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阅读答案

《水的感悟》阅读练习附答案(精选10篇)

《水的感悟》阅读练习附答案(精选10篇)



篇1:也是水湄阅读练习附答案

也是水湄阅读练习附答案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①或薛西佛②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成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 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注释】①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②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7.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2分)

8.第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理解第15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4分)

11.选出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本文以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文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潮起伏。

12.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

答案:

7.(2分)懊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伤春早逝(1分),一方面是因女人无休止的家务琐事而烦恼,急切寻求解脱而不得。(1分)

8.(3分)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件羽衣,这羽衣象征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1分)。繁琐劳累的生活让女人们往往忘记了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1分)。对女人们来说其实她不想抛弃现在的生活,只要偶尔打开心扉还能拥有这个幻想就已经足够了(1分)。

9.(3分)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榕树比作绿色的柔波(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茂密苍翠的特点(1分)。

10.(4分)内容上,作者悟到春不曾匿迹,夏是春的延续(1分)。任何东西只要存在过就不会真正消失,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因此不必为了失去而懊丧(1分)。结构上,这一段与前文伤春早逝的内容相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分)

11.(3分)C

12.(6分)“也是水湄”的含义是“也在水边”(1分)。因为“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因而她想象自己也在水边(1分)。作者借此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只要心中抱有美好的向往与热爱,平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2分)。题目有一种诗意之美,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地生活”这一主旨一致

篇2:水的感悟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的感悟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的感悟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那恐怕要数“空气”和“水”了。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无从把握和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而“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用、可感。正因为有水,我们的地球才区别于其它星球,也正因为有水,人类才能绵延不jué。

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水就像人的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③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够征服强大。最典型的是滴水穿石,以滴水之功,日积月累即可洞穿硬石。钢铁在水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就像老子所言“柔弱能胜刚强”,这看似矛盾却是能够理解的。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这个道理,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④水,随流赋形,但它始终坚守个性。尽管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水并不是任意随人随物摆布的,一直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它的个性,水就会表现出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当一盆水倒在地上,它就会随意而流;当江河被束缚过分,它就会冲破堤坝;当雨水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受制于人和物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⑤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宁静。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甚至是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为了归于平静。水平如镜时,它才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才能显示出宁静致远的内心。因此,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⑥水,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却占了五分之四。如果说,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有了这面镜子,云彩、飞乌、高山可以映照自己,而人类更可鉴别身心,包括容貌、品行、感情和思想。

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绵延不 jué绝

2.第②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

3.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是:

(1)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2)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

(3)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4)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4.请根据第③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如:长勺之战、抗日战争等(事例正确1分,围绕“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等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篇3:《钱若水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钱若水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若水幼聪悟,十岁能属文。华山陈抟见之,谓日:“子神清,可以学道;不然,当富贵,但忌太逮尔。”雍熙中,举进士,释褐同州观察推官,听决明允,郡治赖之。淳化初,寇准掌选,荐若水五人文学高第,召试翰林,若水最优,椎秘书丞、直史馆。岁余,迁右正言。会置理检院于乾元门外,命若水领之。俄同知贡举,加屯田员外耶。诏诣原、盐等州制置边事,还奏合旨,翌日改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与张洎并命。尝草赐赵保忠诏,有云:“不斩继迁,开狡兔之三穴。”太宗大以为当。

真宗即位,加工部侍耶。数月,以母老上章,求解机务,诏不许。若水请益坚,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俄诏修《太宗实录》,成八十卷。真宗览书流涕,锡赉有差。

俄知开封府。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日积刍粟,四日革将帅,五日明赏罚。

未几,出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已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递罢役。初,若水率众过河,分布军伍,成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上谓左右曰:“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是秋,又遣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便宜制置边事。还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六年春,因疾灸两足,创渍出血数斗,自是体貌羸鼛,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其死也,士君子尤惜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改)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决明允,郡治赖之 听:倾听。

B.真宗览书流涕,锡赉有差 锡:通“赐”,给予,赐给。

C.前后遣使数辈按视 按:巡查。

D.俾归京师 俾: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B. 且其地险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边寇奔冲,难于固守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D. 深为戍将推服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4分)

(2)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4分)

11.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钱若水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作答。(5分)

12.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8.A(听:判决)

9.A(介词,凭借。B.连词,况且/连词,尚且;C.介词,在/介词,比;D.介词,被/介词,替)

10.(8分)

