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推荐)

《雷雨》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篇:《雷雨》教学设计(推荐)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有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 新课

一、形象感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一年四季都会下雨,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各个季节的雨是不同的,请你看一段录像,看完了告诉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要求说完整)这是一场什么雨?(雷雨)2.出示课件:老师解说“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从天而降,大雨如注。下了一阵雨,渐渐天空又放晴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关在了天边。3.师生交流,这就是夏天经常下的雷雨,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我们一般把它叫做雷雨。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雷雨“,齐读课题。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场雷雨的呢?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四)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指导

雷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朗读指导时,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指导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雷雨前后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第七、八自然段讲了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朗读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使别人能听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图画.三、细读课文,品读想象。1.品读雷雨前

请你把雷雨前三段话默读一遍,读的时候你能想到哪些好词语来形容雷雨前的景色呢?一会儿请你告诉大家,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说好词语,问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随机板书并指导朗读。好词预设:

A.乌云密布 请生说出处:你能把乌云密布的情景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满天的乌云,黑压压地压下来。

黑沉沉的乌云压得树上的叶子和蝉怎么了?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喘不过气,害怕得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害怕的语气。B.狂风大作 说出处,指名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蜘蛛怎么逃的?(让学生自由用自己的话来说对“垂下来逃走”的理解。)(2)想看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样子吗?咱们一起来看看。

(3)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逃走(快速地垂,因为风实在太大了,连树枝都乱摆了,它再不逃走,网都要被吹破了)是啊,风实在是太大了!谁能读读这个句子。(4)指名读(5)齐读

C.闪电雷鸣、雷电交加,谁把描写电闪雷鸣这一情景的句子读一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前的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可怕)了。

同学们,请你把这三段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情景用你的朗读来表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复习: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二)细品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雷中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3)集体交流:

2.阅读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三、品读雨后(1)“美丽,你又是从哪感受到的?”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你瞧,太阳出来了,树叶上闪着晶莹水珠,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接说)多美呀!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2)充满活力、凉爽

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雷雨过后,一切变得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拓展想象:(听看视频)你听,蝉叫了,仿佛在说…… 青蛙也叫了,它仿佛在说……

你还听见了哪个小动物也仿佛在说……

雨后的世界既美丽又舒适,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体会一下。齐读这一段。

小朋友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小朋友也非常能干,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都读出来了,想不想来做个小小配音师,给画片配音?播放视频,分大组读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段。

四、书写指导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学生读“乱、垂、虹、压”,我们还要学会写这几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需要老师帮助?

“垂”的书写指导。学生自己书写,老师随机指导、点评。

五、师小结。

第二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一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听音辨识,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老师也很喜欢,并且录了一些雨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雨宝宝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威猛有力的暴雨,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随文识字“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电闪雷鸣的大雨,听好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2.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3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指导朗读第一个句子。

4、举一反三,学生练读后两个句子。

5、看来这几朵乌云并没有难倒我们,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雷雨前(1-3)

雷雨时(4-6)

雷雨后(7-8)

三、学习雷雨前景象。

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去见识一下雷雨前的景象,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跟读)

1、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乌云,这样的乌云越来越多,你能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

(满天、黑沉沉)随文写字:“黑”

2、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乌云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怪不得(出示)“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指导朗读)

4、这样闷热的天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这阵忽然的大风还会吹得什么怎么样呢?请帮老师补充完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出示)“蜘蛛也从网上垂下来”四处逃窜,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发现他。

6、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它吧。“垂”教识记方法

7、如果把这个“垂”字换成“爬”,你觉得哪个更好?(体会“垂”字的好)这个“垂”字用的多妙啊,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

8、雷雨前其他小动物和人们在做些什么?练习说话。

9、过渡: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一幕,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说一说吗?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男女生赛读。

10、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再次朗读1-3自然段。

小结。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叶子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

中:

后:

第三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赵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一)字理导入“雨”字,共同感受四季不同的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一)自读课文

(二)组内认识生字(生字学互考互评)

(三)出示词语小组带读

(四)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初步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按顺序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五)自己读课文并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别是哪些部分

三、深入学习,感受情境

(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

1、读雷雨前的内容,找一找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压下来。”

对比读,体会课文描写得生动具体.3、师生对比读”雷雨前”部分。

4、体会“压”下来,训练朗读。看图,雷雨前,乌云很厚、很低、很重,连天空都托不住他们了。这些乌云像崩塌的山崖眼看就要压下来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闷热)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3、乌云压顶,看来要下雨了。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雷声打破了宁静。我们可以说(闪电亮了,雷声响了。)没过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雷声雨来越响。你想到了什么词?(雷声大作,雷电交加)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也感受到了大雨即将来临,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动画图,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明确:垂和掉、落不一样

3、学写“垂”

(二)、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段。

2、用上越……越……,就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你能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变化吗?

