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5篇范文]

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5篇范文]



第一篇: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拆开的电风扇,同学们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

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磁体,一部分是线圈。

师:下面同学们两个指头夹住插头的两根金属片,另一位同学转动电风扇。

学生活动:(估计所有同学都体验过后)

师:有什么感觉?

生齐答:触电、有电、麻人……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探究的课题——电磁感应

揭示课题:电磁感应 发电机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介绍物理学史:奥斯特,法拉第。(幻灯片:自从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许多人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1822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

师:什么叫电磁感应?什么叫感应电流?

板书:一、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

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师: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师:怎样进行实验?各小组讨论一下,板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学生讨论:

信息快递:(幻灯片:小量程电流表:小量程电流表俗称灵敏电流计,借助于小量程电流表可以检测出非常微小的电流,并且它的“0”刻度线在中间可以左右偏转显示电流的方向,由于在本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小,所以借助于该表可以使我们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

切割磁感线运动:实验中我们可以把磁场中的线圈想象成一把刀,如果它运动过程中与磁感线相交,则为切割磁感线。否则为不切割磁感线。

师演示:垂直、斜向切割,上下运动。(直接用线圈演示)

师:同学们,能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

学生演示:一学生操作,一学生配合,其他同学观察纪录。

展示纪录结果:

师:讨论一下,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

幻灯片:实验结论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师: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各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学生讨论:

生答:猜想:可能与磁场的方向、线圈的运动方向有关

师:怎样来验证刚才的`猜想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你能说出实验的方法吗?

师:实验中观察什么现象?

生答: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

学生实验:一学生操作,一学生配合,其他同学观察纪录。

展示纪录结果:

师:通过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答:

幻灯片:实验结论2:改变 磁场 方向或改变 线圈运动 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磁场 方向和 线圈运动 方向有关。

三:观察手摇发电机

师: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使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大多数都来自于发电站的大型发电机,同学们你知道在我们国家有那些大规模的发电站吗?

生答:(举例)

幻灯片:出示几张发电站的图片

师:大型的发电机我们没见过,老师今天带了一台小型发电机过来。(出示发电机)

请哪位同学上来摇一下,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学生观察

师:看到什么现象?

生答:灯亮。

师:说明电路中产生了什么?

生答:电流

演示:把小量程电流表接入电路。摇动发电机。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哪位同学能用手臂来模仿一下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动作演示: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电流的方向在发生变化。

师:我们把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阅读课本第54页,思考下列问题?

幻灯片:1、什么叫交变电流?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如何?

4、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生答:(略)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反思苏科版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大的框架,分别是观察“磁生电”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观察手摇发电机;以及交流电和高压输电。教材安排的很合理,通过一个微型小电扇发电,二极管发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引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将电磁感应原理应用,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是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上完本节后,能够基本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用两个课时来使学生观察、探究、体验。针对观察“磁生电”现象,我添加了一个小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并观察小型电机模型,观察二极管的发光,从而使学生兴趣猛增,随后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观察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接下来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可能由于我的设计不够合理,或者教材内容没有把握到位,导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学生很难在大脑中抽象出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在做这部分巩固练习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在发电机教学中,学生学生对其原理比较清晰,但是在内部有关电磁感应原理还比较生疏。在交流电的介绍中,给出的周期,频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时间关系,没做相应的练习。在生活物理社会的阅读中,详细讲述了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内地方很多,具体归纳一下几点:

1、在本节教学中将演示实验,分配给每个小组来做,学生兴趣回更浓厚;

2、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由于器材限制,改用视频展台,让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更清晰;

3、学生的抽象思维形成较难,要合理恰当利用身边的器材,让学生体验三维坐标及空间;

4、在学习完发电机之后将发电机和电动机做以简单区分,将本章电磁转换的原理、内容做一梳理,让学生基本形成本节的知识框架;

第三篇:《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篇一: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片段

(一)引入新课:我们的物理“很美”,它具有“和谐的美”、“规律的美”——如浩瀚的宇宙及我们的太阳系在各就各位的运行着;它还具有“对称美”——如有“正电”就有“负电”、磁体有“南极”就有“北极”、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完全对称、还听说有“物质”就有“反物质”??当然物理也具有“奇异的美”,如听说有“磁单极子”,还有什么“宇称不守恒”„„随着以后年级的递增,你会逐渐发现物理的各种美。通过奥斯特实验,我们知道:“电”能产生出“磁” ,(老师不妨在30秒内重现这个实验),那么同学猜想,反过来,“磁”能否生产出“电”来呢?(顺便板书逆向箭头并带问号)

