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阅读答案

海南岛的气候阅读答案(合集10篇)

海南岛的气候阅读答案(合集10篇)



篇1:海南岛的气候阅读答案

海南岛的气候阅读答案

(1)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2)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3)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书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4)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1、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综合上面四个文段的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2)你的一位朋友远在北方,近日来电话说想在今年夏天中考后到海南来旅游,但听说岛上夏天昼夜酷热难耐,于是有点想打退堂鼓。请你结合上文第(2)段介绍的海南夏季的气候特点,给他回个电话,向他说明实际情况,动员他来旅游。你说:

2、第(3)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抄写出该中心句。(1分)

3、上述选文大量列举数据进行说明,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二题选一。

(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或:“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4分。除答“热带季风气候”外,其它答案要出现四个要素(每个段落一个要素):冬、夏、水、风。每个要素的阐述各1分。

(2)示例:我们海南夏季气温是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但因受夏季风的吹拂,大部分地区并不酷热,又因夏季多云多雨,天气还是凉爽的,中部山区就更凉爽了。尽管中午户外较热,但早晚有海风吹拂,把酷热带走了,一天还是凉爽惬意的。朋友,欢迎你夏天到海南来避暑!

本题4分。看语言表达及说理情况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0分。

2、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

本题1分。答“降水充沛”也得1分。

3、列举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使人更可信。

本题2分。出现“准确”、“科学性”关键词之一者即可得2分。

篇2:《海南岛的气候》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海南岛的气候》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到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至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⑧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月至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月、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1、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3、请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4、结合全文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年、歉年之别。

2、雨水少的年份

3、列数字、作比较

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冬、夏、水、风四个要素的阐述各1分)

篇3:气象气候阅读答案

气象气候专题阅读答案

《看云识天气》

1、写出课外和天气物候有关系的谚语,不少于3句

“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要能背出来!)

2、说说看云识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实意义。

明确:有现实意义因为①这是一种可靠的经验②它简便易学③对安排农事、出行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

1. 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从主到次的顺序)

2.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

南苹果花开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如何理解上文所举两例中的物候现象。明确: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还有“经度因素”——靠海近,春天就来得晚,靠海远,春天就来的早。

3. 通过古诗,认识我国南方梅雨现象。(p47页的练习二)明确:我国的梅雨期是由南往北推进的。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1. 背诵4首古诗。

2. 指出每首诗中含有物候现象的句子。

3.举例说明古诗中的“物候因素”。明确:如“五月天山雪……”——“纬度因素”和“高下因素”;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下因素”

4.说出《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物候现象:明确: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水变暖了,植物萌发了,河豚逆流而上了等等!

5、(南宁市-11-12中考题)选择下面的诗句作分析,联系“气象物候”专题内容,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候现象?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明确:1大林寺地势高开花迟,这是有关于“高下因素”;2天山到了五月份还没有花,这是因为“高下因素”和“纬度因素”决定的!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明确:第一句: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而且它的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天一到,草又萌发了。第二句:花木“抽青”,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篇4:气候模式阅读答案

气候模式阅读答案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5.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之所以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其对过去10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

C.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预测,后者则是对短期天气做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D.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准确预测,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

B.“集合平均”的操作模式,可以完全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使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可靠。

C.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作为目前唯一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D.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其组成要素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气候模式的最新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但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B.只要对天空中云的状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就可消除科学家对气候模式可靠性的质疑。

C.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状况的预测难以达到天气预报那样的准确和精细。

D.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其预测结果也能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参考答案

5.B(理解片面。“气候模式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原因的很多,不只局限于“对过去1000年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

6.D(A项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说“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B项表述绝对,原文只说“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而非可以完全消除差异;C项表述缺少限制,原文强调气候模式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

7.B(理解有误,原文中“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是科学家质疑气候模式可靠性的原因之一)

篇5:南海明珠——海南岛阅读答案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芒果◇荔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水天一色,美丽壮观。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夕阳西沉的奇景,你不禁会赞叹:海南岛真美啊!

1.在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讲海南岛物产丰富的。

3.短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光,是围绕第____句话写的

参考答案:

1.、。、、、,;、、;、。

2.植物 水产 资源蕴藏量

3.五指山 万泉河 天涯海角 一

篇6:南海明珠——海南岛阅读答案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芒果、荔枝,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了枝头;海参、海龟、大龙虾等名贵水产bú jì qí shù;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南岛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cháng qīng。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zhuàng guān()。旅游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yíwàngwú jì( )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鱼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过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曲qū()qǔ()

参考答案:曲折; 歌曲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藏zàng()cáng()

参考答案:宝藏; 躲藏

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参 cān ()shēn()

参考答案:参加; 人参

4.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喜爱() 丰富()

近义词:赞美() 眺望()

参考答案:讨厌; 贫乏 ; 赞叹; 远望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讲了海南岛物产丰富。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讲的:、、。

