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短文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7.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意思为。
8.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9.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它比喻
10.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答:
11.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8-14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8、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9、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0、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11、“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2、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25、短文两篇
训练一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6、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7、反通返,意思为返回。8、质(做人质)信(相信)去(距离)察(明察)见(召见)9、三人成虎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10、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1、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12、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训练二
1、yúcāngshúrúzhì2、(1)争辩,争论(2)认为距离(3)到热水(4)判断(5)谁通”智”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5、孔子不能决也。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7、略。8、C9、(1)凭借。(2)来,连词。(3)认为。10、(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11、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12、“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13、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14、一叶障目。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篇2:短文《变》练习题及答案
马市长吃罢早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嘛。”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的笑了笑,说:“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他爸爸十分支持他。”
“哦,他爸爸是谁呀?”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
1.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宾语部分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中“这样”有两重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马市长的话里与“大力支持”截然不同的词语是_________,这表现了马市长_______的特点,也是作者的锋芒所向.
4.文中女儿请教父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神秘的笑了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相照应.
5.写出引文所表现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宾语部分是爸爸。
2.文中最后一句“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中“这样”有两重含义,一是马市长不肯给他女儿去农村搞乡镇企业,二是马市长认为女儿不应该骗他;“这”指代的是去农村搞乡镇企业。
3.文中马市长的'话里与“大力支持”截然不同的词语是绝对不行,这表现了马市长一听到是女儿要去,就不肯给她去,怕丢他的面子的特点,也是作者的锋芒所向。
4.文中女儿请教父亲的目的是是想问父亲同不同意,后来神秘的笑了笑的原因是她父亲不但同意,还大力支持,于文中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句相照应。
5.写出引文所表现的主题。 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棒的。
篇3:《短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一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1.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2.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一、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篇4:《短文》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瞬间( ) 皓月( ) 后羿( ) 一撮( )
2、填空题:
⑴ 巴金原名__________,著名的小说有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年以回忆性散文随笔《__________》最著名。
⑵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__________ ,同时提到了__________;在《月》中,作者主要写__________ 却同样提到了 __________ 。
3、请你用下列短语各写—个句子。
飞蛾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栏眺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文中“光明”和“寒冷”的特殊含义。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夸父逐日”和“常娥奔月”这两个神话故事中选择一个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要求用一至两种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已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知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妲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第一篇文章题为《日》,但作者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月》一文中,作者是抓住月亮什么样的特点来写的?请你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描写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妲娥奔月”的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一文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到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写作的时间上,《日》《月》两篇短文仅相差一天,请你结合两篇短文,深人体会作品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shùn hào yì zuǒ
2、⑴ 李尧棠 家 春 秋 雾 雨 电 随想录
⑵ 光和热冷
冷光和热
3、略
4、“光明”可以理解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而“寒冷”则可以理解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统区”的黑暗统治。
5、略
〖阅读理解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性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⑴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人。
⑵ 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对光和热的追求,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3、作者抓住是月亮冰冷的特点来写的,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4、因为嫦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妲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5、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等。
6、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在两篇文章中同时提到冷和热。这样也更能表现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篇5:阅读短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短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______。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既想做大规模,又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___ __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④只有学会舍,我们才能拥有人生的智慧 ,获得成功。
⑤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⑥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⑦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⑧只有学会舍,我们才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⑨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盏明灯,却总是背道而驰;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面明镜,却总在逃避。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矛盾,思绪混乱,难以舍弃自我,难能获得重生。
⑩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小题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①段空白处补写出作者的观点。(2分)
小题2:请你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马云的例子与“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之间的联系。(2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⑤—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做人要学会舍
小题2:马云不收费的决定是睿智的,他为了更大的发展舍弃了眼前的利益。
小题3:首先,提出观点“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然后,作者列举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帕霍姆贪得无厌造成悲剧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观点;再举华盛顿舍弃权利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观点;最后,点明学会舍的意义。
小题1:
试题分析: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考查了对前文的概括能力,所填的句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起到对上文事件的总结作用,二是要能体现出“智慧”。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渡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论证过程的描述,首先要明确论证过程的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文章⑤—⑧段首先提出观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最后点出论点的意义。
篇6:职称英语综合类补全短文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A very important world problem-in fact,I am inclined to sa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great world problems________(1) _________-is the rapidly increasing pressure of population on land and on land resources.
This enormous increase of population will create immense problems. By A.D.,unless something desperate happens,there will be as many as 7,000,000,000 peop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So this is a problem which you are going to see in your lifetime
Why is this enormous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aking place?It is really due to the spread of the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e of _________ (2)_______. You have heard of Birth Control?Death Control is something rather different. Death Control recognizes the work of the doctors and the nurses and the hospitals and the health services in keeping alive people who,_____(3)_____,Would have died of some of the incredibly serious killing diseases ,as they used to do. Squalid conditions,which we can remedy by an improved standard of living,caused a lot of disease and dirt. Medical examinations at school catch diseases early and ensure healthier school children. Scientists are at work stamping out malaria and other more deadly diseases. If you are seriously ill there is an ambulance to take you to a modern hospital. Medical care helps _____(4)______. We used to think seventy was a good age; now eighty,ninety,it may be ,are coming to be recognized as a normal age for human beings.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because of this Death Control,and _____(5)_____,so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is shooting up.