几乎所有学生猜:“磁”也能生“电”。(那只是乱猜,无正当理由,只是思维定势喊的)

(二)引导学生确定需要哪些器材(这里,老师起很大主导作用):当然要有磁体,还得有导线(否则,电流在哪流?),我给准备的是2m长的。还得有检验是否生出电流来的电流表(否则,你生出电来了都还不知道呢)。

(三)这时,老师宣布:“开始试验,我看咱班那位同学把法拉第憋了10年才发现的电流找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都想第一个发现,情绪激动,但无从下手,不知怎么摆弄好,憋得难受,我则煞有介事的巡视着??我知道他们几乎发现不了。但我就想让他们憋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还没书看,急的难受。巡视时,我发现各种各样的做法:

1、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上不动(很多学生);

2、导线敞开着,在蹄型磁体上随便乱动(很多学生);

3、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中间不动(很多学生);

4、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中间晃动(部分学生);?? 这时候,我只问学生一句话:“开着的导线里会有电流吗?”只见大部分学生开始把导线闭合。但还是没有同学生产出电流来,我再说:“不急,人家法拉第用了好几年,我们才一节课,不过二班有个同学发现了”(其实没有)。就这样,学生们在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的想着办法??我巡视着,开始发现有些学生把导线缠绕到蹄型磁体上。约15——20分钟以后(绝不是浪费),我走上讲台演示,我用的演示器材就是普通导线,我用夸张的慢动作缠绕10圈,快速切割,学生不约而同的:“啊,电流!”,我再用夸张的慢动作缠绕20圈,30圈,学生高呼:“大电流!”;再换正规实验器材——线圈,再做实验,然后,在线圈里接入一个灯泡,也发光。到此,学生一直感叹,后悔,我就差那么一点点!此时,我讲法拉第及科拉顿的故事。发给学生们线圈也感受感受。师生共同总结:产生电流的条件及电流方向与什么有关。

我的设计目的有两个:

1、让学生充分动脑子。

2、让所有学生充分感受着急的滋味,也让部分学生充分感受后悔的滋味!只有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学生才能学得牢固。

对学生的安慰和表扬:人家法拉第10年多才发现,我们一节课没发现也不丢人,况且“xx、xx、xx、xxx”这些同学差一点点就发现了。篇二:电磁感应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

教材P4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五、学生的思考: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二、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

(一)知识准备

①磁通量

定义:公式:?=BS 单位:符号:

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 m2表示B的单位;

计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的计算

②初中知识回顾: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由磁产生电的现象

(二)新课讲解

1、实验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6图4.2-1 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

实验

铁,或把磁

材P6图二:向线铁从线4.2-2 圈中插入磁圈中抽出,教系.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通电线圈放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或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教材P7图4.2-3 探究将小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与电流表示数的关系

3、分析论证:

实验一:磁场强度不发生变化,但闭合线圈的面积发生变化;

实验二:①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磁场由强变弱;

实验三:①通电线圈插入大线圈时,大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通电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时,大线圈 的面积也不改变,但磁场由强变弱;

③当迅速移动滑线变阻器的滑片,小线

圈中的电流迅速变化,电流产生的磁场

也随之而变化,而大线圈的面积不发生

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场强度发生了变

化。

4、归纳总结:

在几种实验中,有的磁感应强度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又有的线圈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了变化。其共同点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与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有关。

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课堂总结: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2、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由磁场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6、例题分析

1、右图哪些回路中比会产生感应电流

2、如图,要使电流计G发生偏转可采用的方法是

A、K闭合或断开的瞬间 B、K闭合,P上下滑动

C、在A中插入铁芯 D、在B中插入铁芯

7、练习与作业

1、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相对磁场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闭合圆形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

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

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

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

3、如图,开始时距形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且一半在匀强磁场外,另一半在匀强磁场内,若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以ab为轴转动

B以oo/为轴转动

C以ad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

D以bc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

4、如图,距形线圈abcd绕oo/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小

B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增大

C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D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6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6、在无限长直线电流的磁场中,有一闭合的金属线框abcd,线框平面与

直导线ef在同一平面内(如图),当线框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框中能产生感应电流 A、水平向左运动B、竖直向下平动

