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阅读答案

《章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集锦11篇)

《章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集锦11篇)



篇1:《章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章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参考答案

4.(3分)A 【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5.(3分)C 【解析】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6.(3分)D【解析】张冠李戴,认为不可行的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而非“赋民官田,岁输租税”。

【评分标准】4-6题,每题选对得3分,共9分。

7.(10分)(1)(5分)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

(2)(5分)宜州太守被免去职后,反而告发章频的儿子章许曾经受过刑,却隐瞒奏请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章频获罪被贬任饶州知州。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伪为”“辨”“按治”的解释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既罢”“被刑”“坐谪”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弟章頔都到礼部参加进 士预选考试,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由试秘书省校书郎、南昌县知县,改任大理寺丞、九陇县知县,升任殿中丞。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章频看到地契上墨迹在朱印之上,就说:“这肯定是先偷着盖章然后填写的。”孙延世伏罪,案件还未报上,孙延世的家人又找转运使控诉,转运使改命华阳县黄梦松复查,结果完全相同。黄梦松靠此事入京任监察御史,章频因未能及时结案,降任监庆州酒,调任长洲县知县。天禧初年,增设谏官、御史十二人,章频因选中得以被召见应答,回答符合旨意,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回京后,担任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侄子温裕,吞并他的财产,章频被派去查问惩办,麻士瑶认罪被处死。又诏令章频去查究邛州牙校告发关于盐井之事。皇城使刘美依倚仗是皇后家人受贿,派人用钱财买通,章频请求抓捕,真宗因为皇后之故不予查问。章频违反圣旨,出朝为宣州知州,改任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

章频一向对丁谓友好,丁谓被贬官后,他也被降为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他被起用后任信州知州,进升刑部员外郎、福州知州。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每年缴纳租税而已。到这时,有人提议卖掉可获缗钱二十多万,章频上疏认为不可行。被调任潭州知州。改任广西转运使,他指责宜州太守贪婪残暴不守法律,宜州太守被免去职后,反而告发章频的儿子章许曾经受过刑,却隐瞒奏请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章频获罪被贬任饶州知州。又入京任度支判官,多次升职为刑部郎中。出使契丹,至紫濛馆去世。契丹派内侍来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送他的灵柩归葬,用骆驼架锦车运到中京,用银饰棺装殓,又备仪仗,官吏士兵全副武装护送到白沟。诏令他的儿子章访乘坐驿车随从他的灵柩回来。章访为三班奉职,也就是章许。

篇2:《明史陈献章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明史陈献章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注]不如也。”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于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注]龟山:指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正统十二年乡试举:被推荐B.久之,复游太学游:学习

C.殊戾先生意戾:违背D.比归白沙比:等到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

②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

③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

A.①以②则③而B.①以②何③于C.①所②则③于D.①所②和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B.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D.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献章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他回到家里,刻苦读书, 后又到太学学习,受到祭酒邢让的推崇。

B.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C.陈献章教学时,只让学生静心端坐,潜心体悟。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他不予答复。 D.陈献章的母亲二十四岁就守寡,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有感应。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3分)

②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4分)

(2)本文最后谈及门人李承箕的情况,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5.A(举:中举)翻译(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

6.B(①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以”跟“为”搭配,动词,译为“认为”,据此可排除C、D两项;②空格后有“敢”字,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何”,译为“怎么”,据此可排除A项;③应填“于”,译为“对于”)

7.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或“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B选项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解说:对应信息在第1段:“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错误,文中说的是“陈献章多次称病不

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原文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9.(1)①采分点:“辍”,停,停止;“其中”,(在)阳春台中(省略、倒装句);“无户外迹”,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户外没有足迹。各1分。

翻译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②采分点:“日”,每日,每天;“与”后省略宾语“他”代“李承箕”;“纵”,广泛;“道”,学术,学说。各1分。

翻译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句话涉及学术。

(2)①用李承箕的具体事例来突显陈献章的教学特点及其对当时求学的人的巨大影响;②从侧面烘托(衬托)塑造和突出陈献章的教学形象。(①属内容2分,②属形式【手法】1分)

【参考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学习,(国子监)祭酒邢让让(他)试着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成诗之后)(祭酒邢让)惊叹地说:“龟山也不如你的。”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有关陈献章的议论,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他被征召到了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参加就职考试,他多次称病不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乡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怀疑他被授予官职,和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仍旧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贵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先生)坚决地走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说谎话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他)最终不肯出来做官。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习者安稳地坐着,使内心安静下来,从静中悟出个中道理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道:“我二十七岁才跟随吴聘君学习,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可是收效甚微,未得满意。等到回到家乡白沙,专心致力于(研究)学习方法,最终也一无所获。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我的本心才从隐蔽状态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马匹被卸下嚼子一般自由随意。”他的学说洒脱独到,评论的人说陈献章的学问中有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且兰溪姜麟甚至认为陈献章为“活孟子”这一说法。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右脸颊有七个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很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万历初年,被供于孔庙,受人祭祀。(他)死后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句涉及学术。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告辞回家,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做官,与哥哥进士李承芳都喜欢学术研究,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李承箕死时五十四岁。

篇3:《北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北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 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 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 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 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 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待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笃于交游交游:结交朋友

B.拯救贫乏 贫乏:穷困者

C.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 影响:效验

D.累加散骑常侍 累加:屡经加封

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影响”应是“策应”的意思,如《宋书》中“内外影响,同恶相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B.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C.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D.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知其陈述的对象是文伟。考生可根据句意以及句式结构对称性的原则来判断,如“性轻财/爱宾客”三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如“善于抚接/好行小惠”四字并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文伟虽为北方豪族之后,但没有沾染纨绔公子的习气,从小立志宏远,博览群书,为乡民敬重。

