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第一篇:灰雀教学设计

三年级《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主人公列宁和一个小男孩还有三只可爱的灰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师:你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可惜 肯定

果然

诚实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过渡: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感悟列宁和男孩不同的情感世界吧!

二、研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找生读)师: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招生回答)

师:除了描写三只灰雀长得可爱,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读句子)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多媒体出示)

找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从刚才的词语中我们发现列宁特别喜欢这三只灰雀,假如有一天灰雀不见了,列宁会怎样呢?

2、师:请同学们读第3—10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小男孩说的话,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列宁说话的段落?(找生读)师:哪组同学读一读小男孩说话的段落?(学生读)(2)、(多媒体出示列宁的话)(找生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列宁说的话,从他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伤心,也从侧面反映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过渡:那么,灰雀到底哪里去了呢?我相信在小男孩的话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小男孩的话)(找生再读)

师:从小男孩的话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从捉鸟到放鸟的心理变化)

过渡:从小男孩的话中我们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了,请大家想一想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引导学生说出男孩喜爱灰雀)

(3)、师: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列能喜欢灰雀是给灰雀自由,男孩喜欢灰雀是限制了灰雀的自由,列宁的爱才是真爱)

(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列宁和男孩不同的心理感受吧!(学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决定把灰雀放回来。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列宁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3、师:请同学们轻声读11—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1)、学生读课文。(2)、交流问题。

(3)、师: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男孩的心,这就是列宁对孩子的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的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拓展应用(续编故事)

师:故事读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很多事,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

第二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养病”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教学重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我画你猜,激趣导入教室里来了个新朋友,老师来画一画.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谁?

(老师板绘)麻雀、小鸟、灰雀!对,它就是灰雀,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他吧!谁来读? 关于灰雀,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呢!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走进26课灰雀,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拿出你的预习单,咱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列宁 灰雀 白桦树 胸脯婉转 仰望 面包渣 或者可惜 诚实 肯定欢蹦乱跳 惹人喜爱谁先来读?这个词,胸脯,这个词到底怎么读??这次很准确,一起读,胸脯在那里,指着一起读。(着重指导)小组读,男女生对读。齐读。把他们带入课文中,你们有没有信心再次学习他呢?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

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语本106,默读课文,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初步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注意读书的姿势。2.文中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列宁、男孩(男孩的“男”字是本课的生字,指导书写。)板书3.那么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灰雀。(板书)你能根据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四、品读词句,聚焦喜爱1.了解灰雀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整篇课文都是围绕小灰雀来的,小灰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去文中找一找吧!(1)你找到了,你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原来小灰雀那么漂亮啊,他还有什么特点呢?(2)你也找到了,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来回跳动?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来回跳动吗?

(3)理解“婉转”一词。原来灰雀啊,不仅颜色漂亮,活泼好动,声音也很婉转呢!齐读,婉转,什么是婉转?老师这里有两条线,你们觉得那条线更符合婉转这个词呢?(黑板上板书两条线,一条曲线,一条直线)第一个,对了,这样有高低又起伏的歌声就是婉转。瞧!小灰雀多么的惹人喜爱啊!(4)大家一起齐读这句话。老师要求孩子们加上动作读。(5)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灰雀动作的轻快,歌声的婉转,这样的灰雀你喜欢吗?列宁喜欢吗?(找句子和关键词)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你来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句子找到了,谁能从中挑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关键词语呢?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你能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再来读

一读吗?(指导朗读)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位同学和刚才那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后面的同学对这些关键词语进行了重读,这更能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五、抓住对话,揣摩人物想法

1.列宁多么喜欢灰雀啊!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的小灰雀不见了,小灰雀到底去哪了?我们去文中找找线索吧!2.默读3-10自然段用“~~~~”划出列宁说的话,用“——”划出男孩说的话。边默读边画!3.师生合作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读列宁的话,你们来读男孩的话。4.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你们都找对了,下面我们分角色再来读一读,这次,我们四人一小组,一人读列宁的话,一人读男孩的话,一人读旁白,还有一人当评委,开始吧!哪个组愿意读给大家听?谁来读列宁的话,你来读男孩的话,你读旁白,你来当评委,读完了你来评价一下吧!你们真厉害,既会读,又会点评。5.通过标点符号和提示语体会人物想法。读完了,灰雀到底去哪儿了?你有没有从文中发现什么线索?体会男孩内心想法。(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你找到了这个线索,为什么选这一句呢?这里男孩回答问题时犹豫了!如果他没见过,怎么会犹豫呢?你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没......我没看见。”你体会到男孩怎样的心情?紧张、害怕,你是怎么体会到紧张害怕的?男孩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了,从哪里知道男孩结结巴巴——省略号。平时什么时候用到省略号?什么东西很多,说也说不完的时候,你说的是省略号的一种用法,表省略,而这句话的省略号却表示————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男孩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必有隐情!小男孩在隐瞒什么呢?男孩捉走了灰雀,怕列宁责怪他,所以他想说又