C、垂直纸面向外平动D、绕bc边转动

三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感应电动势。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E=△Φ/△t。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sinθ如何推得。

5.会用E=n△Φ/△t和E=BLvsinθ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到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了解法拉第探索科学的方法,学习他的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篇三: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第四篇:教学设计-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如何转化。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难点: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用具:普通手电筒和手压式手电筒、多媒体电脑、磁铁(U型磁铁,)、线圈、导线、灵敏电流表、学生电源、四.教法与学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演示:手压式手电筒发光.设计意图: 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压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但能够发光,它的电是从哪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电磁感应。今天我们学习电磁感应、发电机。(二)新课

1.提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电流的周围产生了磁场)

教师追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由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么能不能由磁场来获得电流呢?

2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 :(1)“电生磁”实验中各部分器材作用的分析:(图一)

图一

图二

①电源——产生电流; ②导线和开关——形成闭合电路; ③小磁针——检验磁场的产生。(2)运用“逆向思维”选择实验器材:(图二)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得出结论

①磁铁——产生磁场; ②导线和开关——形成闭合电路; ③电流表——检验电流的产生。探究活动一:磁如何生电?

设计意图: 通过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生磁”,接着提出“磁能否生电”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

(3)学生尝试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磁怎样生电”

(4)学生动手实验,请几个小组汇报实验器材的组装及看到的现象,说明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①保持导体和磁场都不动,闭合开关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②换用强磁场试试看,仍然保持导体和磁场不动闭合开关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③拿走导体的过程,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5)进一步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一定能产生电?

①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并且不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

②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并且不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

③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运动(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教师引导:若导体不动使磁体运动又会怎样?断开开关重复作上述实验又会怎样?学生实验,然后请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做法及现象。这些运动方向都与磁感线发生切割,因此我们这些运动叫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什么情况不切割磁感线?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时,请同学们试一试这种运动有没有电流产生?

总结归纳:电磁感应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6)探究活动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回答)②学生讨论探究方法 ③学生动手探究。

设计意图: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解决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总结归纳: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设计意图 :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7)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①提问:感应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导体在磁场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运动的导体具有什么能量?(机械能)

由此可让学生推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能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从而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②引导学生说出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③向同学们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凝聚了法拉第十年的心血,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探究过程,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有划时代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法拉第深入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为科学而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沿图示的方向运动时,哪种情况下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a

a

A

B

C

D

(四)小结: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第七节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英国

法拉第)

①电磁感应: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②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有关

2.发电机

①原理: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②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者:解春芸)

第五篇: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音乐:狼爱上羊 图片:鱼和猫

图片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展示图片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 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

介绍历史知识:十九世纪初,受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坚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着联系的。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

(二)新授

【活动一】 观察“磁生电”现象 演示电风扇通电转动

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偏转。

如果用手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产生了电流。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证明了磁也能产生电。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一、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磁怎样才会产生了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刚才是用电风扇做的实验,那么在实验室里我们怎么样来模拟是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活动二】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讨论主要实验器材: 磁铁和闭合线圈

如果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我们又该如何检测呢?(先用电流表做)

要有电流表。但本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是不容易观察的。我们需要更灵敏的电流表,这就是灵敏电流计。请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了解灵敏电流计 组装器材

猜想:导体AB在磁场中要处于怎样状态,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 静止?运动?如何运动?

演示实验:(先用直导线做,然后再用线圈做)

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结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讨论:如果导线不动,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在刚才的切割磁感线

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具有方向性,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1.磁感线方向不变,导体分别向左、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体的南北极。

【交流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改变磁场方向和改变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学生思考】在上述的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课件展示)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意义,并且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活动三】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

教师摇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感知电路有电流,然后发电机再与电流计连接,慢慢摇动发电机手柄,指导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电流中为什么会产生电流,是怎样产生电流的?②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发生左右摆动?③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为什么是变化的?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出: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垂直时不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因为此时线圈的边不切割磁感线。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平行的位置时,这时线圈的二个边做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有最大值。当线圈平面每转过与磁感线相垂直的位置时,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周而复始,就形成交流电。介绍交流电的知识 能量转化:

思考:刚才实验中没有电源但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了,电能是从何而来? 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由于线圈中存在电阻,电流经过时会发热,因此还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课堂练习:

1、见课件

2、讨论:感应电流的大小能否改变?如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