(1)(4分)(钱若水)又到朝廷当面陈述这件事,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招募劳役。(“诣”“纳”各1分,大意通顺2分)

(2)(4分)几月后,(钱若水)才前往(京师)入朝拜见,于是与僚友们在僧舍聚餐,和衣打盹就去世了。(“谒”“假寝”各1分,大意通顺2分。“假寝”翻译为“小睡”、“临时睡觉”均可给分)

11.(5分)聪慧有文才,断案公允,孝顺母亲,体恤民情,见识深远,深知军事(每点1分,任答5点即可)

12.(4分)才高好事/勤学不舍/若专成之苗裔/有世祖遗文/得成其篇业/观览讽诵/若典官文书/若太史公及刘子政之徒/有主领书记之职。(断对两处给1分)

钱若水,字澹成,一个字你,河南新安人。父亲文敏,汉朝青州率领刘铢征召他为录事参军,历任长水萦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先是,府帅多以写字私自拿取官库钱,韩重资兼节制,比较并其弊端。文敏不同意,重资以其他事情朝廷要求的,文敏不屈服。太祖赞赏他有防守,

如果水小聪明,十岁能写文章。华山陈传见他,对他说:“你神清,可以学道;不但是,当富贵,但忌太快你。“雍熙中,考中进士,出仕任同州观察推官,听判决公正,郡治依赖的。淳化初年,寇准掌管选举,推荐如果水到王扶、程肃、陈列充、钱熙五人文学成绩,召试翰林,如果水最优,提升为秘书丞、直史馆。一年多。升任右正言、知制浩。在设置理检院到乾元门外面,生命如水领的。不久知贡举,加屯田员外郎。下诏到原、盐等州制置边事,回奏符合要求,第二天改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与张洎并命令。不久知道审官院、银台通进封驳司。曾起草赐赵保忠诏令,有说:“不杀李继迁,开狡猾的`兔子的三穴,暗中怀疑宋光嗣,拿头老鼠的两个方面。”太宗大认为应当。

真宗即位,加授工部侍郎。几个月,因母亲年老上书,请求辞职,下诏不允许。如果水让我更加坚定,就以原来的官职充任集贤院学士、判枢密院事。不久诏令修撰《太宗实录》,如果水引烧成务、宗度、吴淑、杨亿同修,成就八十卷。真宗览书流泪,赏赐不等。

篇4:《隔世的水之湄》阅读练习附答案

《隔世的水之湄》阅读练习附答案

【原文】

隔世的水之湄

王乘风

①生命诞生在水之湄,注定一生如水。

②穿过一个世纪的时光隧道,在遥远的辽河岸边。一片小渔村稀稀落落地散在水湾里.像天上落下的星星一样暗淡无声,只有袅娜在低矮草屋上的炊烟生动着肃穆的冬季。

这里便是你生命的摇篮,成长的收获便是懂得了生活的沉重。母亲因病辞世,父亲未老先衰。三个妹妹恋你如母。十几个叶生叶落的春秋过早地在你细小的肩头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一家人的衣食冷暖是你四季不息的奔波。素衣淡衫,虽掩不住家境的窘迫,却也有流动的青春在衣角翩翩。若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若不是生命的大逃难,你也许会在水湄岸边与隔岸少年共一肩风雨。

③洪水过后,小渔村成为一片白茫茫大地,你随父亲逃向了更北.少年逃向哪里无从知晓.从此一水两地,音讯杳然。

④从辽河岸边到黑龙江畔,两岸水系养大了十七岁的女儿身。忽然有一天,那个曾经的少年挑着一路风尘在柴扉外叩响了你的心弦。于是你知道,排山倒海的巨浪冲不掉一句轻如云烟的诺言。宿命无边。你将十七年的岁月绾在流苏一样的长发里,与这个命里的人义无返顾地共赴未知的人生。

⑤抛却了生之故园,离散了手足亲情。你虽不能用语言阐释爱情,却知晓如何取舍生活。水湄边一别,此后八十载似水流年,你使一个家族从此枝繁叶茂,衍生不息。

⑥以十七岁的年轻担起四代同堂的重担,你无言。你用一生的付出回报千里相寻的牵念。前世遗落一个梦,今生拾起一段缘。虽有生活的风风雨雨濡湿双眼,却也有尘埃里开出的桃红柳绿斜陈面前。只是在无数个万家团圆的夜晚,你层层叠叠的心事,坠落了窗前的一弯沧桑月,点亮了拂晓的满天星。

⑦水湄边长大的.女子,水一样的柔情,凄美如斯,情深如许!

