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精神,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治理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三、主要目标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普遍践行;各级各类小学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起始年级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课程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尊重教育规律,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
四、组织机构
市教育局成立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师资管理科和宝鸡教育学院、市教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全面负责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协调、部署安排、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基础教育科:制定全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负责每月信息报送、综合协调和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排查整改等工作。
2.职成教科:负责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幼小衔接专项治理排查整改等工作。
3.师资管理科: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负责指导督促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分级、分类做好师资培训等工作。
4.宝鸡教育学院:科学制定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教师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专项培训。
5.市教研室:围绕幼小衔接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引导广大校园长和教师转变转念,提高科学育人能力。
五、重点任务
1.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得采用课堂集中授课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不组织练习写拼音、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2.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指南》和《小学一年级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南》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相应教学内容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不得加快教学进度。结合小学新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校外培训机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坚决禁止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
六、工作要求
1.明确治理任务。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县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xx规范〔2019〕6号)精神,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扎实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等提出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推进育人观念转变,完善教学实践。
2.加强排查整改。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实际组建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要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坚持每月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3.实行承诺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和小学、幼儿园要公开承诺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科学育人方法和规范育人行为。各县区教育局、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小学和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着位置张贴,接受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学科教师就做好“去小学化”教学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签订承诺书,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4.强化培训指导。宝鸡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市、县区教研室要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确保基层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在规范幼小衔接方面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5.健全长效机制。各县区教育部门要加强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督促检查,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建立幼小衔接工作月报制度,定期报送本县区幼小衔接工作进展情况,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各县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
6.重视宣传引导。各县区教育、教研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广播等多渠道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专题报告等形式,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念、教育观念、成才观念,引导社会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引导家长认清“拔苗助长”的危害,纠正“抢跑”心态,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请各县区于2019年4月18日前将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报市教育局。同时从2019年4月起,每月18日前请各县区治理行动进展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第二篇: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精神,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治理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三、主要目标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普遍践行;各级各类小学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起始年级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课程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尊重教育规律,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
四、组织机构
市教育局成立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师资管理科和宝鸡教育学院、市教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全面负责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协调、部署安排、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基础教育科:制定全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负责每月信息报送、综合协调和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排查整改等工作。
2.职成教科:负责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幼小衔接专项治理排查整改等工作。
3.师资管理科: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负责指导督促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分级、分类做好师资培训等工作。
4.宝鸡教育学院:科学制定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教师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专项培训。
5.市教研室:围绕幼小衔接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引导广大校园长和教师转变转念,提高科学育人能力。
五、重点任务
1.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得采用课堂集中授课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不组织练习写拼音、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2.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指南》和《小学一年级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南》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相应教学内容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不得加快教学进度。结合小学新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校外培训机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坚决禁止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治理任务。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县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教规范〔2019〕6号)精神,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扎实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等提出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推进育人观念转变,完善教学实践。
(二)加强排查整改。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实际组建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要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坚持每月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行承诺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和小学、幼儿园要公开承诺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科学育人方法和规范育人行为。各县区教育局、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见附件),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小学和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着位置张贴,接受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学科教师就做好“去小学化”教学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签订承诺书,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强化培训指导。宝鸡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市、县区教研室要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确保基层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在规范幼小衔接方面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五)健全长效机制。各县区教育部门要加强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督促检查,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建立幼小衔接工作月报制度,定期报送本县区幼小衔接工作进展情况,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各县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纳入目标考核范畴。
(六)重视宣传引导。各县区教育、教研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广播等多渠道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专题报告等形式,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念、教育观念、成才观念,引导社会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引导家长认清“拔苗助长”的危害,纠正“抢跑”心态,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精神,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治理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三、主要目标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普遍践行;各级各类小学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起始年级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课程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尊重教育规律,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
