要画的快,准,好,那么以上步骤是必须的!!(老外画的好也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不要怕!7 以上的你都一一做好了,那么你已经挤如高手行列了90% 你如果对物体的质感把握很好的话那么97% 还有3%呢?因为没有100%的高手(不可能作到真正的完美)四点定位法是在一个圆上分出4个平分点(0度,90度,180度,270度,360=0度)然后用直线沿4点切出来,连起来后是不圆的,在在切线的中点大慨位置沿内线在切出来,看看圆些了吧!(原理与3D的多边形成型法是一样的)[主要练你的手感,练多了就对了。8 就是丁8个平分点而已(要精确些,建议开始用8点,较好后用4点)素描最基本的执笔法是用手把笔横握与写字的方法相反。优点是平衡度高速度快(画素描起稿时和铺调子时用的方法)缺点是补易深入刻画。线画的直与平衡读是直接关系。这与打拳不一样因为在现实中没有人会用慢的方法去代替快的方法!(你的想法与我开始练是样的)在画画中执笔法只有2种(横握,直握)至于其他的方法都是在这基础上稍有变化而以。就象画超写实进入刻画阶段那样(大母指和食指紧握笔身的前2/1处用幺指按着纸张一样,这种画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画出很细微的局部。缺点是不可能画出大面积的和线条很长的画来)所以用来刻画局部!每种方法有优缺点,但为了画草图而不是画好写实的和好精细的用我说的吧,决不和让大家走弯路!(有些老外用左手画,那是与他门的语言有关,英文的写法不限左右手写起来都顺手,但中文左手写起来级不顺手,但我相信大家没有用左手写字的吧!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当然有时还是要活学活用,一定要会举一反三。
素描写生中有哪几种常用的光线 素描的写生训练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个涉及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问题。素描的光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灯光又有单灯和多灯之分。相比较而言,灯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画一些,因为灯光的光线比较单一和固定,物体被照射后的明暗关系比较简单,对比较为明显,前后关系也比较突出,是初学素描者常采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灯光的照明,可使物体明暗变化丰富、层次多样、对比协调,是素描训练整体把握、概括处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现自然光,要比表现灯光难一些,因此,要先进行灯光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自然光的学习。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在素描训练中,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初学素描的同学,要注意进行各种光线的学习,切忌只依靠单一光线的训练。
素描透视有哪些方法和要求 透视是绘画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透视知识对于素描初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确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视点:即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1)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2)二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它的上下两条边条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3)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见图7)。] 初学者人像五官认识 五 官---是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眼睛,是传达内心情感、感知外来事物最敏锐的器官。所谓“洞察秋毫”,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眼睛非常微妙,具有探幽入微之特点。因此描绘人的眼睛就显得非常重要。眼睛一般是由这几部分组成:上眼睑、下眼睑、眼裂、眼白、瞳孔、虹膜。其眼形又可分为方形眼、圆形眼(虎眼、杏眼)、丹凤眼、三角眼等。由于眼睛的无限丰富的变化与活动,它在人物脸上表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来。如老年人的眼睛,大都阅历丰富,风霜饱经,呈现出老人特有的坚毅、稳重、智慧的神态,富有亲切、慈祥之特点;而年轻人的眼睛,大都是风华正茂,奋发向上,表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活泼、开朗、热情、坦诚;有的潇洒、帅气,有的文静、娴淑也有的豪爽、热烈等等。分析、研究这些不同人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风格的眼睛,对于把握整个对象,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成败之举。初学者还可以参考其他优秀作品是如何描绘人物的眼睛的,如绘画大师达•芬奇、列宾等的经典之作,会对自己有帮助的。还有要熟悉眉毛,它在很大程度上能配合眼睛,传情达神,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个性。眉的形状有剑眉、柳叶眉、八字眉、卧蚕眉、蛾眉、寿星眉等等,有的表现英武、温柔,有的表现凶狠、狡猾等等。鼻子在脸上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对刻画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鼻子分鼻骨、鼻球、鼻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人物的气质和个性表现出来。鼻子宽大,表现出人物的敦厚老实;鼻子狭窄,给人一种精明、自私的感觉。鼻子又是在脸部的正中,因而要注意它的长短体积、形状特征在脸部的表现。嘴是刻画人物表情的又一重点。眼的上方有人中,接下来依次有上唇、上唇结节、嘴角、唇侧沟、下唇、颏唇沟。作为表达人物表情的一个器官,它的形状总是呈孤型趋势。