⑧水湄边走来的女子,骨子里流淌着水一样的性格。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善良.水一样的执着,水一样的不舍.

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憔悴如竹的瘦弱身躯,总是在坎坷和磨难之后.留给命运一个挺拔而不屈的背影。几十年的风刀雨剑,曾吹乱过你的发髯,也曾吹落了如水的红颜,却吹不乱心海里朴素而执着的信念。一双晚清时被缠过的小脚,虽然细步纤纤,却坚定地从水边走向田畔,从世纪初青丝长发的少女走向世纪末鬓染霜自的老妇。近百年的阳光、风雨,近百年的雪白、霜寒,一个弱女子从生命的每一寸肌肤里流淌出的尊严、勤俭.使你在生命的彼岸独享后世儿孙不尽的怀想和思念。

⑩你姓杜,无名。水湄边走来的心思如绵、貌美如花的无名女子,是我的祖母。

⑾祖母千里相随祖父,共人生风雨整整旧十年。祖母五十七岁那年(1962年的春末夏初),祖父抛妻别子,抱病归去。此后又凡四十年,祖母用别样的情怀守望着祖父和二人共建的家园。。也是春未夏初的时节.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终于应祖父四十年的等待,与天堂中的祖父——那个命中的少年从容地共沐夕阳。

⑿水湄边走来的祖父祖母,用一个世纪的心血建树了一个家庭;用质朴而又无字的人生信条为后人树起做人的楷模。

⒀一脉水系,一脉血缘,隔世的水湄之人,我骄傲的祖先!让我用心灵流出的泪水.为你们洒一路真诚的眷恋!

⒁农历乙酉年五月廿九日,是祖母辞世三周年祭日;腊月廿二,是祖母冥寿九十九岁纪念日。特敲此小文,以为祭!

⒂祖父,祖母.天堂一路走好!

(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第7期)

【问题】

1.请用简沽的语言概括祖母的爱情故事(不超过60个字)(3分)

2.请说说“水之湄”具体指什么地方?第六段中“层层叠叠的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

3.第一段中祖母“一生如水”围绕这一比喻,全文具体写了哪些方面?(5分)

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第9段中划线句子言简意丰,极具概括力和诗意,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祖母怎样的性格?(4分)

6.本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祖母伟大的一生,除了第九段划线的句子,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句子?请摘选出来,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简要的赏析。(4分)

示例:一片小渔村稀稀落落地散在水湾里.像天上落下的星星一样暗淡无声,只有袅娜在低矮草屋上的炊烟生动着肃穆的冬季。

赏析:“袅娜”“生动着”均为形容词作动词,强调动态,用语灵活形象;写出了炊烟缭绕之优美及其带给严冬的生气。

【参考答案】

1.祖母与祖父从小青梅竹马,因突遭大水逃难,便天各一方,音讯全无。多年后祖父找到了祖母,祖母便随祖父定居他乡,繁衍生息。

2.具体指辽河岸边或黑龙江畔对“生之故园”的眷恋,对“手足亲情”的思念等

3.写了身体如水,生命如水,柔情似水,性格如水,红颜如水等

4.悼念祖母,表达了对祖每不尽的怀念,真诚的眷恋,无限的敬意和深挚的赞美之情。

5.含义:祖母以她那残弱的瘦小之躯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练。耕种劳作,默默奉献,平静的走过一生。

6.略

篇5:《二柄》阅读练习附答案

《二柄》阅读练习附答案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候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 释:放弃,丢掉

B.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 徒:白白地

C.专以其事责其功 责:责求

D.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 劫:胁迫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明君的制臣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 ②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 ③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⑤越官则死,不当则罪⑥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常向君主请求爵禄而赐给群臣,对下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把粮食施舍给百姓,结果齐简公失去了奖赏大权。

B.国家的恩威赏罚不可授之以人。君主一旦失去刑赏大权而由臣下执掌,轻则被蒙蔽,重则导致国家危亡。

C.昭侯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

D.竖刁、易牙、子之能表面上投齐桓公所好,暗地里欺君篡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君主齐桓公的爱好和欲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3分)

(2)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3分)

(3)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选自《晏子春秋》)

9、B(徒:仅仅,只是)

