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妈妈教学设计
《春妈妈》
抚宁镇中心幼儿园周荣丽
教学目的:1.引导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散文的语言美。
2.引导幼儿感知春天的特征,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彩纸、画笔、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
(1)引导幼儿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子。
师: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春季。
师:你能告诉我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小朋友来看看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2)引导幼儿欣赏春天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吧!(出示幻灯片)师:动画中的小朋友找到的春天是不是和我们找到的一样啊?
师:春天很美丽、很温暖,就像妈妈一样。今天咱们一起欣赏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春妈妈》。
二、欣赏春天
(1)放录音《春妈妈》(配乐)
幼儿欣赏
师问:春妈妈是怎么来的?
春妈妈是什么样子?
你们喜欢春妈妈吗?为什么?
听了这篇散文后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读散文。(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屏幕上的几个小图片背后都藏着一份小礼物,选择你喜欢的图片,找出小礼物吧!
(3)引导幼儿根据选择读美妙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下,伸出小手跟我做《小手拍拍》,放松一下吧!全体起立。
(4)引导幼儿画春天
师:小朋友做得真好。大家这么喜欢春天,就请你们用自己的小手为春妈妈献上一件礼物吧!(幼儿自由活动)
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妈妈吗?我们把画中的美丽春天送给她好不好,我们一起折个心形,好吗?
第二篇:《学妈妈》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学妈妈》教学设计
教师:王丽芳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知道不同动物的不同本领。
2、会有表情的表演诗歌内容,产生尊敬、热爱妈妈的情感。
3、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燕子、小鸭子、小青蛙头饰若干。设计思想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激发幼儿兴趣。
2、利用头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加深记忆,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
2、让幼儿以“妈妈好”为题,讲讲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好妈妈会做很多事:会洗衣服、会炒菜、会扫地还会洗碗等等,我们小朋友要向妈妈学习自己做事情的本领,除了我们要学习妈妈的本领,小动物们也要学习它们妈妈本领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去年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学习妈妈的,好吗?
二、分段学习诗歌
播放播放动物叫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
1、播放燕子叫声,问: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猜:小燕子出
示【课件】燕子,带领幼儿学习诗歌第一段。
2、播放鸭子叫声,问: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猜:小鸭子,出示【课件】鸭子,带领幼儿学习诗歌第二段。
3、播放青蛙叫声,问: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猜:青蛙),出示【课件】青蛙,带领幼儿学习诗歌第三段。
4、播放小孩笑声,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猜:小孩笑),出示【课件】小朋友帮妈妈干家务,带领幼儿学习诗歌第四段。
三、诗歌朗诵练习
1、学习朗诵诗歌
2、巩固练习
四、延伸活动
教师把头饰分发给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分角色扮演燕子、鸭子、青蛙、宝宝做游戏。
结束活动。
第三篇:《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 田梽鑫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如诗如歌的初春:春草争绿,花木争荣,轻风拂面,春雨稀疏,这美妙的春景中的人们也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高兴地迎接春的到来。
细腻的文笔,贴切的修辞是该文的一大特色。无论在概述春山,春水等诸多图景,还是具体描绘草、花、风、雨等景致,作者可感可触的描摹和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均为文章增色不少!
