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 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 ”即可看出。(3分)
答案:
10、C
11、B
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答案:
19.B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篇2:《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参考答案]
10、(2分)C
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篇3:《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湖南益阳市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0、(2分)C 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知识拓展]
答谢中书书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鉴赏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篇4:《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题
《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1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指交相辉映。②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③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晓雾将歇 ( ) (2)夕日欲颓( )
(3)猿则百叫无绝( ) (4)横柯上蔽( )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3分)
9.【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1)消散 (2)落下 (3)停止 (4)在上面 (4分)
6. B(3分)
7.(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4分,每小题2分。)
8.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3分)
9.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4分)
篇5: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阅读比较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阅读比较及答案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负担。) B. 蝉则千转不穷(不断。)
C.古来共谈(皆,共同,一起。) D.晓雾将歇(休息。这里指散尽。)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以其境过清。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4.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山峰,【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请写出【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动态的句子。(2分)
1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篇6: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题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题
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B.实是欲界之仙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康乐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 ”、【乙】文“ ”,然后再具体描绘之。(2分)
【小题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分)
答案
【小题1】⑴远,这里作动词用:往远处伸展。⑵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小题1】C
【小题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能见到太阳。
【小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1】【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自明本志——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或婉言相劝朋友,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二者都是“飞奔的马”。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柯、蔽、犹、交映”译错一个扣半分。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找出二者写景的相同点,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比较二者的思想主题,说出不同点。
篇7:《与朱元思书》中考阅读答案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21.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22.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一)(12分)19.(3分)C 20.(3分)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抓住“湍”“甚”“奔”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 21.(3分)D
22.(3分)答案示例:(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篇8:《与朱元思书》 中考阅读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东西( )
②从流飘荡( )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直指( )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参考答案:
1、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
2、C
3、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高、险(峻);清、急
5、D
篇9:与朱元思书阅读题及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问题】
14.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16.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负势竞上 译: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
17.本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4、C
15、(1)顺着;顺;随
(2)独一无二;独特
(3)(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4)通“返”;回来;返回
16、(1)(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3分)
(2)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分)
17、听(听觉)(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分)
篇10: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理解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 ( )
②晓雾将歇 ( )
③互相轩邈 ( )
④窥谷忘反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鸢戾天者,望峰息心。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甲】文写到“猿鸟乱鸣”,【乙】文中具体描写猿鸣声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具备;②消散;③向高处伸展;④通返,返回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②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猿则百叫无绝
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篇11:《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及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小题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凭借(依仗) (2)停止(断绝,消失) (3)通返,返回(回去)
【小题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小题3】(2分)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