10、C(①句是奸臣的.做法。②是子罕的权术⑥是君主的欲望外露后的后果。)

11、D(“子之投齐桓公所好”错,子之蒙骗的是燕王子哙。)。

12、(1)(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觉” “说”“左右”各1分)

(2)(韩昭侯)不是不讨厌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比寒冷厉害。(“恶” “侵官” “甚于寒” 各1分。)

(3)所以子之假托贤名来篡夺君位,竖刁、易牙借着君主的欲望来侵害他们的君主。(夺、因、侵各1分)

13、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收拾的酒器很清洁,卖酒的标识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宋人)去问乡里的一个人是什么缘故。乡里人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别人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篇6:《落叶》阅读练习附答案

《落叶》阅读练习附答案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作者看落叶,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从文中找出答案。(3分)

2.揣摩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3分)

3.古人经常会“见落叶而知秋”,那表现的是古人什么样的感思?本文作者见到落叶后的感思与古人有什么区别?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4.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5.生活中有许多人或事物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请你试举几例,并简述你对他们评价。(3分)

【答案】

1.“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

3.古人的感思基调是感伤;作者的感思是积极进取的。

4.例:托物寓意。作者借落叶这一具体事物,通过描写它的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5.略。

篇7:《赤壁》阅读练习附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附答案

【原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

1.(·贵州铜仁)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2011·贵州铜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四川成都)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写法: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语意相近即可)。

篇8:《杀手锏》阅读练习附答案

在实验中学教毕业班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正因为这样,才任教两三年的姚老师,就调到毕业班任课并兼班主任。

这天,全市的语文老师都来听姚老师的公开课。上课时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参与,一个个踊跃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但是,就在这时,姚老师发现我们班的王小路正低着头往抽屉里看什么,看得很专心,一时间似乎把这节语文课都忘了。于是,她沉着地点名:“王小路,请你站起来。”

王小路毫不在乎地站起来,手中竟然还拿着一本本子,那分明是一本代数作业本。

姚老师说:“小路,你对老师这一节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我们都很惊讶,一般的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这好像在暗示学生来挑老师的.毛病。小路要是真说对你的课不满意,你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吗?

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

“没关系,大胆说出来,只要你讲真心话,其它一切都无所谓。”

“我对这一节课非常满意,姚老师。”

姚老师感到意外:“那你上课怎么还做小动作呢?”

王小路说:“我没有做小动作,我是在做数学作业。”说完还扬了扬数学作业本。

“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呢?”姚老师问。

“老师,我不是每节语文课都做数学作业的。这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是因为昨天上数学课我妈有病,我请假耽搁了。”

姚老师想了想,让王小路到讲台上,给了他两段粉笔,说:“你左手在黑板上画个方框,右手在黑板上画个圆形。注意,两只手要同时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细微的议论声。我们发现本校校长、教导主任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王小路走到黑板前,两只手同时动作,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居然同时画完,没有一点破绽!我们都睁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王小路,一会儿看看姚老师。在下边听课的老师也发出了窃窃私语声。

姚老师灿烂地笑了。她说:“小路,那么你是说,这节语文课你也完全掌握了?”

王小路站了起来,他把这节课的时代背景、重点词语、佳句赏析、意境感悟都说了一遍,简练而又全面。

姚老师得意地走下讲台,来到王小路的课桌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好,好!小路,你有特殊的才能!对你就应该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才能,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放过!但是,如果你不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么,还是要专心致志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篇9:《杀手锏》阅读练习附答案

1、读完全文,请你说说姚老师的杀手锏是什么?(3分)

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特殊才能。

2、文章以“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结束,请说说“热烈的掌声”所包含的具体意思是什么?(2分)

热烈的掌声是对姚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3、“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请你揣摩当时王小路的心理。(3分)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都完全学会(掌握)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听你的课?

4、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下例所示,结合上下文,给下边的语句做批注。(2分)

例:说完还扬了扬数学作业本。批注:细节描写,“扬了扬”表明他未说谎。

姚老师灿烂地笑了。批注:神态描写,“灿烂”写出了姚老师满意的表情和心底的喜悦。

5、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姚老师的,请你谈谈对她的评价。(3分)

姚老师知识丰富,教学本领过硬,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

篇10:《蜀道难》阅读练习附答案

1.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

3.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参考答案

1.D

2.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虚写映衬: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

1.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2.本题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3.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有层次地理解“蜀道难,难在何处?”同时培养我们对同一事物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的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