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一个低智商的孩子》阅读答案
雁别翅
(1)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正在读读高二年级的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被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叫到办公室。心理学家对他说:“琼尼,我看过了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对于你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仔细研究过了。
(2)“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插嘴道。
(3)“问题就在这里,”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4)马汶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上大学。”
(5)琼尼.马汶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在存钱,他们是在为儿子上大学而作准备。这一点,马汶是最清楚不过的。
(6)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尽管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可是既然父母希望他上大学,他就只好十分用功地去读那些他显得非常吃力的课程。
(7)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说:“人们的才能各种各样,琼尼,”他顿了一下,继续他的理论,“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8)马汶从此再没去上学。
(9)那时城里活计难找。马汶找到一份替人整理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他是个认真而又勤勉的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地研究那些花草,想它们怎样才能更美丽地装点人们的生活。他常常替人出主意,帮助人们把门前那点有限的空隙精心装点;他对颜色的搭配更是行家,经他布置的花圃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10)不久,顾主们开始注意到这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11)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也许这就是机遇——马汶注意到有一块污泥浊水、满是垃圾的场地。作为一个园艺工个人,他似乎对这个地方更加敏感。于是,他走上前去,向参议员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花园?”
(12)参议员告诉他:“市政厅缺这笔钱。”
(13)马汶说:“我不要钱,只要允许我办就行。”
(14)这使参议员大为惊异——他从政以来,还不曾碰到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但是,他马上从这孩子热诚的表情中得知:这不是玩笑。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
(15)马汶走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地了。
(16)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目的地。他的行动马上得到了知情者的有力支持——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了许多树苗;一些相熟的主顾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去剪玫瑰插枝;有的陌生人还提供了篱笆用料。这消息传到本城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主立刻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17)人们的热心相助更坚定了马汶的信心。他更勤劳地操作着,更精心地设计着。每天很早,人们便看到他那忙碌而敏捷的身影。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18)这一下,全城的人都在谈论,说一个年轻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小小的公园又是一个生动的展览橱窗,人们凭它看到了琼尼.马汶的才干,一致公认他是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
(19)现在的马汶已经是加拿大知名的风景园艺家。虽然至今他也没学会说法国语,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色彩和园艺是他的特长。他使他已年迈的父母感到了骄傲,这不光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且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弄得无比舒适、漂亮——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
(选自《品读》.10.总478期)
小题1:除了智商低的遗憾以外,文中的马汶拥有哪些长处?(4分)
小题2:请概括(5)(6)两段的内容,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2)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
小题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2)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小题5:从马汶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它让你由此而产生了哪些思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做事认真而又勤勉;②手艺非常出色;③善于抓住机遇;④凭借自己的才干赢得人们支持;⑤给人们带去美好,成为了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答到一点1分,答到4点就可得4分。)
小题2:(4分)①交代马汶的家庭情况(1分)、参加智力竞赛的结果和独特的心理活动(1分)。②使用插叙(1分),为下文写马汶不再去上学而改做园艺工人,最终成为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埋下伏笔(1分,只答埋下伏笔,没答具体内容不得分)。
小题3:(4分)(1)“心理学家”使用“有点”和“恐怕”两个词,分别表示限制和猜测(1分),他委婉地告诉马汶,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马汶已经不适合继续上学了(1分)。(2)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表面上是说后面机遇的到来是偶然的,实际上暗地里强调的是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1分)。
小题4:(4分)(1)使用借代(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马汶的才能——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1分)。(2)使用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具体形象地展示马汶取得的成功——把一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1分)。
小题5:(4分)①上学读书并不是每个人的唯一出路(1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勤奋努力地发展这个特长,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1分)。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学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而“因材施教”(1分);我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我怎样为这个特长而努力……(1分)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尽管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他是个认真而又勤勉的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地研究那些花草,想它们怎样才能更美丽地装点人们的生活”;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周围的人的热心帮助。
小题2:试题分析:5、6两段交代了马汶的家庭情况、参加智力竞赛的结果和独特的心理活动。同时,使用插叙,“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为下文写马汶不再去上学而改做园艺工人,最终成为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埋下伏笔。
小题3:试题分析:(1)“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句中的加点词“有点”和“恐怕”分别表示限制和猜测,其实是心理学家委婉地告诉马汶,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马汶已经不适合继续上学了。(2)“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一句连用三个“凑巧”,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后面机遇的到来是偶然的,实际上暗地里强调的是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
小题4:试题分析:(1)“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这句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汶修建花木的技艺之精巧和高超。(2)“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这句属于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垃圾场经过马汶的修剪后,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的情景。
小题5:试题分析:文中的马汶,因为在功课上并不是很出色,他离开了学校,可是“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
篇2:一个低智商的孩子 阅读及答案
一个低智商的孩子 阅读及答案
一个低智商的孩子
雁别翅
(1)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正在读读高二年级的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被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叫到办公室。心理学家对他说:“琼尼,我看过了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对于你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仔细研究过了。
(2)“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插嘴道。
(3)“问题就在这里,”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4)马汶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上大学。”
(5)琼尼?马汶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在存钱,他们是在为儿子上大学而作准备。这一点,马汶是最清楚不过的。
(6)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尽管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可是既然父母希望他上大学,他就只好十分用功地去读那些他显得非常吃力的课程。
(7)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说:“人们的才能各种各样,琼尼,”他顿了一下,继续他的理论,“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8)马汶从此再没去上学。
(9)那时城里活计难找。马汶找到一份替人整理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他是个认真而又勤勉的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地研究那些花草,想它们怎样才能更美丽地装点人们的生活。他常常替人出主意,帮助人们把门前那点有限的空隙精心装点;他对颜色的搭配更是行家,经他布置的花圃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来源:学_科_网]
(10)不久,顾主们开始注意到这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11)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也许这就是机遇——马汶注意到有一块污泥浊水、满是垃圾的场地。作为一个园艺工个人,他似乎对这个地方更加敏感。于是,他走上前去,向参议员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花园?”