(2)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四个景点的风光,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3)文章中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参考答案:水果; 名贵水产 ; 矿产资源 ; 五指山; 万泉河 ; “天涯海角” ; 牙龙湾海滩 ; 海南岛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

篇7:故乡海南岛的阅读及答案

故乡海南岛的阅读及答案

相距两年之后,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海南岛。

步出海口机场,我差点辨不出东西南北。几年前,这附近还是一片片冷冷清清,马路两旁杂草丛生,污水漫溢,随处可见临时搭建的矮小棚屋,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印象。这一次,却是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眼前:道路平坦,气势不凡;四处高楼林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走近市中心,则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夜晚时分漫步街头,满眼是椰树夹道、霓虹闪烁,满耳是粤语汇 喧哗、粤曲高扬,正可谓歌舞升平,俨然一派充满浪漫情调的南国风光。

①故乡的人真是富了,却又富得令我感到陌生。②原先一角钱都要算了又算才用的人,如今放起鞭炮来动辄成千上万元;原先一年到头钣桌上见不到荤腥的人家,如今为了生个男孩便摆上几十桌上百桌的宴席。③“大款”们心血来潮时,也舍得花上数千元请城里的戏班来演上一场,与乡邻们同乐;但另一方面,村里的小学校却东倒西歪,烧香拜神之风又死灰复然,趁势而起。④他们似乎并不认为发财致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反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之上,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财神菩萨”一样。⑤他们透过“钱眼”盾我,我俨然成了“外”人;我想和他们亲近,却又隔着一层“钱”的无形障碍。⑥这确实令我尴尬而又悲哀,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⑦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在海口市或任何一个城镇上,“发廊”“按摩保健”则早已不是秘密。诸如此类的现象固然并非海南所独有。它们的出现,使我记忆中的故乡失去了少女一般的圣洁和清纯,也少了一分令我难忘的朴实和真诚。

在故乡住了近一个月之后,我又怀着一种交织着喜悦和忧虑的心情离开了她。有时候,陌生倒恰恰寓示着某种变化,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我当然希望故乡愈变愈好。

1、给加占的字注音。

(1)动辄( ) (2)庇佑( ) (3)俨然( ) (4)陌生( )

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一句填入第4自然段空缺处( )

A、故乡,你变了。

B、故乡啊,你太令我失望了。

C、故乡啊,你真让我感到陌生!

D、故乡令我感到陌生的又岂止是这些?

3、本文第3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本文最后一自然段说:“我又怀着一种交织着喜悦和忧虑的心情离开了她。”那么,作者喜悦的是什么?忧虑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是本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本文的对比主要有两在方面,请说出哪两大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4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南国风光”是就“道路”“高楼”“霓虹”“粤曲”而言的。

B、“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一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强烈不满和厌恶。

C“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财神菩萨’一样”,不是一个比喻句。

D、本文的主题是表现故乡的富裕和繁荣。

7、为本文拟了四个题目,最恰当的一个是( )

A、可爱的故乡 B、故乡礼赞 C、陌生的故乡 D、故乡的忧思

[参考答案]

1(1)zhé (2)bì (3)yǎn (4)m 2、D 3、C

4、喜悦的是故乡日渐富裕,忧虑的是故乡出现的种种畸形,病态的现象。

5、(1)故乡昔日贫穷,脏乱与今日富裕,繁荣的对比。

(2)故乡人物质上的富裕与精神上的贫乏的对比。

6、C 7、C

篇8:美丽的海南岛现代文阅读答案

美丽的海南岛现代文阅读答案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芒果◇荔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水天一色,美丽壮观。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夕阳西沉的奇景,你不禁会赞叹:海南岛真美啊!

1.在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加上标点符号。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讲海南岛物产丰富的。

3.短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光,是围绕第____句话写的。

参考答案:

1.、。、、、,;、、;、。

2.植物 水产 资源蕴藏量

3.五指山 万泉河 天涯海角 一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1.明主旨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

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

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

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如何突破疑点从而改善阅读的心态呢?第一,借助试题破疑点;第二,比较用语的异同破疑点。

阅读理解句子赏析答题技巧

1、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2、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____哲理。

3、从用词的角度

__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篇9:《短期气候预测》阅读答案

《短期气候预测》阅读答案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飯”,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遲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 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 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钝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著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衆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围绕著“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2.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答:改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三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五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5.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

6.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1、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2、如果你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那就错了。或:短期气候预测不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好处:运用设问句,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4、但;而。 5、同义成语: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反义成语:一成不变、始终如一。 6、对气象学本身,可以谈“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科学研究要不断修正失误”、“科学研究无止境”等;对说明文写作,可谈“实事求是”“准确”等。

篇10:生命与气候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5.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4分)

答: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4分)

答:

7.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8.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5.(4分)示例;生命与气候

6.(4分)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7.(4分)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8.(4分)示例: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