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杂志投稿面面谈
马上就开始了,先说一下几个前提:1.不谈长篇作品,2.不谈纯文学,主要是指没稿费也要写,3.避免一切偏见,唯一的偏见就是自己的写得不够好,4.主要谈自认为写得够精品以及经典之作,为什么不发表
两个基本点:1.杂志是盛宴,仅烹饪就不容易;2.报纸是快餐,烹饪技术再高也不一定有用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情况,文学爱好者居多,但写作为不只是文学,新华书店里卖的书不全是文学书
先说一下几个体的写作群情况。写诗歌的最多,10个人有8个人写诗歌或写过诗歌
写散文的也不少,叙事散文较多,有些题材泛滥成灾
写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是一个群体,选题很重要,但大多初写者缺乏结构思维
写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是一个群体,选题很重要,但大多初写者缺乏结构思维
写书评和影评的作者占一部分,但也要有文体意识,你写的是书评还是文艺评论,这很重要
还有一部分杂志是主流杂志,也可以说是流行杂志,素材感悟、各种随笔、纪实特稿,目前来看稿费依然比文学杂志高
再说随笔,随笔是散文细分出来的一种文体,各种随笔都有,生活随笔、各类情感随笔、文化随笔等等,但要写好随笔,知识储备、阅历等,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不到四十岁,写不好随笔
再说随笔,随笔是散文细分出来的一种文体,各种随笔都有,生活随笔、各类情感随笔、文化随笔等等,但要写好随笔,知识储备、阅历等,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不到四十岁,写不好随笔
那么现在可以定下来的是,你写得很好,编辑咋不用呢?
那么现在可以定下来的是,你写得很好,编辑咋不用呢?
但大多杂志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路子,各有各的腔调,乱投稿只能看运气了
一个成熟作者,至少是半个编辑。但编辑不一定是作者,这是两个行当
既然是半个编辑,那你得了解杂志
所以,条件之一就是你要深入了解杂志用稿
文学你可以坚持个性,但也要适合杂志甚至是市场
报纸是快餐,文学副刊相对少很多
新手作者上稿难不难?相比成熟作者,肯定有难度,原因是多方面的。
正常情况下,你若有存稿,从投稿开始的前四个月是发表上升期。从混个脸熟到编辑认可
问题是,你知道编辑看稿率是多少吗?全国投稿那么多,编辑看不来
大概也就20%吧
这就是,你的文章首先要到达编辑邮箱,其次是编辑要看到你的稿子
这就是,你的文章首先要到达编辑邮箱,其次是编辑要看到你的稿子
编辑审稿周期,也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一稿多投。这问题其实不存在什么偏见,鲁迅的文章到现在还不是再卖吗
投稿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反过来,也非常影响着我们坚持写新作品的方向,通过积累用稿行情,了解稿费行情,没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作基础,是不可能实现更高写作目标的。大家需要知道,有时候确实不是你的稿子问题,是被其他作者投稿埋没了,编辑根本没来得及打开你的投稿所致。
作为新手作者,守住已有阵地还算容易,坚持供稿即可,但要攻占新的阵地,是需要加倍努力的。因此我要说,坚守阵地再拓展,是我们写作的最好方向和动力。不仅要保持住写作激情,更要坚守住投稿热情。
坚守阵地写新稿,拓展阵地则需要一些技巧的,下面列举几种:
坚守阵地写新稿,拓展阵地则需要一些技巧的,下面列举几种:
二,一稿多投,是技术性投稿。关于一稿多投的现象,网上有各种评论和方法,作为新手作者,一投多投是见效的。前面说过,即使同城投稿,编辑阅读率偏低的情况下,是有一定好处。
你想想,如果是新手,偶尔投一篇,能给编辑留下多少印象
老师,大部分泥牛入海呀。
所以,要让编辑经常看到你的稿子。当然,稿子质量不能太垃圾
多了解你的下家吧。不然还是泥牛入海
三,主攻新稿,是方向性投稿。写新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只有不停地创作新作品,才为后续投稿做好储备。首先写作有方向,针对报刊杂志用稿风格写作,才有方向地投稿。
如果不了解报刊杂志,几乎等同于你在做无用功。文学作品除外
四、拓展文体,是多向性投稿。
如果你一直坚持某一文体写作,发表效果可以越来越窄,原因是相应的报刊杂志,不可能一直采用你的稿子,这就必然带动我们拓展文体写作,更多方向发展,会直接带动发表量上升。五、拓展题材,是内容性投稿。
写作题材够宽,亲子、旅游、休闲、健康等生活类稿件需求量较大,除了文学写作之外,如果在题材上有所拓展,且稿子成熟,发表量和效益会上升。很多人说,我就坚持写小说。那就写吧,也是一种选择
七、写约稿,是针对性投稿。
写作是自己走出来的,更是长期坚持、勤奋和努力地写作,才有更多编辑主动找上门来,向你约稿。这也是逐步成为成熟作者的关键一步,大家看到有很多约稿,自己不会写或写不好,就需要努力进取,多学习多思考,上稿几率会大大增加。八、打时间差,是目标性投稿。
尤其是杂志,严格把握各杂志间的审稿周期,提前备好稿件并投稿,了解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再打时间差向不同编辑进行供稿。最后,还有一种投稿,谁给钱多就给谁写
投稿秘诀:
1.胆大心细;2.有的放矢;3.针对用稿风格,学会变通;4.写作与投稿并行并进;5.写作上,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6.多存稿,见约稿而投稿;7.直通投稿比邮箱投稿见效快!