在每个人的表现又各具丰采,有的以丰厚为美,热情大方;有的以娇小为美,优雅秀美;有的以唇薄为美,显得能言善辨。因此刻画嘴及其周围部分,在素描头中是一大难点,初学者要细心体会和观察。画嘴要注意它的形状结构、转向,画好上下唇的唇线,两唇间的唇缝曲线,画好嘴角,还有人中和颏唇沟的表现是十分微妙的,而略加表现,却显得神来之笔,韵味无穷。耳朵的结构主要由外耳轮、耳屏、三角窝、耳垂等组成。耳在五官中处于不太重要的位置,它在脸的两旁,但初学者也要加以了解,熟悉耳朵的结构,概括地画出耳朵的形状、大小、比例等。颈 部---解剖结构表现为喉结、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整个形状呈圆柱体。尽管颈的外面有衣服领口围着,初学者要注意它的运动态势,如在仰视、俯视、平视中其肌肉的变化。表情是人内心态喜怒哀乐在脸部的表现,不是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表情是不同的,有热烈的,奔放的,庄重的,轻盈活泼的等等。我们在画人物时,要注意人物的动态表情,注意人物神态的刻画。人物半身像画的是人物的主体部分,是人物行动、语言、感情的延伸和扩展,作为初学者是学习素描人物的动态表情,注意人物神态的刻画。人物半身---由躯干、髋部、上肢、手等组成。首先要了解人物的形体结构,大体的比例,掌握它的解剖关系,这些有助于准确描绘人物的半身像。男女不同的形体结构,人物一般的比例关系,动态下的变化,透视方面的特点(可参考有关解剖书籍),都会在衣着外表露出来,还有手的变化同整个画面的安排都应注意。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变化和特点,便可较为顺利地描绘对象。考生可先拟几个草图,以便能准确把握半身像各部位大体、姿势、方向,注意构图的大小、素描的过程和表现方法;接着用笔确定人物的头、胸、手、髋部等部位的位置,相互关系及背景处理,然后进行细部刻画。在画衣着部分时,应根据透视规律去理解,去表现,初学者往往就衣画衣,而忽视衣着内的人体结构、动态特点,缺乏透视变化。在画模特时,对象的位置姿态不可能长时间不动,前后略有变化,在进入刻画阶段时,应先把衣着大体画好,这样可以避免注意力分散、抓不住整体。人物半身像的形体结构基本塑好后,再用明暗关系来调整各部分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对各部分的细节刻画中,要突出大体、主要的特征,如对象的特点、性别、职业和情感等;要突出重点,淡化细节,省略不必要的细节,如衣着某些次要地方,强化头和手的形象。人物半身像要始终统一在整体之下进行认识、描绘、再认识、再描绘这样一个过程,把人物的结构统一在一个整体中,表达素描的安整性和统一性。手 部---是人物画中较难处理的部位,需要化较大力气去研究,掌握手部的解剖结构(骨骼、肌肉、形体、比例)及其特征、动态。人说“画人难画手”,手的表情不像脸部外露,特征鲜明,而是内在含蓄。我们从王式廓的经典之作《血衣》中看到,手的表情是那样生动地向人们愤而痛说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情景。所以手的表现不亚于脸部,对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性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塑造好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足 部---也是人物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初学者要了解足部的大体结构,还要注意了解和掌握脚与鞋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男性、女性、年长、年少不同人物足部的各种特点,这对于画好整个人物是很有益的
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点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此文来自 fzw图书馆 的文件夹 [素描教程]
第四篇:素描教程
导读:就如同现代流行的照片墙,它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素描画则记录一个人的形态,将其形态永远留在心中。如果在客厅中央挂上这么一幅素描形成的装饰画,应该看起来非常炫。下面小编就将为你介绍素描入门的基础知识。希望这份素描教程能够帮助各位勾勒出好看的素描画。
一、素描的基础知识
素描从广义上讲,顾名思义,包含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钢笔、碳笔,甚至是现在流行的手写版的画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但从狭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相信大家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心专、脑动、眼准、手勤,持之以恒必将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二、素描教程(素描入门教程)
1、造型基本因素(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7)明暗与调子
明暗产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说;
明暗的基本法则: 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 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2、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 不同位置的组合,不同量的组合,不同质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三、好看的素描画
小结:好看的素描画将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它比照片墙更加吸引人的就是它是经过人工一笔一画的勾勒,它用更多的心血将人物的真实一面尽情展现出来了。希望小编提供的素描入门教程能够真正帮到大家。
第五篇:素描教程
素描教程
在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
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
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现杂七杂八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先观后察的观察方法是合逻辑的、科学的,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
