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简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简介



第一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简介

全册教材简介

第三单元

一、内容

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组成。

二、读写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三、课时分配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猎人海力布

10.牛郎织女(一)

11.牛郎织女(二)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习作

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

合计

四、单元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注意表情、动作,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材的读写结合点

1.《猎人海力布》

(1)

第3-6自然段:救小白蛇得宝石。

(2)

第7-10自然段:救相亲变石头。

2.《牛郎织女(一)》

(1)第3-8自然段:牛郎与老牛相处。

(2)第9-21自然段:牛郎与织女。

3.牛郎织女(二)

故事中有几个场景: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鹊桥相见

4.习作

缩写故事

六、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

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重点内容教学范例】

9、《猎人海力布》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

2.提问:有什么发现?(与“救小白蛇得宝石”有相同点——有很多人物描写,并进而回顾学习方法)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热心助人”与“舍己为人”的异同)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

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

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

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10.《牛郎织女(一)》

(一)牛郎与老牛相处 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1.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引导学生关注“周到”)2.从哪些地方,大家感受到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出示(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shāi)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méng)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他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小结:挑最好的草;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就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在山坡上晒太阳;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拾得清清爽爽。从吃、住到干活都照顾到了,这就叫周到。

3.老牛对牛郎呢?(学生交流)出示: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liě)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

你感受到什么?(联系牛郎的身世,感受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

‚请同桌两人演一演。这段话中,有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增加内容。(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牛与牛老之间相依为命,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以及牛郎的勤劳善良)

ƒ你还从哪里看出了老牛对牛郎的好? 出示: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通过朗读和全班演老牛,感受大老牛对牛郎的好,并进一步点明:民间故事就是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吸引着你想读下去。

(二)牛郎与织女

牛郎照老牛跟他所的话做了,我们知道最后牛郎成功将织女娶为妻子,一起生活。你们认为牛郎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交流)

重点文字: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大家觉得他们会聊多久,聊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织女的神态,感受他们聊得很投机,聊出了感情。为下一步“演一演”深入理解,做铺垫)

‚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可以把自己根据上下文想到的内容加进去。ƒ学生两人一组表演、评议。(在表演与评议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对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三)复述课文

1.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请大家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2.方法指导:

复述,顾名思义,就是重复的叙述一遍。我们语文课本里课后作业就很多题目是复述课文的。就是让你用自己的话,或者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说一遍。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是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复述的方法是提取主要信息,角度有:   提取记叙要素来复述。比如《猎人海力布》,要复述课文的情节,可以抓住它的记叙要素来复述,如时间.地点.人物,重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出情节线索来复述。比如《牛郎织女》,抓住它的情节线索来复述,就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它的情节线索是”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ƒ根据问题,分部分复述法。如《牛郎织女》课后“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就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复述。

3.继续指名复述,评价强化。

11.《牛郎织女(二)》

品读释疑

(一)出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阅读本课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要求。1.尽可能快的默读课文,说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王母娘娘抓回织女想永远的将牛郎织女分开,牛郎携孩子追到天上,最后王母允许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2.理清故事进程。

故事中有几个场景?我们将这几个场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配上文字。(1)理清场景,取上小标题。(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鹊桥相见)(2)以第一个场景“辛勤劳动”为例,让学生尝试,并指导。出示:

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交流反馈。

小结方法: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织语言。

(3)五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副图,进行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

(二)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请大家自己用我们刚才的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将《牛郎织女》的前半部分补上。

习作:缩写故事

(一)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选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点,简单一些。(2)缩写后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怎么缩写,有哪些方法?

(1)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原意。(2)改写和概括。长句子缩成短句子,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1.如何摘录、删减、改写或概括

(1)出示: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他。

有一天,海力市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二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对照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看看缩写后保留什么,删除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那些句子是概括的?

‚全班交流。

ƒ四人小组交流,归纳“保留、删除”的依据是什么?哪些内容需要“改写和概括”?(引导学生通过42页上的实例,进一步明确这四种缩写方法。)

(3)教师小结缩写方法。课件出示:

1.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原文。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基本情节、重点、线索、顺序、结构层次等。

2.分清主次,找出该保留和该删掉的地方,草拟一个结构提纲,按要求进行缩写。3.对原文进行压缩。基本原则是:“存主干,去枝叶”,即对该保留的重点、基本情节部分,用摘录和删减的方法进行压缩,进行段落或句子的改写和概括;对于那些次要的部分,与中心思想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全部删去或仅用一两句简略的话去进行概括,一语带过。

4.缩写通盘考虑。缩写有篇幅的限制,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不能使各部分的比例失衡。