那么再说说报纸副刊,文学副刊除外,比如小小说等
前面说过,报纸是快餐。发表之后就见光死,现在有了互联网,在网上搜索到,几乎也没多少人问津了
比如诗歌、散文、小小说、笔记故事等,国庆、中秋节来,你得提前一周及十天就写好并投出去
当你看到普天盖地全是中秋节的文章发表,你才知道再写就迟了。要等明年再投稿
高手怎么做的?夏天的时候写秋天的稿子了
你总比较别人慢很多,泥牛入海是一定的有的写好也不投,而是见时机再投的大家看过意林、青年文摘吧,那么素材稿,如果你从发现素材到写成稿,高手已经投出去了呀
你还在到处聊天八卦,人家却在满门心思找素材写作
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域外旅游的稿子
报纸副刊上那些域外旅游的稿子是真的吗?真实情况是80%是假的,写文章就是做文章,是做出来的一个作者今天去了德国,明天去了意大利,这个作者真有闲有钱呀
很多只不过把国内的故事换个地方而已
现实的真实性,未必带来文章的真实
那些小说难道都是写真人真事吗?可想而知啊
再深入地讲,比如在国外过节,你写什么?
你总不能写在美国过圣诞节吧,我相信你写的再好,也不一定发表就好
如果你写在美国过中秋节,哈哈,发表十几家报纸是没问题的。这能懂吗
这就相当于,在魔都大上海吃到了羊肉泡馍一样,玩的就是差异性
跟国情没关系。在国外过中国节,你再深入想一想
你不能说在韩国吃泡菜,也写?
比如你提前十天想一想,中秋节快到了,我是不是写首诗歌?
比如写中秋月儿圆。你千万别拿个性当才气,会拍马屁就行,不超过20行投报纸
月儿圆啊,太圆了,咋就那么圆。这一通拍下来,就成诗歌了,哈哈
报纸副刊要就是新颖、独特、有趣
就像当年拍花草的马屁当情诗一样。不就是想发表嘛,没办法
写杂志,说白了,选题最重要
写杂志就是抢选题
所以要说,文学作品偏重于思想输出,素材文章偏重于价值观输出。物通情,事通理,事物通情理,写来写去,也就这些人情世故吧
今天的课不算多,整理一下就,文体意识——文体辨识度要高,就是所谓的文体鲜明特征,结构思维——辨识度;当然还有你的语言文字要过关
在我多年的写作培训中,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写的要多。可以不是职业,但不可以不讲究专业
什么打酱油呀、当作爱好呀、是种生活方式呀。但我说,没稿费是不写的如果想真正当回事,要么写就坚持勤奋和努力,要么随便看看打发时间
少走些弯路。如果有些东西不讲出来,大家再写几年,还是原地打转,不知道实情
所以,我还是发一下广告,如果想学,可以跟我来
老师,我认为大部分人是这样想的,只要能发表,稿费也不计较的。
这可以理解的。如果生活中不缺少那一些稿费,可以玩玩文学。但不被文学玩了就OK
一开始不计较,发了几十篇以后,就开始有想法了。。
但我要说的,完全靠投稿软件是死办法,强大的投稿软件,是可以再进一步开发的。
我再说一个,杂志缺稿吗?我真实地说,编辑天天急,缺稿
我再说一个,杂志缺稿吗?我真实地说,编辑天天急,缺稿
那你投稿为什么不用?有多种可能。首先是不怎么看自然来稿
那你投稿为什么不用?有多种可能。首先是不怎么看自然来稿
很清楚新手不了解杂志
还有。杂志缺稿怎么办?
补稿谁补?新手,这时候编辑就向合作作者催稿,在什么时间拿出稿子来
很多编辑都有自己的供稿作者群
我为了给杂志补稿,不知多少通宵达旦
都有自己的成熟作者
你看到杂志上的作者署名了吗?其实两三个作者就拿下了
只是署名是笔名我说的不是文学杂志
知识窗杂志编辑就直接管我要过历史稿
写作有两条路,一是作家之路,一是专家之路
这都是小稿我只能写小稿,大稿写不来李老师我一般都是邮箱投稿,什么是直通啊?直接给编辑吗?
比如作者是情感作者,这一领域写时间长了,就成了情感专家了,哈
直通投稿,就是作者直接向编辑供稿,QQ传,几分钟就确定用不用
这篇不行,要求作者再写。跟催命一样,所以成熟作者是停不下来的还可以这样啊,熟的编辑我也是邮箱,原来还可以走直
高质量的稿子都是磨出来,再加点技巧
投稿渠道报纸杂志上都有的,那也可以理解为撞大运,因为每个编辑另外都会有直接联系方式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