B.在兵荒马乱中,卢文伟献身沙场,征战各地,杀伐不止,却能保家为民,存身建功,实属不易。

C.卢文伟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善于经营的长处,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

D.卢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曾共同谋求起义、共御强敌,后来卢文伟代理幽州事务,而卢曹随灵助起兵,失败后,占据了幽州。

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理解有误。原文为“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是说文伟家中平素清贫节俭,现在善于经营,又发展自家产业,因此致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2)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功”通“工”;“多以委文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之”;“委”字是“委托”“委任”的意思。(2)“属”是“恰逢”的意思,“陈诚”是“陈述归附的诚心”的意思,“嘉纳”是“高兴地接纳了”的意思。

参考答案

(1)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

(2)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

【参考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家族为北方最大的豪门世族。父亲名为卢敞,出继给伯父卢假。文伟少时丧父,有志向,阅读了不少经史著作,喜好结交朋 友,年轻时便被乡里人敬重。州府举荐他任主簿。卢文伟三十八岁,才被推举为秀才。被授予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服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灌溉良田一万 余顷,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文伟既善于经营管理,又发展自家产业,家中平素清贫节俭,因此致富。

孝昌年间,朝廷下诏任命卢文伟兼任尚书郎中,当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求留文伟任行台郎中。等到北方快要**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 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文伟被杜洛周俘虏。洛周兵败,又投奔葛荣,葛荣兵败,文伟回到故乡。当时韩楼占据蓟城,文伟率乡民屯 守范阳,与韩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代理范阳郡事务。防守了两年,文伟与士卒同劳共苦,分散自己的家财,拯救贫困者,人们无不感激欢悦。尔朱荣派遣大将侯深 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被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任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到尔朱荣被诛杀时,文伟知道侯深难以信任,就引诱他外出打 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深失去了根据地,于是前往中山。

庄帝去世后,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共同商议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下文伟主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大将侯深打败。文伟放弃瀛州,逃归本郡,仍然和高乾邕兄弟互相策应。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中 兴初年,被授予安东将军、安州刺史。当时安州没有归顺朝廷,文伟还是留守,担任统帅的职务,代理幽州事务,被授予镇军、正刺史等职务。当时安州刺史卢曹也 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卢曹因而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尔朱兆还是让他做刺史,卢曹占据城池,文伟久攻不下。文伟不能入州,就以郡府为州府。太昌初年,升 任安州刺史,屡经加封任散骑常侍。天平末年,高祖命令文伟代理东雍州事务,后改任代理青州事务。

文伟生性轻视财物,爱交宾客,善于抚慰待人,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然也收受赋税,但官吏百姓不觉得很苦。兴和三年在州中去世,享年六十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为孝威。

篇4:《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 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养廉。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以高薪约束刺史的行为,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7.翻译文中语句(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5分)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5分)

参考答案

4.D【解析】原文的标点是“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D【解析】“贞”属于美谥。

6.D【解析】韩愈上疏是希望皇帝对孔戣进行挽留,并不是“上书为之求情”;且“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于文无据。

7.(1)译文: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三个关键词“杂治”“坐”“罔”各1分,句意2分。)

(2)译文: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三个关键词“倍”“稍”“绳”各1分,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孔戣,字君严,考中进士科。郑滑人卢群任用(他)为判官,卢群死后,(朝廷下令让他)统摄事务。监军杨志谦向来放纵恣肆,众人都害怕(他)。孔戣邀请杨志谦到府中来,(和杨志谦)榻对着榻(一同)起卧休息,(以此)表示(对他)没有猜疑,杨志谦敬畏(孔戣)而不敢妄为。(后来孔戣)被召入朝廷任侍御史,多次升迁后任谏议大夫。宦官刘希光收受贿赂二十万缗,被判死罪,吐突人承璀因为(和刘希光)交好而获罪,被贬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了解皇帝的心意,投书铜匦上奏说承璀有功不能被贬逐。孔戣得到了(李涉)奏章的副本,不肯受理,(还)当面质问责备李涉。李涉又请皇帝身边的人上报,孔戣上奏弹劾李涉结交(皇帝)宠信的人,迷惑欺骗皇上的视听。(皇帝)下诏放逐李涉为峡州司马,宦官愤怒且憎恨孔戣,人们为他担心,孔戣自认为(这)符合他的心意,所以十分得意。

不久,(孔戣)兼任太子侍读,改任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因贪赃而获罪,狱讼一时平息不下;博陵人崔易简杀死了从兄,审讯后罪状齐备(但没有论处)。京兆尹从中进行操控,颠覆了其中的实情。孔戣慷慨议论一一予以驳正,贬谪了李少和,杀了崔易简,罚了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孔戣)经过两次升迁任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爱好黄、老之术,并屡次祭祀祈祷,部将韦岳告发李位集结方士图谋不轨,监军高重谦上奏皇帝(称)有急变,于是将李位抓到宫禁中审讯。孔戣上奏(说):“刺史犯罪,不能拘押在宫禁中,请交给有关部门(处治)。”(皇帝)下诏把李位交给御史台(处理)。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

