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阅读答案

隐身人阅读附答案(共8篇)

隐身人阅读附答案(共8篇)



篇1:隐身人阅读附答案

隐身人阅读附答案

晚上。父子俩吃晚饭的时间。 男孩因情绪上的低落,比平日里显得更加顽劣。他故意将整勺子的米饭撒在饭桌上,蜷着手,伸出舌头,直接去饭桌上舔舐。像一条小狗。

巴顿,好好吃饭!

男孩不予理会。伸着舌头,继续去舔饭桌上的米粒。 巴顿,你这样做,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

男孩愣住了。那声音有些异样,像动画片里某个卡通人物在说话。那声音,并不是从父亲的嘴巴里发出来的。因为听到第一句话后,他翻着眼睛正在看父亲,见父亲的嘴巴一动未动。

谁在说话?男孩问。

谁在说话?他的父亲也这样问。嘴巴奇怪地扭动了一下。

上床之前,男孩无数次听到了那个声音在同他说话。那个奇怪的,貌似卡通人物发出的声音。

巴顿,你该吃个苹果吧!要注意营养搭配。

巴顿,你看电视不要离得那么近好不好,这样对眼睛不好。

巴顿,你洗脚了吗?小屁屁洗了吗?

每听过一句,男孩便会问他的父亲一句:他在说话。他刚刚又在和我说话。你难道没听到吗?

他的父亲却每次都在摇头。并显得很吃惊的样子。他以为男孩在说胡话,摸了摸... 男孩的额头。

这多么奇怪。男孩想。这就像父亲曾对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只有聪慧的孩子才可以听到精灵在说话。那是孩子独享的权利。那天晚上,男孩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乖巧。他饭后吃了一个苹果。只看了一会儿电视,便主动把遥控板让给了他的父亲。这多么出色! 只是躺到床上之后,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有些忐忑地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觉得那个和我说话的人,是我妈妈只有我妈妈才对我说过那样的话 怎么会呢!父亲说,你是不是又想她了? 嗯男孩点头。

父亲摸了一下....

男孩的脸,想了想,有些伤感地说,那好吧!我们睡吧。看我在梦里会不会遇到你妈妈,如果遇到了,我就问一问她,问她是不是偷偷回来了。

第二天,父亲照例早早上班去了。他在一家木偶剧团工作。有演出任务时,他便不能留在家里照顾男孩。早饭留在餐桌上。这是星期天,幼儿园放假。如果不是公休时间,男孩便要被父亲早早从床上扯起来,睡眼惺忪吃上几口饭,驮在自行车后架上,送到幼儿园去。男孩每天赶到幼儿园的时间,往往要比别的小朋友早一刻钟。而放学后,仍旧比别的小朋友晚走一刻钟,或半小时。有时父亲临时有事,他便要一直在校园里呆到天黑自母亲忽然消失之后,男孩便开始过起了这种孤苦伶仃的生活。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感到与年龄不相称的落寞与疾苦。但现在,妈妈似乎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回归,这种生活会不会结束呢? 但那一整天里,那个声音都未曾出现。空寂的房间内,只能听到男孩落寞的自语声。他试图和那奇怪的声音再次搭讪,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父亲回来时男孩在沙发上睡着了。等父亲把他弄醒,他很快便记起昨晚的话题,他问他的父亲:爸爸,昨晚你在梦里遇到我妈妈了吗?

本阅读试题宁波十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他的父亲正在把饭菜摆上餐桌,解下腰里的.围裙,忙不迭说,遇到了遇到了。

她和你说了什么?

父亲在餐桌边坐下来。替男孩盛了一碗饭,忽然将脸抵近男孩说:

她说,她真的回来了。

是真的吗?男孩兴奋地叫了起来。

是的。父亲说,又竖起食指,抵在唇上。示意男孩说话小声一点。这是个秘密,他说,你妈妈在梦里告诉我

什么秘密?那我怎么看不到她?

她穿了隐身衣

隐身衣!

对!隐身衣

那她怎么不把隐身衣脱下来?