作者的美妙语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草的可爱、花的热闹、风的温柔、雨的多情,字里行间展露无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样的美文,培养语感,对学生体会语言美,会有很大帮助。教学设想:
教学定位于引导学生感悟字里行间的春的气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体会语言大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研读文章、品味文章的角度出发,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理解感悟本文。避免机械解读,注重整体感知,注重语言欣赏,注重意境入心。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能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该文的语言美。
3、感悟恰到好处的修辞为文章增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字描绘的春景图,感悟语言美。难点: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教学流程预设:
回顾朱自清先生导入《春》初读了解默读,场景感知(点)整体感知(面)细心研讨(学生边读边批注“我学到了……我感受到了……我仿佛看到了……”)尝试交流与发言(提示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读到的、学到的)提升感悟(感悟文章意境)教学用时: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简介朱自清先生(请一学生完成)。
2、教师统括学生的简介(适当补充)。
3、回顾写春的诗句(导入本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要求:边读边扫清字词障碍,边读边想文字所描绘的场景,读出自己的感情,读出对文章的感悟。
3、抽读反馈。
了解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情况及对部分字词的认知情况。
(尝试学生轮流地读,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在阅读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预测:学生读得或许平淡,或许有情感,或许在轻声、叠字方面处理得不太恰当。注意从语气、语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面点评,引导改进。)
(评出读得相对较好的同学)。
三、品读回味,感悟诗化文字。
1、细读回味,场景再现。
布置:默读全文,想象文中场景(读后交流)。(1)心灵感悟(用心去感受文字所描绘的场景); 闭了眼,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印象最深是的什么?能用文中的部分语句说说吗?
(2)场景列举(预测:风雨山水、花草树木、人物风筝等);
2、研读感知,品读深化。(1)、你读到的场景有哪些?(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提示:清晰的季节场景,有过渡意味、自然过渡的本文描绘的有关场景)归纳小结:注意每段前的首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所描绘的场景。
(2)场景品读:
我们品读了解朱清先生笔下的五幅场景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选一个场景,细心品读,用心回味,并读出你品到的味儿。
(学生品读相应的场景)
四、交流提升,引境入心。
1、读出情感(抽读“场景”)。
2、你觉得你所读的段落怎样(或你读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我感受到了……我仿佛看到了……”)
春草:绿,嫩,多,细密,可爱,有趣; 春花:热闹,争先恐后,散; 春风:温柔,轻;
春雨:细、密、多,牛毛,花针; 迎春:舒活,抖擞。
3、引境入心。
(1)回顾文章内容,选几处(句子,段落)你最想读出的,细细品味,最后有感情有韵味地读出来。
(2)赞春:
学着朱自清先生,试着写几句赞美春天的句子,试着把语句说得形象可感。
板书设计:
盼春绘春赞春 春之场景:
春草:绿,嫩,多,细密,可爱,有趣; 春花:热闹,争先恐后; 春风:温柔,轻;春雨:细、密、多,牛毛,花针;迎春:舒活,抖擞。
第四篇:《春》教学设计
张伟《春》教学设计
张伟 初中语文 曲靖初中语文1班 2014年11月12日 20:17:56
[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春》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修订说明:
1、对格式进行修改;
2、对字体进行修改;
3、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
第五篇:《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1、本课是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本单元要点是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比喻、拟人等写景的方法。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2、《春》在选材上,写草、花、雨、风等自然景物,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联系很紧密;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春天所特有特征,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3、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二、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及教学原则
针对初一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贯彻学校语文组推行的“五步导读式”——导入、导学、导疑、导悟、导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倾向;同时,在阅读中,还要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通过细细地品味语言、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或者是对文章各种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等的理解分析,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初一学生还达不到这些具体的要求,但是重在一点一滴的坚持和积累,学生的这些能力总会有所提高。
2、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通过诵读的方式,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②圈点批注法:通过示例,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圈点批注,自己分析课文语言之美。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以及关于朱自清的知识;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2能力目标
A、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B、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学以致用写出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用自己的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5、教具准备:
通过录音机或者多媒体播放音乐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6、教学过程设计(共计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用生动的语言引入本课学习: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走进春天。让我们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
2、认定目标: a、积累生字词,认识朱自清
b、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三)导学:
1、出示幻灯片——自主预习成果检测,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繁花嫩叶 应和
呼朋引伴 蓑
抖擞精神
涨
花枝招展
薄烟
先让学生自读,有不认识的查课下注释或者字典,再齐读两遍加以巩固。
2、认识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朗读美文
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出声地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注意字词读音,不懂的词语标记出来。8分钟后再提出你的疑问。
4、指名学生提出自己在朗读中的疑问,没有就进入下一环节
5、整体感知:先出示提示语,再出示自学指导二——
就像夏天离不开炎炎骄阳、嘶嘶蝉鸣;秋天离不开萧萧落叶、累累硕果;冬天不能没有皑皑白雪、飒飒寒风一样,有许多景物也代表了春天,你能找到吗?