适逢岭南节度使崔咏死了,皇帝对裴度说:“曾经议论停止进贡蚶子的人是谁?如今在哪里?此人可以前往(岭南任职),(你)替朕找来这个人。”裴度回答说是孔戣,(皇帝)即刻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孔戣)到任后,免去了所属州郡拖欠的十八万缗钱、八万斛米、每年八百两黄金税。先前,(岭南)境内各州刺史的俸禄大概有三万,却又不能按时发放,(所以刺史)都从自己所管辖的地方索取衣食费用。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穆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征召(孔戣),改任右散骑常侍,回任左丞,(他)因年老自己请求退休。(孔戣)向来与韩愈交好,韩愈感叹不已,即刻上疏说:“《礼记》上说:大夫七十岁退休,如果不能去职。如今孔戣按照礼制规定请求退休,陛下若不准许,既没有损坏礼仪制度,又有爱惜贤能的美名。”(疏奏递上)没有答复。(孔戣)以礼部尚书之职退休,(朝廷)每年按照汉朝征士的礼仪赐予他羊、酒。(孔戣)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谥号贞。

篇5:《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及王僧达被诛,谓为竣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忿怼,每恨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频启谢罪,并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于前为奏,奏成,诏曰:“竣孤负恩养,乃可至此。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史臣曰: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报,虽求颠陷,不可得也。

(节选自《宋书》有删略)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即吉:居丧期满,古代

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B.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C.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D.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幼时由父亲命名,成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情趣取“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取“字”也是为了便于平辈或尊辈称谓。

B.“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在长安设太学,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主要由博士任教授,讲授儒家经典。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时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入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若有疾患,则可提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担任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颜竣在府中已有职务为由,劝阻了皇帝。

B.颜竣在世祖登基后依然受到他人难及的信任。世祖得知颜竣中年得子后,便亲自为其子取名辟强,明显是希望望颜竣能成为自己的张良。

C.僧达临终交待颜竣不满皇帝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并诬陷他和竟陵王刘诞勾结叛逆,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免去了颜峻的官职,并赐他在狱中自杀。

D.鉴于颜峻的教训,史家认为,作为臣子如果能忠心侍主并摈弃私欲,建立功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别人颠覆陷害自己,也能平安无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2)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

参考答案

2、B

3、A(古人成年之时由父亲尊长取字,号是根据自己情感志趣而自称。)

4、C(张冠李戴,僧达交待是事实,但“诬陷”之事,另由他人)

5、(1)夷狄想要侵犯暴掠(掠夺),只是苦恼于自身实力的不足罢了。他们不曾拘守(遵守)信用道义,而停止(停用)他们侵犯的意图。(解析:译出大意给 2 分,“侵暴”“拘制”“用辍”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2)每次面对亲朋故友,心怀愤恨颇有怨气,又多谈论朝廷的过失谬误,皇帝的是非得失。(解析:译出大意给 2 分,“亲故”“违谬”“人主”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是光禄大夫颜延之的长子。颜竣起初担任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又出任孝武帝刘骏的抚军主簿,很是受到亲近礼遇,颜竣也尽心辅佐效力。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来补缺尚书郎的职位。吏部尚书江湛认为颜竣在府中已经有了职务,不宜更改,皇帝才停了下来。元嘉二十八年,胡人自彭城从北方归来,又一次请求互通贸易。颜竣建议说:“我认为和胡人和亲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早已是明摆着的。我凭什么说是这样呢?夷狄想要侵犯暴掠,只是苦恼于自身实力的不足罢了。他们不曾拘守信用道义而停止他们侵犯暴掠的意图。”元嘉三十年春天,因为父亲颜延之辞官归田,颜竣也坚持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但未被允许。世祖刘骏登基后,任命颜竣为侍中,不久又升迁为左卫将军。在这之前,颜竣还没有子嗣,到现在才诞下男丁,皇帝亲自为他取名为辟强,以比拟汉朝侍中张良的儿子辟强。

皇帝自从居丧期满后,多次兴建土木,颜竣诚恳急切地直言相劝,没有丝毫的顾忌回避,皇帝的.心里非常不高兴,所以颜竣的劝谏也就大都不被听从采纳。颜竣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用事治世,与皇帝的旧交没有谁能够比拟,理应居官朝中,协助皇帝处理事务,一直执掌朝政,可是他所陈述的建议却大多不被皇帝采纳,颜竣便开始怀疑皇帝想要疏远他,所以就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以此来判断皇帝当时的真实想法。大明元年,任命颜竣为东扬州刺史。颜竣所请求的事情被准许之后,便就开始忧虑惧怕,不知怎么办才好。到了东扬州后不久,又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不允许他辞去职务,只是准许他送殡返京,对颜竣的恩遇礼待仍然优厚,可是颜竣自己却越加无法安心。每次面对亲朋故友,很是有怨气愤恨,又多谈论朝廷的过失谬误,皇帝的是非得失。等到王僧达即将被处死时,王僧达认为是被颜竣所谗害构陷,临死的时候便叙述了颜竣前后是如何不满,如何怨恨自己的建议不被听从采纳。王僧达所说的,很是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不想就此把他杀死,姑且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职。颜竣频频上书谢罪,并且乞求饶恕性命,皇上越发愤怒。后来等到竟陵王刘诞叛逆,于是便借此陷害他(说他和刘诞勾结)。召御史中丞庾徽之到殿前站立启奏,启奏完成,诏令:“颜竣有负皇恩,竟然会到达这样的地步。在狱中赐死,由其自毙,赦免了颜竣的妻子儿女但迁往远方(交州)。”史臣说:“作为臣子的,如果能忠心侍奉主上并且摈弃自己的私欲,建立功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请求别人颠覆陷害自己,那也是得不到的。”

篇6:张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张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吒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谢:感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以兵属董卓 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B.乃:众心乃安 乃聚辽数重

C.函:函梁君臣之首 署函边曰:“贼来乃发。”

D.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疗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疗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

B.张疗约降昌豨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B(谢:道歉)