她脱不下来的。你知道那个中了巫婆咒语的公主吗?她变成了一只丑陋的青蛙你妈妈就是这样,她错穿了一件隐身衣,永远都脱不下来了。但她让我转告你,她回家来了,在家里陪着你。

晚上睡下时,男孩问他的父亲,妈妈也和我们躺在一张床上吗?或许会吧?他的父亲疲惫地说。 男孩随父亲到剧团里去过很多次。父亲排练时,他便乖乖坐在台下。他喜欢那些木偶说话的声音,觉得和穿了隐身衣的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像。他在那些声音中间感觉到了温暖和踏实。他觉得他母亲的存在就像一种传奇。为此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隐秘的惊喜。他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慢慢长大。养成了一种自言自语的习惯。

直到男孩上初中那年,父亲做了一次声带息肉手术后,再不能开口说话。他穿了隐身衣的母亲,从此也消失不见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一年的春节,长大后的男孩陪在妻子和儿子身边,坐在客厅里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

当那个来自宝岛台湾的艺人表演完腹语术时,妻子和儿子完全被惊呆了。他们被他娴熟的技艺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儿子,完全被那个大嘴巴的玩偶迷住了。他跳到父亲身边,嚷着也要买一只那样的玩偶,也要让他的父亲给他讲一段腹语。

做父亲的靠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儿子去看他的脸,发现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11.隐身人的出现对巴顿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1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本阅读试题20宁波十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摸了摸:

(2)摸了一下:

13.巴顿为什么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4分)

14.隐身人的真相呈现前,小说做了哪些铺垫?(4分)

15.小说结尾处,巴顿的脸上为什么淌满了泪水?你体悟到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1. ①巴顿觉得自己是聪慧的孩子,可以听到精灵在说话,于是由顽劣变得乖巧;②巴顿觉得这是母亲以奇怪的方式回归,他不再感到孤苦、落寞,隐身人弥补了他缺失的母爱。③巴顿在和隐身人的对话中,感到温暖和踏实,这让他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慢慢长大。(每点1分,共3分。)

12.(1)父亲用关心的动作,试图消除孩子的怀疑,让孩子相信只有他可以听到精灵在说话,那是他独享的权利。(2分) (2)听说孩子想妈妈后,父亲内心充满了对孩子的怜惜以及一种无奈的伤感。(2分)

13.因为巴顿确信了母亲的存在,觉得母亲穿了隐身衣,时时刻刻在陪伴着他,他的自言自语,就是在和穿了隐身衣的母亲对话。(2分)因为在对话中,巴顿可以得到安慰与温暖,得到一份隐秘的惊喜。(2分)

14. ①那声音有些异样,像动画片里某个卡通人物在说话。②父亲不在家的那一整天里,那个声音都未曾出现。③他喜欢那些木偶说话的声音,觉得和穿了隐身衣的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像。④父亲做了一次声带息肉手术后,再不能开口说话。他穿了隐身衣的母亲,从此也消失不见了。(每点1分。)

15. ①看到台湾艺人表演的腹语术,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明白了隐身人的真相。(1分)②体会到了深沉的父爱:在剧团工作的父亲,用心良苦,利用孩子的童心,借助隐身人,让幼时的巴顿能时时感受到不在场的母爱。(2分)③父亲的爱,缓缓流淌,不曾言说,却能够赶走虚无的寂寞,烛照、温暖人的一生,我们要用心感受、珍惜这份深沉的情感。(2分)

篇2:磨刀人阅读附答案

磨刀人阅读附答案

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因为沉重,所以不摇摆。他走得轻捷而无声,好像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谦卑如夜行。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回头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我住一楼,很快就踅出门来。拿出的是一大一小的两把刀。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他憨然一笑,说:您真逗。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电视里正有一个喜看的剧目,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横竖不过是一把切菜刀,没必要这么讲究。他还是憨然一笑,说:这刀也如人,都有不同的性子,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这是出来做卖的吗?