四、组织机构
市教育局成立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师资管理科和宝鸡教育学院、市教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全面负责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协调、部署安排、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基础教育科:制定全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负责每月信息报送、综合协调和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排查整改等工作。
2.职成教科:负责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幼小衔接专项治理排查整改等工作。
3.师资管理科: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负责指导督促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分级、分类做好师资培训等工作。
4.宝鸡教育学院:科学制定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教师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专项培训。
5.市教研室:围绕幼小衔接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引导广大校园长和教师转变转念,提高科学育人能力。
五、重点任务
1.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得采用课堂集中授课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不组织练习写拼音、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2.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指南》和《小学一年级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南》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相应教学内容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不得加快教学进度。结合小学新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校外培训机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坚决禁止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治理任务。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县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教规范〔2019〕6号)精神,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扎实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等提出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推进育人观念转变,完善教学实践。
(二)加强排查整改。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实际组建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要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坚持每月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行承诺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和小学、幼儿园要公开承诺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科学育人方法和规范育人行为。各县区教育局、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见附件),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小学和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着位置张贴,接受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学科教师就做好“去小学化”教学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签订承诺书,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强化培训指导。宝鸡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市、县区教研室要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确保基层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在规范幼小衔接方面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五)健全长效机制。各县区教育部门要加强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督促检查,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建立幼小衔接工作月报制度,定期报送本县区幼小衔接工作进展情况,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各县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纳入目标考核范畴。
(六)重视宣传引导。各县区教育、教研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广播等多渠道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专题报告等形式,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念、教育观念、成才观念,引导社会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引导家长认清“拔苗助长”的危害,纠正“抢跑”心态,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请各县区于2019年4月18日前将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报市教育局。同时从2019年4月起,每月18日前请各县区治理行动进展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发文字号:宝市教发〔2019〕166号)
第四篇:幼小衔接方案 文档
曙光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14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4年2月—3月)
1.以年级为大单位各班为小单位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每个班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小衔接指导策略”科学制定的发难。(见附件1)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在各个途径查询资料、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指南》,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14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附件1:
.幼小衔接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了入港建议,认为结局幼小衔接问题,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必须进行幼小的双向改革;正确认识儿童发展中学前和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前提;明确幼小双方的教育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在衔接中,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适应工作;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长工作、做好组织工作等。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幼小教育的平等合作关系,推行多方位的幼小衔接措施,包括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幼小课程衔接、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搭建幼小衔接教研平台等。具体的策略有一下几方面:
1.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进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们将在小学中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并且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将转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其生活作息时间也有所改变;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这些变化,都提醒我们要注意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理、自立,以更好地适应生活。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还应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到了大班的第二学期,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幼儿的直接辅导。教师在提出活动的要求后,可让幼儿自己去完成,并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争取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周围的事物往往会影响儿童对完成当前任务的兴趣,经常会在完成任务时由于周围事物的影响转移注意力而中途放弃,所以逐步引导儿童在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可以通过让幼儿做一些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的坚持性、自制力逐步提高。
4.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小巧安全、简洁实用的学习用品;调整好幼儿的作息规律,一般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 点睡,至少保证10 小时的睡眠。
5.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交流。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教师适时介绍这些场所的作用,观摩小学生上课的情形。例如,看小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小学生如何注意听讲,如何摆放学习用具的。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这些场所的作用,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起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幼小衔接工作既是孩子外部学习的环境的衔接,又是孩子内部学习精神的衔接,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希望我们共同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幼小衔接方案
红黄蓝幼儿园幼小衔接之参观小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熟悉小学环境,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通过集中教育、体验、感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愿望。
3.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提前于小学联系负责人做对接工作,安排一名小学教师做介绍。
2.给孩子做好教育,带着问题去参观,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与要求,并提醒幼儿外出参观活动要注意安全及不影响小学生学习等事项。3.发活动通知,做好参观准备(路线、饮水等)。
三、活动地点:实验小学
四、活动时间:2018年5月21(周一)上午8:00-12:00准时出发。
五、活动参与人员:大班教师6人、大班幼儿43人、行政人员2名。
六、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及接待安排
活动一:进入校园整理队伍(1)时间:8:30-8:40;(2)地点:运动场
(3)活动内容:到达目的地马上清点人数,安抚好幼儿心情,班主任老师整理好队伍,按照两列纵队站立。
(4)具体分工:田如洪、陈运琴负责。活动二:观看升旗仪式
(1)时间:8:50-9:20;
(2)地点:运动场;
(3)活动内容:参观实验小学升旗仪式;
(4)具体安排:田如洪、陈运琴负责,胡玉负责安排4名带飘带的礼仪队同学负责引导参观的小朋友和随行老师在升旗仪式教师方队的两侧站立,观摩升旗仪式活动。
活动三:感受班级氛围(1)时间:9:20—10:00;
(2)地点:一号会议室;
(3)内容:听一节一年级的课;
(4)负责人:龙中元,负责安排一名一年级教师上一堂课,(5)具体安排:
请相关人员提前做好课程安排,认真组织,妥善安排活动,志愿者按照每班两名带队。
活动四:参观校园文化(1)时间:10:10—11:20;
(2)地点:学校风雨教室和乡村学校少年宫
(3)活动内容:参观小学环境,操场、教室、走廊、少年宫等。(4)具体安排:罗艺负责提前将少年宫各功能室打开,分别由石昌海、张振中、田如洪、陈运琴、龙中元负责陪同参观并解说。
活动五:合影留念
(1)时间:11:20-11:40;(2)地点:乡村少年宫楼前;
(3)活动内容:活动小结,合影留念;(4)具体安排:石昌海副校长负责组织和总结。七:工作要求:
1.幼儿(穿园服)统一组队步行出发。
2.早上7:50前全部幼儿回园吃早餐,8:00准时从幼儿园出发,请大家尽量提前入园,切勿迟到,过时不候!
3.在实验小学校门口由班主任介绍校牌,小学的校名。4.参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1)在参观过程中要仔细看,不随便离开队伍。(2)不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乱扔垃圾。
5.延伸活动: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我参观的小学》。
2018
实验小学联系人:田如洪主任***
印江红黄蓝幼儿园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