(12)参议员告诉他:“市政厅缺这笔钱。”
(13)马汶说:“我不要钱,只要允许我办就行。”
(14)这使参议员大为惊异——他从政以来,还不曾碰到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但是,他马上从这孩子热诚的表情中得知:这不是玩笑。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
(15)马汶走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地了。
(16)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目的地。他的行动马上得到了知情者的有力支持——一位热心 的朋友给他送来了许多树苗;一些相熟的主顾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去剪玫瑰插枝;有的`陌生 人还提供了篱笆用料。这消息传到本城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主立刻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17)人们的热心相助更坚定了马汶的信心。他更勤劳地操作着,更精心地设计着。每天很早,人们便看到他那忙碌而敏捷的身影。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18)这一下,全城的人都在谈论,说一个年轻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小小的公园又是一个生动的展览橱窗,人们凭它看到了琼尼?马汶的才干,一致公认他是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
(19)现在的马汶已经是加拿大知名的风景园艺家。虽然至今他也没学会说法国语,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色彩和园艺是他的特长。他使他已年迈的父母感到了骄傲,这不光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且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弄得无比舒适、漂亮——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
( 选自《品读》2012.10.总478期)
13.除了智商低的遗憾以外,文中的马汶拥有哪些长处?(4分)
14.请概括(5)(6)两段的内容,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2)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
16.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2)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17.从马汶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它让你由此而产生了哪些思考?(4分)
13.(4分)①做事认真而又勤勉;②手艺非常出色;③善于抓住机遇;④凭借自己的才干赢得人们支持;⑤给人们带去美好,成为了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答到一点1分,答到4点就可得4分。)
14.(4分)①交代马汶的家庭情况(1分)、参加智力竞赛的结果和独特的心理活动(1分)。②使用插叙(1分),为下文写马汶不再去上学而改做园艺工人,最终成为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埋下伏笔(1分,只答埋下伏笔,没答具体内容不得分)。[来源:学,科,网]
15. (4分)(1)“心理学家”使用“有点”和“恐怕”两个词,分别表示限制和猜测(1分),他委婉地告诉马汶,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马汶已经不适合继续上学了(1分)。(2)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表面上是说后面机遇的到来是偶然的,实际上暗地里强调的是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1分)。
16.(4分)(1)使用借代(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马汶的才能——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 茂美丽(1分)。(2)使用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具体形象地展示马汶取得的成功——把一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1分)。
17.(4分)①上学读书并不是每个人的唯一出路(1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勤奋努力地发展这个特长,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1分)。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学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而“因材施教”(1分);我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我怎样为这个特长而努力……(1分)
篇3:一个影子似的孩子阅读答案
季羡林
①有道是老马识途,又说姜是老的辣。意思无非是说,人老了,识多见广,没有没见过的东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迹遍三大洲,见到的人无虑上千,上万,甚至上亿。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②什么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来到庐山,在食堂里,坐定了以后,正在大嚼之际,蓦抬头,邻桌上已经坐着一个十几岁的西藏男孩,长着两只充满智慧的机灵的大眼睛,满脸秀气,坐在那里吃饭。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我正在心里纳闷,然而,一转眼间,邻桌上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来去飘忽,活像一个影子。
③最初几天,我们乘车出游,他同父母一样,从来不参加的。我心里奇怪:这样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不知道闷在屋里干些什么?他难道就不寂寞吗?一直到了前几天,我们去游览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车子上忽然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小男孩。他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浮现着甜蜜温顺的笑意,仍然像一个影子。
④从花径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锦绣谷,长约一公里,左边崇山峻岭,右边幽谷深涧,岚翠欲滴,下临无地,目光所到之处,浓绿连天,是庐山的最胜处。道狭人多,拥挤不堪。我们这一队人马根本无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谁也不结伴,一个人踽踽(jǔ jǔ)独行。有时候,我想找他,但是万头攒动,宛如汹涌的人海,到哪里去找呢?但是,一转瞬间,他忽然出现在我们身旁。两只俊秀的大眼睛饱含笑意,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息也没有。可是,又一转瞬,他又不知消逝在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飘忽又飘然而至,不声不响,活像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⑤又一次,我们游览龙宫洞,小男孩也去了。进了洞以后,光怪陆离,气象万千。我们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里,目不暇接。忽然抬头,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转眼又不见了。等我们游完了龙宫,乘坐过龙船以后,我想到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得哪里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门,却见他一个人早已坐在石桌旁边,静静地在等候我们,满脸含笑,不声不响,又活像是我们的影子。