请你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按照顺序描写了春天那些景物?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5分钟后看谁说得最精彩。
6、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之后,再回答问题: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众人迎春,回答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准备好之后读给全班同学欣赏。
(四)导疑:
1、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自学指导三——
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在课文的哪些段落表现得最为直接?
2、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给同学们朗读出这些相应的段落。
明确是盼望春天、赞颂春天。
(五)导悟:
1、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最后三个自然段
出示问题提问: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后点拨明确: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新鲜、美丽、充满力量的特;而且三个比喻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不能调换。
(六)总结升华:
1、你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结合对本文的学习,尝试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2、指名学生回答,并且加以表扬鼓励。
3、通过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七)推荐作业:
1、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不少于300字)
2、搜集描绘春天的诗句,记到课本的空白处。(不少于3句)
板书设计:
昐春
绘春
赞春
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用提问古诗词引入: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让一位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继续提问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让一位同学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再问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点名一位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我认为它们的容量都很有限,都是在选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一起来学习,进入《春》!
2、认定目标:
a、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二)导学
1、引导品味语言,出示自学指导一
从春花图、春草图两个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我最喜欢
句,好在”进行赏析,在课文的空白处做好圈点批注,可以从句式、修辞、描写方法等多方面分析。10分钟后展示你的思考成果。
幻灯片出示范例: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因为这一句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触觉角度,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一样亲切、温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煦。
2、指名学生逐一分析语言,遵循先朗读,再赏析的顺序。
可以具体分析以下重点的句子: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欣赏:着力写“树上”三种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字写活了。然后用“赶趟儿”写花朵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写花色艳;写花味甜,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b、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欣赏:第1句写“花”下蜂闹蝶舞,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一个“闹”字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的景象。第2句写出野花的数量繁多,种类丰富。运用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欣赏:第1句从“点”上描绘。运用拟人手法把草人格化了。“钻”字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第2句从“面”上描绘,由远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第3句运用坐,躺,打,踢,赛,捉等一系列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第4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绵软软”,从感受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三)导疑
1、用语言引导:我想肯定有很多同学对文章其他的一些段落很感兴趣,你能不能也用上边的的句式赏析这些优美的语句呢?
2、指名学生谈谈看法。
(四)导悟: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语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用词的准确等。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欣赏:第1句运用拟人手法先大笔勾勒,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情景。然后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山“睡醒”用“朗润”形容,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用“涨”形容,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用“红”形容,表现了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景创设广阔的背景。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欣赏:第1句先总写江南春雨多。第二句“可别恼”显得亲切而有情趣。然后运用排比、比喻写出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一个“笼”字准确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欣赏:由“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联想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作者引用俗语告诉人们: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五)导练
出示幻灯片——请你模仿本文写景的写法,写一幅春水图或春山图或春树图。
观察学生的写作 时间允许可以安排学生朗读展示。
(六)总结升华: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重点明确本文是如何准确形象描述景物的?
点拨明确:
①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②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
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⑤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七)推荐作业:
写一段描写秋季景色的文字,字数不少于300字,语言力求生动、细致、优美。
板书设计:
春草图
钻 鲜嫩
正面-侧面
春花图
繁茂 艳丽
树上-花下-遍地
正面-侧面
春风图
和煦 轻盈
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
细密平和
植物-人
正面-侧面
迎春图
赶趟儿
绘春
(微观描绘)
特点
层次
宏观勾勒:山——朗润
水——涨太阳——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