【小题2】D都是“改变”(带有强行的味道)(A率领:凭借B才;于是,便C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名词,盒子)

【小题3】A(吕豨与张辽并未约降,是张辽看出吕豨“犹豫”“不力战”有归降的意思)

附文言文译文:

张辽宇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使。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于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其得千余人。辽募兵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张辽从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及曹操献策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吕豨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吕豨都会特别看著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吕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吕豨下山,不是很好吗?於是命人向吕豨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吕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称依附曹公者皆能受人赏。]於是吕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吕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吕豨见辽如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吕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因为辽凭著明公照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吕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於合肥。后来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

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一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来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笔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於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开剥牛只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己。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作众末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攻击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 军一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於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篇7:《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规,字威明,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称曰“孝童”。叔父睐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略通《五经》大义。及长,遂博涉有口辩。为本州迎主簿。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 郎,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大子所礼。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曰:“江左①以来,未有兹举。” 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朱异尝因酒卿规,规贵以无礼。

普通初,陈庆之北侵,陷洛阳,百僚称庆。规退曰:“可吊也,又何贺焉?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俄见覆没。

六年,武帝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后为晋安王长史。王立为太子,仍为散 骑常侍、大子中庶子,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寻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 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令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求于郡树碑,许之。

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遂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 曰:“王威明风韵道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盂,复悼王生。俱 往之伤,信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

(选自《南史·梁书》

注释:①江左,指东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岁丁所生母忧 丁:遭遇,遇到。 B.除中书黄门侍郎 除:授予宫职。

C.可吊也,又何贺焉 吊:祭奠死者。 D.深入寇境,将为乱阶 阶:根由,缘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规长大后是“千里驹”的一组是( )(3分)

①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 ②父忧去职,服阕 ③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 ④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 ⑤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⑥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规八岁时失去母亲,他十二岁就能了解《五经》大义,他的孝心让他的叔父大为感动,非常器重他,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他家的千里马。

B.王规在担任黄门侍郎一职时,同陈郡的殷芸、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等都受到当时昭明太子的礼遇,在宴会上受湘东王器重而委托其监酒。

C.王规极富军事才能,在刚夺取洛阳时就看出了危机,同时也有文学才华,在梁武帝为元景隆饯行的酒宴上能提笔赋诗立就,并受到武帝奖赏。

D.太子在王规死后亲自哭悼,称他风韵超群,是难见踪迹的千里马,是“良材大木”般人才,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4分)

(2)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3分)

(3)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3分)

参考答案

4.C(吊:忧虑,担心)

5.B(②是说他父亲去世⑤说他不附权贵⑥说他辞职不做官)

6.D(“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错,原文无此义)

7.(1)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难。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掉它,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为功”“竟”“非为功难,成功难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降”“悦”各1分,句意通畅1分)

(3)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减退”“拜” 各1分,句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

王规,字威明,八岁时母亲去世,为自己的生母服丧,服丧期间表现出他至孝的天性。齐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要为他哀伤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睐也深深器重王规,王陈常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王规十二岁时,已经能够大致了解《五经》大义。长大成人之后,王规广泛涉猎群书,知识渊博,有口才。他被本州召为主簿。王规初出仕任秘书郎,积功升为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完工,王规进献《新殿赋》,文辞非常精巧。后来,王规任晋安王萧纲云手下的谘议参军,过了一段时间,又任新安太守。王规因父亲去世离职守丧,服丧期满,他承袭南昌县侯的封爵。王规被授任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等人一同侍奉东宫太子,他们都受到昭明太子的礼遇。湘东王萧绎当时任丹阳尹,他和朝廷官员宴饮集会,委托王规行酒令。王规不慌不忙地说:“从东晋以来,就没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座,他们都认为王规的话很有见识。朱异曾经借着酒意称王规为卿,王规指责了朱异失礼的行为。

普通初年,陈庆之率军向北进攻,攻陷洛阳,百官都向皇上道贺。王规退朝之后说: “这事应当哀痛,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难。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去它。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我们军队深入敌寇境内,孤立无援,这事将成为导致祸乱的起因。”不久,攻占洛阳的军队就全军覆没。

普通六年,梁武帝在文德殿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王规拿起笔一会儿就把诗写好,呈奏给皇上,文字又很美,梁武帝很赞赏他, 当天就授任王规为侍中。王规后来任晋安王长史。晋安王立为太子,王规仍然担任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侍奉东宫太子。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不久,王规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郡,前任守宰都尽心尽意地阿附芮珍宗。这个时候,芮珍宗请假回家,王规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就秘密启奏王规不处理郡中事务。不久,朝廷征召王规任左户尚书。吴郡百姓一千余人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多次进呈表章,朝廷都不答应。他们又请求在郡中为王规树碑,朝廷答应了。

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于是在钟山宋熙寺修建房子住下来。王规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为文。皇太子亲自出宫哭吊,皇太子写给湘东王萧绎的令说: “王威明风韵超群,气度光耀特出,好比难见踪迹的千里马,绝无旁枝高百尺的良材大木,他实在是个杰出的人才啊!现在他突然结束了那如白驹过隙般的一生,永归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就像金刀掩去了光芒,长河断绝了水流。去年的冬天,已为刘子的去世而哀痛,今年的冬初又在哀悼王规。朋友纷纷逝去的伤痛,实在不是句空话。啊”王规收集各家《后汉书》的不同说法,写成《续汉书》二百卷。

篇8:《旧唐书李商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旧唐书李商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所业文干之

干:冒犯

B.宗闵党大薄之

薄:鄙薄

C.绹不之省

省:理会

D.楚能章奏

能:善于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D.《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干:投献。

