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地答案。要有敢于向权威的结论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地答案。要有敢于向权威的结论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地答案。要有敢于向权威的结论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里看看(看图画讲述)。

2、同学们,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证明别人说的话对不对,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就能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自己试一试》。

3、齐读课题。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然后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看谁读得最好,进步最快。

3、检查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3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回答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A、对比理解:

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

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B、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 ”线画出科学家的话,用“ ”线画出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高兴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样做的?

2、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生字教学

1、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边和字宝宝招手,边叫它们的“名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做“捉迷藏”的巩固生字游戏。

仔细观察贴有生字卡片的小黑板,看准哪个生字宝宝藏起来了,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将卡片举起来,大声说出它的“名称”。

4、指导书写。

5、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谁能告诉大家,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学生齐读)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3、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1)小朋友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一个同学冰,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另一个说,金鱼把水夹在磷片里面,他们的说法都不合理。

(2)伊伦娜也觉得她们说得都不对,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

A、读一读妈妈的话:“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你读懂妈妈的话了吗?妈妈给我们大家提了什么建议?

B、伊伦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C、此时此该伊伦娜会怎么想?第二天,伊伦娜又见到了那样科学家,引读:伊伦娜很不高兴地说---

(3)自由读课文结尾科学家说的话,想想这位科学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了吗?

(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都是正确的。当我们有所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伦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读一读

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你既然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你既然都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2、比一比,每组句子的意思相同吗?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五、作业: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自己试一试

不会溢出照样溢出

科学家==不正确

第二篇:《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1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具准备:

小黑板、鱼缸、小鱼、石子、学案

教学方法:

探讨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复习认读并口头组词。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谁能告诉大家,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

他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谁能够回答这是为什么?”

2、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说的?

一个同学说:“因为金鱼的肚子很大,它把水喝到自己肚子里去了。”

另一个同学说:“金鱼身上有很多鳞片,它张开鳞片,把水夹在鳞片里面了。”

3、***是怎样想的?之后又是怎样做的?

觉得他们都不对。先问妈妈,然后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实验。(做实验)

4、***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在盛满水的鱼缸里,不管放什么东西进去,水都会漫出来。

5、自由读课文结尾科学家的话,想想这位科学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了吗?

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拓展延伸

***值得你们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说些什么?

四、课堂练习

引言: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活动,我们已经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道理,在这篇课文当中还出现一个新的句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一学。(出示小黑板)

① 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② 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

你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

诱导提问:这两组中句子的意思相同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呢?

我们课文中这两句是双重否定句,是表达肯定的意思,读的语调上扬。而每组的第二句是肯定句,语调要下降,读出肯定语气。

五、作业布置

(一)给下面的字开花组词

()()()()

()()()()

(二)填一填

一()科学家 一()问题

一()鱼缸 一()石子

一()小金鱼 一()话

一()水 一()鱼鳞

(三)内容保留,你能发现--指出来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得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板书设计:

科学家

(提问)∕同学们 ***

(喝到肚子里、夹在鳞片里)(自己动手试一试)

错 对

遇到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

《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里看看(可以看图画讲述)。

2.同学们,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证明别人说的话对不对,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就能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自己试一试》。

3.齐读课题。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看谁读得最好,进步最快。

3.检查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2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回答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A.对比理解: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

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B.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C.分小组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标出科学家的话和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高兴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到科学家的用意。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好伙伴听。2.分角色朗读。

(1)学生找伙伴分角色练习读。

(2)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好在哪里。

三、合作识字

1.每小组发一份生字卡,合作识字。(如组内可以轮流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说记字方法……充分让学生识字自主、合作识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先说识字方法,再读读记记)。

如:(1)熟字加偏旁:是—提交—校斗—科

式—试音—意果—颗

(2)拆字方法:觉

4.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试、校、提”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试”字不要在最后加一撇“丿”变成“”。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说心里话。

课文中的科学家这样做,你觉得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样做的?

2、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生字教学

1、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边和字宝宝招手,边叫它们的“名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做“捉迷藏”的巩固生字游戏。

仔细观察贴有生字卡片的小黑板,看准哪个生字宝宝藏起来了,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将卡片举起来,大声说出它的“名称”。

4、指导书写。

5、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谁能告诉大家,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学生齐读)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3、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1)小朋友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一个同学冰,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另一个说,金鱼把水夹在磷片里面,他们的说法都不合理。

(2)伊伦娜也觉得她们说得都不对,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

A、读一读妈妈的话:“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你读懂妈妈的话了吗?妈妈给我们大家提了什么建议?

B、伊伦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C、此时此该伊伦娜会怎么想?第二天,伊伦娜又见到了那样科学家,引读:伊伦娜很不高兴地说---

(3)自由读课文结尾科学家说的话,想想这位科学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了吗?