3、交流想象到的情景。

4、体会雨越下越大,自悟文中三个“哗”应该如何朗读。

5、听音频,体雨声越来越小,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6、出示投影片: ① 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

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三)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过度: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1、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六拓展学习

1、试着说说雨后的景象。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第四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尤其是生动的景色描写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兴趣。而且课文不仅使用语言的描述,还有两幅直观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贴合实际,而且同学们在夏天也都碰到过雷雨的情况,这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更可以与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这篇文章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流利、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用越—越—说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3、同学们,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大雨、小雨、暴雨„„)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并请学生来读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2.学习生字词

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出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单独读。b.小老师领读 c.开火车读

d.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生回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字加偏旁)

e.同学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 f.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蜘”“蛛”两字,进行对比 蜘蛛两个字都是虫字旁,但要注意蜘蛛中的蛛的虫字旁比蜘的虫字旁宽,“蜘蛛”的“蛛”字右边部件的长撇有穿插

4.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学生来回答,教师点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5.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雷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雷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雷雨后呢?

(课文1、2、3自然段写雨前,4、5、6自然段写雨中,7、8自然段写雨后。)

三、细读赏析。

(一)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满天的乌云、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不叫。)

2、请学生个别读这两句,尤其着重“黑沉沉”和“压下来”加深语气读重音(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全班齐读。)

3、同学们想想这时有风吗?(没有风)

4、那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读课文“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5、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回答,感觉不舒服,很难受,强调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不是一般的闷,而是十分的闷。)

6、(出示课件)天气变了,你又看见了什么?

(闪电、风把树叶吹得飘起来了、蜘蛛从网上逃走了。)出示课件声音配乐,并让学生理解垂与掉的区别。

7、听到雷声,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你找到了吗?可以读一读吗?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教师指导全班朗读。

8、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手势,像雷公公一样,老师手低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小,手高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大一些。教师指导朗读。

9、全班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0、大家读得可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请学生回答。(越来越好、越长越高、越来越黑„„)请学生用词语造句。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通过老师的问题你们感受到了雷雨前天气的沉闷与可怕了吗?如果还没感受到,请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我们再来朗读一下1──3自然段。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3自然段。板书设计:

雷雨前(图): 乌云 压下来 刮大风

叶不动 枝乱摆 蝉不叫

蜘蛛逃 电闪雷鸣 15雷雨

雷雨中

雷雨后

自我推荐意见

这篇课文《雷雨》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重点突出三点,第一点是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我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并采用如个别学生单个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并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蜘蛛”这两个字,达到新课程对于生字词教学的标准。第二点在于对学生的指导朗读上。这篇文章词语精炼,文章描述的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为文章进行分段,但是每一段落中的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由雷雨前天黑沉沉的压抑到电闪雷鸣,情感由低沉转向高亢。雷雨中的雨变化的大小,雷雨声的强弱,声音由大转小。雷雨后太阳、彩虹、青蛙的出现又让人读出一种美感。第三点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毕竟刚刚开始接触全文分段,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同学无法完成分段,这篇文章以提问为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结果和对课文的学习。这些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这篇文章逐句的分析与学习

第五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禾苗绿,落在水中看不见。(雨)

2、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指名回答)

3、出示“雷雨”的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交流识字情况。(包括怎样认识的生字、组词、说句子等内容)

2、老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指名读带拼音的字词。(2)、指名领全班学生读词语。

(3)、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并用生字组词、说句子。(4)、给生字开花。(一字组多个词)(5)、去掉拼音再指名读词语。(6)、开火车读词语。

3、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中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5、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提问:雷雨前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2)、出示课件(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沉、很厚、很重了,眼看就要压下来了,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郁闷)

(3)、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反复读,齐读)(4)、除了乌云,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出示课件)理解“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就在这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强调“垂”字。

(5)、后来又怎么样了?(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反复读,齐读)

(6)、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完整的话。(7)、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啊!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郁闷的气氛吧!(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

6、学习雷雨中的景象。

(1)、出示课件(雷雨时)

(2)、指名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齐读第五自然段。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渐渐地”意思。

7、学习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2)、出示课件(雷雨后)(3)、教师示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雨后的景象真美啊!你能美美地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吗?(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雷雨后的花、树、天空、白云、彩虹等)(6)、提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话练习)

8、再读全文

9、考考你(排列错乱的句子)

10、拓展练习:

1、下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2、彩虹为什么会出现在雨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