5.C【解析】“沫奠”是指“沫文”和“奠文”。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沫”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沫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6.B【解析】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7.(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1分)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1分)(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1分)当时李德裕掌权,(1分)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1分)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1分)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1分)被当权者鄙薄。(1分)(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1分)终身(仕途)坎坷。(1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沛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篇9:托福阅读TPO30原文+答案解析+译文

第一题,B,细节题。根据difficult to define定位到:One of the problems in providing a clear definition of play is that it involves the same behaviors that take place in other circumstance---dominance, predation, competition, and real fighting. 定义玩耍的一个问题就是玩耍包含很多发生在其他环境中的相似的行为——统治、捕食、竞争和真实的搏斗。

句子中的same behavior应该理解为相似的行为,因为后面明显是非play的时候,所以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play behavior。那么这句话表明,难于定义其实就是其他行为也会和玩耍的行为一样。所以对应的答案就是B。

第二题,A,细节题。根据challenge to researchers定位到:Exactly why animals play is still a matter debat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the reasons may not be the same for every species that plays. still a matter debated表明这个话题仍旧需要研究,也就是challenge。动物玩耍的准确原因仍旧是在学术文章中被争论的,并且每一个物种玩耍的原因可能都不同。但是没有选项与这句话对应,所以看下一句:Determining the functions of play is difficult because the functions may be long-term, with beneficial effects not showing up until the animal’s adulthood. 决定玩耍的功能很困难,因为这些功能可能是长期的,伴随着的有益效果可能直到动物成年才会展现出来。根据这句话就指出,因为动作发生后很久才能看到增益,所以研究起来比较难,也就对应着A选项。

第三题,D,词汇题。considerable的意思是“相当的,显著的”,所以和D选项相同。

第四题,B,选非题。根据cost定位到段落第一句话:Play is not without considerable costs to the individual animal. 玩耍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没有显著的代价。这句话明显是一个段首的主旨句,所以推断本段可能都在论述cost,那么这个时候根据选项来回文章定位会更快。

A选项,根据predator定位到:Another potential cost of this activity is greater exposure to predators since play is attention-getting behavior. 这个活动的另一个潜在代价就是更可能被暴露在天敌之下,因为玩耍是很吸引注意力的一种行为。根据这句话A选项与原文相同,不选;B选项,根据fat stores定位到:Therefore, it results in the loss of fuel or energy that might better be used for growth or for building up fat stores in a young animal. 所以,它导致能量的丢失,这些能量应该更好地被用于生长或积累脂肪储存。这句话明显表明,能量丢失,也就是脂肪积累会减少,所以B选项直接相反,也就作为这道题的答案;C选项,定位句与B选项相同,可以得出能量丢失,所以C与原文相同,不选;D选项,根据injury、slipping、falling定位到:Great activities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in slipping or falling. 活动多同样会提高滑倒或摔倒所带来的危险;与D选项完全相同,所以D不选。

第五题,B,修辞目的题。先找到这句话: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weight of the brains of the impoverished rat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ose raised in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though they were fed the same diets). 在这个实验的最后,结果展示出处于匮乏的环境的老鼠的大脑真实重量要比那些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要小(虽然两者被喂养了相同的食物)。这句话表明,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最后的结论在这句话中表述了出来。句子的最后括号中的内容,也就是题目问的句子,一般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些老鼠大脑重量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不会是因为食物量的不同,因为它们都被给了同样量的食物。那么给出括号内的内容就是为了说明这些老鼠大脑重量的不同不会是因为食物量的不同,也就是消除了由食物量不同而导致大脑重量不同的可能性。所以,答案就是B。

第六题,A,细节题。本题最快捷的做法就是根据上一题所在的句子得出结论: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weight of the brains of the impoverished rat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ose raised in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though they were fed the same diets). 在这个实验的最后,结果展示出处于匮乏的环境的老鼠的大脑真实重量要比那些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要小(虽然两者被喂养了相同的食物)。根据这句话直接可以得出,环境更丰富,大脑更沉。也就对应A选项。

第七题,C,细节题。根据prey species和predator species定位到:Prey species, like young deer or goats, for example, typically play by performing sudden flight movements and turns, whereas predator species, such as cats, practice stalking, pouncing, and biting. 被捕食者,比如小鹿或山羊,很典型的通过突然的飞跃和转弯来玩耍,然而捕食者,比如说猫科动物,会练习潜行、扑和咬。这句话是很具体的例子,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两者的不同,所以往前看:Play also stim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cle tissues themselves and may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ose movements needed for survival. 玩耍同样促进了肌肉组织自身的发育,并且可能提供了机会去练习那些生存所必须的运动方式。两句话连起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不同,其实就是生存方式和技能是不同的,导致玩耍的方式不同。被捕食者需要练习的都是如何逃脱,而捕食者所进行的都是如何能够捕获食物。所以,答案就是C。

第八题,A,词汇题。comparative 相对的,相当的,所以答案是A。

第九题,C,句子简化题。句子主干就是:Learning appropriate social behavior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species that live in groups,后面的内容都是举例的次要成分。答案必须包含这部分信息。只有C选项意思与该主干信息一致,主干说“学_x很重要”,C选项说“需要去学_x”,主干说“在群居动物中很重要”,C选项说“群居动物需要去”,所以两句话是完全的同意替换。

第十题,C,推断题。根据adult定位:Play allows a young animal to explore its environment and practice skills in comparative safety since the surrounding adults generally do not expect the young to deal with threats or predators. 玩耍使得小动物去探索它的环境,并且在相对安全下练习技能,因为周围的成年动物通常不希望幼崽面对危险或天敌。根据这句话,成年动物在玩耍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保护,也就对应的是C选项。