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便问:您贵庚?他说:都50了。我吃了一惊乡下人论虚岁,说是50,其实是49,与我同龄,却这样老态,让人顿感世道不公,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用等。

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的光阴。拿过另一把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所属,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电视里的剧情虽然感人,但奇怪地,没有了往日的吸引,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再回去观剧,居然感到那里边的泪水与欢笑离人间烟火甚远,有些虚假。

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与:我也是乡下人出身,依乡下的规矩,在手艺人干活的时候,应该有烟茶伺候。在城里混久了,连这最起码的规矩都给忘了,所以请您原谅。

瞧您说的,瞧您说的'。我矮下来的身姿果然平复了他心中的谦卑,他不再推辞。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一个字:贪。

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邻人被惊动,纷纷探出窗,真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以为这正可以回报他的敬业,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呢,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待。

1.文中两次写到电视中一个喜看的剧目,有什么作用?(4分)

2.我对磨刀人的情感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3.文章结尾有何深意?(4分)

4.磨刀人这一形象给我们哪些人生启迪?请分条简述。(6分)

【答案】

1.(4分)初次通过电视剧吸引人写出磨刀人的不引人注目,甚至令人不耐烦;第二次电视剧不再吸引人而写出磨刀人有吸引力、令人注目。(2分)通过对比(或:先抑后扬),用电视剧的遥远和虚假衬托出磨刀人的高尚和真实。(2分)

2.(4分)一开始因磨刀人的寒酸打扮而对他产生同情;接下来因误解磨刀人故意磨蹭而感到不耐烦;在明白磨刀人意图后,为自己的误解而惭愧;最后被磨刀人的高尚精神感动,心生敬意。(一条1分。)

3.(4分)语意双关,表层含义是相信明天磨刀人会来给大家磨刀磨剪子;(2分)深层含义是相信磨刀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品质会感染更多的人,满足人们对真情的期待。(2分)

4.(6分)答案提示:(1)谦卑朴实,待人有诚心;(2)追求完美,做事要细心;(3)面对诱惑,不要有贪心;(4)保持本真,不可欺自心;(5)爱岗敬业,工作要专心;(6)面对商机,不失责任心。(每条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篇3:《雨人》阅读附答案

《雨人》阅读附答案

这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早早地落下了第一场春雨。

我坐在檐下,独自看雨。

透过檐溜,我看见雨中的天地,白花花一片。我看不清这雨是像一颗颗珠子滑落下来,还是像一条条银丝飘飞下来。

能坐在檐下独自看雨,这是难以名状的幸福。

这幸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雨景是看不够的,而且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声音,平添了许多情趣。

以前,我曾发现,当雨从高远的天空飞落下来的时候,就在它碰撞大地的一刹那,那雨滴绽开了一朵朵小小的银亮的雨花。

雨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比昙花还短暂。甚至来不及看清楚,它们就匆匆凋谢了。

然而,今天我坐在檐 下,独自看雨,我却发现了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奇妙的景 象:

当无数的雨点儿落在大地上的时候,它不再闪现银亮 的雨花,而是一落地就变成了数也数不清的雨人。

真的,小小的、亮晶晶的雨人!

我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我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我看见无数的雨人高举起手臂,欢迎天上有更多的雨点儿落下来,也变成雨人。

你好啊,雨人!

二 雨人的合唱

雨人是带着歌声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听见了他们的歌声:

不知道走过多少路程

落地就获得了新生命

他们挽起了手臂载歌载舞。不断地还有新的雨人加入了他们的合唱。那歌声变得更加和谐、嘹亮:

我们是水的精灵

心像水一样透明

我看见雨中的那片空地早已变成了雨人狂欢的广场。它们的歌声盖过了雨声。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坐在檐下独自看雨。我早已沉浸在雨人欢乐的歌声中了:

还要走过很多的路程

去浇灌更多新的生命

拥抱花草树木和幼苗

给世界一个绿色的梦

我已经很久没听到这样的歌声了。这歌声只有雨人才能唱得出。他们的'生命是亮晶晶的,歌声也是亮晶晶的。

我情不自禁地走进雨里,来到雨人中间。他们一点也不惧怕我。

我 蹲下来,双手捧起一个雨人,我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雨人。”他回答。

我又捧起几个雨人,问他们的名字。

他们一齐回答:“我们叫雨人!”

我知道了,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我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三 绿色的梦

我跟着许多雨人走去。

我问:“你们到哪儿去?”

