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设计(热门4篇)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设计(热门4篇)



篇1: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设计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皇帝的新装》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五、做阅读提要,具体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内容,即主要故事情节,勾勒轮廓;

2.各情节之间用连贯的语句叙述,可适当加以评论;

3.语言要简洁。

4.课外朗读全文录音。

篇2:《我儿子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篇3:《我儿子一家》教学设计

《我儿子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

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 ):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 n):打呼啃的声音。

索嘘(XT 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 u):用手来回擦或搓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 ZI):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

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蹭路(ceng ce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

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免于。比

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导人

作者简介:舒好,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

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

桅船》、《会唱歌的鸢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

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废俄诗”的身份人主诗坛的地位。

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

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正课

1.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让

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率,并说说

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并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

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

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

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

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 11- 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睦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

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提问: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

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童真。第二,以孩子

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

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

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

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

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

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

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

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

篇4:我儿子的一家 教案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    谐音    鼾声    唏嘘        干涩    揉碎

喜滋滋    面面相觑    磨磨蹭蹭    守株待兔

2、学习本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从别人的视角观察自身生活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2、 在课文中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文中描绘的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写作训练巩固这种写作方法,并认识自己家庭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自己的家庭。

教学步骤

导入

有人把家庭比作人生的避风港,在那里我们不会害怕受到伤害也不必在伪装自己,那里有家人给予我们的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舒婷怎样来描写自己的家庭的。

解题

本文是身为母亲的作者从五岁儿子的视角来写一家人生活的。不是以作者为第一人称,而是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文题“我儿子一家”其实是“我儿子眼中的一家人”。本来是自己写自己一家人, 却转换一个新鲜的视角,选择儿子这个角度来展示自 教师备注

己的一家人。虽说是大人落笔。笔下却生动自然的抒发了孩子以及自己的童心和童趣,表现了作者一家人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正课

1、指导学生初步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窥见(kuī):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窥”记法:二人(夫)在洞穴里相见。

谐音(xié):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ān)

唏嘘(xī)(xū):哭泣后不由自主的急促呼吸,这里指叹息。

干涩(sè):因发干而显得滞涩或不润泽,这里是指“苦涩的文章内容”。

揉碎(róu):这里指操尽了心。

喜滋滋(zī):形容心里很高兴。

面面相觑(qù):互相对看。形容因惊慌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字记法:谦虚人见面不说话。

磨磨蹭蹭(cèng):行动迟缓,动作拖拉。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观念,不知变通。

2、课文分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的出生。

第二部分:(5-16)写我的成长。

第三部分:(17-18)写我对未来的考虑。

或: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睦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教师备注

讨论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孩子的口吻来写,充满天真、童心、童趣,叫人爱读。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就一般化了。

5、这篇课文有哪些语句值得我们学习和积累?

讨论并归纳:语文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螳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

--句中“哪怕养出个螳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戏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人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孙儿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教师备注

布置作业

见练习册

课后总结

[我儿子的一家 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