第十一题,B,词汇题。potentially 潜在地,可能地,所以答案是B。

第十二题,D,细节题。根据题目,本段第一句话就开始论述有时候会产生不理解玩耍行为:There is a danger, of course, that play may be misinterpreted or not recognized as play by other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aggression. 当然有一种危险就是玩耍可能被误解或者没有被其他动物识别出来,可能就会导致攻击行为。为了找到确保理解的方法,我们往下寻找:Thus, many species have evolved clear signals to delineate playfulness. 所以,很多动物进化出了明确表述玩耍的信号。所以对应的答案就是D。

第十三题,句子插入题。根据句子中提到的those这个代词,所以前面也要提到某些messages。

所以第三个位置前面提到的signals就是messages的同义改写。但是第三个位置后面具体提到dogs的例子,而插入的句子也在说狗,如果放在第三个位置,先提到插入的句子,之后再for example,前后会比较突兀,所以这个插入句子必须再往后放,才能构成连接关系。

最后一句话:Dogs, for example, will wag their tails, get down on their front legs, and stick their behinds in the air to indicate “what follows is just for play.” 比如说狗,会摇尾巴,前腿跪下,并且撅起屁股来表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仅仅为了玩耍而已”。句子放在第四个位置,those messages指代的就是狗的这些动作信号。插入的句子放在这里就补全了这个例子的信息。

第十四题,AEF,小结题。A选项,第一段中提到:In any case, in animals it consists of leaping, running, climbing, throwing, wrestling, and other movements, either alone, with objects, or with other animals. 在很多情况中,在动物中的玩耍包括跳跃、奔跑、攀爬、扔东西、搏斗、还有其他的动作,可能是动物自己玩耍、与某件物品玩耍、或者与其他动物玩耍。One of the problems in providing a clear definition of play is that it involves the same behaviors that take place in other circumstances – dominance, predation, competition, and real fighting. 定义玩耍的一个问题就是玩耍包含很多发生在其他环境中的相似的行为——统治、捕食、竞争和真实的搏斗。这两个句子的信息与A选项的前半部分对应。第二段提到:Exactly why animals play is still a matter debat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the reasons may not be the same for every species that plays. 动物玩耍的准确原因仍旧在学术领域被争论,并且原因在每个玩耍的动物中可能不相同。这个句子对应A选项的后半部分。所以A正确;B选项,原文第三段提到了玩耍可能会使动物们付出一些代价,其中一项代价就是动物可能会因为玩耍时发出的吵闹声而暴露于天敌前,但这仅是一种可能,没说很多年幼的动物已经受到伤害了,并且这个观点只是一个细节,是第三段提到的很多代价中的一个。所以B错误;C选项,根据第六段:Learning appropriate social behavior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species that live in groups, like young monkeys that need to learn to control selfishness and aggress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give-and-take involved in social groups. They need to learn how to be dominant and submissive because each monkey might have to play either role in the future. 两句话提到猴子需要learn how to be dominant and submissive,但是文章没有提到其他的动物是否需要学习这些东西。所以C是错误的;D选项,原文第二段提到:Exactly why animals play is still a matter debat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the reasons may not be the same for every species that plays. Determining the functions of play is difficult because the functions may be long-term, with beneficial effects not showing up until the animal’s adulthood.这两话表明玩耍的原因和功能被争论,因为每个物种玩耍的原因不同,并且玩耍的功能可能会在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而并不是选项中说的是因为种类太少。所以D不对。E选项,第三段中提到:Therefore, it results in the loss of fuel or energy that might better be used for growth or for building up fat stores in a young animal. Another potential cost of this activity is greater exposure to predators since play is attention-getting behavior. 所以,它导致能量的丢失,这些能量应该更好地被用于生长或积累脂肪储存。这个活动的另一个潜在代价就是更可能被暴露在天敌之下,因为玩耍是很吸引注意力的一种行为。这两句话与E的前半部分相同。第四段开头提到:The benefits of play must outweigh the costs, or play would not have evolved, according to Darwin’s theory. 玩耍的移除必须要超过代价,否则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玩耍就不会进化出来。这句话与E选项的后半部分相同。所以E正确;F选项,该选项提到的内容,神经学上的获益在第四段的实验中有提及,同时与第五题和第六题所对应的内容相同。第五段最开始就提到玩耍会促进肌肉组织的发育。第六段与第九题的句子简化题提到的内容,描述的就是从玩耍中学到适应群体的社交行为。

托福阅读TPO30原文参考译文:玩耍在发育中的角色

比起单独定义玩耍的概念,用例子去解释玩耍要更容易一些。 在任何情况下,在动物间玩耍都包括了跳跃,奔跑,攀登,投掷,格斗和另外的一些动作,随之一起的也会有其他的物品或者动物。 根据物种的不同,玩耍的目的主要包括社会交往,锻炼,或者探索。 定义“玩耍”的难点之一是,玩耍过程中常常会包含一些与其他情况下相似的行为,例如在统治,捕食,竞争和搏斗中。因此,判断其是否在玩耍,要根据动物的目的来确认,常常通过行为本身很难分析其目的。

玩耍似乎是那些有着相对复杂的神经系统的动物的一个发育,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玩耍的研究主要在灵长类和犬类之间大范围进行。 动物到底为什么要玩耍仍然在文献研究中存在争议,并且每种物种玩耍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确定玩耍的功能很难,因为它的功能是长期的,伴随着一些直到动物成年才会显现出来的有利影响。

