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钱币换算教学设计

钱币换算教学设计



第一篇:钱币换算教学设计

题:

钱币换算 日

期:

2014年5月4日 教学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货币(纸币和硬币),能辨别元和角,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了解货币在交易中的运用,巩固10以内加减法。

3、教育学生爱护钱币,合理用钱。教学准备: 1、10元、5元、1元、5角、1角的人民币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数学操作材料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商店买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到什么呀?(钱)。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教师板书题目:人民币。教师这里有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大家看看,如果认识就大声喊出来。

二、学习元与角之间的换算。

1、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1)、出示小黑板,学生观察。

(2)、学生汇报(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

2、学习元与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有的是几角,那么元与角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课件演示:请小朋友数一数,一元等于几角?

(2)、出示2个5角。问:两个5角加起来是几角?(10角)师:刚才我们数过了1元等于10角。那么10角也等于1元,所以,满10角,我们要读成1元。

3、了解元与角的累加。(不进位)

(1)、师生共同数一数老师手中的零钱。学习数钱的方法。(2)、生帮老师数一数每个盒子中存了多少零钱。(3)、生汇报盒子里的钱数。

4、小结:对学生进行合理花钱,节约用钱的教育。

三、律动。

刚才我们在人民币的身上又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高兴吗?让我们跟随“快乐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四、完成操作材料

1、数一数,每只怪物吃了多少钱?

2、将标价和相应的钱币进行连线。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钱币换算知识,知道了一元等于10角,我们每天的吃穿用都要花钱,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手里的钱首先要爱护它,不弄脏,不弄坏,另外,还要节约用钱,不乱花钱。

《钱币换算》教学设计说明

单位:大庆市肇源县大兴学校幼儿园

姓名:郭雅芳

时间:2014年5月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钱币换算》

大班教案《钱币换算》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钱币换算》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认识人民币2、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1.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2.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3.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4.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二、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1.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2.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三、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1.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2.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四、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1.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2.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

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小百科:钱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铸币之一,由铲形工具钱演变而来。有银质的,多数为青铜的,后代专指铜铸币。原始的钱币与工具钱同形状,后来逐渐脱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篇: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范文]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2)500厘米=()分米=()米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l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l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板书: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l000

4、完成书上想一想,填一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第四篇: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数学思考:渗透类比思想,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1dm3的正方体盒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1)说说常见的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

(2)说说面积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3、揭示课题:这课我们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问: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摆一摆,算一算。(小组讨论、拼摆,推导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④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a.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b.计算体积;c.1dm3=1000cm3,得到相邻的单位分米3和米3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m3=1000dm3.(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②口头回答:

2立方米=?立方分米。9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面积 体积

①总结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②说说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③怎么来记忆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深化

1、出示书第45页的“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

进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辨别

有一个小朋友计算出一只微波炉的体积是63立方分米,他想用立方厘米做单位,他是这样换算的: 63立方分米=0.063立方厘米 他换算得对吗?(引导学生认识:①单位换算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分析换算的合理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3、下面每一组数中都有一个数与其他数不同,请找出它!1.02m³

1020dm³

10200L

1020000cm³

5046dm³

5.046m³

5046000cm³

5046ml

4、课本P45 第2题。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5、棱长为2m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棱长为2dm的小正方体?

让学生先想象一排可以摆几个,一层可以摆几排,共可以摆几层。

6、课本P45 第4题。

7、课本P45 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

第五篇:《千米与米换算》教学设计

10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

1、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如何巧计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

3、单位换算填空练习。

二、新知学习。

1、教学千米与米的换算。

出示例5:3千米=()米 想: 5000米=()千米 想:

2、练习:书第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闯关练习6道。

四、拓展练习。

1、书第10页第5题----6题。

2、妈妈要带小明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的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口算册25页、26页。

七、板书设计:

千米与米的换算

3千米=()米 想: 5000米=()千米 想: 教学反思:

学生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掌握长度单 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进行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是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3千米=()米,5000米=()千米时,放手 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 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 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 米之间的关系,能熟练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进行单位换算,准确率较高。

数学组:王娜 2014年10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3064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