“先观后察”先观,观什么呢;后察,又察什么呢。这里要分为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先观大的体积,大的动态。要求视线放得很宽,有些同学在这里很容易犯错误,因为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体上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盯着那个小地方画;其结果是到最后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但出不来,而且到处都是七零八乱的碎形象。
二、观调子时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线。两条主要交界线:后脑到下颌的与颞骨到下颌的,他们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体现头部结构的转折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头像是否有体积,有空间。
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体中的大体。这要求我们始终要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形体,坚持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筹局部的观念。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表现”。这是因为它是整个素描教学实践体系的核心,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围绕着“表现”进行;一幅画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将直接取决于怎样表现。上面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怎样观察,那么如何运用这些观察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呢?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四方面:
一、学会用大的长短线概括形体的大动态,强化形体的大印象。
二、学会用排线概括形体的大明暗,表现形体的大体积。排线是点、线的结晶,由于它很容易形成体积,而且概括性极强,因而在素描作画中运用地相当频繁。
三、找出两条主要明暗交界线,并加强其对比。注意要用大的长短线、大的排线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强。明暗交界线不是两条单薄的线,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质,体的厚度,加强它实际上就等于加强画面的大体积。所以,整个作画过程中要反复抓住这两条主要交界线,把握它的结构转折变化。
四、深入刻画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情感,传达画者主观思想情趣的的地方; 因此,需要切切实实重点刻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五官的形体,2、五官的空间
3、五官的体积
4、五官的质感。深入的刻画其目的就在于塑造形体的严谨,空间层次的分明,体感的强烈以及质感的真实。
最后,让学生学会整体“调整”。整体调整是作画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但其作用不会因为它是最后一步而减弱;有些时候反而在加强。这里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恰当地处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这种完整性必须包括:
1、大的体积完整,2、大的块面清楚,3、大的线条节奏感强,4、小的“点睛之处”精彩耐看。
综上所述,“点是线中的点,线是面中的线,面是体中面”深刻地概括了点、线、面、体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辨证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作画的全过程,并且大大地推动了素描教与学的往纵深方向发展。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可用铅笔、木炭、炭精条等。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写生步骤:
科学、严格的方法步骤不仅能够保证作业顺利进行,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确立构图
推敲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2.画出大的形体结构 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
3.逐步深入塑造
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文要的、关键性的细节要精心刻划。
4.调整完成
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形体素描
以结构线条来描绘对象的素描,我们暂且称它为形体素描。在这种素描静物画中,作者对被描绘的物体以几何形体结构为原则,予以简化和强化。由于采用透视的截面剖析的描绘方法,物体的结构组合关系以及物体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在画面上肯定、明确,清晰可见。这种形体素描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与空间的想象能九 由于线条本身具有多种的表现力,因此,使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更为自由、生动。结构线的运用,直接表现出和暗示着物体之间的质量、体积、远近、方位、对比等特点,并且排除了那种如实的描绘物体明暗和细节的方法,代之以线条表达形体复杂的体与面的结合,因而获得比自然形态更强烈的艺术形象。
更多素描方面的知识,请关注 老泥鳅素描网http://www.feis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