玩耍对于动物个体并非没有一定的损失。玩耍通常是非常活跃的,涉及了一些空间动作,有时也会发出声音。所以,这些都会导致一些年幼的动物的本来可以用来生长或者储存脂肪的能量流失。另一个潜在的损失,这些活动是吸引注意的行为,因此通常都会使动物暴露在捕食者的视野内。大量的运动也会增加摔倒滑倒导致受伤的危险。

根据达尔文理论,玩耍的好处一定能抵消其损失,不然玩耍就不会一直存在并进化。其中一些潜在的好处就是直接关于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发展。在一个研究学习中,两组小老鼠被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第一组成长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使其可以与其他老鼠接触,和玩具玩儿,并且接受迷宫训练。另一组生活在“穷困” 的环境中, 它们被养在独立笼子里,只有微弱的光照和极少的刺激。最后,结果表明生活在单一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重量要比生活在复杂情况下的老鼠的大脑轻(即使它们被喂养的食物一样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较大的刺激不仅会影响大脑的大小,而且也会增加神经细胞间的通道数量。因此,活跃的玩耍可以为大脑中的突触连接提供必要的刺激,特别是负责运动机能的小脑。

玩儿也会刺激肌肉组织的生长,并且能提供一些练习生存技能的机会。 被捕食的种群, 比如小鹿或者山羊,比如说,其代表动作就是突然快速逃生动作和转弯,相反捕食种群,比如猫科动物,练习潜行追踪,猛扑和撕咬。

玩耍使得年幼的动物暴漏在环境中,并且由于周围的成年动物一般不期望孩子去处理威胁和捕食者,所以它们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练习技能,玩耍也可以为求爱和交配的社交行为提供练习。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群居动物,比如猴子,它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自私和攻击性,学着去懂得妥协以融入群体。它们要学习怎么去统治和顺从因为每只猴子都会在将来扮演某个角色。 大部分这类事情都在灵长类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学习,期间它们有数不清的玩耍经验。

当然,也有危险,就是玩耍可能会被别的动物误会,或者不被当做玩耍,潜在地造成进攻。这个情况尤其在扮演包含练习正常的侵略性或者是捕食者行为。因此,许多物种都尤其明确的信号去表明玩耍。比如狗,它们用会摇尾巴,前腿趴下,撅着屁股来表示“以下行为都是逗你玩儿的!”

备战托福阅读满分宝典

1.词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词汇量的大小是TOEFL阅读理解高分的基础和关键。如果词汇量没有达到基本要求(五千以上),纵然你有“葵花宝典”在手,也只能命丧ETS的“毒招”之下。所以,以牺牲词汇量为代价的技巧练习简直是一味巨毒无比的“五毒散”。

2.通过练习使学生养成高效的阅读方法--即所谓的阅读技巧

TOEFL的阅读量非常大,一般的中国考生根本无法把文章全部读完,所谓的“扫读法”、“跳读法”和“略读法”也只能适用于少数类型的文章,根本不能解决本质问题。那么,文章到底应该怎么读法呢?一句话,主动地阅读文章的关键部位。所谓主动是指不能象一般的阅读那样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该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预测;所谓关键部位,主要是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由于TOEFL的阅读理解文章全部选自于正式出版物,文章的逻辑结构非常完整和严谨,而且出现的逻辑模式也是屈指可数。经过系统的训练,考生的预测可以做到非常准确的程度。这样,通过阅读文章的几处关键部位,就能很快地把握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也就解决了问题的70%。

3.解题训练

排除法恐怕是一直以来大多数学生在解阅读理题目时使用最多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具有致命的缺点:干扰大、费时间。更有效和迅速的办法是读完题干之后,就在脑子反映出一个模糊的或者是不完整的答案,然后直接在选项中寻找接近的答案进行判断。这种能力必须在平时的训练和讲解中逐渐养成和加强,决非什么技巧之类的东西可以替代。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训练之外,如果能够对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加以补充的话,更能确保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和速度。

所以真正的TOEFL“宝典”并不是去学习一些技巧,而是在训练中养成一种无意识的使用技巧的习惯,做到“心无技巧”的忘我境界。

托福阅读TPO30原文+答案解析+译文

篇10:《小云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小云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小云山记

(清)王夫之

①湘西之山,自大云并湘以东,其复数十。大云之山至东,其陵乘①十数,因而曼衍②,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登小云,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遂逾乎湘。

②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为轮困,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流,有袅雨,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万顷,有夕灯烁素,悬于泱莽③。山之观,奚止也?

③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视岳④不三十之一也。岂止大云,岳之视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⑤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漫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④系乎大云而小者,火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火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旅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颈,皆高柯丛樾,阴森葱绿。陟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⑤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径之。不倦。

注释:(1)陵乘:高山。(2)曼衍:山峰连绵不绝。(3)泱莽:天空。(4)岳:指南岳衡。(5)祝融:即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1.第①段开篇先写大云山及周围群山,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

2.第②段中,作者先说“小云之观止矣”,后又说“山之观,奚止也?”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3分)

3.阅读第④段,概述小云山得名的缘由(2分)

4.下列对“养生者去,僧或庐之”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僧人就给他安排住宿。

B.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僧人有时居住在这里。

C.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有时僧人也在此居住。

D.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有个僧人住他的房屋。

5.阅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点明小云山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1分)为下文写登小云山所见之景作铺垫。(1分)(铺垫内容要明确,只写“为下文做铺垫”不给分)

2.不矛盾。(1分)登小云山看到的山峰形态的.变化是有限的,(1分)而随着四季变化呈现的景色却是无穷的。(1分)(笼统地说两种情况下看到的景色不同只给1分,一定要答出“变化”)