(二)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猎人海力布》缩写(300字)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助人,经常将捕到的事物分给大家,因此,他很受人尊敬。一天,海力布在打猎时从鹰爪下救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竟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将他请入龙宫,听从小白蛇的嘱咐,面对那么多的珍珠宝石,海力布只要了龙王嘴里含着的,能听懂所有动物语言的宝石。小白蛇叮嘱他,不能将听到的一切告诉别人,否则会化成一块石头。

这样,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越发多了。一天,他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明天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涌出的洪水泛滥遍野,要淹死许多人和野兽。

海力布听了,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村子告诉乡亲们搬家,他急得都掉眼泪了,大家都不相信。但灾难就要来临,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只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说罢,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扶老携幼悲痛地迁走了,半夜里果然大山崩塌,洪水泛滥把村子淹没了。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地方运用了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的方法缩写成的?(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运用?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故事主要人物的品质特点介绍不能省掉,采用摘录和概括法。

(2)海力布得到宝石是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课文原文用了4个自然段详细描写,缩写时用自己的话将课文中具体描述写得更简洁。(3)海力布得到可怕的消息是事情发展过程的一部分,课文中1段话,前半部分删减,后半部分将故事中人物语言改为概括性复述。

(4)舍己救人是海力布的主要品质,这也是事情的经过部分,缩写时保留了最能体现他品质的动作神态,用概括性语言进行叙述,自然连贯。

(5)事情结果的两个自然段,第5自然段概括写乡亲们得救了的结果,第6自然段摘录原文语句。

5.总结交流:《猎人海力布(缩写)》运用摘录、删减、改写与概括的方法将一篇长故事缩写为300字短故事,但是读来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体现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七、教学评估

9、《猎人海力布》

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当堂检测

1.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教材课后题小练笔。)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其实就是缩写课文,将一篇长课文压缩成一段话。

10、《牛郎织女(一)》

当堂检测

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3.找出你民间故事中那些不可思议的、违反常理的情节。

11、《牛郎织女(二)》

当堂检测

1.复述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3.搜集并积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的诗歌。(《乞巧》、《秋夕》等)

习作:缩写故事

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缩写故事,缩写后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

冲chōng(气冲冲)chòng(冲着)

蒙méng(启蒙)mēng(蒙骗)měng(蒙古)

难nàn(遇难)nán(困难)

落là(丢三落四)luò(降落)

二、近义词

劳累~辛劳 装饰~装扮

怒气冲冲~怒发冲冠

发誓~立誓 催促~督促 酬谢~感谢

叮嘱~嘱咐 报答~报恩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爱惜~怜惜

察访~考察

紧急~急迫

惩罚~处罚 日久天长~天长地久

三、反义词

镇定→慌张 相信→怀疑 怒气冲冲→眉开眼笑

悲痛→高兴 焦急→冷静 牺牲→保全

亲密→疏远 干净→肮脏

紧急→迟缓 惩罚→奖励

眉开眼笑→愁眉苦脸 美中不足→锦上添花

四、词语归类

1.AABB式词语:晃晃荡荡 花花绿绿 亲亲密密 勤勤恳恳 干干净净

红红火火 甜甜蜜蜜 大大方方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家家户户

2.AABC式词语:恋恋不舍

翩翩起舞 碌碌无为 窃窃私语 面面俱到 源源不绝 亭亭玉立

3.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

余音袅袅 长夜漫漫 温情脉脉 人心惶惶 气喘吁吁 忠心耿耿

4.表示天气的词语

乌云密布 狂风怒号 倾盆大雨 风和日丽 斜风细雨

电闪雷鸣 万里无云

五、佳句积累

1.精彩句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第一句写出了天气变化的猛烈;第二句写出了村子被洪水淹没时的惨烈,也照应了前面鸟所说的“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2.心理描写

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这句话是对牛郎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之情。

六、阅读

推荐篇目:李明伟《沉香劈山救母》

推荐理由:《沉香劈山救母》是个民间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凡间的刘彦昌与天上的仙女三圣母私订终身,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沉香。但不幸的是,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反对这门婚事,无情地将三圣母压在山下。长大后的沉香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历经磨难,终于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

点梳理

-CAL-FENGHAI-(2021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五)感悟精彩句子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2.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第②段,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1)第②段的形容词用得精彩,如用“碧绿”“紫红”,既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又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角一

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六)分析主体形象。

你怎样看待三味书屋里的教书先生?