他们回答:“我们去花坛。”

花坛里种着玫瑰、鸢[鸢:念yuān。]尾兰、郁金香……那些花正含苞欲放。雨人一来,它们就开放了,深红色的、淡紫色的,还有雪白的花。

还有许多雨人跳到草坪上,先是落在尖细的草叶上,然后像滑滑梯似的滑进了草坪。草坪更绿了。

还有许多雨人攀上一棵棵小树,先是挂在嫩嫩的树枝上荡来荡去,像是荡秋千;有的躲在一片绿叶下面,像躲在一张绿色的小帐篷里捉迷藏。然后就从树上顺着树干滑下来,钻进树根,不见了。

他们真的去浇灌了许多绿色的生命。雨人带给这世界一个绿色的梦。

啊,快乐的雨人!当许许多多雨人汇合在一起,这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我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个雨人。

我张开双臂迎向天空。

四 我也变成了雨人

我真的变成了一个雨人!

我虽然消失了自己的名字,也变矮了许多,但是,我觉得自己从没有这样轻松、美丽。我像一个玻璃人,通体亮晶晶的。

雨还在下着。又有许多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了亮晶晶的雨人。

如今我也是一个雨人了。我忘记了原来的自己。我和许许多多的雨人聚合在一起。我引领着数不清的雨人,像引领着一条快快乐乐的小溪。

我大声说:“走啊,跟我走,好吗?”

雨人们大声问:“到哪儿去呀?”

我大声说:“我带你们去一个新奇的地方!”

于是,我带着他们走向一条河。这是一条奇怪的河,它凝固在那儿,从不流动。哪怕有微风吹过,也荡不起涟漪。

水中没有鱼。连小蝌蚪也没有。

人们喝了这里的水,会变得很悲伤。

更奇怪的是,人们常常听见河水的呜咽,随后,水就涨了上来。

远远近近都知道这里有一条奇怪的河。不知是谁,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泪河。

我和雨人走向那条泪河,跳进去,和它融汇在一起。

泪河不再凝固,它开始流动。我看见河面上荡起一层层银亮亮的涟漪,细细地望去,就像粲然的笑。

人们都知道,是雨人给这里带来了一条新的河。

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过多久,这河里有了鱼,有了虾,也有了小蝌蚪。

鹅呀、鸭呀,也常常来这里戏水,整天唱着歌。

无论谁喝了这河里的水,都不再悲伤,都会像雨人那样快乐。

这一天,我告别雨人。我们用歌声话别:

我们是水的精灵

心像水一样透明

给生活送去快乐

把这世界洗干净

至今,我仍常坐檐下,独自看雨。

有许多人叫我雨人。我微笑,点点头。

14. 结合选文内容,从“雨人”的角度给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拟个相应的题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在“绿色的梦”这个部分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画面内容

第一幅画面 ①

第二幅画面 ②

第三幅画面 ③

16. 把“雨人”的歌声连起来读一读,体会“歌声”在文章中起到了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果你也变成了一个“雨人”,你会带领“雨人”去 做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4. (2分)①雨人的降生 ②雨人的永生

15. (3分)①花坛浇花 ②草地润草 ③浇灌树木

16. (4分)①表达主题思想。 ②连接文章内容。

17. (4分)答案示例:我会带领“雨人”去永定河丰富永定河的河水,使古老的永定河焕发出新生。

篇4:人木三分阅读附答案

人木三分阅读附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人木三分

王羲(xī)之是东晋时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人都把他写的'字收藏起来。

一次,他看到一个卖扇子的老婆婆叫卖了很久也没人购买,于是,就在她的每把扇子上都题了几个字,结果扇子立刻被抢购一空。

还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在木板上,让雕刻工人把它们刻下来,工人们刻字时,发现墨迹一直透入木板有三分深,都十分佩服。

成语“入木三分”就是这样来的。

1.句式练习。

王羲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

妈妈

2.“佩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文中谁佩服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的“羲”字共有( )画。文中写了( )件事来表现王羲之书法艺术水平很高

参考答案:

1.妈妈是一名老师。

我是一个小学生。(答案不唯一)

2.敬佩的意思。雕刻工人们佩服王羲之。

3.十六;两

篇5:泽州晋城人阅读附答案

泽州晋城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日:“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于/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参考答案:

(一)(19分)

10.B(根据文意,应如此停顿。)

11.C(内艰指遭母丧。)

12.C(“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是大败敌军之后的.事情。)

(10~12题每题3分)

13.(1)段思恭到任后,纠正冯继业的错误,安抚少数民族,探访寻求百姓的苦难,都逐条上奏请求免除(相关)弊政。(5分)