3.相对大云山的高大,它比较矮小。(1分)道士在大云山修道养生,以小云山为旅馆。(1分)

4.B

5.结束全文(“收束全文”,“总结全文”不对)。(1分)表现出小云山美景无限,令人百看不厌,(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云山独特的喜爱之情。(1分)

参考译文

湘西地区的崇山峻岭,从大云山和湘江以东,连绵起伏共有几十座山岭;大云山于是向东伸展,一个比一个高的山岭有十几个,就这样连绵延展,一直到蒸水和湘江交汇的地方。登上小云山顶往下看,那一条接一条的小水流全都看得到,它们绵延远去也全都看得见,延展在方圆八十里之地,一直到了蒸水与湘江交汇之处,于是就可以望见湘江以东的地区了。

天空澄明清澈,云烟笼罩四野,群鸟齐飞,鸟影重重,雨后长虹时隐时现,在绵延不断的山水中,这些景致都清楚明朗地呈现在眼前。小云山的北面是南岳衡山西部的群峰,那簇拥在一起的山峰好像花萼刚刚伸展,寒冬到来山色苍青,春暖时节山色碧翠,那群峰连绵的形势向南把小云山包起来,登上小云山所看到的四周美妙的山景,真是可以叹为观止了。

小云山的高度。跟大云山比还不到它的十分之一。大云山的高度,跟南岳衡山比不到它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如果从观赏山水风光的角度看,岂止是大云山,就是衡山所能够超过小云山的.唯独祝融峰而巳,其他山峰都比不上这小云山。原来这座小云山,正处在湘西群山的东部,像是受到大云山的委派。而居于群山绵延的开头。所以它就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之故,在湘西地区的群山中,能够观赏到秀美风光的,到了小云山就再也没有了。

小云山属于大云山的山系而被称为“小”的原因。是由于大云山是一座庞然大山啊!有人说:“有一个叫申泰芝的道士,在大云山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而以小云山作为他另设的客馆,所以把它称为小云。”虽说是这样,所有湘江以西的山峰,终究没有能比得上小云山的。从山脚下一直到山的上半部,都是高大的树木,浓密的树荫,树林里阴森葱郁。攀登到山的顶巅,那百尺高的古树,都俯身恭侯游山的人极目观赏。修炼养生术的道士离开以后,又有僧人在这里建起了佛寺。寺院里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围绕着台阶。寺院的右边有一个泉池,即使天旱不雨,池里的水也不会枯竭。

我自从甲辰年第一次游览小云山,以后每年都要来登览一次,从不感到厌倦。

篇11:《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琉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5分)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5分)

参考答案

4.A

5.D【解析】错点有二:谥号应是由朝廷授予的,“有功绩的平民”也不在授予之列。

6.C【解析】“操之过急”的应是彭应参。

7(1)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罪行,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狼籍、发、荒徼各1分语,意通顺2分)

(2)祭祀祖庙,皇上不想亲自去。王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说的是直话,也没有怪罪他。(亲、以、“不之罪”宾语前置各1分,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汝训,字古师,山东聊城人。隆庆五年中进士,授职元城知县,逐渐升到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是大学士王锡爵的门生,又依附申时行,很专横。王汝训上疏列出他的罪行,说:“陈与郊今天推荐巡抚,明天推荐监司。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情况,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吏部尚书杨巍也曾对侍郎赵焕说他是个小人,陈与郊请求皇上立即将杨巍罢官。科道本是议论国事的,不吭声的人被提拔,直言进谏的人被贬退。有时直言冒犯皇上,还蒙皇上宽容。但稍稍涉及到当道的人,立即遭到贬斥。言官不难犯颜直谏,难在借刀杀人,这是为什么呢?天下唯有公正才能让人信服。现在言官不论说的对还是不对,被议论的人不论是正是邪,都模棱两可,从中调停。乞求皇上特令吏部,以后升迁,转入科道,不要厌恶异己喜欢同类,不要好阿谀之人而憎恶正直的大臣。”这时,杨巍因为执政的缘故,与陈与郊培养感情。听到王汝训言词中引用了他的话讽刺陈与郊,很生气,说:“我没有诋毁过陈汝郊。王汝训以光禄侍臣身份攻击言官,正是严重分裂政体的人。”于是将王汝训调往南京。没有多久,陈与郊因儿子杀人犯了死罪,郁郁而终。

王汝训入朝廷为太常少卿。孟秋时节,祭祀祖庙,皇上不亲自去。王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说的是直话,也不怪罪他。不久,他升为太仆卿,调为光禄。王汝训先前为少卿时,寺中每年花费二十万,到这时滥增四万多。王汝训依据《会典》,请求将内府的食用全部减去,皇上不许。

万历二十二年,他改任左佥都御史。王汝训生性耿直、廉洁,嫉恶如仇。巡抚御史南昌彭应参平素也以正直、严厉著称,两人互相支持全力锄除豪门。乌程原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居家行为多有不轨,王汝训正准备将他绳之以法。刚好彭应参到了,与范应期有仇的人家千余人遮蔽道路、呈上牒子。彭应参操之过急,命令乌程知县张应望抓住他,范应期自杀身亡,他的妻子吴氏到官府喊冤。皇上命令逮捕彭应参,在狱中审问,革去王汝训的职务,

王汝训在家十五年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召改为工部,署理部事。起初,矿税兴起,以资助修建大殿为名,后全部输入内库,不足以营建大殿,而四方采伐树木的需要多达千万,经费更加不够,王汝训屡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工程,都没有得到答复。在工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宦官请求经费,就上奏坚持不给,节省无益费用数万。死后,被赠为工部尚书,谥号恭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