对三味书屋里那位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七)把握文章主旨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最大不同点是:百草园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其言行显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是自由与快乐。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受到一定的约束,但学生仍然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时不时地跑到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去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教书先生虽然很严厉,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但也不乏和蔼,极少体罚责骂学生;教学内容虽然枯燥乏味,却也让“我”疑心是“极好的文章”;在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的同时,亦有玩指甲游戏与画画儿的乐趣。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可分为四层:

一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为五层:

一层(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10.再塑生命的人

导读:《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

(一)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文章主题

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三)主要内容

1.涉及的成语: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单元语文测试-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部编版)(无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óng

huǎng

huà

shì

shū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依偎(wēi

wèi)

珊瑚(sān

shān)

箩筐(kuāng

kuàng)

执拗(ào

niù)

三、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真万确

振天动地

相依为命

B.自由自在再三叮嘱

眉开眼笑

B.富丽堂煌

怒气冲冲

勤勤恳恳

D.飞禽走兽

气极败坏

恋恋不舍

四、写出跟下面意思接近的成语。

1.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2.一个巴掌拍不响。()

3.前怕狼,后怕虎。()

4.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里来的。()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洪水淹没了村庄。

扩写句子:

2.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缩写句子:

六、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2.神话故事《猎人海力布》赞扬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3.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杜甫的《秋夕》、秦观的《鹊桥仙》。

()

4.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

七、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男孩见老太婆用力地扯着妈妈,就跑过去拉住妈妈的衣裳。()

2.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

3.她常常想:天上没什么好的,没有自由,等于关在监狱里。()

八、读句子,您知道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

九、口语交际。

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年曾在军界服务。他的一位朋友想从他的嘴里打听一项机密。罗斯福当然不能泄密,但他不愿意伤害朋友。于是他悄悄地向朋友说:“你能保守机密吗?”那位朋友以为罗斯福要他保证不向别人说才肯将机密告诉他,于是便连声答:“当然,我一定保守机密,不告诉别人!”这时,罗斯福说:“

”这句话把那位朋友堵得一句也说不出来。

罗斯福的回答非常巧妙,请你试着写下来: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他慢慢学会改变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墨

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着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厉

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他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机,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先从花(瓣

辨)上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此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里的植物、蝴蝶等,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悯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是这位母亲,没有放弃。

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

他就是达尔文。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固执已见:

(2)不可理喻:

3.幼小的达尔文为什么在家庭中不受父亲和姐姐的欢迎?

4.用“

”面出短文中抽写达尔文醉心花草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

6.你对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法认同吗?为什么?

十一、本单元我们搜集了许多课外的、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要把情节写清楚,把故事写生动、有吸引力,题目自拟。

200

300

400

第五篇: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A.略无阙(quē)处 不见曦(xī)月 属(shǔ)引凄异 ...B.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yǔ)其奇 互相轩邈(xuān miào)

C.东皋薄(báo)暮望 徙(tú)倚欲何依 鸢飞戾(lì)天者 D.急湍tuān甚箭 水皆缥(piǎo)碧 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两岸石璧,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D.实是玉界之仙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中考既是初中学业的终点,更是攀登人生之塔的....又一个起点。

B.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到天伦之乐。....C.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故宫,见证了风雨中无数起起落落的历史变迁。....D.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和无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晚会上小沈阳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颂。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⑤①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是喜欢背诵《与朱元思书》?还是喜欢背诵《三峡》? B.“这篇课文是一篇绝好的吟咏山水的抒情散文,”他说:“不背才可惜呢!” C.苏轼盛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这首诗描绘了水面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春天忙碌图。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正》。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B.苏轼,宋代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因在文学成就方面很高,被人称为“三苏”。

C.骈体文是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的一种韵文。《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骈体文。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律诗。

8、古诗文填空。(7分),山山唯落晖。

晴川历历汉阳树。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⑥《记承天寺夜游》中 写月景却不见月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题(48分)

(一)【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3分)

答: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3分)

【参考答案】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将落日映衬得更红更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3分)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意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怜:喜爱(1分)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至于夏水襄陵 ..()③或王命急宣()④绝 多生怪柏 ..()⑤良多趣味()⑥故渔者歌曰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6.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5分)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⑤蝉则千转不穷().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阅读全文,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4分)

山奇:高耸、陡峭、群峰相连 山间景色幽美,树木森森 鸟鸣和谐

水异:清澈见底、水流湍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20.写作。以下两个作文任选一个写作。(35分)

(1)生命里有了坚定的信念之花,困难就变得渺小;生命里有了希望之帆,目标变得切近;生命里有了风雨之历练,人生就变得坚强-----请你以“生命里不能没有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有很多美丽的场景-----请你以“这里的____________最美”为题,用笔把触动你心灵的美丽写出来,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