练习:
A fewer children are dying
B a few years ago
C what is coming to be called Death Control
D which face us at the present time
E making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live longer
F to keep people alive longer
答案: DCBFA
1.职称英语《综合类》补全短文练习题
2.职称英语综合类B级考试补全短文练习题
3.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补全短文练习题
4.职称英语20考试综合类补全短文练习题
5.职称英语综合类B级考试补全短文的专项练习及答案
6.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补全短文练习9
7.年职称英语综合类补全短文练习
8.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补全短文练习1
9.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补全短文练习7
10.职称英语综合类B级补全短文练习及答案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梅花魂》片段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作者在赞颂谁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气节的人,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特殊性的人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梅花
2、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不是,中华发族有气节的人物。
4、文天祥、岳飞、马宝玉、黄继光
篇8: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富饶美丽的大兴安岭》片段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长约1700公里,海拔约米。林区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年产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木材生产基地之首。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许多树木不宜在这里生存,所以树种比较单纯。但这里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在大兴安岭的峰(蛮 峦)沟壑(hè)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在茫茫林海中还生长着针叶樟子松、阔叶树、白桦、栎、杨、水曲柳、红柳等树木。
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于建筑、桥(梁 粱)、矿山、铁路等建设上。它的树皮还可以提取烤胶。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杜香、蔷薇、榛子、山丁都是人造板的好原料。黄芪、柴胡、沙参都是极好的药(才 材)。各种野花遍布山岭。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 大型的珍贵动物有 黑熊 棕熊 驼鹿 梅花鹿 珍贵的毛皮动物有 水獭(tǎ) 紫貂 雪兔 鸟类有一百多种 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地下的矿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有:黄金、铅、锌、铍等。
茫茫大兴安岭,满山遍野都是宝。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和自(豪 毫)啊!
1.给短文的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3.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有哪些树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哪几类动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短文通过介绍大兴安岭的植物、( ) 和( ) ,说明大兴安岭 ( ),表达了作者( ) 。(2分)
参考答案
1. 。 : 、、、, : 、、, , 。
2.(略)
3.落叶松、樟子松、阔叶树、白桦、栎、水曲柳、红柳。
4.大型的珍贵动物、珍贵的毛皮动物、鸟类。
5.动物、矿藏,富饶美丽,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篇9: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穷人》片段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 怒吼),(波涛汹涌 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 打击)着海岸,(溅 掀)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暴风 风暴),外面有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 温暖)而(舒服 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好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平静 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汹涌 轰鸣)和狂风的(怒吼 呼啸),感到(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1.划掉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从这段话可以知道,桑娜一家生活是______的,从_____可以看出来;桑娜是一个______的人,从_____和______可以看出来;桑娜这时的心情是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怒吼 波涛汹涌 打击 掀 暴风 暖和 舒服 闪闪发光平静 汹涌 呼啸 胆战心惊
2.贫穷的 从第一句可以看出 勤劳 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非常焦急的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篇10:《短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④但是为什么还有héng é()奔月的传说呢?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3)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设问句来强调人间不能没有光和热。
B.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C.正是由于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整个人间才不至于黑暗一团。
D.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掉。
(5)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B.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C.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D.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6)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参考答案
(1)①yáng ②cuō ③皓 ④姮娥
(2)①仆—扑 侵—浸 直—值 ②莫—寞 ③园—圆 篮—蓝
(3)②④①⑤③
(4)B
(5)A
(6)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党月光寒”等。
篇11:短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短文两篇习题精选。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②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③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1.这三段文字选自《 》,作者________。
2.从写作表达方式看,这三段文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从上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4.“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是什么情况令人吃惊?
5.“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原因是什么?
6.作者在第③段中说生命的“投入”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7.解词并造句。
①折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题《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二、片断练习
写一段话描摹你见到的一个场景,字数:不少于250字。
答案及点拨
1.答案:敬畏生命 张晓风
2.答案:叙述、描写 议论 点拨:写作常用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3.答案:①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②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4.答案:“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的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点拨:用自己的总结,意思对即可。
5.答案:为“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震撼。
6.点拨: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回答,为了你的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不计成本、毫无顾及、甘心情愿,付出为乐。这道题只要回答入情入理就算对。
7.答案:解词①折服:信服。②诧异:觉得十分奇怪。造句:①折服——他的谈话强词夺理,不能折服人。②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们都十分诧异。
二、作文:片断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