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一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恶( )③由是( )④独(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丧(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二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典型例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2. 下面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勿相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避也
C.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3. 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战于长勺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余将告于莅事者
4. 翻译下面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试简要分析。
二、典型例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又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典型例题
1. 思路分析: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正反面事例和道理论据来论证点的。
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2.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
1. 甚:超过,胜过; 非独:不单,不仅; 加:益处,好处;得:同“德”,感激
2. B
3. B
4.(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5.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喻,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篇2: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
(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恶( )③由是( )④独(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丧(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一)
一、常州市
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共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参考答案:
1、(1)好处、益处、裨益等(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
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
二、20广东省河源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 (2)辟: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
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2004年江苏省镇江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四、2004年自贡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患:
②何不用也: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参考答案:
1.①祸患,灾难。 ②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 ②义,不义。
五、2004年桂林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 意义: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译文:
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8.B
9.“辟”通“避”意义:躲避(全对才给分)
10.D
11.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认识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句式和关键词“非、是”、“莫、贵”翻译对才得分。
12.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13.万事莫贵于义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宿迁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参考答案:
7.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七、广西省河池市
鱼我所欲也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凡 可 以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wenxue/)
9、翻译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 。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7、B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
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八、20浙江省金华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
20.(1)通“避”,躲避。(2)丢掉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22.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23.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
九、安徽省芜湖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十、20辽宁省
(一)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3题。(10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译文:
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1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
13.舍生取义
十一、年浙江省嘉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21、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分)
参考答案
19、(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
20、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1、义;万钟或施舍
22、“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十二、2007年济宁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 甲〕 〔 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参考答案:
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07年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 言或行 |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参考答案:
10.(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十四、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五、20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鱼,是我所喜欢的。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7.略。
十六、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七、2008年湘潭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答: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答:
参考答案: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知识拓展]
鱼我所欲也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 通 与;乡 通 向;辟 通 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篇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答案。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3.于,介词。表示比较。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4.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篇5:《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
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
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篇6:《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本文选《 》,该书
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勿丧( )( )苟得( )所恶( )不屑( )不为苟得( )为宫室之美( )
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通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通
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得 二者不可得兼( ) 则 弗得则死 ( )
得之则生 ( ) 则凡可以得生者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则不辩礼义 ( )
而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
于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为 为宫室之美为之( ) 呼尔而与之(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何不为也 ( )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翻译句子
(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鱼,所欲 熊掌,亦我所欲
(比喻论证)
(论点)
生、义不可兼 1、正面阐述人们能够“舍生取义”的道理
得,舍生取义 2、反面指出不贪生、不避死之心,人皆有之
3、举例说明不舍礼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
4、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谓之失其本心
运用对比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
文段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b.
文段二:(青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患: )(辟: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b.
上面三个题目考查的分别是词语意思、句子翻译和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前两题不难作答,第3题除了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外,重在积累,答题时要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参考答案为: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 “苟且偷生”的意思。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2.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3.①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段三:(20荆州)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文段四:(年徐州)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呼尔而与之( ) ②乞人不屑也( )
③妻妾之奉(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余因得遍观群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4、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论证的中心是:
(二十三)试题(一)1?D2?C3?A4?A试题(二)1?①给②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或轻视、不重视)③待车④通“向”,从前2?B和C3?①万钟的奉禄如果不辩礼义就接受了它,那么万钟对我有什么好处!②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失去了人的本性。4?舍生取义。
文段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参考答案:1.D 2.C 3. ①鱼是我所喜欢的 ②不单单是贤明的人存在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是贤明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4.正反对比 举例论证 5.舍生取义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篇7:《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
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
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篇8:鱼我所欲也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本文选《 》,该书
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勿丧( )( )苟得( )所恶( )不屑( )不为苟得( )为宫室之美( )
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通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通
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得 二者不可得兼( ) 则 弗得则死 ( )
得之则生 ( ) 则凡可以得生者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则不辩礼义 ( )
而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
于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为 为宫室之美为之( ) 呼尔而与之(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何不为也 ( )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翻译句子
(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鱼,所欲 熊掌,亦我所欲
(比喻论证)
(论点)
生、义不可兼 1、正面阐述人们能够“舍生取义”的道理
得,舍生取义 2、反面指出不贪生、不避死之心,人皆有之
3、举例说明不舍礼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
4、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谓之失其本心
运用对比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
文段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b.
文段二:(青岛)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患: )(辟: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b.
上面三个题目考查的分别是词语意思、句子翻译和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前两题不难作答,第3题除了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外,重在积累,答题时要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
参考答案为:
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
2.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①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篇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蹴(▲)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2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2分,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文中赞扬了和批评了谁即可。
篇10: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答案: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提示: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D三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C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
(2)
(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4)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
参考答案:(1)修饰连词 转折连词
(2)比 对
(3)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做、接受的意思
(4)动词,能够 动词,得到,获得 动词,通“德”,感恩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时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_________(人名)_________的思想,与之并称为“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之称。其思想核心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提示:本题目的是帮助巩固有关文学常识。
答案:孟子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 教育 散文 孔子 儒家 孔孟 亚圣 “仁” “义”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E.是/亦不可以已乎
提示:A项,所欲/有甚于生者;C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答案:AC
篇11: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2.课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那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以后会怎样?“失其本心”与作者所宣传的“舍生取义”又有什么关系?
提示:“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诱导。“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出邪念,做坏事,就成了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了。
参考答案:“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本心”丧失,“义”字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耳”,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3.“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请你举出几位因“舍生取义”而令你崇拜的英雄人物,并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
提示:这样的英雄人物可以说不胜枚举,给后人以深刻影响的名言非常之多。
参考答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提示: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5.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提示: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论证方法,在说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阅读议论文,一定要揣摩其运用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在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在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快乐时光
抽 烟
两个学生在看法典时是否能抽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他们找教授评理,认为不能抽烟的说:“教授,看法典时能抽烟吗?”教授严肃地说:“当然不能!”认为可以抽烟的学生马上问:“那抽烟时看法典行吗?”“那没问题。”教授回答。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提示:D项,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2.下列“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提示:A、C、D三项表示顺承,B项表示转折。
答案:B
3.(浙江中考“全新”模拟)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生遭遇表达作者自宽自慰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2: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提示:此题考查对名诗名句的准确理解,默写时不能出现错、漏字。
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
(2)雪上空留马行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避也(躲避)
B.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提示:D项中的“本”应为“自己”之意。
答案:D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吃。
B.所识贫乏者得我欤?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向为身死而不受。
译:以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
译:(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提示:A项应为:吆喝着给他。
答案:A
6.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提示: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A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天性。
(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 ,《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性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深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