(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都是正确的。当我们有所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伦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读一读

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你既然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你既然都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2、比一比,每组句子的意思相同吗?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五、作业: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自己试一试

不会溢出 照样溢出

科学家 == 不正确

第三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

《自己试一试》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一位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金鱼放进装满水的鱼缸里,水不会溢出来?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明白科学家用意的故事,使小朋友们明白了任何人说的话都不一定正确,只有自己大胆试一试,勇于实践,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设计理念】

设计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科学家的用意,培养学生自主朗读、自主识字、合作探索、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里看看(播放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片断,也可以看图画讲述)。

2同学们,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证明别人说的话对不对,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就能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自己试一试》。

3齐读课题。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然后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看谁读得最好,进步最快。

3检查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2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回答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A.对比理解: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

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B.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C.分小组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线画出科学家的话,用“”线画出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高兴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到科学家的用意。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好伙伴听。2分角色朗读。

(1)学生找伙伴分角色练习读。

(2)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好在哪里。

三合作识字

1每小组发一份生字卡,合作识字。(如组内可以轮流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说记字方法„„充分让学生识字自主、合作识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先说识字方法,再读读记记)。

如:(1)熟字加偏旁:是—提交—校斗—科

式—试音—意果—颗

(2)拆字方法:觉

4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试、校、提”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试”字不要在最后加一撇“丿”变成“”。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说心里话。

课文中的科学家这样做,你觉得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教学设计2

(一)出示课题,自己试一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分段试读。把长句子抽出来读一读。注意中间的停顿。

4.说说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插图中的人物是谁?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1.读1—2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读3—4自然段,了解同学们的答案以及其他同学对这些答案的反应,想想这些说明了什么。

3.读5—7自然段,读懂伊伦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妈妈怎么说的,最后得出的答案是什么。(结合插图,读一读伊伦娜和妈妈的对话)

4.读8—10自然段,读懂反问句,理解科学家的用意是什么。

(四)自主识字,掌握规律

1.把会认字组成词或句认读。

2.讨论会写字,这些生字的字形如何记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3.巩固检查。

4.指导写字。

(五)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朗读。

2.指定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3.指名分角色进行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也像伊伦娜那样自己试一试,看看答案是不是和她的一个样,再把这种现象告诉家人或邻居小朋友。

参考资料

伊伦娜(1879—1956),居里夫人的长女。生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后,在母亲的指导下从事放射性物理学研究。婚后与丈夫合作,发现并生产出人造放射性同位素。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第四篇: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

《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理解重点句子来突破中心的方法,很顺利地完成 了教学任务,教学反思《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反问句。第一句是妈妈的话:“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我采用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并出示句子“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妈妈的话的意思: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自己去试一试。第二句是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由于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础,这句话很快就被孩子们解决了: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把这两句话都写在练习本上,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为了更深一层地理解,我鼓励孩子们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多读几遍,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说有什么感悟?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这节课重点难点部分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深度相当可观。语文课堂的知识点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能详细地讲给孩子。在实用的课堂上,我们更提倡抓住一两个方面讲细、讲深,让孩子们在在学习中有所悟,思想有所洗涤,能力有所提高。

第五篇: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学难点:

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动手试试做什么?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读中认字。

1.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加字。2.交流学字。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可是出了很多难题考你们,来比一比谁学的最好。(1)读词语:杯子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精读品味,学文明理。1.第1--4节

(1)自由读1-4节。

(2)科学家给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3)“漫了出来”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两个同学的回答有道理吗?(5)齐读1-4节,(6)伊林娜的想法是什么呢? 2.第5、6节(1)指名读。

(2)伊林娜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又怎样?(她就找来一条金鱼,……水也漫出来了。)(3)她得出的结果与科学家的不一磁,这时她是怎样做的呢?(4)齐读科学家说的话。

(5)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话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就自己动手亲自试验,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能按要求抄写指定的词语。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词语。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a.复习学过的字:井、旦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这课的生字可自己学习。

指导学生按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记忆。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但——但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我写的字很工整,但是写的比较慢。另:另一个 另外

因:因为 因果 原因

三、指导书写 以“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右上是“井”,左下是走之旁,字要写的紧凑美观。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板书生字“进”,生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6.自己独立书写。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因

四、认识标点符号。

1.读句子,认识标点符号:冒号和引号。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解用法。3.独立加标点。

老师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说 我明天要去北京 你也去吧

这本书真有趣 我高兴的说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4.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要动手……才能……”

觉得不对

伊林娜(试验)奇怪 问

说不明白 课外拓展: 1.比一比再组词。

杯()进()但()另()让()怀()近()旦()别()上()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老师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说 我明天要去北京 你也去吧 这本书真有趣 我高兴的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3047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