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雨》教学设计1
《雷雨》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1 / 3
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2.拓展阅读《夏天》。
/ 3
/ 3
第二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听音辨识,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老师也很喜欢,并且录了一些雨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雨宝宝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威猛有力的暴雨,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随文识字“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电闪雷鸣的大雨,听好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2.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3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指导朗读第一个句子。
4、举一反三,学生练读后两个句子。
5、看来这几朵乌云并没有难倒我们,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雷雨前(1-3)
雷雨时(4-6)
雷雨后(7-8)
三、学习雷雨前景象。
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去见识一下雷雨前的景象,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跟读)
1、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乌云,这样的乌云越来越多,你能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
(满天、黑沉沉)随文写字:“黑”
2、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乌云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怪不得(出示)“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指导朗读)
4、这样闷热的天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这阵忽然的大风还会吹得什么怎么样呢?请帮老师补充完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出示)“蜘蛛也从网上垂下来”四处逃窜,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发现他。
6、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它吧。“垂”教识记方法
7、如果把这个“垂”字换成“爬”,你觉得哪个更好?(体会“垂”字的好)这个“垂”字用的多妙啊,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
8、雷雨前其他小动物和人们在做些什么?练习说话。
9、过渡: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一幕,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说一说吗?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男女生赛读。
10、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再次朗读1-3自然段。
小结。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
中:
后:
第三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赵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一)字理导入“雨”字,共同感受四季不同的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一)自读课文
(二)组内认识生字(生字学互考互评)
(三)出示词语小组带读
(四)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初步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按顺序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五)自己读课文并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别是哪些部分
三、深入学习,感受情境
(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
1、读雷雨前的内容,找一找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压下来。”
对比读,体会课文描写得生动具体.3、师生对比读”雷雨前”部分。
4、体会“压”下来,训练朗读。看图,雷雨前,乌云很厚、很低、很重,连天空都托不住他们了。这些乌云像崩塌的山崖眼看就要压下来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闷热)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3、乌云压顶,看来要下雨了。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雷声打破了宁静。我们可以说(闪电亮了,雷声响了。)没过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雷声雨来越响。你想到了什么词?(雷声大作,雷电交加)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也感受到了大雨即将来临,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动画图,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明确:垂和掉、落不一样
3、学写“垂”
(二)、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段。
2、用上越……越……,就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你能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变化吗?
3、交流想象到的情景。
4、体会雨越下越大,自悟文中三个“哗”应该如何朗读。
5、听音频,体雨声越来越小,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6、出示投影片: ① 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
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三)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过度: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1、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六拓展学习
1、试着说说雨后的景象。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第四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尤其是生动的景色描写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兴趣。而且课文不仅使用语言的描述,还有两幅直观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贴合实际,而且同学们在夏天也都碰到过雷雨的情况,这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更可以与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这篇文章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流利、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用越—越—说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3、同学们,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大雨、小雨、暴雨„„)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并请学生来读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2.学习生字词
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出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单独读。b.小老师领读 c.开火车读
d.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生回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字加偏旁)
e.同学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 f.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蜘”“蛛”两字,进行对比 蜘蛛两个字都是虫字旁,但要注意蜘蛛中的蛛的虫字旁比蜘的虫字旁宽,“蜘蛛”的“蛛”字右边部件的长撇有穿插
4.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学生来回答,教师点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5.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雷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雷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雷雨后呢?
(课文1、2、3自然段写雨前,4、5、6自然段写雨中,7、8自然段写雨后。)
三、细读赏析。
(一)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满天的乌云、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不叫。)
2、请学生个别读这两句,尤其着重“黑沉沉”和“压下来”加深语气读重音(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全班齐读。)
3、同学们想想这时有风吗?(没有风)
4、那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读课文“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5、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回答,感觉不舒服,很难受,强调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不是一般的闷,而是十分的闷。)
6、(出示课件)天气变了,你又看见了什么?
(闪电、风把树叶吹得飘起来了、蜘蛛从网上逃走了。)出示课件声音配乐,并让学生理解垂与掉的区别。
7、听到雷声,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你找到了吗?可以读一读吗?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教师指导全班朗读。
8、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手势,像雷公公一样,老师手低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小,手高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大一些。教师指导朗读。
9、全班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0、大家读得可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请学生回答。(越来越好、越长越高、越来越黑„„)请学生用词语造句。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通过老师的问题你们感受到了雷雨前天气的沉闷与可怕了吗?如果还没感受到,请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我们再来朗读一下1──3自然段。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3自然段。板书设计:
雷雨前(图): 乌云 压下来 刮大风
叶不动 枝乱摆 蝉不叫
蜘蛛逃 电闪雷鸣 15雷雨
雷雨中
雷雨后
自我推荐意见
这篇课文《雷雨》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重点突出三点,第一点是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我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并采用如个别学生单个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并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蜘蛛”这两个字,达到新课程对于生字词教学的标准。第二点在于对学生的指导朗读上。这篇文章词语精炼,文章描述的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为文章进行分段,但是每一段落中的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由雷雨前天黑沉沉的压抑到电闪雷鸣,情感由低沉转向高亢。雷雨中的雨变化的大小,雷雨声的强弱,声音由大转小。雷雨后太阳、彩虹、青蛙的出现又让人读出一种美感。第三点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毕竟刚刚开始接触全文分段,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同学无法完成分段,这篇文章以提问为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结果和对课文的学习。这些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这篇文章逐句的分析与学习
第五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禾苗绿,落在水中看不见。(雨)
2、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指名回答)
3、出示“雷雨”的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交流识字情况。(包括怎样认识的生字、组词、说句子等内容)
2、老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指名读带拼音的字词。(2)、指名领全班学生读词语。
(3)、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并用生字组词、说句子。(4)、给生字开花。(一字组多个词)(5)、去掉拼音再指名读词语。(6)、开火车读词语。
3、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中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5、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提问:雷雨前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2)、出示课件(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沉、很厚、很重了,眼看就要压下来了,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郁闷)
(3)、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反复读,齐读)(4)、除了乌云,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出示课件)理解“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就在这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强调“垂”字。
(5)、后来又怎么样了?(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反复读,齐读)
(6)、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完整的话。(7)、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啊!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郁闷的气氛吧!(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
6、学习雷雨中的景象。
(1)、出示课件(雷雨时)
(2)、指名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齐读第五自然段。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渐渐地”意思。
7、学习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2)、出示课件(雷雨后)(3)、教师示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雨后的景象真美啊!你能美美地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吗?(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雷雨后的花、树、天空、白云、彩虹等)(6)、提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话练习)
8、再读全文
9、考考你(排列错乱的句子)
10、拓展练习:
1、下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2、彩虹为什么会出现在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