⑥我有时候自己心里琢磨:这小男孩心里想些什么呢?前两天,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下了一阵庐山式的暴雨,白云就在门窗间飘出飘进,转瞬院子里积满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们的餐厅同寝室是分开的。在大雨滂沱中,谁也回不了寝室,都站在那里着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小男孩已经走出餐厅,回到寝室,抱来了许多把雨伞,还有几件雨衣,一句话也不说,递给别人,两只大眼睛含满笑意,默默无声,像是我们的影子。我心里和眼前豁然开朗:在这个不声不响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来竟然蕴藏着这样令人感动的善良与温顺。我不禁对这个平淡无奇的孩子充满了敬意了。
⑦我从来不敢倚老卖老,但在下意识中却隐约以见过大世面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开了一次眼界,遇到了这样一个以前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衣饰举动都纯朴得出奇,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从他身上,我们不是都可以学习到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吗?
1.画出文中表现孩子“来去飘忽”的语句。
2.作者写这个“影子似的孩子”是想表达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1.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我正在心里纳闷,然而,一转眼间,邻桌上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来去飘忽,活像一个影子。
一直到了前几天,我们去游览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车子上忽然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小男孩。他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浮现着甜蜜温顺的笑意,仍然像一个影子。
我们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里,目不暇接。忽然抬头,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转眼又不见了。等我们游完了龙宫,乘坐过龙船以后,我想到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得哪里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门,却见他一个人早已坐在石桌旁边,静静地在等候我们,满脸含笑,不声不响,又活像是我们的影子。
2.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渴望,对这位善良与温顺的孩童的赞美与喜爱。
篇4: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阅读答案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的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油加利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文章题目中“你们”指的是谁?用这种称谓有何好处?(2分)
2.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分)
3.文中画横线句表达了这位母亲什么心理?(2分)
4.体会文中画波纹句里“欢然”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5.从修辞句式的角度,用“……好,好在……”的句式,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2分)
参考答案:
1.社会、世界显得自然亲切
2.文章通过写一位母亲送孩子上学,反映了父母尤其是社会对教育孩子的责任是重大的
3.表达了她强烈的忧虑和焦虑的心理
4.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去上学的新奇、喜悦的心情
5.如“比喻、排比”的运用;如“疑问句”的大量使用,引人思索,也使文章内容逐步深入。
篇5:《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阅读及答案
张晓风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 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里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回来。
⑧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引之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 ?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个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B.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C.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D.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2.文章加粗的.欢然和循规蹈矩分别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其中第9段主要写了我哪些忧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人称很有特色。你、我、他均有使用,试从选文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欢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的心情。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且略显胆怯的心理。
3.我对于他将获取什么样的知识的忧虑。
4.同意,它是有象征意义的,只是要说明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母亲的庇护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一辈子都为孩子做决定。他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母亲不可能完全掌握,终有一天孩子是会独立的。
不同意的理由:不应简单地将母子关系看成是借来的琴弦,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不能将孩子一推了之,母亲不应包办,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意思对即可)
5.文章第⑧段的你指代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不唯一)
篇6:《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桉树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行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书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时,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醍醐:_________________
②糟粕:_________________
2、把城市当作“你们”,有什么用意?
3、“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我”为什么感到恐惧呢?
4、在原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5、本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你的父母一定是爱你的,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父爱或母爱吧。
参考答案:
1、①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清醒。②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2、拟人写法,写出了一个母亲对她孩子的担心和忧虑。
3、因为城市的马路交通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充满了危险,城市里的各种教育乃至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给予孩子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4、比喻的艺术效果是生动、形象、具体地写照事物。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