不敢说,说明灰雀的失踪肯定和他有关系。一个省略号就读出了小男孩的内心世界。(2).其实反映内心世界的标点符号不止这一处,还有哪里?一定会飞回来!你从感叹号里读出了什么?读出肯定,文中不止一处提到灰雀一定会飞回来,一起找一找吧!“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有什么差别,第一句后面加的是句号,最后一句是感叹号。我找两位同学再来读,你来谈一谈感受,(你发现后面那一句肯定的语气更强烈一些,也说明灰雀就是男孩捉走的,不然他不会这么肯定地说)你分析的太到位了,你再来用肯定的语气读一下最后一句,多肯定啊,真聪明,从感叹号也读出了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就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3).寻找提示语,感悟提示语的重要性!体会列宁内心想法都是从男孩这里找到线索,有没有人从列宁这边发现线索吗?谁能找一找?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你找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为这两句话加上提示语吧!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伤心的说,感觉不明显,再读,这次我听出你的伤心了,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刚才加上提示语后,不仅读起来更简单,还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看要想读好人物对话,提示语的作用,不能忽视,5.师生合作,加上提示语再读。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读对话,我读提示语,你们读人物说的话,我走到谁那里谁就来读,但是老师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和上面内容不一样。你们必须要认真的听,这样我们才能配合好。记住了吗?小灰雀不见了,列宁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这时他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的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结结巴巴的说“没......我没看见。”哎呀,可怜的小灰雀到底去哪了啊?列宁担忧的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那个男孩多想告诉列宁,那只灰雀没有死,可他不敢讲,面对男孩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的说“多好的灰雀

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的话触动了男孩的心,他看着列宁终于鼓足勇气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列宁欣喜的问:“会飞回来?”男孩无比坚定的说,“一定会飞回来!”6.再次感悟人物内心想法,体会人物品质孩子们,最后这只小灰雀飞回来了吗?大家齐读这段话“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里出现“低着头”,男孩为什么低着头?在想什么?这个男孩最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小灰雀放回来了,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诚实,知错就改的男孩。“灰雀,你到底去哪儿了啊?”为什么列宁问灰雀而没有问男孩?列宁在想什么?(体会伟人列宁的品质)因为爱,男孩捉走了灰雀,也正是因为爱,男孩又把灰雀重新放回大自然。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六、总结谈话、升华情感、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在对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灰雀的喜爱,也认识了一位善解人意、尊重和呵护男孩的伟人——列宁。也看到了小男孩的诚实。也学会了用标点符号和提示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诚实是一种美德,使我们最美的外套,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下同学们完成小练笔,用“诚实”等词语写一写自己的同学。板书设计:

第三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1.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灰雀》。板书课题:5 灰雀

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讲了谁和灰雀的故事?那么课文又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一)、列宁爱灰雀(指导朗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①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二)灰雀哪儿去了 1.体会小男孩说的话。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体会朗读下面两句话中:两个“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三)合作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1.同桌练读。

2.老师和一名同学合作朗读对话。3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4.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三 学习11-13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 请大家默读11—1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等会儿提出来。四 学习第1自然段

1.让我们回到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

2.就让我们把描写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吧。

3.刚才大家抄写得很认真,就让我们把刚才抄写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四 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列宁和灰雀的故事,其实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列宁的故事和列宁的格言,读一读,记一记。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第五篇:《灰雀》教学设计

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旁批

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树上唱歌。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

合作探究

一、整理问题,精读理解

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从哪看出灰雀是男孩带走的?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

(3)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放回来了?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好思想。

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小男孩吞吞吐吐的。

(2)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3)小男孩也很喜欢灰雀,并且被列宁感动了。

二、再读课文,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课件出示灰雀回来后的画面。提问: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

检测评学

选择省略号的正确作用。(填序号)

A.引文的省略

B.表示断断续续

C.列举的省略

(1)“没……我没看见。”()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3)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老虎……()

延展活学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向学生推荐图书《列宁童年的故事》。

课后

反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29594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