(2)从京城送来的文书,(段思恭)命令(通判)送到他的住所,事情多有延误。(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恩荫奏请代理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亲人,(后)奉旨入京参加会试,改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赐给绯色的官服。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作掌书记。刘继勋入京谒见天子,适逢契丹军进入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州帅,段思恭晓以利害关系,拒绝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隐帝时期,发生蝗灾,(皇帝)下诏到各处山川祈祷。段思恭进谏说:“赦免过错,宽恕罪行,审议案件,放宽刑罚,如果诉讼公平适当,那么天灾就不会发生。希望(陛下)命令各州迅速判决不轻易用刑,不要使案件随意拖延,一定会带来祥和之气。”(皇帝)听从了他的谏议。周显德年间,(段思恭)制定滨州田亩赋税,世宗赞许他,赏赐金鱼袋及紫衣。父亲去世,(他)守丧期满除服,被授予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合人众,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害怕不能抵挡,将要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军士都迟疑不决没有斗志,段思恭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在这种情势下,众军奋勇,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圣旨拿用于供奉的钱帛奖赏士兵。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适逢冯继业从灵州带着全宗族前来朝觐,皇帝让段思恭代替管理灵州,于是告诉他说:“冯继业说灵州不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不能安抚,还是你去吧!”段思恭说:“我奉旨前去,一定能够治理好。”皇帝(很)赞赏他。段思恭到任后,纠正冯继业的错误,安抚少数民族,探访寻求百姓的苦难,都逐条上奏请求免除(相关)弊政。不久回鹘使臣入朝进贡,路过灵州,在集市做交易,段思恭派官吏去买硇砂,官吏计较价格,跟回鹘使臣争论起来。段思恭放了官吏,(却)拘系了回鹘使臣,几天后(才)赦免。使臣回去告诉了他的首领,(回鹘首领)又派遣使臣带着公文到灵州质问原因,段思恭理亏没有答复。从此(以后)多年,回鹘不再入朝进贡。

过了很久,段思恭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扬州知府。朝廷正在规划治理长江以南地区,命令段思恭兼任沿江巡检。每次出巡,(他)把扬州事务委托给通判,牌印、鼓角、金钲等都随身携带。从朝廷送来的文书,(段思恭)命令(通判)送到他的住所,事情多有延误。雍熙元年,南郊祭天礼结束,再次担任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篇6:《不计人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不计人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不计人过

吕蒙正 ① 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 ② 入朝堂,有朝士 ③ 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正 佯 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悔不 穷 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假装 ②彻底(追究)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于是就制止了他 们。

(3)示例: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不应当过分计较,容不下他人,而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篇7:思远人阅读理解附答案

思远人阅读理解附答案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注释

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旋:便。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

⑤弹:挥洒。

⑥别来:分别以来。

⑦情:指相思之情。

⑧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阅读试题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前人称赏此词写得奇妙,请结合此词下片简要分析它的奇妙处。(4分)

答:词中先写泪珠弹滴,衬写相思情苦;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赏析:

《思远人》为闺中念远之词。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飞云、归鸿两句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写企盼之苦。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泪弹不尽而滴入研中旋研墨,细节生动而新颖。最后三句最是传神之笔。红笺无色,则此信红格因伤心而黯然失色。象征暗示,将和泪研墨的深情惨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明白如话,似拙实巧。

篇8:济阳考城人阅读附答案

济阳考城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B.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C.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D.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4.(3分)D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

B. 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 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5.(3分)C (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 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 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

C. 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 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

6.(3分) B(“每一件事”不当,原文“每事谘廓”的意思是常常用事来咨询;“同意后才实行”原文无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

⑴ 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铨选官员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给我,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接受这一职务。”

(5分,画线部分、大意各1分)

(2)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

⑵ 蔡廓年龄和官位都不大,却被当时的名流所推崇敬重,每当到了时令年节,都恭敬地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 (5分,画线部分、大意各1分)

4.(3分)D

5.(3分)C (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

6.(3分) B(“每一件事”不当,原文“每事谘廓”的意思是常常用事来咨询;“同意后才实行”原文无据。)

7.(10分)

⑴ 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铨选官员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给我,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接受这一职务。” (5分,画线部分、大意各1分)

⑵ 蔡廓年龄和官位都不大,却被当时的名流所推崇敬重,每当到了时令年节,都恭敬地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 (5分,画线部分、大意各1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